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平话 中信出版社

博弈论平话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则柯 著
图书标签:
  • 博弈论
  • 策略
  • 决策
  • 经济学
  • 数学
  • 中信出版社
  • 游戏理论
  • 理性选择
  • 商业分析
  • 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9273
商品编码:18109656584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具体描述

《博弈论平话》是由我国知名经济学家王则柯写作的一本给中国人的“极简博弈论”读物。

本书简要、生动、准确地介绍了每个非经济学人士应该掌握的一些博弈论的知识、概念,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处处有博弈,无论是家人之间、工作场合、商务往来还是游戏比赛中。

本书适合帮助中学生、大学生还有“门外汉”了解博弈论的若干极简知识。
循着作者娓娓道来的博弈论故事,你不必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或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就可以初步领会博弈论的真谛,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做出理性的决策和选择。

保罗?萨缪尔森告诫我们:“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商业竞争、政治选举、职场生存、婚姻经营、人际交往,就像两人对弈,常常是相当人格化的竞争。一方的行为,对对手的影响很大,一方的利益,又受到对手行为的很大牵制。这种面临不确定性的决策,固然需要斗智斗勇,但其中也有规律可循。博弈论便是讨论利益关联的各方如何决策制胜的学问。
《博弈论平话》从囚徒困境、价格大战、政治竞选、搭便车行为、扑克牌游戏、选址、相遇点设置等我们熟悉的故事和案例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静态博弈、纳什均衡、零和博弈、双赢博弈、子博弈、帕累托优势、理性假设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即使学生和“门外汉”阅读起来也毫无艰涩之感。
循着《博弈论平话》作者王则柯娓娓道来的博弈论故事,你不必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或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就可以初步领会博弈论的真谛,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做出理性选择。那样,“双赢”和“共赢”的结局会更多,损人不利己的后果会更少。

前 言 V
章 博弈三要素与囚徒困境
民营书店的价格大战 003
我怎样被博弈论吸引 006
如此不公平,取胜概率却相等 010
囚徒困境与博弈三要素 014
从囚徒困境说严格优势策略均衡 017
价格大战和双赢对局 020
为什么主要讨论非合作博弈 023
公共品供给的囚徒困境 026
政治家的囚徒困境 029
基数支付和序数支付 031
美苏争霸的囚徒困境 034
第二章 情侣博弈和协调博弈
情侣博弈和纳什均衡 039
情侣博弈的其他例子 043
相对优势策略下划线法 046
视觉友好的对角排列 049
情侣博弈表达的对称性嗜好 052
理性人一定自私自利吗? 055
不该一律贬斥自利行为 058
情侣的拥挤博弈 061
默契是协调的一种方式 065
劣势策略消去法的讨论 068
第三章 简单博弈模型的应用
智猪博弈和搭便车行为 075
为什么大股东挑起监督经理的重任 078
猎人博弈和帕累托优势 081
斗鸡博弈和航行规则 084
银行挤兑的成因和预防 089
数据不同,结果各异 092
囚徒困境两败俱伤的隐含条件 095
禁鸣喇叭与交通顺畅 101
串通作弊和风险优势 105
“惠客待遇”对谁有利 108
风险优势的判定 111
说说风险优势的从属地位 114
风险厌恶的统计和理论 117
第四章 混合策略与均衡筛选
扑克牌对色游戏 123
混合策略和纳什定理 126
寻找纳什均衡的反应函数法 129
再说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135
扑克牌讹诈游戏 141
慕尼黑谈判模拟 146
聚点均衡 148
聚点均衡作为共识均衡 151
聚点均衡的制度设置 153
相关均衡 156
商品品牌的“地域连坐”效应 160
品牌地域连坐的博弈分析 163
抗共谋均衡 167
盯着不散伙的共谋 172
德国世界杯警方的优势策略 176
第五章 零和博弈与霍特林模型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181
均衡的观察与验证 186
纳什均衡与杂货铺定位 190
西方两党政治的稳定性和欺骗性 195
动机和实现不是一回事 199
摊贩为什么都往市场门口挤? 202
学校门口等出租车的争先行为 206
多人博弈的霍特林模型 210
对抗性排序 219
经济学家的对称性偏好 223
第六章 动态博弈和子博弈精炼均衡
抓钱游戏 229
你死我活,还是你好我好 234
编排故事,加深理解 237
博弈结果依赖制度设置 240
树型博弈策略组合的粗线表示 243
确定树博弈的纳什均衡 247
树型博弈的子博弈 250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53
求解动态博弈的倒推法 257
博弈论向自己出难题 261
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 264
后 记 269
附 录 277
索 引 281

