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屋名頂實:中國建築 屋頂
定價:35.00元
作者:湯德良
齣版社:遼寜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205060312
字數:150000
頁碼:16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座中國式的傳統建築物,主要構成要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颱基部分、柱梁部分、屋頂部分。“屋頂”泛指建築物覆蓋於牆、柱等支撐體係之上的部位。從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遮蔽風雨的角度看,屋頂在三者之中應是建築上必需的部分。《周易·係辭下》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考古學為建築的功能始於屋頂的看法提供瞭可靠的考證。在巢居文化中,先民主要是依托大樹為棲身之所,充分利用其張的樹冠以樹枝和茅草架構成的屋頂來避雨遮光;而在穴居文化中,洞穴的上部土層也可作為“以待風雨”的屋頂的雛形。
屋頂是中國建築外尺度*、顯眼、突齣的部分,具有既沉穩大方又秀美精巧的形態特徵。所以,“大屋頂”纔成為中國建築風格的標誌。
目錄
前言
壹 屋頂的象徵
一、屋頂形態的成因
二、屋頂的禮製形態
貳 屋頂的嬗變
一、棲身之頂——上古時期
二、人神之間——先秦時期
三、籠蓋宇宙——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四、氣衝霄漢——隋唐時期
五、柔美精雅——宋元時期
六、程序儼然——明清時期
參 屋頂的構造
一、閤理營構——屋架
二、形式多樣——屋頂的類型
三、復雜多變——屋頂的組閤
肆 屋頂的裝飾
一、鋪瓦為陣——屋麵
二、生動造型——屋脊
三、繽紛五彩——天花與藻井
伍 各類建築的屋頂
一、金碧輝煌——宮廷建築的屋頂
二、超然非凡——宗教建築的屋頂
三、清秀飄逸——園林建築的屋頂
四、順應自然——民居建築的屋頂
後記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老實說,我一開始是帶著點懷疑的心態去接觸這本書的,畢竟“屋頂”這個主題聽起來有些偏門。但翻閱下來,我發現作者的功力實在瞭得,他不僅僅是在羅列“是什麼”,更是在深入挖掘“為什麼”。比如,書中對廡殿頂和歇山頂在皇傢建築中的地位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反映瞭中國古代森嚴的等級製度,有著非常精彩的論述。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論文集,而是充滿瞭對傳統美學的深刻洞察。書中那些對飛簷麯綫的描述,簡直像是在品鑒書法作品,探討那種“欲飛還休”的張力與韻律。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天際綫”的章節,作者將中國建築屋頂視為與天空對話的界麵,探討瞭屋頂在自然環境中如何達到和諧的視覺平衡。這種將建築本體提升到哲學和美學高度的論述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營造學的理解,讓我明白瞭屋頂絕非僅僅是遮風擋雨的構件,更是文化精神的載體。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圖文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設計類書籍的人,我必須贊揚齣版社在製版上的用心。那些剖麵圖的綫條精度極高,即便是最復雜的攢尖頂結構,也能清晰地分辨齣每一根檁條和椽頭的相互關係。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將所有的圖紙塞到書的最後,而是將圖解、實景照片和文字分析有機地穿插在一起,形成瞭非常流暢的閱讀體驗。讀到某一種屋頂形製時,立刻就能看到對應的結構詳圖和一張極具意境的實景照片,這種多維度信息的同步呈現,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結構的門檻。對於我這種對傳統營造學有興趣但缺乏科班背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等量的。它讓我開始關注那些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隱藏在鬥拱層疊之下的精妙設計,這種對細節的緻敬,令人十分欽佩。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建築屋頂的圖冊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工匠智慧之門。我本來以為這隻是些硬邦邦的建築規範和構造圖解,結果一翻開就被那些精美的綫描和詳盡的剖麵圖深深吸引住瞭。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把從南方水鄉的坡屋頂到北方宮殿的歇山重簷,每一個起翹、每一處鬥拱的連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特彆是對於那些大傢平時看一眼就走過,卻從未仔細思考過的細節,比如瓦片的層疊方式、屋脊上的吻獸是如何固定上去的,這本書都給齣瞭近乎於考古發掘的細緻描摹。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地域屋頂形製演變脈絡的梳理,能清晰地看到氣候、材料乃至宗法禮製是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頭頂上的那片“天”。讀完後,再抬頭看任何一座古建築,都仿佛擁有瞭透視的能力,能立刻分辨齣它屋頂的等級和年代特徵,那種知識帶來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絕對是建築愛好者、曆史迷乃至攝影師的案頭必備之物。
評分這本書在信息密度上做得非常齣色,但奇怪的是,閱讀過程卻非常輕鬆愉快,沒有絲毫的壓迫感。它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耐心地牽著你的手,一步步拆解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屋頂體係。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不同時期屋頂風格演變趨勢的梳理,它清晰地勾勒齣從漢代的樸素到唐代的雄渾,再到宋清的繁復精巧的清晰脈絡。尤其是在討論到歇山頂“四阿”與“兩坡”的交界處理時,作者的闡述非常到位,避免瞭學院派常見的含糊其辭,而是給齣瞭清晰的結構圖例和功能解釋。對於想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邏輯和美學特徵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它成功地將一門古老的技藝,用現代人能夠接受和欣賞的方式重新包裝和呈現,實屬難得。
評分我是在一個寒冷的鼕日午後,泡著熱茶開始閱讀這本關於中國屋頂的書。它帶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而非枯燥的學習。作者似乎對每一座古建築都懷有深厚的感情,筆觸細膩入微,講述的不僅僅是木材和磚瓦的組閤,更是營造者們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中,實現對無限空間的想象與錶達。書中有一段描述瞭江南民居中那些樸素的硬山頂,如何通過巧妙的天窗和光綫的引入,將室內空間處理得通透而富有禪意,這讓我聯想到瞭自己傢鄉的院落,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樸素構造背後,也蘊含著深厚的居住智慧。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讓你從仰視建築外觀轉嚮平視建築的內在邏輯,真正體會到“天人閤一”的理念是如何落實到每一塊瓦片上的,那種由內而外的文化認同感油然而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