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
定价:25.00元
作者:黄越绥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1
ISBN:9787122111319
字数:140000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标识:21104735
编辑*
你跟婆婆处不来吗?常常说什么都错,做什么都不对?
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情况?
婆媳,是世界上*大的人际关系问题,说是家人,却又带点距离,稍一不慎,便容易引爆冲突!
累积二十五年心理谘商经验、婚姻心理谘商专家──黄越绥老师,用她的专业知识和人生智能,教你如何在婆媳关系中找到平衡,让你从此不再为婆媳问题抓狂!
内容提要
婆媳问题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厨房到底谁由谁做主?
谁的孩于教育方法才对?
如何应对才不会误触彼此地雷?
媳妇如何在婆婆与先生这种三角关系中取得平衡,
这些全都是一门大学问。
所以,婆媳之间的;中突到底有没有解决之道呢?
黄越绥老师说:“其实,方法无他,‘平衡’而已”
本书提出常见的婆媳案例,佐以精辟解析,让你学到概念、掌握技巧,进而建立稳固的婆媳关系,营造愉快圆满的家庭!
目录
Part 1 婆媳,千古不变的女人习题
1.婆媳过招*步——知己知彼
2.婆婆要当植栽者,媳妇要仿参与者
3.养儿育女的跑道上,有婆婆支援真好
4.一心四要点,婆媳不对立
5.有称职的“第三者”,婆媳沟通没问题
Part 2 婆媳问题面面观
6.生活习惯大不同,“将心比心”少冲突
7.厨房真的只容得下一个女人?
8.婆媳意见不同是正常,先“听”再“说”
9.婆媳出现问题时,该如何请丈夫帮忙?
10.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要如何与婆婆相处?
11.拒绝婆婆的好意,态度要委婉坦诚
12.媳妇的好要让婆婆知道
13.与婆婆教养观念不同调——先静观其变,再对症下药Part 1 婆媳,千古不变的女人习题
1.婆媳过招*步——知己知彼
2.婆婆要当植栽者,媳妇要仿参与者
3.养儿育女的跑道上,有婆婆支援真好
4.一心四要点,婆媳不对立
5.有称职的“第三者”,婆媳沟通没问题
Part 2 婆媳问题面面观
6.生活习惯大不同,“将心比心”少冲突
7.厨房真的只容得下一个女人?
8.婆媳意见不同是正常,先“听”再“说”
9.婆媳出现问题时,该如何请丈夫帮忙?
10.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要如何与婆婆相处?
11.拒绝婆婆的好意,态度要委婉坦诚
12.媳妇的好要让婆婆知道
13.与婆婆教养观念不同调——先静观其变,再对症下药
Part 3 手牵手,婆媳关系向前进
14.婆婆过度介入夫妻生活时,该怎么办?
15.尊重与理性,道不相同不冲突
16.合理分配家用,理财有道不浪费
17.夫妻争执在所难免,面对长辈干预要冷静
18.当先生有外遇时,该如何找婆婆帮忙?
19.停!聪明媳妇不在婆婆面前说老公坏话
20.我的婆婆超迷信该怎么办?!
Part 4 嘴甜足永远不变的通则
21.引赞美婆婆不等于拍马屁
22.礼不在贵,在于送到婆婆心坎里
23.送礼不用挑吉日,真情付出就好
24.当婆婆的赞美意有所指——先观察,再反应
25.当婆婆送来不适合的礼物——可婉拒,但有技巧
Part 5 给媳妇的20项贴心叮咛
媳妇一定不能做的10件事
1.莫强词夺理——理性与宽恕才是真正的美德
2.莫自以为是——莫当自以为是的井底蛙
3.莫存嫉妒心——具备睁只眼闭只眼的包容性
4.莫惹是生非——重要的是聆听与保密
5.莫强出头——不当夺权的陌生人
6.莫搞分化——不要结合次要敌人打击重要敌人
7.莫数典忘祖——文化传承之礼不可废
8.莫依赖靠山——不要轻易祭出娘家牌
9.莫找代罪羔羊——婆婆不是你的出气筒
10.莫暴殄天物——礼物再不中意也是种纪念
媳妇一定要做的10件事
1.坦诚无惧——真诚才能让爱持久
2.勇敢努力——勇于面对是智者
3.虚心学习——学习是成长的不二法门
4.心存感激——施比受有福
5.人伦教育——千金难买三代情
6.关照需要——礼多人不怪,适时送温情
7.自我调适——打在孙身痛在婆心
8.理性处事——罪不及妻奴,对事不对人
9.成人之美——君子有成人之美
10.和谐圆满——不一样的母亲,一样的情分
作者介绍
黄越绥,菲律宾大学公共行政管理(MPA)硕士,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民族基金会研究员,美国心理咨询协会(ACA)会员,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AAMFT)会员,美国心理发展基金会(PAIRS)讲师,研究生毕业后,曾以资优讲师身份保送到哈佛大学深造,并参加各种心理辅导咨询课程的专业训练,在海外从事临床实务研究达六年之久。
从事婚姻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之余,通过大学讲课、专栏、公开演讲及主持电台、电视节目及十余册的著作来推动两性平等教育,且每年定期利用寒暑假负笈北美洲,与政府单位及家庭婚姻心理咨询学术界做专业交流。
著作:《婆媳牵万情》、《台湾婚姻档案》、《婚姻靠经营》、《怎样*满分的婚姻》、《母女江山》等。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这个书名像是一声温柔的呼唤,或者说是一种对社会普遍认知的挑战。在许多文艺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婆媳关系常常被描绘成一场“战争”,充满了算计、猜忌和无奈。但黄越绥女士这本书的标题,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一种基于理解、尊重和爱的亲密关系。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会深入探讨,为什么“婆婆”容易被视为“外人”?是文化传统使然,还是沟通方式的缺失?作者是否会分享一些打破这种隔阂的“秘诀”?我期待书中能看到一些真实的案例,讲述作者或她所认识的人,是如何通过努力,将一个原本可能充满摩擦的关系,升华为一种如亲人般温暖的情感。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到不同年龄段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以及她们在婆媳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心态?是否会探讨婆媳关系中的一些普遍性难题,比如育儿观念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家庭经济的管理等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积极的视角,鼓励读者勇敢地去尝试建立更美好的婆媳关系,让“婆婆”真正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带来温暖和支持,而不是压力和隔阂。