(中国)王则柯
王则柯,浙江永嘉人,在广州长大,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致力于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工作,偶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表观察和提供意见。
发表论文《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的局限和误导》《经济学:捍卫理论,还是发展理论?》《激励度的计算》等数十篇,出版著作《混沌与均衡纵横谈》《我们都是纳税人》《排队的文明》《经济学拓扑方法》《博弈论教程》《图解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平话》《智慧何以被善良蒙蔽》《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五十年前读北大》等二十余种。

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篇文章的时候,就立刻被吸引住了。价格战,一个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话题,却可以牵引出博弈论这一门深刻的学问。
这本书用浅显易懂、妙趣横生的故事讲述了博弈论这门曾经数次令其奠基人及研究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学问。这本书的内容虽然也涉及数学,但是只要有小学的数学知识就足够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一个经济学与博弈论的门外汉,变得喜欢用博弈论来思考问题了,更对学习、工作产生了。
所以,我推荐这本书。在我眼中,它是现代社会的必修课。
——豆瓣网友

智猪博弈和搭便车行为
本书迄今讨论过的博弈,主要是囚徒困境博弈和情侣博弈。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囚徒困境和情侣博弈都那么简单,还需要什么博弈论分析吗?其实,我们是利用这两种典型的博弈,引入博弈三要素、参与人的优势策略和博弈的优势策略均衡、参与人的相对优势策略和博弈的纳什均衡等重要概念,展示劣势策略消去法和相对优势策略下画线法等基本方法。我们还谈到共赢等其他概念。
如果你真的觉得囚徒困境和情侣博弈简单,说明你对博弈论有灵性。除了提醒要注意以为懂了实际却不懂得多少的可能以外,我们更愿意强调的是,简单的例子如果能够说明方法,能够启迪思维,就有它的价值。这一节首先讲博弈论著作中常见的另一个简单的例子game of boxed pigs,张维迎等学者把它翻译成“智猪博弈”。
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有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并且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在食槽旁边坐享其成的另一只猪早已吃了不少。如果大猪守在食槽旁边,大猪呼啦啦吃到9 个单位,因为按按钮而后到的小猪只能吃到1 个单位;如果它们同时按按钮同时跑到食槽,大猪能够吃到7个单位,小猪能够吃到3个单位猪食;如果小猪守在食槽旁边而大猪按按钮,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而后来赶来的大猪可以吃到6个单位猪食。
智猪博弈有许多应用,这次先讲灯塔建造的经典例子。在美国的大湖地区,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灯塔。当年,大航运公司因为船舶多,航班频密,迫切需要建造灯塔,但是小航运公司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比较低。结果大公司花钱建造灯塔,公司从建造灯塔中所获得的效益超过了灯塔的花费,所以这项投资对于大公司而言是值得的。但是因为大公司这样做了,小公司因此就可以“搭便车”,也得到了好处。
另外,我们可以讲一个字面意义上真正“搭便车”的例子。在发达国家,除了日本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和纽约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以外,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人们出行,都要自己开车。在那样的地方,公共交通一般都不发达,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汽车,往往就会寸步难行。我们在美国的留学生,哪怕经济很不富裕,也要先买一辆二手车来用,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早就想到一个地方去,可是因为没有车子一直未能成行,碰巧某一天你的一位有车的朋友要去那个地方,并且车子有空位,也许你就可以搭他的“顺风车”实现你的夙愿。这实际上也是“搭便车”说法的由来。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不考虑“朋友”这样的关系,通常只有公共品才会发生搭便车问题。
为什么大股东挑起监督经理的重任
