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现代音响录音技术 是否是套装: 否 书名: 现代音响录音技术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名称: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 陈俊海 书名: 现代音响录音技术 ISBN编号: 9787518416318 现代音响录音技术 第1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声学基础 1.1 声音的产生 1.2 声波的特性 1.2.1 声速、频率、周期与波长 1.2.2 振幅 1.2.3 声压与声压级 1.2.4 相位与相移 1.2.5 音色与谐波 1.2.6 波形包络 1.3 声波传播的方式 1.3.1 反射、散射与绕射 1.3.2 衰减、吸收与干涉 1.4 波形的类型 1.4.1 正弦波 1.4.2 锯齿波 1.4.3 方波 1.4.4 三角波 1.5 人耳的听觉特性 1.5.1 听觉的感知 1.5.2 人耳对频率的感知范围 1.5.3 听阈与痛阈 1.5.4 双耳效应 1.5.5 哈兹效应 1.5.6 声音加倍 1.6 声学环境 1.6.1 室内声场 1.6.2 声染色 1.6.3 声波的控制 1.6.4 吸声与隔声 1.6.5 场馆声学环境 1.6.6 舞台声学环境 第2章 电学基础 2.1 电子元器件 2.2 电流、电压与阻抗 2.3 电源与电路 2.4 分贝(dB)与信号电平 2.4.1 分贝的定义 2.4.2 信号电平 2.5 线缆与接口 2.5.1 线缆 2.5.2 接口 2.6 音响录音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2.7 数字音频 2.7.1 数字音频概述 2.7.2 数字音频的质量参数 2.7.3 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2.8 立体声 第3章 设备 3.1 话筒 3.1.1 话筒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3.1.2 话筒的特性 3.1.3 话筒的选用 3.1.4 话筒的附件 3.2 功放 3.2.1 功放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3.2.2 功放的特性 3.3 音箱 3.3.1 音箱的分类 3.3.2 音箱的摆放 3.3.3 音箱叠加的计算方法 3.4 调音台 3.4.1 调音台的基本功能与组成 3.4.2 调音台的分类 3.5 声音处理设备 3.5.1 均衡器 3.5.2 压限器 3.5.3 扩展器与噪声门 3.5.4 混响器 3.5.5 延时器 3.5.6 多功能效果处理器 3.6 分频器 3.7 数字音频矩阵处理器 3.8 录音放音设备 3.8.1 数字录音机 3.8.2 激光唱机与唱片 3.8.3 DVD与蓝光 3.8.4 媒体播放器 3.9 DI盒 3.10 数字音频工作站 第4章 话筒技术 4.1 话筒的声学特性 4.2 话筒摆放的原则 4.3 话筒摆放的距离 4.3.1 通用距离 4.3.2 听觉试验距离 4.3.3 远距离拾音 4.3.4 近距离拾音 4.4 乐器拾音的话筒摆放 4.4.1 电声乐器的拾音 4.4.2 鼓组的拾音 4.4.3 打击乐器的拾音 4.4.3 原声乐器的拾音 4.5 人声拾音的话筒摆放 4.5.1 独唱的拾音 4.5.2 伴唱的拾音 4.5.3 合唱的拾音 4.5.4 语声的拾音 第2部分 音响技术 第5章 音响系统 5.1 系统配置方案 5.1.1 音响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5.1.2 各种类型音响系统的配置 5.1.3 音响系统连接的意义与要求 5.2 系统电平匹配与调试 5.2.1 电平的概念 5.2.2 电平匹配的意义 5.2.3 分贝值的种类与计算 5.2.4 系统电平的调试 5.3 系统相位与声像检测 5.3.1 声像与相位的概念 5.3.2 相位的检查与解决方法 5.4 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配接 5.4.1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 5.4.2 功率放大器输出方式 5.4.3 音箱串并联计算 5.5 网络音频系统 5.5.1 网络音频的特点 