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7/8
《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
定价:78元
作者:谭帆 徐坤 著
装帧:精装
书号:978-7-301-28430-8
出版日期:2017/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32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优伶史是一部表演艺术创造的辉煌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书以“人”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作详加描述,同时也以点带面地介绍了优伶及其相关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谭帆,1959年10月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攻中国戏曲史、中国小说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著有《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金圣叹与中国戏曲批评》《优伶史》《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阐释》《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中国雅俗文学思想论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徐坤,1977年9月生,湖北阳新人。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与戏曲批评。在《求是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华戏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
定价:78元
作者:霍华 著
装帧:精装
书号:978-7-301-28429-2
出版日期:2017/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32
内容简介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作者简介
霍华,1956年7月生,籍贯河北平山。1973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1977年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先后在考古部、技术部、保管部瓷器库房和文物征集部工作,2012年11月退休。
曾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特邀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陶瓷;2002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古陶瓷责任鉴定员资格考试。
著有《陶瓷述古》(1998)、《名窑名瓷鉴赏》(2013);合著有《青花瓷鉴定》(2008)、《宜兴窑》(2016);整理出版张浦生先生著作《青花瓷器鉴定》(1995); 2012年完成江苏省文物局课题“中国古瓷谱系大纲”;发表古陶瓷研究论文30余万字。
自认为是幸运儿,因为有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感兴趣的工作。对领导、老师的培养和同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努力工作以回报之。
《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
定价:88元
作者:王毅 著
装帧:硬精装
书号:978-7-301-28424-7
出版日期:2017/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A5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极具魅力的门类,同时作为大尺度的三维艺术空间和生活空间,又广泛吸纳和萃集了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成就;因此中国园林兼具多重的经典价值:它本身是精湛造景艺术和风景美学的结晶,同时又是一座展示琳琅满目文化艺术精品的殿堂,并且还是引导人们深入中国审美思维和文化心理的通幽曲径。本书内容围绕上述要点而展开,即首先介绍中国园林的景观内容、艺术风格和构景原理,再进一步介绍园林与中国其他众多文化艺术门类之间有着怎样水乳交融的关联,以及园林是如何表现着中国人看待世界、时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法。
本书图文并茂。全书萃取了许多有概括力和代表性的图例,并配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力求以直观的图示、精细的解析,引领读者直观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结构方式、艺术特点和美学内涵。
作者简介
王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曾发表中国哲学、文学、史学、民间宗教、古典园林、造型艺术、“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数百万字。近年来主要从事对中国专制社会晚期制度形态的研究,已经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著,内容包括对下列问题的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制度、法权关系、法哲学、行政权力运行体制、制度结构的演变机理、国民政治诉求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权力经济形态”及其法理基础、赋税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变方向,等等。
《雨中春树人家:品味华夏古建筑》
定价68元
作者:王其钧 著
装帧:硬精装
书号:978-7-301-28425-4
出版日期:2017/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A5
内容简介
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很高的审美价值。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有其独特的建筑理念、结构体系和风格特点,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空间意识、哲学观念和艺术水平。全书对中国古建筑的样式、形制、美学风格等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讲解,结构清晰、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引领读者深深感悟华夏古建筑的流风遗韵。
作者简介
王其钧,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著有《中国民居·白描画典藏》《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建筑与环境》等,曾获“国家图书奖”等。
《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
定价:78元
作者:韦荣慧 著
装帧:精装
书号:978-7-301-28431-5
出版日期:2017/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32
内容简介
浩浩中华,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保存完好的服饰文化,它们以种类繁多的款式、特殊的面料质感、鲜艳夺目的色彩审美、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它蕴涵着的深沉凝重的历史、文化、精神、习俗、宗教等,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本书将引领你用更多彩的目光来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服饰的文化韵致以及它那永远不可能被挖掘穷尽的价值。
作者简介
韦荣慧,女,苗族,贵州雷山人,现任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多年从事民族服饰的研究、设计和宣传。主编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国服饰大辞典(民族部分)、《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中国苗族服饰研究》等,著有《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从蛮荒到现代》等。
《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
定价:78元
作者:马守仁
ISBN 978-7-301-28655-5
出版日期:2017/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对自己数十年间在不同季节、时段、空间品饮各类中国茶的切身体验为前提,在一篇篇短小精炼的茶道日记中,将古今茶事、诗事、画事、佛事融于一杯杯香味氤氲的清茶中,让读者在种种日常感悟中见证真正的茶道精神。