考察现代企业制度,智猪博弈典型的运用,是说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角色差异和行为差异。
在一个公司里面,股东应该承担监督经理的职能。但是监督经理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去搜集信息,并做出分析。一句话,“监督成本”是很高的。但是,股东有大有小。别人向一家公司投资1 个亿,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你买了这家公司几手股票,也是这家公司的小股东。假定公司运营得好盈利较多时,公司分红会是运营不太好时的几倍,那么虽然你这个小股东和他这个大股东都希望公司运营得好,但是利益攸关程度却实在相差很远。设想公司运营得好,大股东的分红可以增加1 000 万元,你这个小股东的分红可以增加1万元。增加1 万元分红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这需要你密切监督经理的工作才能实现,而密切监督经理的工作,本身的代价就远远超过1万元,那么你没有多少积极性去密切监督经理们的工作。大股东则不一样,哪怕花几万元或十几万元的代价雇人监督经理的工作,也是很值得的:几万元或十几万元代价的监督可以换来近千万元的分红增加,何乐而不为?
可见,大股东相当于智猪博弈中的大猪,小股东相当于小猪。在大小股东是否密切监督经理工作的博弈中,大股东因为利益攸关会担当起搜集信息和监督经理的责任,小股东坐享其成也可以因大股东密切监督经理的工作而得益。
智猪博弈还可以说明公共品提供的一些情况。我们在前面讲过公共品的提供问题,当时谈的是各家的经济实力大致相当的情形。如果双方的经济实力相差很远,就应该用智猪博弈来说明了。美国农村农民的居住非常分散,两三家人就是一个小居民点的情况比比皆是。设想两户农家住在一起,一家很富,另外一家由于某些原因近年来手头非常拮据。这两家有一条年久失修的路与外面的公路网连接。手头拮据的一家,在别的更紧迫的地方钱都不够用,怎么拿得出钱来修路呢。对于他来说,路是该修的,但是没有钱也就只好将就将就。那么,富裕的一家怎么办?本来,他可以等到邻居愿意拿钱出来修路的时候再和他商量两家分摊修路的费用,但是他等不了。这不仅因为他很难容忍每天要走坑坑洼洼的路,还因为路是否修好对他的影响太大。比方说,花2 000 美元可以修好这条路,路修好以后给他带来的新增经营利润等好处相当于3 000 美元,那么虽然理想的情况是两家各出1 000 美元,他可以因为修路而得益3 0001 000=2 000 美元,但是自己等不及而全资把路修好的话,也可以得益3 0002 000=1 000 美元。在这个例子中,你还可以设想富裕的一家不仅生产活动繁忙而且社交活动很多,路不好会很糟糕,而贫穷的一家许多活动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路是否修好一时不太要紧。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智猪博弈的形势?
经济实力较强的一家,对公共品的需要比较迫切。如果公用品提供了,他得到的好处也多,他就是智猪博弈中的“大猪”。比较穷的一家,对公共品就不那么讲究了。比方说,道路好一点儿当然好,道路差一点儿也凑合着过。让他掏那么多钱来提供公共品,他是不肯的,他就是智猪博弈中的“小猪”。既然“大猪”不能忍受不提供公共品的情形,又没有合适的制度安排,后结果就是“大猪”独力提供公共品,“小猪”搭便车坐享其成。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可以看到搭便车的情况:一项改革,总是得益多的一方乐意力促其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很难因此而责怪谁。智猪博弈和搭便车行为
本书迄今讨论过的博弈,主要是囚徒困境博弈和情侣博弈。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囚徒困境和情侣博弈都那么简单,还需要什么博弈论分析吗?其实,我们是利用这两种典型的博弈,引入博弈三要素、参与人的优势策略和博弈的优势策略均衡、参与人的相对优势策略和博弈的纳什均衡等重要概念,展示劣势策略消去法和相对优势策略下画线法等基本方法。我们还谈到共赢等其他概念。
如果你真的觉得囚徒困境和情侣博弈简单,说明你对博弈论有灵性。除了提醒要注意以为懂了实际却不懂得多少的可能以外,我们更愿意强调的是,简单的例子如果能够说明方法,能够启迪思维,就有它的价值。这一节首先讲博弈论著作中常见的另一个简单的例子game of boxed pigs,张维迎等学者把它翻译成“智猪博弈”。
笼子里面有两只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有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并且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在食槽旁边坐享其成的另一只猪早已吃了不少。如果大猪守在食槽旁边,大猪呼啦啦吃到9 个单位,因为按按钮而后到的小猪只能吃到1 个单位;如果它们同时按按钮同时跑到食槽,大猪能够吃到7个单位,小猪能够吃到3个单位猪食;如果小猪守在食槽旁边而大猪按按钮,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而后来赶来的大猪可以吃到6个单位猪食。