5.5.2 Cobra Net工作原理与特点 5.5.3 AVB工作原理与特点 5.5.4 Dante工作原理与特点 5.5.5 MADI的特点 第6章 调音技巧 6.1 模拟调音台的使用 6.1.1 模拟调音台输入输出接口 6.1.2 模拟调音台调试技巧 6.2 数字调音台的使用 6.2.1 数字调音台的特点 6.2.2 数字调音台举例 6.2.3 数字调音台使用流程 6.3 均衡器的使用 6.3.1 均衡器作用 6.3.2 频段与主观感受 6.3.3 滤波器的种类与选择 6.3.4 图示均衡器与动态均衡器 6.3.5 均衡器的应用技巧 6.3.6 针对不同音源的均衡处理 6.4 压限器的使用 6.4.1 压限器面板参数调整 6.4.2 压限器使用技巧 6.4.3 多段压缩 6.5 噪声门的使用 6.6 其他动态处理设备 6.7 混响延时器的使用 6.7.1 混响延时器常用参数 6.7.2 使用混响器与延时器的目的 6.8 分频器的使用 6.9 现场混音的技巧 6.9.1 混音的搭建 6.9.2 混音的融合 6.9.3 创造声音动态 6.9.4 有效地使用混响器 第7章 声学模拟软件EASE的应用 7.1 厅堂设计的一般要求 7.1.1 声学设计软件概述 7.1.2 厅堂音质设计的一般要求 7.2 EASE软件的应用——建模 7.2.1 建模流程 7.2.2 基本画法 7.2.3 复制与拉伸 7.2.4 漏洞的产生与修复 7.2.5 建立听声面和听音点 7.3 EASE软件的应用——吸声材料 7.3.1 添加吸声材料的原则与方法 7.3.2 查看与优化混响时间 7.4 EASE软件的应用——扬声器 7.4.1 添加扬声器文件 7.4.2 创建扬声器簇 7.5 EASE软件的应用——声学模拟 7.5.1 声压级的模拟与分析 7.5.2 C系列测量 7.5.3 L系列测量 7.5.4 辅音清晰度损失与快速语言指数测量 7.5.5 声线追踪模拟 7.5.6 直达声预听 第8章 声学测量软件Smaart 的应用 8.1 声学测量软件Smaart V7介绍 8.1.1 声学测量软件Smaart V7概述 8.1.2 Smaart V7功能 8.1.3 Smaart V7硬件配置与连接 8.2 Smaart V7测量 8.2.1 实时频谱分析 8.2.2 传递函数测量 8.3 多通路声学测量 8.3.1 多通路测量配置与连接 8.3.2 测量前配置 8.3.3 系统延时的测量与调整 8.3.4 多通路频谱测量与优化 第3部分 录音技术 第9章 录音系统 9.1 录音空间概述 9.1.1 录音棚与控制室 9.1.2 小型工作室与便携式工作站 9.1.3 影视制作录音棚与动效棚 9.2 硬件配置 9.2.1 音频录音常用硬件 9.2.2 MIDI录音常用硬件 9.3 软件配置 9.3.1 工作站软件 9.3.2 插件 9.4 系统连接 9.4.1 音频设备的连接 9.4.2 MIDI设备的连接 第10章 数字音频工作站 Nuendo/Cubase 10.1 系统设置 10.1.1 音频设置 10.1.2 视频设置 10.2 新建工程文件 10.2.1 选择工程模板 10.2.2 选择工程文件夹 10.2.3 保存工程文件 10.2.4 设置工程文件 10.3 音频文件的操作 10.3.1 导入音频文件 10.3.2 导入音频CD 10.3.3 导出OMF文件 10.3.4 导出MIDI文件 10.3.5 导出混音 10.4 音轨类型 10.5 工程窗口界面详解 10.5.1 菜单栏、工具栏、信息栏、标尺栏 10.5.2 音轨栏、音轨属性栏 10.5.3 走带控制面板 10.5.4 通道设置窗口 10.5.5 调音台窗口 10.6 音频录音 10.6.1 节拍与节拍器 10.6.2 监听的设置 10.6.3 录音操作 10.6.4 录音模式 10.6.5 听湿录干 10.7 音频编辑 10.7.1 音频事件条的操作 10.7.2 改变音频波形的长度 10.7.3 音频波形的音量控制 10.7.4 音频波形的音高调节 10.7.5 参数自动控制 10.8 音频效果器的使用 10.8.1 插入法 10.8.2 发送法 10.8.3 处理法 第11章 录音的方法 11.1 基本录音方法 11.2 基本拾音方法 11.3 单声道录音与分轨录音 11.4 立体声录音 11.4.1 概述 11.4.2 时间差拾音方法 11.4.3 强度差拾音方法 11.4.4 “混合”拾音方法 11.5 多轨录音 11.6 环绕声录音 11.7 各种节目形式的录音方法 11.7.1 古典音乐的录音 11.7.2 流行音乐的录音 11.7.3 戏曲节目的录音 11.7.4 语言节目的录音 11.7.5 广播剧的录音 第12章 