《翳然林水》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种宁静和智慧。我一直觉得,人活着,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心的平静。而这本书,恰恰就引领我走上了这条道路。主人公选择隐居山林,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去寻找生命的本真。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我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听到山间鸟儿的啼鸣,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凉意。这种身临其境的描写,让我感到非常的放松和治愈。主人公与自然的对话,充满了哲思。他从山川草木中,从日月星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空”的理解,不是虚无,而是包容一切,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我常常会想象,他在那片静谧的林水中,静静地冥想,感受着生命的流动,那种状态,是我一直渴望达到的。书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描写也非常有启发性。主人公通过冥想,逐渐消解内心的烦恼,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我个人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灵感。我欣赏作者在文字上的克制和留白,它不刻意去说教,而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感悟,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去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多了一份淡然。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喧嚣,而在于内心的丰盈。
评分《雨中春树人家》这本书,我打开的第一感觉就是那种江南水乡的婉约和诗意。书的封面,色彩运用很柔和,就像一幅水墨画,勾勒出雨后春日里,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景象。我一向很喜欢有故事感的封面,这本书就做到了。故事的主人公,我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她的人生并没有大起大落,但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人情味。我尤其喜欢她对于家庭的描写,那种亲人之间的互相扶持,那种朴实无华的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书中对江南风土人情的描绘也非常出色。我仿佛能看到她坐在窗前,看着雨丝打在窗棂上,听着雨滴落在屋檐下的声音,那种安逸而宁静的生活。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非常强,从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到一句贴心的问候,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最感动的是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那种乐观的态度。她不像那些电视剧里的人物那样大哭大闹,而是默默地承担,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我欣赏她身上的那份韧劲,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关于邻里之间的交往也写得很生动,那种淳朴的乡情,那种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很难得。我读这本书时,脑海里会浮现出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的情景,那种温馨的画面,让我心生怀念。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温馨生活故事,喜欢阅读带有浓厚人情味作品的读者,它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评分《雨中春树人家》这本书,我翻开的第一页,就被那种淡淡的,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所吸引。书的封面,就像一幅水墨画,描绘着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雨后春树,炊烟袅袅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感。故事的主人公,我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她的生活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充满了温暖和人情味。我尤其喜欢她对于家庭的描写,那种亲人之间的互相扶持,那种朴实无华的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书中对江南风土人情的描绘也非常出色,我仿佛能看到她坐在窗前,听着雨滴落在屋檐下的声音,感受着那种安逸而宁静的生活。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非常强,从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到一句贴心的问候,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最感动的是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那种乐观的态度。她不像那些电视剧里的人物那样大哭大闹,而是默默地承担,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我欣赏她身上的那份韧劲,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关于邻里之间的交往也写得很生动,那种淳朴的乡情,那种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如今的社会已经很难得。我读这本书时,脑海里会浮现出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的情景,那种温馨的画面,让我心生怀念。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温馨生活故事,喜欢阅读带有浓厚人情味作品的读者,它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评分《无风荷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淡淡的,却又充满意境的美。书的封面设计很抽象,几笔墨色晕染开来,勾勒出一片荷塘,没有一丝风,荷叶却静静地“动”着,有一种不动声色的韵味。我喜欢这种留白很多,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和解读的艺术风格。故事的主人公,我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他不喜欢张扬,但内心却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作者在描写他的内心活动时,非常克制,却又充满了力量。我最喜欢的是他对于“静”的追求。他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并且从中汲取力量。书中关于“无风荷动”这个意象的解读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主人公内心的一种状态,一种在平静中暗流涌动的情感。我常常会想象,他在那样的荷塘边,静静地坐着,看荷叶上的露珠,听着远处传来的蛙鸣,感受着万物生长的力量,那一定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也很有深度。主人公从自然中领悟到生命的智慧,并且将这种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欣赏作者在文字上的匠心独运,那种简洁却又充满意境的表达方式,让人回味无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也变得更加宁静,对生活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淡然。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思考,喜欢阅读带有哲学意味作品的读者,它能让你在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评分这套书整体给我一种很温润的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娓娓道来他的故事。我尤其喜欢《梨花带雨》这一本,它里面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那种细腻到骨子里的东西,真的让我动容。主人公在面对情感的抉择时,那种内心的挣扎,那种欲言又止的疼痛,作者用非常朴素的文字,却描绘得入木三分。我读的时候,仿佛能看到她站在梨花树下,看着花瓣随风飘落,而她的眼泪也像那花瓣一样,无声地滑落。这种场景的描绘,不是刻意煽情,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非常打动人。而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也极具匠心,那种“残红”的意境,那种“沾衣欲湿”的描写,都为故事增添了一抹凄美的色彩。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带有古典韵味的写作风格,它不追求浮夸的词藻,而是用最真诚的笔触,去触碰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还发现,作者在人物的塑造上,并没有把她们写得完美无瑕,而是赋予了她们缺点和弱点,这让她们更加真实,也更加 relatable。主人公的犹豫,她的不安,她的脆弱,都让我觉得她就像我身边认识的某个人一样。读完之后,我并没有感觉到沉重的悲伤,而是一种淡淡的怅然,一种对生命中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这种感觉,比大喜大悲更能长久地留在心里。我还会回过头去, reread 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每次读都有新的体会。