智猪博弈有许多应用,这次先讲灯塔建造的经典例子。在美国的大湖地区,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灯塔。当年,大航运公司因为船舶多,航班频密,迫切需要建造灯塔,但是小航运公司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比较低。结果大公司花钱建造灯塔,公司从建造灯塔中所获得的效益超过了灯塔的花费,所以这项投资对于大公司而言是值得的。但是因为大公司这样做了,小公司因此就可以“搭便车”,也得到了好处。
另外,我们可以讲一个字面意义上真正“搭便车”的例子。在发达国家,除了日本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和纽约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以外,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人们出行,都要自己开车。在那样的地方,公共交通一般都不发达,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汽车,往往就会寸步难行。我们在美国的留学生,哪怕经济很不富裕,也要先买一辆二手车来用,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早就想到一个地方去,可是因为没有车子一直未能成行,碰巧某一天你的一位有车的朋友要去那个地方,并且车子有空位,也许你就可以搭他的“顺风车”实现你的夙愿。这实际上也是“搭便车”说法的由来。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不考虑“朋友”这样的关系,通常只有公共品才会发生搭便车问题。
为什么大股东挑起监督经理的重任
考察现代企业制度,智猪博弈典型的运用,是说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角色差异和行为差异。
在一个公司里面,股东应该承担监督经理的职能。但是监督经理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去搜集信息,并做出分析。一句话,“监督成本”是很高的。但是,股东有大有小。别人向一家公司投资1 个亿,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你买了这家公司几手股票,也是这家公司的小股东。假定公司运营得好盈利较多时,公司分红会是运营不太好时的几倍,那么虽然你这个小股东和他这个大股东都希望公司运营得好,但是利益攸关程度却实在相差很远。设想公司运营得好,大股东的分红可以增加1 000 万元,你这个小股东的分红可以增加1万元。增加1 万元分红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这需要你密切监督经理的工作才能实现,而密切监督经理的工作,本身的代价就远远超过1万元,那么你没有多少积极性去密切监督经理们的工作。大股东则不一样,哪怕花几万元或十几万元的代价雇人监督经理的工作,也是很值得的:几万元或十几万元代价的监督可以换来近千万元的分红增加,何乐而不为?
可见,大股东相当于智猪博弈中的大猪,小股东相当于小猪。在大小股东是否密切监督经理工作的博弈中,大股东因为利益攸关会担当起搜集信息和监督经理的责任,小股东坐享其成也可以因大股东密切监督经理的工作而得益。
智猪博弈还可以说明公共品提供的一些情况。我们在前面讲过公共品的提供问题,当时谈的是各家的经济实力大致相当的情形。如果双方的经济实力相差很远,就应该用智猪博弈来说明了。美国农村农民的居住非常分散,两三家人就是一个小居民点的情况比比皆是。设想两户农家住在一起,一家很富,另外一家由于某些原因近年来手头非常拮据。这两家有一条年久失修的路与外面的公路网连接。手头拮据的一家,在别的更紧迫的地方钱都不够用,怎么拿得出钱来修路呢。对于他来说,路是该修的,但是没有钱也就只好将就将就。那么,富裕的一家怎么办?本来,他可以等到邻居愿意拿钱出来修路的时候再和他商量两家分摊修路的费用,但是他等不了。这不仅因为他很难容忍每天要走坑坑洼洼的路,还因为路是否修好对他的影响太大。比方说,花2 000 美元可以修好这条路,路修好以后给他带来的新增经营利润等好处相当于3 000 美元,那么虽然理想的情况是两家各出1 000 美元,他可以因为修路而得益3 0001 000=2 000 美元,但是自己等不及而全资把路修好的话,也可以得益3 0002 000=1 000 美元。在这个例子中,你还可以设想富裕的一家不仅生产活动繁忙而且社交活动很多,路不好会很糟糕,而贫穷的一家许多活动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路是否修好一时不太要紧。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智猪博弈的形势?
经济实力较强的一家,对公共品的需要比较迫切。如果公用品提供了,他得到的好处也多,他就是智猪博弈中的“大猪”。比较穷的一家,对公共品就不那么讲究了。比方说,道路好一点儿当然好,道路差一点儿也凑合着过。让他掏那么多钱来提供公共品,他是不肯的,他就是智猪博弈中的“小猪”。既然“大猪”不能忍受不提供公共品的情形,又没有合适的制度安排,后结果就是“大猪”独力提供公共品,“小猪”搭便车坐享其成。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可以看到搭便车的情况:一项改革,总是得益多的一方乐意力促其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很难因此而责怪谁。


