基本信息
书名:轻兵器100年(上)
原价:49.80元
作者:(美)哈斯基尤 著,李巍,壵滢泽 译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11524027
字数:160000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
编辑推荐
英国Amber books授权,指文图书倾力打造
《铁血网》、《超级大本营军事》、《兵人在线》联袂推荐
全面追溯自一战起至二战结束期间轻兵器的踪迹,囊括了在堑壕战与西班牙内战中以及东线与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过的各种轻兵器
全书内含250余张附详尽技术参数的彩色照片与彩绘图片
为军事迷和模型爱好者提供20世纪前半叶权威而详尽的步兵指南信息
解密引燃两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罪魁祸首的家族谱系
指文系列(001):《潜艇100年》在亚马逊、京东、苏宁易购、指文图书官方淘宝店以及新华书店等均有销售;《轻兵器100年》(下卷)、《现代世界空中武力》、《航母舰载机100年》、《舰船100年》(上、下卷)等“装备必备识别指南”系列图鉴丛书将接踵推出,解密近100年海陆空三军装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次世界大战:西线及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第二章 次世界大战:东线,意大利与巴尔干诸国
第三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间歇期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与西线战场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
词汇表
进阶阅读书目
译者附注
内容提要
《轻兵器100年(上)》对在自一战初期至二战结束期间内使用的各种轻兵器给予了常直观的指南。书中内容按战场地域和不同的战役进行章节划分,括:西线战场的各个部分(1914-1918)、东线战场部分(1914-1917)、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纳粹入侵波兰和法国及各低地国家、北战役(1940-1943)、东线战场(1941-1945)、意大利与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西北欧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
本书篇幅紧凑,内含各款手持,譬如:连发左轮、半自动、栓动步枪、全自动步枪、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冲锋枪、轻重各型机枪和各种步兵支援。这些步兵支援括: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器材枪、巴祖卡火箭筒。对战争进程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有做特别介绍,譬如:鲁格,李恩菲尔德系列各型号步枪,SVT-40托卡列夫突击步枪和勃朗宁M2重机枪。同时也一并收录了一些不太著名的型号,譬如:中国仿制的格韦尔1888型步枪(一般称之为1888年型委员会步枪),兰彻斯特冲锋枪和肖沙轻机枪——历史上肖沙轻机枪曾在长达25年的时间段内被称之为“史上最烂机枪”。
本书配有250多幅附有详尽图注和相应技术参数的彩色图片和照片,是模型爱好者和对20世纪技术有强烈兴趣的军迷们必备的关键指南。
容按战场地域和不同的战役进行章节划分,括:西线战场的各个部分(1914-1918)、东线战场部分(1914-1917)、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纳粹入侵波兰和法国及各低地国家、北战役(1940-1943)、东线战场(1941-1945)、意大利与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西北欧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
本书篇幅紧凑,内含各款手持,譬如:连发左轮、半自动、栓动步枪、全自动步枪、突击步枪、狙击步枪、冲锋枪、轻重各型机枪和各种步兵支援。这些步兵支援括: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器材枪、巴祖卡火箭筒。对战争进程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有做特别介绍,譬如:鲁格,李恩菲尔德系列各型号步枪,SVT-40托卡列夫突击步枪和勃朗宁M2重机枪。同时也一并收录了一些不太著名的型号,譬如:中国仿制的格韦尔1888型步枪(一般称之为1888年型委员会步枪),兰彻斯特冲锋枪和肖沙轻机枪——历史上肖沙轻机枪曾在长达25年的时间段内被称之为“史上最烂机枪”。
本书配有250多幅附有详尽图注和相应技术参数的彩色图片和照片,是模型爱好者和对20世纪技术有强烈兴趣的军迷们必备的关键指南。
作者介绍
迈克尔·E·哈斯基尤,现居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已研究并著述军事史课题长达25年。他还编写了《二战中的特种部队大科全书》、《战斗命令:1939-1945年西线盟军坦克》、《基础识别指南:战后至现代装甲战斗车辆》、《基础识别指南:战后至现代炮兵》。哈斯基尤先生也参与编辑了由艾森豪威尔美国研究中心编纂的《二战案头参考》。
我最近淘到一本关于军事题材的书,名字叫做《轻兵器100年(上)》,拿到手之后就爱不释卷。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像许多同类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对武器性能的堆砌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件武器背后的故事。比如,书中对二战初期各国轻型火炮的设计理念和实战效果的分析,就非常独到。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它所配备的机炮之间的配合,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这种组合在战场上的毁灭性威力,以及它如何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书中对于一些战役的细节描写也相当精彩,例如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士兵如何利用手中的轻武器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跃然纸上。除了陆地武器,作者对于一些早期航空武器的介绍也同样引人入胜,特别是那些在早期空战中叱咤风云的机枪和机炮,它们的发展历程简直就是一部科技进步的史诗。这本书的专业性和趣味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对军事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很多乐趣和知识。
