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近代史地图集 | ||||||||||||||||||
| 出版社: | 星球地图出版社 | ||||||||||||||||||
| 书号: | ISBN 9787802120020 | ||||||||||||||||||
| 审图号: | JS(2011)01-086 | ||||||||||||||||||
| 版次: | 2011版 2015年印刷 | ||||||||||||||||||
| 页数: | 248 | ||||||||||||||||||
| 开本: | 16开 | ||||||||||||||||||
| 重量: | 约1.37KG | ||||||||||||||||||
| 定价: | 198元 | ||||||||||||||||||
本图集是一部较为系统地反映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近代史参考地图集。图集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对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是一部兼有学术价值和工具书性质的专著,它是史学研究单位、历史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和广大现代史爱好者研究和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翻阅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1820年至1953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对历史充满兴趣,但总觉得文字描述有时会显得过于宏观,缺乏具体的触感。而这本书,恰恰用地图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了。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晚清对外战争的地图,比如鸦片战争,书里详细标示了战役的地点、清军和英军的部署,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当时双方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劣势,从而更好地理解战役的进程和结果。接着翻到民初,地图上呈现出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各个军阀势力范围的划分,以及不断变化的边界线,让我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书中的地图更是让我热血沸腾,那些日寇侵略的路线,我军英勇抵抗的阵地,以及各根据地的建立,都通过地图清晰地展示出来,让我对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地图集,更是一部可视化的中国近代史,它帮助我打破了对历史事件的零散认知,将它们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段历史,就不能脱离其地理背景。而这本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视角。它以地图为主要媒介,将1820年至1953年这段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时期,以一种非常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晚清对外条约签订时,中国疆域如何一步步被蚕食的地图。那种触目惊心的变化,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来得更加直接和震撼。当我看到那些割地赔款的区域,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民族屈辱的时代。而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地图,又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国家分裂、政局不稳的混乱局面。最令我动容的还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地图,那些日寇侵略的路线,我军的战略部署,还有那些重要的战役发生的地点,都在地图上清晰地呈现出来。我甚至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去想象当时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地图的集合,它更是一部用地理语言讲述的中国近代史,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逻辑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沉的青蓝色底色,配上泛黄的古朴地图纹样,中央几个烫金的大字“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散发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我一直对近代史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波澜壮阔的变革时期,但总觉得文字描述有时会显得抽象,难以在脑海中勾勒出具体的时空场景。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以地图为载体,将1820年到1953年这百余年间的中国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从晚清的闭关锁国,到民初的军阀混战,再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每一张地图都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真实的地理格局、战线分布、城市变迁甚至是人口迁徙的痕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鸦片战争时期地图的部分,详细标示了沿海港口、清军营地以及英军登陆的地点,那种触目惊心的地理位置对比,瞬间就能让人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多么的必然和无奈。翻阅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看地图,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历史人物一同感受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些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是如何在具体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它帮助我打破了对历史事件的零散认知,将它们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而言,能够以如此直观和立体的方式去回顾中国近代史,是极其令人兴奋的。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体验的渴望。它以1820年至1953年这段关键时期为内容,通过地图的形式,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清晰明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晚清时期中国对外门户开放和海权丧失的地图所吸引。那些曾经的“天朝上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仅仅从地图上的港口开埠、租界范围的扩张,就足以让人触目惊心。到了民国初期,那种割据混战的局面,在地图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各个军阀的势力范围,不断变化的边界线,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动荡与不安。而最让我感到振奋的,莫过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地图。那些日寇侵略的铁蹄所到之处,我军英勇抵抗的战役地图,以及各个战略要地的争夺,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这本书,让我能够跳出文字的束缚,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历史,它将抽象的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地理空间中,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评分我一直相信,历史的进程,往往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而这本书,正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理解中国近代史。它以1820年至1953年为时间跨度,将这一百多年间中国大地的沧桑巨变,通过一张张精美的地图,生动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晚清时期中国海疆变化和对外条约签订的地图。那些曾经完整的领土,在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被一点点蚕食,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更加直接和震撼。当我看到那些割让的土地,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民族的屈辱与不甘。再到民初,地图上呈现出的军阀割据的局面,更是让我看到了国家分裂、政局不稳的混乱景象。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日寇侵略的路线,我军的战略部署,以及各个重要战役的发生地点,都在地图上清晰地展示出来。