混音技术 12.1 监听 12.1.1 监听的音量 12.1.2 监听的配置 12.1.3 监听电平的控制 12.1.4 监听的方式 12.1.5 频谱参考 12.2 混音的要点 12.2.1 声像定位 12.2.2 音量平衡 12.2.3 音色调整 12.2.4 动态控制 12.2.5 声场塑造 12.2.5 个性表现 12.3 混音的流程 12.3.1 前期准备 12.3.2 试听与粗混 12.3.3 混音计划 12.3.4 混音环节 12.3.5 混音顺序 12.3.5 音频处理顺序 12.3.6 反复加工 12.3.8 输出与母带处理 12.4.1 通用效果 12.4.9 整体处理 第4部分 实战技巧 第13章 音响技术实战 13.1 现场演出扩声流程 13.1.3 现场系统搭建 13.1.4 音响系统调整与检测 13.1.5 现场演出 13.2 音响工程设计实例 13.2.1 声场分析与设计依据 13.2.2 扩声形式的选择 13.2.3 主扬声器声压级的计算 13.2.4 声音清晰度及声反馈的控制 13.2.5 声压均匀度的设计与系统传输方式的选择 13.2.6 系统的可靠性与噪声的控制 13.2.7 扩声系统的构建 13.2.8 主要设备的选型 13.2.9 扩声系统设计仿真验证 13.2.10 本例主要设备清单 13.3 音响系统故障处理 13.3.1 音响系统故障处理原则 13.3.2 音响系统故障处理方法 13.3.3 故障处理常见问题解答 第14章 录音技术实战 14.1 录音棚录音流程 14.1.1 准备 14.1.2 录音 14.1.3 补录 14.1.4 叠录 14.1.5 缩混 14.1.6 母带制作 14.2 综艺节目同期录音实例 14.2.1 设计音频系统 14.2.2 音频系统的搭建 14.2.3 人员分工与配置 14.2.4 现场录制 14.2.5 后期混音 14.3 混音实例 14.3.1 鼓组 14.3.2 贝司 14.3.3 风琴 14.3.4 弦乐 14.3.5 电钢琴 14.3.6 吉他 14.3.7 色彩乐器 14.3.8 人声 14.3.9 输出 第15章 环绕声的制作 15.1 关于环绕声 15.2 环绕声录音与监听 15.2.1 环绕声混录设备 15.2.2 环绕声音箱的布置 15.2.3 环绕声监听系统的设置 15.2.4 环绕声录音连接 15.3 在Nuendo中的环绕声操作 15.3.1 总线配置 15.3.2 将音频轨路由到环绕声通道 15.3.3 环绕声面板操作 15.3.4 导出环绕声音频文件 15.4 环绕声混音实例 【附录】 1. 音符与频率对应关系表 2. 常用乐器与人声的基音频率范围表 3. 常用乐器与人声的重要频段特性表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基础知识、音响技术、录音技术及实战技巧。先从音响录音技术需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介绍了本专业需了解和掌握的声学基础、电学基础,音响录音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话筒技术等;接着介绍了音响技术中音响系统的配接、调音技巧、声学模拟工程软件EASE及声学测量软件Smart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录音技术中录音系统的配接、数字音频工作站Nuendo/Cubase、录音的方法及混音技术;后通过实例讲解音响录音技术的实战技巧,为使读者能学以致用及巩固书本知识。本书力求深入浅出地讲解音响录音技术的知识要点,知识内容的编写以系统、专业、实用为原则。本书可作为有志于从事音响、录音行业人员的自学教程,也可以作为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音响、录音、影视、传媒、广告、游戏及舞台艺术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书名:音响工程设计与音响调音技术(第2版)
定价:49.00元
售价:47.5元,便宜1.5元,折扣96
作者:高维忠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2316591
字数:
页码:39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音响工程设计与音响调音技术(第2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新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
