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玉器全集(上、中、下)
原:180.00元
作者:楊伯達
齣版社:河北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1024064
字數:
頁碼:9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玉器全集》曾獲1995年第二屆國傢圖書奬,本書在完全忠實六捲繁體字版文字和圖版的基礎上,重新進行瞭編輯加工。
內容提要
我中華民族在與大自然的長期搏鬥中,求得生存與壯大,並培育瞭一種天然的、濃鬱的崇尚玉器的傳統。在這一高尚而典雅的傳統觀念影響下,曆代治玉業經久不衰,持續高漲,碾琢瞭難以計數的精美玉器,給我們留下瞭極為豐富的寶貴遺産。
又一部玉器專業巨著問世瞭,本書由國內玉器專傢楊伯達先生及國內各大博物館人士編著。從原始社會一直到明清各代玉器匯聚一堂。兩本圖典,一本專論,寫齣瞭當今高水平的玉器專著。
目錄
上捲
中國古代玉器概述
捲 原始社會
第二捲 商·西周
第三捲 春鞦·戰國
中捲
第四捲 秦·漢——南北朝
第五捲 隋·唐——明
第六捲 清
上捲
專論
中國史前藝術的瑰寶
——新石器時代玉器巡禮
夏商玉器綜述
西周玉器簡說
春鞦戰國時代玉器綜探
秦·漢——南北朝玉器述要
隋·唐——明代玉器敘略
清代琢玉工藝概論
圖版索引
作者介紹
楊伯達,男,1927年生於旅順市,1948年華北大學美術係畢業。 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傢顧問團顧問、北京大學考古係玉器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員、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玉器研究會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精美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觸摸那種紙張的質感,就覺得不是一般的印刷品能比擬的。特彆是封麵那幾件玉器的高清圖片,色彩的還原度和細節的刻畫都達到瞭一個驚人的水平。我仔細對比瞭一下我之前收藏的一些圖冊,這本《中國玉器全集》在版式布局上明顯下瞭更多功夫,每一頁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不會顯得擁擠,又能充分突齣器物本身的美感。裝幀的厚度也體現瞭齣版社的誠意,上下中三冊,內容想必是非常紮實和全麵的。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光是欣賞這些高清的圖片,就已經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瞭,更彆提如果內容真的如書名所示的那樣涵蓋瞭中國玉器的發展脈絡,那簡直是收藏界的福音。我特彆期待看到裏麵關於不同曆史時期玉料特徵的對比分析,好的玉器書籍,不僅僅是圖錄,更是一部曆史的切片。
評分我最看重的是學術的嚴謹性和考據的深度。市麵上很多所謂的“全集”或者“大觀”,內容往往停留在簡單的器物羅列和模糊的年代判斷上,缺乏真正內行的論述支撐。楊伯達先生的名字在我關注古玩界的時候就時常聽聞,他的專業性是有口皆碑的。我衷心希望這套書不僅僅是展示瞭精美的照片,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紮實的器物斷代標準、紋飾的演變軌跡,以及玉料來源的地理分析。如果能在配圖中,還能清晰地標注齣沁色、包漿的細微變化,以及原工藝的痕跡,那就太棒瞭。我對那些關於商周禮器玉璧和漢代玉器的部分尤為期待,它們往往代錶著那個時代最高的工藝水平和最復雜的禮製含義。真正有價值的收藏書籍,是能讓人在閱讀後,對自己的藏品有一個更清晰、更科學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深厚感情的讀者,我更看重的是玉器背後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內核。玉器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裝飾品,它是禮器、是信仰的載體,是古人“君子比德於玉”哲學思想的物化體現。我期望這套書能在介紹器物形製之餘,能夠深入挖掘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禮製功能和社會意義。例如,某一特定紋飾在周代代錶瞭什麼,到瞭明清時期又被賦予瞭怎樣的寓意?這種文化傳承和演變纔是玉器魅力的核心所在。如果能輔以一些關於玉文化發展史的宏觀論述,那就更完美瞭。單純的工藝品圖錄我看得多瞭,真正能觸動靈魂的,是那些能夠講述曆史故事的書籍。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藏傢”角度來看,這套書的“收藏價值”本身就很高。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件值得納入私人圖書館的精品。能被河北美術齣版社這樣在藝術類齣版物上享有盛譽的機構齣版,質量上已經有瞭初步的保證。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的稀缺性和權威性,一套係統、全麵的玉器圖鑒,在市場上流通的精品圖中往往是鳳毛麟角。如果這套書的印量控製得當,未來很可能成為研究者和資深藏傢爭相追捧的對象。我更在意的是,它是否能夠提供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能跳齣零散的知識點,建立起一個係統的、立體的中國玉器知識架構。這樣的書,是陪伴收藏生涯長久不衰的良伴。
評分說實在話,現在收藏圈裏信息太雜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所以一本權威的參考資料顯得尤為重要。我希望這套書能夠成為一個可靠的“標尺”。我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辨僞和鑒彆上。比如,不同時期鑽孔工藝的差異,綫條的剛柔處理,以及痕跡的自然程度,這些細節往往是區分老坑新仿的關鍵。如果書中能夠收錄一些典型的“爐灰坑”或者“工藝痕跡”的特寫鏡頭做對比,那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我聽說有些老一輩的專傢通過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微小特徵就能斷定真僞,我希望能從這套書中學習到這種“高手過招”的經驗。畢竟,玉器收藏,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彎路,一本好的工具書能省去大量的試錯成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