《博弈论平话》——洞悉决策智慧,解锁理性选择 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繁多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博弈”。无论是日常的人际交往,职场上的竞争合作,还是国家间的谈判角力,甚至是个体在市场中的投资决策,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博弈论原理。然而,许多人对博弈论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抽象的数学模型和复杂的公式推导上。《博弈论平话》的出现,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壁垒,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门被誉为“决策的科学”的学科,拉近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循循善诱地引领你走进博弈论的殿堂。它不侧重于繁琐的数学证明,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博弈论的核心思想、经典模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从街头巷尾的讨价还价,到商业巨头的市场争夺,再到政治舞台上的权力博弈,你将惊叹于博弈论的普适性和强大解释力。 核心理念:理性思考,预测未来 博弈论的核心在于理解“局中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如何考虑到他人的策略和反应。本书将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基本原理,并引导读者掌握以下关键能力: 理解“理性人”假设: 在博弈论中,我们通常假设参与者是理性的,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做出最优选择。本书将详细解释这一假设的意义,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它能准确地预测行为,又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加以修正。 识别博弈的结构: 任何博弈都有其特定的参与者、行动集合、收益函数以及信息结构。本书将教你如何剖析一个实际情境,识别出其中隐藏的博弈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局势。 分析策略和支付: 了解不同策略组合可能带来的结果(支付),是进行理性决策的基础。本书将通过生动的例子,让你直观地理解什么是“支付矩阵”,以及如何解读其中的信息。 预测对手的行动: 在博弈中,你的最佳策略往往取决于你对对手行动的预测。本书将介绍各种预测工具和思维方式,帮助你提升对对手意图的洞察力。 经典模型:从囚徒困境到纳什均衡 《博弈论平话》将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博弈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型,并深入剖析它们在现实中的映射: 囚徒困境(The Prisoner's Dilemma): 这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它揭示了为何在个体理性追求最优解的情况下,集体利益反而可能受损。本书将通过各种日常场景,如合作中的背叛、信息不对称下的选择等,让你深刻理解囚徒困境的普遍性,并探讨打破囚徒困境的途径。 智猪博弈(The Pig Game): 这个模型生动地展示了“搭便车”现象的形成机制,以及在集体行动中,少数主动者与多数被动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本书将分析类似“公共物品博弈”、“免费午餐”等现象,帮助你理解资源分配和集体协作中的挑战。 霍特林模型(Hotelling's Model): 这个模型主要应用于描述市场竞争,特别是企业在地理位置或产品差异化上的选择。本书将借此模型,分析消费者选择、价格战、市场细分等商业策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作为博弈论的基石,纳什均衡描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参与者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本书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纳什均衡的概念,并展示它在各种社会、经济、政治现象中的应用,例如市场定价、军备竞赛、外交谈判等。你将了解到,并非所有均衡都是最“好”的,但也正是这种“稳定”状态,构成了我们理解复杂互动的关键。 应用场景:贯穿生活的智慧之光 《博弈论平话》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紧密结合。本书将为你揭示博弈论在以下各个领域的强大应用: 人际交往: 如何在朋友、家人、同事之间建立互信、化解冲突?如何理解他人的动机,做出更有效的沟通?本书将提供博弈论的视角,帮助你提升情商和沟通技巧。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分配家务?在朋友聚会中,如何选择餐厅?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都可能存在博弈的影子。 职场竞争与合作: 无论是项目合作中的利益分配,还是部门之间的资源争夺,抑或是与竞争对手的较量,博弈论都能为你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本书将分析升职加薪的策略、团队协作的优化、谈判的技巧,让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了解“先下手为强”的优势,理解“讨价还价”的艺术,掌握“联盟与背叛”的微妙平衡,都将助你更好地把握职业生涯。 商业与经济: 从产品定价、市场营销、企业兼并收购,到拍卖理论、金融投资,博弈论是现代商业决策的必备利器。本书将深入剖析市场竞争的动态,揭示消费者行为的背后逻辑,并引导你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例如,为何某些拍卖的价格会远超物品本身的价值?为何航空公司总是进行价格战?这些都可以从博弈论中找到答案。 政治与国际关系: 国家间的军事对抗、贸易谈判、气候变化协议的达成,以及国内政治中的选票争夺、政策制定,都充满着博弈的色彩。本书将运用博弈论的框架,分析地缘政治的动态,解读国际条约的签署,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全球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日常生活中的决策: 甚至连选择买哪种保险、如何处理邻里纠纷、决定何时辞职创业,都能从博弈论中获得启示。本书将鼓励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做出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阅读体验: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博弈论平话》致力于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轻松入门,享受学习的乐趣。本书的特点包括: 语言平实: 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案例丰富: 大量引用真实世界的案例,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让理论跃然纸上。 结构清晰: 全书逻辑严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读者逐步建立起对博弈论的完整认知。 思考导向: 鼓励读者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自身面临的各种情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结语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理解他人、预测趋势、做出最优决策,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能力。《博弈论平话》将是你探索这一切的绝佳向导。它不仅能帮助你洞悉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规律,更能重塑你的思维方式,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看得更清,想得更远,走得更稳。翻开本书,你将打开一扇通往理性决策和策略智慧的大门,让博弈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名词,而是活生生、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重塑。它并非那种枯燥的学术教材,而是像一位智慧的老者,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娓娓道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囚徒困境”时,没有直接抛出数学模型,而是构建了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比如邻里间的竞争、商业谈判中的博弈,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决定的瞬间。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可感。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在特定的“博弈”中做出最优决策,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对手的角度去揣摩其动机和预期,从而预判未来的走向。这种思维的转变,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带来的益处是难以估量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突然获得了某种“读心术”的钥匙,让我对周遭世界的运作逻辑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书中的案例分析往往一针见血,总能在看似无关的事件中,精准地捕捉到核心的博弈结构,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