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音响工程设计与音响调音技术(第2版)》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
《音响工程设计与音响调音技术(第2版)》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版前言
章 音响调音基础知识
节 音响系统组成
第二节 音响调音工作简介
第三节 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常用的工具、设备和焊接技术
第四节 电声设备技术指标的意义和测量
第五节 常用音频测量仪的种类、用途和简单工作原理
第二章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节 电路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电磁感应定律
第三节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
第四节 整流电路及直流稳压电路
第五节 电压放大电路
第六节 功率放大电路
第七节 数字信号基础知识
第八节 信号的输人、输出形式及传输方式
第三章 声学基础知识
节 声音的产生与声波的物理量
第二节 人耳的听觉特性
第三节 声波传播的几种状态
第四节 相关电声名词术语
第五节 混响和混响时间
第六节 室内声场环境
第七节 语言和音乐的特性、乐声的频率
第四章 音频线缆与接插件
节 音频线缆的用途、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音频信号接插件的用途、种类和特点
第五章 电声器件
节 传声器
第二节 扬声器与扬声器系统
第三节 监听耳机
第六章 声源设备
节 卡座
第二节 电唱机
第三节 电子乐器(电子钢琴)
第四节 激光唱机和视盘机
第五节 MD录放机
第七章 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
节 调音台
第二节 调音台电平调节举例及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第三节 频率均衡器
第四节 压限器
第五节 延时器
第六节 混响效果器
第七节 噪声门
第八节 电子分频器
第九节 声激励器
第十节 反馈抑制器
第十一节 自动混音台
第十二节 功率放大器
第十三节 媒体矩阵
第十四节 数字音频工作站
第八章 音响系统
节 音响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音响系统接口的配接原则
第三节 音响设备相位关系的正确处理
第四节 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系统的配接及声压级估算
第五节 视频信号的概念
第六节 晶闸管和灯光控制
第七节 音频系统接地问题
第九章 音响工程设计
节 声场设计概论
第二节 扩声系统声学指标
第三节 室内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及物理意义
第四节 扩声系统技术指标的测量
第五节 工程设计举例
第六节 扩声过程中啸叫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
第十章 扩声系统的调节
节 几种音频处理器的正确使用及系统开启
第二节 音频处理器的整体运用及其对音乐的综合处理
第三节 主观音质评价
第四节 与音响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五节 传声器的选择和使用
第六节 扩声系统中设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第七节 扩声系统电平调节方法
第八节 关于音响系统中设备间连接的阻抗关系
第十一章 灯光基础知识
节 光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灯具和电光源
附录 音响技术术语英汉对照
参考文献
第1章 声音与人耳听觉特性
1.1 什么是声音
1.2 声音和声波
1.2.1 声压
1.2.2 声速、频率、周期和波长
1.2.3 声功率和声强
1.2.4 声级