评分《恰如灯下故人》这本书,我感觉它就像是一幅泛黄的老照片,带着岁月的痕迹,也带着深深的情感。我特别喜欢故事里主人公对爱情的那份执着。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的身不由己,她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心,即使分隔两地,即使经历了误会和考验,她也没有放弃。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思念时,用了非常含蓄的方式,没有直白的倾诉,而是通过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一句未出口的话,来展现内心的情感。我常常会想象,她在那昏黄的灯光下,提笔写信时的样子,那种认真的神情,那种饱含深情的笔触,真的让人心动。而且,书中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的描绘也十分到位,从服饰,到生活习俗,再到人情世故,都展现得非常真实。我读的时候,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独特的魅力。我尤其欣赏主人公身上的那种坚韧和乐观。即使生活充满了坎坷,她也从未被压垮,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面对困难,关于如何保持内心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成长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和考验的,是需要用心去守护的。每次读到主人公写给爱人的那些话,我的眼眶都会湿润,那是一种被深深触动的感动。
评分《翳然林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一抹淡绿,几笔写意的山林,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我一直觉得,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智者对话,而这本书就给我这种感觉。故事的主人公,我感觉他是一个对自然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他选择隐居山林,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去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生命的真谛。作者在描写自然风光时,用了大量的笔墨,那种“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景象,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听到山间鸟儿清脆的鸣叫,感受到林间微风拂过脸颊的凉意。主人公与自然的对话,充满了哲思。他从山川草木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起伏和无常。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空”的理解,不是虚无,而是包容万物,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书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描写也非常有启发性。主人公通过冥想、打坐,逐渐消解内心的烦恼,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我个人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灵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写主人公心态变化时的细腻之处,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豁然开朗,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非常真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的杂念少了很多,对生活也多了一份淡然。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在都市生活中感到疲惫,想要寻找内心平静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淡淡的素雅风格,让人一看就觉得沉静。我最喜欢的是《梨花带雨》那一本,封面上那一抹浅浅的梨花色,搭配上细雨的暗纹,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和诗意。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粗糙的,而是带着一点丝滑,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内容上,我尤其被作者对人物内心细微情感的刻画所打动。主人公在面对离别时的那种欲说还休,那种强忍的泪光,仿佛就展现在我眼前。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那种想要挽留却又不得不放手的无奈。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很深厚,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悲喜,而且这种悲喜不是歇斯底里的,而是渗透在生活点滴中的,比如一句不经意的叹息,一个黯然的眼神,都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个人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所以阅读时会代入感很强,眼眶也会不自觉地湿润。书中对景物的描写也非常到位,例如描写梨花盛开时的景象,那种“灼灼其华”却又带着“雨打花落”的哀怨,把故事的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去想象那个场景,想象微风吹过,梨花瓣纷纷扬扬落下,落在女主人公的发丝上,落在她的肩头,那种美,带着一丝凄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本书真的适合一个人在雨天,或者某个安静的夜晚,捧在手里细细品味,你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共鸣。而且,我还注意到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有特色,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返璞归真,用最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最真挚的情感,这更加难得。
评分《恰如灯下故人》这个故事,给我一种回到旧时光的感觉。书的装帧也是那种复古的风格,暗红色的封面,烫金的标题,很有年代感。我个人喜欢收藏这类带有历史韵味的读物,这本书就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故事的主人公,我感觉她像是我认识的一个老朋友,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但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善良和坚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的身不由己,她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那份爱,即使分隔两地,即使经历了种种误会和磨难,她也没有放弃。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时,非常细腻,你会看到她有脆弱的一面,有犹豫的时候,但最终总是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最感动的是她写给爱人的那些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思念和不舍,那种情感的表达,不像现在这样直白,而是含蓄而深沉,需要你去细细体会。我常常会想象,在昏黄的灯光下,她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样子,那一定是一个充满柔情和故事的画面。书中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写也非常细致,从服饰到生活习惯,从人情世故到时代变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很有代入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家庭的部分,主人公与家人的情感纠葛,那种爱与被爱的复杂关系,都写得非常真实。她虽然经历了很多,但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怀旧,喜欢阅读有深度故事的读者,它能让你在感受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
评分《云想衣裳》这本书,我第一次翻开,就被那种华丽而又带着一丝神秘的氛围所吸引。书的封面设计,我感觉很有宫廷感,色彩浓烈,图案精美,让人联想到盛唐时期的繁华景象。我个人对历史题材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这本书就完全抓住了我的眼球。故事的主人公,我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她身处在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情感纠葛的环境中,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和智慧。作者在描写人物时,非常注重心理刻画,你会看到她内心的挣扎,她的野心,她的无奈,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我最欣赏她身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即使身处逆境,她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书中对当时宫廷生活的描写非常细致,从服饰,妆容,到宴会,礼仪,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感的描写,那种爱恨交织,那种权衡利弊,都写得非常深刻。主人公与几位重要男性人物之间的情感线,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满了让人心疼的无奈。我常常会想象,她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那一定充满了艰辛和智慧。书中关于女性在那个时代的命运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她们的挣扎,她们的抗争,都让人动容。这本书适合那些喜欢历史传奇,喜欢阅读女性成长故事的读者,它能让你在感受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能思考人性的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