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功诗词日历2018 | ||
| 定价 | 198.00 |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启功先生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303229949 | |
| 重量 | ||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赏家和诗词大家,不仅精于传统格律诗词的创作,更在背诗、论诗、解诗、改诗等方面堪称独绝。
《2018启功诗词日历》以启功自作诗词和前贤诗句为主线,将日历日期与诗词创作、书画欣赏巧妙融合,共收录书法作品 269幅,绘画作品
96幅,集中体现了启功先生对诗词格律的驾驭能力和对书画创作的娴熟技巧,使读者在欣赏书画的同时感受诗词博大精深的魅力,是集实用
性日历与启功先生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珍品,值得品鉴和收藏。
启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满族。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
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我这个人对“实用性”和“收藏价值”看得比较重,这本日历在这两个维度上都超出了预期。作为日历,它的版式设计非常清晰,即便是那些信息量很大的月份,也不会显得拥挤。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收藏基因”。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快消品”,但这种带有明确艺术传承价值的物件,是会随着时间增值的。启功先生的学术地位毋庸置疑,这套作品的汇编,无疑是对他艺术成就的一种有力证明。我甚至开始思考,在未来几年,如果能找到一套完整的不同年份的启功日历,那将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收藏系列。它不像那些昂贵的装裱画作,让人望而却步,而是用一种最亲民、最日常的方式,将国粹带入生活,让艺术不再是高悬的殿堂之物,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陪伴。
评分我购买过很多不同艺术家的年历,但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要么是印刷质量跟不上原作神韵,要么就是内容编排过于机械化,缺乏“人情味”。这本启功日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那种恰到好处的“温度感”。你看那些书法,有的是小楷的精微,有的是行书的潇洒,完全不是那种流水线出来的统一风格,而是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笔墨间流淌出的情绪。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光是看着那些细节,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笔法”和“气韵”。特别是那些画作,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意境,常常让人在忙碌的工作间隙,猛地停下来,深吸一口气,仿佛被拉回到一个更宁静、更讲究的旧时光里。这种对传统文人生活方式的温柔提醒,是现代生活中极为稀缺的“精神补给”。
评分这本日历拿到手,首先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给震住了,装帧设计上看得出是下了真功夫的,绝对不是那种一年一换就扔掉的“消耗品”。我一直对民国以来的文人艺术有着莫名的情结,而启功先生作为泰斗级的人物,他的字迹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诲。翻开内页,那种墨香仿佛穿透纸面扑鼻而来,即便是印刷品,也能感受到原作的笔触变化和力道收放的微妙之处。我特意留意了那些书法作品的排布,不是简单地将日期塞进去,而是似乎每一页的留白都经过精心考量,让字帖本身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可以欣赏的艺术品。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每天对着这样高质量的临摹对象,简直是最大的享受。它不仅仅是用来查询日期的工具,更像是案头常备的一方砚台,随时可以取用,品味其中的学问和风骨。而且,那种对传统文化一丝不苟的敬畏感,从这本册子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地捕捉到,让人对新一年的生活都充满了对雅致的期许。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种“文人生活艺术”的范畴一直很感兴趣,它不仅仅关乎艺术技巧,更关乎一种生活态度。这本日历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用启功先生的诗词和艺术作品作为载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美学系统”。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看字,更是在学习一种取舍之道——如何在一张纸上做到繁而不乱,如何用最少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的书写习惯,甚至连写便签时的落笔姿态都变得更谨慎了一些。这本日历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艺术品赏”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优雅地度过每一天”的实践手册,对于任何追求生活品质,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值得细细品味的馈赠。
评分说实话,最初是冲着“启功”二字来的,但翻阅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这本东西的“信息密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诗词展示,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个人艺术史的速览。我尤其欣赏它在选择诗句时的那种平衡感,既有他老人家标志性的那种洒脱隽永,又不乏晚年沉淀下来的那种淡泊宁静,每一句诗词的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人生况味,让人读来深有感触。更妙的是,那些穿插其中的画作,虽然数量上不及书法占绝对主导,但每一幅都像是点睛之笔,为那些清瘦的笔锋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我常常在想,一位诗人、一位书法家,他眼中所见的风景,与常人有何不同?这本日历,就是在无声地回答这个问题,通过他亲手勾勒的线条和意境,让我们得以一窥大师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比任何实物都更宝贵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