评分《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这个书名,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某种期待。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婆媳关系似乎总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充满了潜在的紧张和微妙的界限。而黄越绥女士的这个标题,却以一种极为温暖和坚定的姿态,呼吁将“婆婆”从“外人”的视角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家人”的本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这种“家人”的情感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还是需要双方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维系?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会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流露。也许,作者会分享自己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与婆婆的关系的,她是如何在生活中去理解、去包容、去爱护这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却又与自己至亲之人联系紧密的女性。这本书会不会也深入探讨,在现代社会结构下,家庭成员之间如何重新构建和调整彼此的关系,如何才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实现情感上的融合与支持?我期待从中读到一种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叙事,它能够鼓励我,也鼓励更多的读者,用更开放、更温暖的心态去面对和经营自己的婆媳关系,让家庭因为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而更加完整和幸福。
评分初识《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能否为那些深陷婆媳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一丝曙光。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婆媳关系似乎总带着一丝微妙的张力,或者说是“母子”与“夫妻”两种情感线的天然冲突。而这本书名却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倡导一种更积极、更包容的态度。我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作者黄越绥以一种极其温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与婆婆之间从陌生到亲密,从试探到理解的整个过程。这过程或许并非一帆风顺,也可能充满了误会和挑战,但最终,通过智慧、耐心和爱,她们克服了这些障碍,真正将彼此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家人。我猜测书中会分享许多具体的沟通技巧,例如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尊重,如何界定界限,以及如何在家庭大事小事中达成共识。它可能还会探讨代际差异带来的观念碰撞,以及如何在新旧观念的融合中找到平衡点。我特别想知道,在作者心中,“家人”的含义是否超越了血缘关系,而更多地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支持?这本书会不会也涉及到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共同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本书名给我一种承诺,承诺一种温暖的叙事,一种对美好家庭关系的向往,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翻阅。
评分《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单单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产生一种温暖而积极的联想。在当前社会,“婆媳关系”往往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充满了各种刻板印象和潜在的冲突。然而,黄越绥女士却用如此直白而充满温度的语句,直接点破了问题的核心,并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婆婆,就是家人。这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书中阐述和践行这一理念的。我猜测,这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宣讲,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或许,书中会包含许多作者与婆婆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平淡却充满细节,展现了她们是如何在日常点滴中建立信任,化解误会,最终将彼此视为心心相连的家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象化的方法,比如如何看待婆婆的付出,如何在尊重长辈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及如何在婆媳关系中巧妙地处理夫妻之间的角色定位。这本书会不会也探讨一下,当婆婆真的被视为家人时,对整个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会有怎样的积极影响?它是否会鼓励我们放下固有的成见,用更开阔的心胸去接纳和拥抱这位特殊的“家人”?
评分这本书名《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着实引起了我的好奇。在如今许多家庭关系中,婆媳矛盾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词,常常被描绘成一种紧张、疏离甚至敌对的关系。然而,这本书的标题却大胆地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将“婆婆”定位为“家人”,强调了亲近和归属感,而非“外人”的隔阂。这让我非常期待作者黄越绥会如何阐述和演绎这种理念。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甚至是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来展现如何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婆媳关系。它或许会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年轻人面临的婚姻和家庭压力,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下,重新定义家庭成员的角色和情感连接。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家人”的定义的,是否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还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化解潜在的冲突,增进理解和沟通?或者,它更像是一篇充满温情的回忆录,记录了作者与婆婆之间一段特别而珍贵的情感历程,以此来启发读者思考家庭的真谛?总而言之,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温度,让我对阅读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