1.3 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1.3.1 外耳
1.3.2 中耳
1.3.3 内耳
1.4 人耳的听觉范围
1.4.1 频率范围
1.4.2 声压级范围
1.5 声音的三要素
1.5.1 音调
1.5.2 响度
1.5.3 音色
1.6 噪声
1.7 声波的传播
1.7.1 波阵面和声线
1.7.2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1.7.3 声波的衍射和拍
1.7.4 驻波
1.7.5 多普勒效应
1.8 人耳的几种效应
1.8.1 掩蔽效应
1.8.2 双耳效应
1.8.3 主观音
1.8.4 鸡尾酒会效应
1.8.5 哈斯效应
1.8.6 耳壳效应
第2章 乐器声和语声
2.1 乐器声
2.1.1 乐器的分类
2.1.2 乐器的组成
2.1.3 乐器的时间过程
2.1.4 乐器发声的指向性
2.1.5 乐器声的声学特性
2.1.6 音阶
2.2 语声
2.2.1 人的发声机构
2.2.2 元音和辅音
2.2.3 语声的声学特性
2.2.4 语言的可懂度和清晰度
第3章 立体声和环绕声系统
3.1 立体声和环绕声的概念
3.2 人耳对声源的定位
3.2.1 声音到达人双耳的时间差
3.2.2 声音到达人双耳的声级差
3.2.3 人耳对前后及上下声源方位的判断
3.3 德波埃实验及双声道立体声正弦定理
3.3.1 德波埃实验
3.3.2 双声道立体声正弦定理
3.4 立体声的拾音
3.4.1 仿真头方式
3.4.2 AB方式
3.4.3 声级差方式
3.4.4 分路方式
3.4.5 多声道拾音方式
3.4.6 多声道及立体声的串音衰减量和分离度
3.5 立体声的重放
3.5.1 立体声佳听声位置
3.5.2 听声区域的扩大和声像的展宽
3.5.3 立体声听声房间
3.6 多声道立体声和环绕声
3.6.1 杜比立体声和杜比环绕声
3.6.2 杜比数字立体声与AC-3编码器
3.6.3 家用THX技术
3.6.4 由双声道经处理后形成的环绕声
第4章 传声器的原理与使用
4.1 声波的接收方式
4.1.1 压强式声波接收方式
4.1.2 压差式声波接收方式
4.1.3 复合式声波接收方式
4.1.4 接收球面波声场时的声压差
4.2 传声器的特性及使用时的要求
4.2.1 传声器的特性
4.2.2 传声器使用时的要求
4.3 传声器的工作原理
4.3.1 动圈传声器
4.3.2 铝带传声器
4.3.3 电容传声器
4.3.4 驻极体传声器
4.3.5 压力区域传声器
4.3.6 无线传声器
4.4 传声器的使用及其特性选择
4.4.1 传声器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4.4.2 对传声器特性的选择
4.5 拾音方式
4.5.1 一点拾音方式
4.5.2 多传声器方式
4.5.3 一点拾音加辅助传声器方式
4.6 通俗音乐的拾音
4.6.1 鼓组的拾音
4.6.2 弦乐器的拾音
4.6.3 钢琴的拾音
4.6.4 铜管乐器的拾音
4.6.5 打击乐器的拾音
4.6.6 歌声的传声器布置
4.6.7 对美声进行拾音
4.6.8 对通俗音乐拾音传声器的要求
4.6.9 对大合唱演出的拾音
4.7 歌剧、戏曲、小品、相声等的拾音
4.7.1 对歌剧、话剧、戏曲舞台台口拾音
4.7.2 对歌剧、话剧、戏曲舞台主要演员拾音
4.7.3 对歌舞晚会舞台台口拾音
4.7.4 对戏剧、小品演出拾音
4.7.5 对相声演出拾音
4.8 西洋古典音乐的拾音
4.8.1 钢琴独奏的拾音
4.8.2 小提琴、钢琴二重奏的拾音
4.8.3 钢琴伴奏声乐的拾音
4.8.4 弦乐四重奏的拾音
4.8.5 交响乐的拾音
第5章 调音的概念与技巧
5.1 影响声音质量的有关因素
5.1.1 声音三要素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5.1.2 室内声场对声音的影响
5.1.3 室内声波传输特性对调音的影响
5.1.4 人耳听觉对调音的影响
5.2 音响系统的电平调整
5.2.1 电平的基本概念
5.2.2 音响系统电平的种类
5.2.3 音响系统电平的调整方法
5.2.4 电平调整的注意事项
5.3 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5.3.1 常见音源的频率特性与听觉的关系
5.3.2 人声的调音技巧
5.3.3 伴奏音乐与歌声比例的调整
5.3.4 音乐酒吧与咖啡厅的调音
5.3.5 立体声扩声的校准和调整