我甚至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去想象当时战士们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下,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场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它更是一部用地理语言讲述的中国近代史,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逻辑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但又常常被繁杂文字所困扰的读者来说,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简直是一份天赐的礼物。它以1820年至1953年为时间轴,将中国近代史上那些关键的年代和事件,通过一张张精心绘制的地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观方式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晚清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殖民侵略的地图。当我看到那些被迫开放的港口,那些被划入租界的地段,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无力与挣扎。而到了民初,书中的地图则生动地展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各种势力范围的变动,让我对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令我震撼的是关于抗日战争的章节,那些日寇侵略的铁蹄踏过的每一寸土地,我军英勇抵抗的每一处阵地,都通过地图被记录了下来。我甚至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去想象当时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去感受那种家国情怀的伟大。这本书让我摆脱了仅仅从文字层面理解历史的局限,通过地理空间,我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大地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购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我对近代史中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充满了好奇。读史书的时候,总觉得那些事件仿佛发生在遥不可及的地方,缺乏一种直观的感受。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本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历史教科书”。书中的地图并非简单的行政区划图,而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事件精心绘制的。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的章节,那些被日寇占领的区域,那些战略要地,那些我军英勇抵抗的阵地,都通过地图得到了生动而准确的呈现。我甚至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去想象当时战火纷飞的场景,去感受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悲壮。特别是那些关于城市发展和交通线变化的地图,让我看到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被迫走向开放和变革的轨迹。港口城市的兴衰,铁路的修建,都与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不再是机械地记忆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地理空间的概念,去理解历史的逻辑和演变,这种学习方式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评分对于一个对历史充满热爱,但又常常被厚重文字劝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无疑是一股清流。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将1820年至1953年间中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一直觉得,地图是解读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之一。当我们阅读晚清时期中国地图时,那些边界线、那些海疆的模糊,无不印证着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而到了民国时期,地图上的变化更是触目惊心,不仅有行政区划的变动,更有战乱留下的痕迹。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地图,更是让人心潮澎湃。从东北的沦陷,到沿海城市的陷落,再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抗,每一张图都凝结着民族的血泪和不屈的意志。我反复研究那些地图,试图去理解战略决策背后的地理因素,去感受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这本书让我摆脱了仅仅从文字层面理解历史的局限,通过地理空间,我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大地产生的深远影响。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让我不知不觉中,将历史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历史,离不开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而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工具。它以1820年至1953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为跨度,用地图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理变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晚清时期中国海疆变化和对外条约签订的地图。当我看到那些曾经完整的领土,在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被一步步蚕食,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来得更加直接和震撼。当我看到那些割让的土地,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民族的屈辱与不甘。再到民初,地图上呈现出的军阀割据的局面,更是让我看到了国家分裂、政局不稳的混乱景象。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日寇侵略的路线,我军的战略部署,以及各个重要战役的发生地点,都在地图上清晰地展示出来。我甚至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去想象当时战士们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下,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场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地图集,它更是一部用地理语言讲述的中国近代史,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逻辑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地图是解读历史最生动的语言之一。而这本《中国近代史地图集》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它以1820年至1953年为时间跨度,将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通过精美的地图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晚清时期中国疆域变化的地图,从最初完整的版图,到后来被列强步步蚕食,每一张地图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屈辱与抗争。翻阅这些地图,我能清晰地看到条约签订后,边界线的变动,以及那些失去的土地,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比任何文字描述都更加深刻。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地图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各种势力范围的犬牙交错,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混乱与无序。而最令我震撼的,还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地图。从日寇的侵略路线,到我军的战略部署,再到各个时期的战线变化,每一张图都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斗志和牺牲。这本书让我能够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是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