评分这本《轻兵器100年(上)》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原以为这种军事题材的书籍会比较枯燥,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冰冷的参数,但实际读下来,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迈克尔·E·哈斯基尤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他不仅仅是在罗列武器的型号和性能,而是将每一种武器的诞生、发展、实战应用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他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步枪演进的部分,那种在堑壕战的严酷环境下,士兵们如何依赖手中的枪械求生,以及各国军工如何为了微小的性能提升而绞尽脑汁的描写,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的厚重感。而且,书中配有的插图和照片也非常精良,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文字的描述更加直观和震撼,仿佛真的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火热的年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战争演变和时代变迁的生动写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军事史和武器发展感兴趣的朋友,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轻兵器100年(上)》在内容深度上做得相当出色。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不同时期轻兵器技术演进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他不仅仅列举了各种武器的参数,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些参数背后所代表的技术突破和设计思路。例如,在关于二战后轻型冲锋枪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美军M3“黄油枪”和德军MP40等武器的设计哲学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他对子弹的弹道、射程、穿透力等一系列科学原理的解释也相当到位,并且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将其呈现给读者。我之前一直对狙击步枪的发展历史感到好奇,这本书里对这一部分的介绍就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从早期的栓动式步枪到后来出现的半自动狙击步枪,作者梳理了技术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对狙击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敬佩那些在战场上默默奉献的狙击精英们。这本书让我对“轻兵器”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而是承载着无数智慧和历史的结晶。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觉“买对了”的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像《轻兵器100年(上)》这类军事书籍,要么就是给发烧友看的,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普通读者很难看懂。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作者迈克尔·E·哈斯基尤的文笔非常吸引人,他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武器,让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细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他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士兵使用“刘易斯轻机枪”对抗德军的场景,充满了画面感,仿佛我都能听到那激烈的枪声,感受到战场的残酷。这本书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从早期的单兵武器到后来的轻型支援武器,都有涉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二战时期苏联军队轻武器的介绍,像“波波沙”冲锋枪,作者不仅介绍了它的性能,还分析了它之所以能够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下被广泛采用的原因,这其中包含了很多战术和后勤方面的考量。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而且可读性极强,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军事入门读物。
评分我最近偶然间翻阅了一本名为《轻兵器100年(上)》的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沉迷其中。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将历史、技术和人文关怀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作者哈斯基尤先生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武器本身的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武器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冷战时期各国轻型突击步枪发展历程的论述,他详细分析了AK-47和M16等经典武器的设计理念和实战表现,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国家军事思想的碰撞。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武器设计师的传记式描述,让我对这些为武器发展做出贡献的幕后英雄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我对书中关于侦察和特种作战中轻武器应用的分析也颇感兴趣,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现了轻型武器在这些特殊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在战争中智慧、勇气和生存的故事,它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反思,也对科技发展在军事领域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