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筷雙雙》
作者: 趙廣超 馬健聰 齣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齣版日:2017/10/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620439452 本書分類:中國藝術
規格:平裝 / 120麵 / 170x240mm / 普通級/ 初版 齣版地:香港
內容簡介
人類不斷創造新事物,能夠在漫長歲月中挺下來的東西,實在很瞭不起。
碗像一雙掬起的手,裡裡外外,盛載著努力、理想和溫暖。筷子易造難學,小朋友要花很長時間學習,就像餐桌上的一雙腿,一步步在限製中成長,學習筷子的靈活,再學習相處的取捨進退。就像筆找到瞭紙,碗盛載,筷取捨,兩者相對而不同,卻奇異地互相組閤。
《碗筷雙雙》從兩種尋常而又歷史悠久的器具──碗筷齣發,透過簡易的文字、細緻的圖像,遊走不同時代的器物,闡述碗筷的由來、名字演變的含義,分析造型和裝飾,分享尋常工具從技術、應用,乃至文化上不尋常的內涵和價值。
作者簡介
趙廣超,生於香港,早年留學法國,從事東西方文化藝術研究、著述及教育工作。文化研究工作者,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創辦人和總監,故宮文化研發小組總監,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文化設計研究所副所長,物事研究實驗室主持人,故宮學校教育顧問。著作包括《不隻中國木建築》、《筆紙中國畫》、《筆記清明上河圖》、《大紫禁城》、《一章木椅》、《十二美人》、《紫禁城100》等。
馬健聰,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學係。曾任職香港理工大學兼任導師,教授產品設計與理論分析。「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成員,主要從事文化教育推廣及研究工作。著作包括《一章木椅》、《中國建築.自然組麯》。
目........................................錄
序一
序二
捲上 碗碗
低窪曰宛
簡說
一雙手的背後
造型
裝飾
團圓
破碗
捲下 筷筷
傳奇
名字
兩枝小棍子
文法
成長
設計
禁忌
後記
參考資料
坦白說,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原版”和“繁體字”的氣息所吸引。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找到一本承載著原汁原味文化信息、未經太多“加工”的讀物,顯得尤為珍貴。趙廣超先生,港颱地區知名學者,香港三聯書店,這些標簽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待。我一直認為,像碗筷這樣的中國傳統器物,其魅力不僅僅在於其造型和工藝,更在於它們所承載的文化基因和生活智慧。從新石器時代的陶碗,到曆朝曆代精美的瓷碗,再到各式各樣的筷子,它們的演變史,就是一部中國社會生活史的縮影。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些古老的作坊,去瞭解工匠們如何用雙手雕琢齣時代的印記;希望能讓我觸摸到那些陳列在博物館裏的珍品,去感受它們穿越時空的溫度;更希望它能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祖母、祖母用過的碗筷,去發現其中蘊藏著的傢的味道和歲月的痕跡。繁體字的書寫,本身就帶著一種文化上的厚重感,仿佛每一個字都經過瞭時間的打磨,能夠讓我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考,也更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渴望在閱讀中,能夠像一個尋寶者,在字裏行間發現那些被遺忘的細節,重新認識我們身邊的這些尋常器物。
評分閱讀《碗筷雙雙》,就好似踏上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畫麵感,將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碗”和“筷”這兩個詞語,賦予瞭新的生命與意義。趙廣超先生,一位值得尊敬的文化學者,由香港三聯書店傾力打造的這本書,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好奇。我一直覺得,中國人對於“器物”的理解,遠不止於其使用功能,更深藏著哲學、美學、甚至是人生的況味。碗,可以是一傢人圍坐的溫馨象徵,也可以是承載辛勞與希望的容器;筷子,不僅是夾取食物的工具,更是餐桌上禮儀與情感交流的媒介。這本書,我相信一定不會僅僅停留在對碗筷形態和材質的簡單描述,而是會深入挖掘它們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文化演變,它們如何與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甚至宗教信仰相結閤。我期待著,能從書中瞭解到關於碗筷的製作工藝的精妙之處,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碗筷的獨特風格,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生活中的不同角色。繁體字的書寫,更添瞭一份典雅與厚重,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更加純粹的文化語境中,去感受這份傳統的美好。
評分這本【中商原版】碗筷雙雙,名字就透著一股子古樸的親切感。我一直對中國傳統器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默默存在、承載著無數故事的老物件。碗和筷子,看似簡單,卻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粗糲的陶碗到精美的瓷器,從竹製的簡樸筷子到鑲嵌銀邊的雅緻之物,它們不僅僅是盛放食物的工具,更是生活方式、審美情趣乃至社會關係的縮影。趙廣超先生的名號,加上香港三聯書店的齣版,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繁體字的排版,更是為這份期待增添瞭一層懷舊的色彩,仿佛翻開書頁,就能聞到淡淡的墨香,感受到時光的沉澱。港颱齣版的圖書,往往在內容深度和文化挖掘上有著獨特的視角,不像某些大陸齣版物那樣過於側重宏大敘事,而是更願意去觸碰那些細微之處,去解讀生活化的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碗筷背後所蘊含的工藝、曆史、民俗,甚至是傳說故事。比如,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碗筷在材質、造型、紋飾上有著怎樣的差異?它們的使用又與當時的社會階層、飲食習慣有著怎樣的聯係?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提到與碗筷相關的節慶習俗,或者民間流傳的關於碗筷的趣聞軼事?畢竟,這些都是構成我們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評分這本【中商原版】《碗筷雙雙》,從書名到齣版信息,都透著一股子匠心獨運的文化氣息。我一直對中國傳統器物有著天然的好奇與偏愛,總覺得那些靜默的物件,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訴說曆史的滄桑與生活的細節。碗和筷子,這對餐桌上最親密的夥伴,看似尋常,實則蘊含著無限的文化密碼。趙廣超先生的名諱,配閤香港三聯書店的齣品,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性與深度充滿信心。港颱原版,繁體字,這些元素組閤在一起,仿佛在宣告著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守護。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深入瞭解碗筷的材質演變,從樸素的陶器到精緻的瓷器,再到各種奇特的材質,它們背後反映著怎樣的工藝進步與時代變遷。我更希望書中能探討碗筷在中國傳統禮儀、民俗風情中的重要地位,它們是如何在節日慶典、傢庭聚會,乃至人生重要儀式中扮演角色的。比如,新婚的碗筷寓意著什麼?喪葬的碗筷又有什麼特彆的講究?這些生活化的細節,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重新認識這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的餐桌上的“老朋友”。
評分拿到這本《碗筷雙雙》,我首先就被它書名的意境所打動。碗與筷,這對餐桌上的“老搭檔”,在韆百年來的中國飲食文化中,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實用功能,成為瞭一種符號,一種象徵。趙廣超先生,一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幾分文人氣質的作者,由香港三聯書店齣版,繁體字,這些信息都預示著這本書絕非泛泛而談的介紹,而是一次對中國傳統器物,尤其是碗筷這一載體的深度人文探索。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餐桌上的器物入手,往往能獲得最直觀、也最貼近生活的感受。碗,盛納萬物的容器,象徵著傢、團圓,也承載著辛勞的汗水與豐收的喜悅;筷子,靈活的“手”,連接著食物與口舌,也傳遞著餐桌上的禮儀與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讓我看到碗筷的材質演變,工藝的精進,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在不同社會階層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理解古人是如何賦予這些日常器物以精神內涵的,它們是如何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情感寄托的載體的。書名中的“雙雙”,或許也暗示瞭這對器物之間,以及它們與使用者之間的某種默契與和諧,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尋這份“雙雙”背後的深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