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专业书籍都是试图用精准的刻度尺去丈量世界,那么这本《博弈论平话》则像是一个高倍望远镜,让你能从更宏观的尺度上去审视世界的运行规律。它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总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核心问题。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息隐藏”和“信号传递”那一章,作者用非常诙谐的笔调描述了求偶行为中的“虚张声势”与“真实投入”之间的博弈,将生物学与社会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博弈”这一概念的理解,它远不止于商战或政治斗争,而是渗透在生命演化的每一个角落。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如,逻辑链条紧密却又易于跟随,即便是初次接触博弈论的读者,也能凭借扎实的文笔和丰富的实例,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最终抵达对理性决策的深刻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所有人类互动,都多了一层看透本质的滤镜。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经济学理论不太感冒的人,但这本书却成功地吸引了我从头到尾的注意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的魅力在于那种近乎“民间智慧”的朴实感,完全没有学术圈子里的那种故作高深。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最复杂的数学原理。比如谈到“重复博弈”时,他引入了“声誉”和“惩罚”机制,用村落间长期的贸易往来举例,生动地展示了为什么短期理性不一定等于长期最优。我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规范和商业惯例,背后竟然都有如此严密的逻辑支撑。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冲击是,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直觉”其实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次优策略”的本能反应。而掌握了博弈论,我们就能跳出本能的限制,主动设计规则,从而实现更好的集体或个人利益。这种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设计的转变,才是这本书最宝贵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的深度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作者的文风极其幽默且充满洞察力,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脚注或小故事,有效地缓解了深度思考带来的疲劳感。我尤其欣赏他对“机制设计”部分的探讨,那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所有决策者量身定做的指南。它不再仅仅是分析“既有”的局势,而是教我们如何去“创造”一个更理想的局势。例如,如何设计一个拍卖规则,才能让参与者最大化地暴露自己的真实偏好,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种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进阶,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直线飙升。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我们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设置,很多低效和冲突的根源,都能在那套理论框架下被清晰地定位和诊断出来。它提供了一种结构性的、而非情绪化的冲突解决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控得极为精妙,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理论著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纳什均衡”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睛之笔。他没有堆砌复杂的数学符号,而是将均衡点描述成一个“稳定”的、没有人愿意单方面偏离的状态,并通过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外交决策作为佐证。这种结合历史纵深感的论述,使得理论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读完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章节,我立刻回想起之前工作中因为信息掌握不全而导致的几次失误,当时只觉得是运气不好,现在才明白那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博弈的失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框架,让你能迅速地对复杂问题进行结构化解构。那些看似混乱的表象之下,其实都遵循着某种可预测的逻辑。我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谈判或冲突的到来,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有了一套全新的工具来应对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