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腕踝针(附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定价:59.00元
作者:编者:凌昌全//周庆辉//顾伟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7832752
字数:390字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章 概述
节 腕踝针的特点和优点
一、特点
二、优点
第二节 腕踝针的创立与发展
一、腕踝针的探索源于电刺激疗法
二、腕踝针针刺法的探索
三、腕踝针的传播、应用与推广
第二章 腕踝针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
节 基本理论
一、身体分区
二、针刺点及其主治
第二节 操作方法
一、腕踝针的针刺法
二、针刺点的定位和针刺方法
第三章 腕踝针临床应用
节 概述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临床应用的步骤
三、压痛点的应用
四、次数与疗程
五、疗效表现方式
六、意外情况处理
七、应用腕踝针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痛症
一、
二、三叉神
三、颞下颌关节痛
四、牙痛
五、枕神
六、脊柱痛
七、颈项痛
八、颈臂丛综合征
九、肩关节痛
十、肘关节痛
十一、腕关节痛
十二、掌指关节痛
十三、腰痛
十四、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十五、坐骨神
十六、膝关节痛
十七、踝关节痛
十八、足痛
十九、多关节痛
二十、
二十一、带状疱疹和疱疹后神
二十二、胸痛
二十三、
二十四、癌痛
二十五、分娩痛
二十六、麻痛症
二十七、运动损伤疼痛
二十八、术后疼痛
第三节 神经精神疾病
一、晕厥
二、眩晕与头昏
三、睑痉挛
四、周围性面瘫
五、面肌痉挛
六、痉挛性斜颈
七、书写痉挛
八、手-口综合征
九、臂丛神经损害
十、腓总神经麻痹
十一、腓肠肌痉挛
十二、多发性神经炎
十三、感觉障碍
十四、感觉过敏
十五、股外侧皮神经病
十六、重症肌无力
十七、偏瘫
十八、脑卒中并发流涎
十九、癫痫
二十、抽动症
二十一、立行不能症
二十二、伸舌不能症
二十三、震颤与震颤麻痹
二十四、睡眠障碍
二十五、焦虑性神经症
二十六、恐怖性神经症
二十七、强迫性神经症
二十八、考前紧张综合征
二十九、癔症
三十、精神分裂症
三十一、情感性精神病
三十二、产后精神病
三十三、老年期精神病
第四节 内科病症
一、
二、畏寒
三、多汗与少汗
四、
五、支气管
六、口苦与口臭
七、呃逆
八、厌食与呕吐
九、
十、慢性腹泻
十一、腹胀
十二、高血压与低血压
十三、遗尿
十四、排尿频急
十五、排尿困难
十六、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十七、肠易激综合征
十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十九、慢性活动性
二十、
第五节 妇科病症
一、急性乳腺炎
二、乳房肿胀
三、乳头分泌异常
四、痛经
五、白带过多
六、更年期综合征
七、产后尿潴留
第六节 儿科病症
一、抽动秽语综合征
二、小儿惊哭
三、小儿遗尿
第七节 皮肤科病症
一、瘙痒
二、荨麻疹
三、接触性皮炎
四、冻疮
五、痤疮
第八节 五官科病症
一、麦粒肿
二、流泪
三、球结膜炎
四、球结膜下出血
五、红眼病
六、眼痛
七、瞳孔障碍
八、复视
九、青少年近视
十、视力退
十一、失明
十二、耳鸣与耳聋
十三、鼻炎
十四、咽喉炎
十五、暴喑
第九节 外科骨伤病症
一、肾绞痛
二、肛痔痛{
三、淋巴管炎
四、下肢慢性溃疡
五、换时镇痛
六、腹部手术后肠功能麻痹
七、阑尾切除后伤口不愈
八、肱骨外髁炎
九、急性腰扭伤
十、脊柱小关节 滑膜嵌顿
十一、肩背肌筋膜炎
十二、腱鞘炎
十三、静脉曲张
十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第四章 腕踝针研究
节 从经典中探寻腕踝针疗法之理论根源
第二节 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神经反射调整观
二、腕踝针止痛机制的生物力学观
第三节 一种用于腕踝针对照临床试验的假针刺对照方法
一、腕踝针假针刺的适用范围
二、腕踝针假针刺的实施步骤及要求
三、对针灸医师及评估者的要求
四、如何判定假针刺实施是否成功
五、即时镇痛疗效观察的对照临床研究方案
六、讨论
第四节 一种腕踝针人体模型
一、腕踝针人体模型的设计
二、腕踝针人体模型的应用
第五节 腕踝针创新探索的实践
一、腕踝针针刺点定位客观标准化探索
二、携带式压迫装置的创新
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探索
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
《腕踝针(附光盘)》一书集作者主编凌昌全、周庆辉、顾伟及其所属单位40余年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介绍并总结了腕踝针的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内容,对痛经、神经精神疾病、内科病症、妇产科疾病、五官科病症、外科骨伤病症,以及其他各科病症的方法和疗效予以详细介绍,并结合作者治验的具体病例,配以图片逐一分析。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图文并茂,可信度高,实用性强。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印刷的清晰度也达到了专业水准,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图解部分,线条勾勒得精准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辨认出穴位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封面采用的这种沉稳又不失大气的配色,非常符合医学专业书籍应有的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用心之作。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极其人性化,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完全没有压迫感,即便是长时间对着书本学习,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比如页眉页脚的规范化设计,以及专业术语的注释处理,都体现了编者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读者的尊重。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重视程度。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临床学习的同行,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案例分析和辨证施治的逻辑推导上做得非常出色,这是衡量一本优秀临床书籍的核心标准。书中提供的许多典型病例,并非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病用哪个穴”,而是深入剖析了患者的整体状况、病机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脉象、舌象等进行个体化的方案调整。这种强调“因人而异”的思维训练,对于培养独立临床判断能力至关重要。它教会我的不是固定的处方,而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框架,即如何根据“气血阴阳”的失衡状态,灵活组合和调整针刺的深浅、进出、补泻手法,真正体现了中医的精髓所在,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评分书中对理论知识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取那种枯燥乏味的罗列式介绍,而是巧妙地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医学视角进行了深度融合,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经络学说变得逻辑清晰、易于理解。作者们在行文过程中,总是能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每一个操作背后的机理。比如,讲解某一特定穴位的主治功效时,不仅列出了传统应用,还穿插了现代临床研究的佐证,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说服力和实用价值。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多年临床实践的深厚积累,他们对针刺手法的细微差别,比如得气的感觉、不同深度的影响等,描述得极其到位,仿佛有一位资深导师在耳边亲自指点,这对于我夯实基础、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至关重要。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系统性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全面且有深度的。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只关注某一特定病种的简易手册,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基础理论、腧穴定位、刺法灸法到临床各科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对各个流派针刺特色的介绍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出了不同学派在操作上的核心差异,这种包容性的视角让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取长补短,而不是被单一的模式所局限。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编排策略,确保了读者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能对针灸学的博大精深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常适合作为长期案头的参考工具书。
评分这套资料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其极强的实操指导性,远超我预期的水平。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静态的文字描述,而是真正做到了“手把手”的教学。特别是针对那些需要精确手法和角度的针刺技术,书中的图示清晰到几乎可以同步操作。我最看重的是,它没有将教学止步于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将临床常见问题和疑难点的解决方案融入了讲解之中。比如,在处理“晕针”或“滞针”等意外情况时,书中所给出的处理步骤果断而专业,让人在面对实际操作时,内心充满了底气。这种将理论与实战紧密结合的编写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从书本知识到临床技能的转化周期,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