5.3.6 音响师在演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4 效果处理器的调音技巧
5.4.1 效果处理器简介
5.4.2 数字延时器工作的原理及应用
5.4.3 数字混响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4.4 多效果处理器的应用举例
5.5 压缩/限幅器的调音技巧
5.5.1 压缩/限幅器的功能
5.5.2 压缩/限幅器的工作原理
5.5.3 压缩/限幅器的应用
5.6 均衡器的调音技巧
5.6.1 频率均衡处理的意义
5.6.2 多频段图示均衡器的工作原理
5.6.3 均衡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6.4 均衡器在扩声系统中的应用举例
5.7 激励器的调音技巧
5.7.1 激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7.2 激励器实例
5.7.3 激励器在扩声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5.8 声反馈抑制器的调音技巧
5.8.1 声反馈现象与产生啸叫的原因
5.8.2 声反馈抑制器的工作原理
5.8.3 声反馈抑制器的使用与调整
第6章 扬声器系统
6.1 机电和声电类比
6.1.1 电路系统的串联谐振
6.1.2 机械系统的串联共振
6.1.3 声学系统的串联共鸣
6.2 扬声器的电声特性
6.3 纸盆扬声器
6.3.1 纸盆扬声器的构造和换能原理
6.3.2 纸盆扬声器在各声频段的特性
6.3.3 纸盆扬声器的效率和失真
6.3.4 其他形式的纸盆扬声器
6.4 球顶形扬声器
6.5 号筒扬声器
6.5.1 号筒扬声器的构造
6.5.2 指数号筒的临界频率
6.5.3 声透镜
6.6 扬声器箱
6.6.1 障板
6.6.2 后部开放式声箱
6.6.3 封闭式声箱
6.6.4 倒相式声箱
6.6.5 扬声器系统
6.6.6 声柱
6.7 压电扬声器
6.8 扬声器的使用
6.8.1 阻尼系数
6.8.2 扬声器与放大器的阻抗匹配
6.8.3 扬声器的定相
6.8.4 扬声器的性能与使用
6.8.5 扬声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6.9 扬声器的测量
6.9.1 扬声器阻抗的测量
6.9.2 纯音检测
6.9.3 共振频率的测量
6.9.4 等效品质因数的测量
6.9.5 声压频率特性的测量
6.10 耳机
6.10.1 耳机的特点和对它的要求
6.10.2 耳机的类型和构造
第7章 扩声系统的使用及配置
7.1 扩声设备的组成
7.1.1 扩音机
7.1.2 增音机
7.2 扬声器与扩音机的配接
7.2.1 定阻抗式配接
7.2.2 定电压式配接
7.3 扩声扬声器的布置和啸叫的防止
7.3.1 室内扩声系统
7.3.2 室外扩声系统
7.3.3 防止声反馈引起啸叫的措施
7.3.4 扩声系统的电声性能指标和术语
第8章 建筑声学基础
8.1 室内声音
8.1.1 室内声音的传播
8.1.2 吸声系数与平均吸声系数
8.2 混响时间和简正振动
8.2.1 混响时间的定义
8.2.2 混响公式
8.2.3 简正振动
8.3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8.3.1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分类
8.3.2 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
8.4 房间的隔声、隔振和声音的扩散
8.4.1 隔声
8.4.2 隔振
8.4.3 扩散
第9章 声频指标的测量
9.1 声频测量的基本知识
9.1.1 声频设备技术指标和测量技术的发展
9.1.2 音质评价
9.1.3 声频测量工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9.2 对声频测量仪器的要求
9.2.1 对声频振荡器的要求
9.2.2 对电子毫伏表的要求
9.2.3 对标准衰减器的要求
9.2.4 对电子示波器的要求
9.2.5 对测量用功率放大器的要求
9.2.6 对无感电阻箱的要求
9.2.7 对失真度测试仪的要求
9.3 声频基本指标的测量
9.3.1 频率特性
9.3.2 信号噪声比
9.3.3 谐波失真
9.3.4 大输出功率
9.3.5 声频系统的测量
9.3.6 传声器与扬声器的测量
第10章 视频基础
10.1 电视信号
10.1.1 图像的分解扫描
10.1.2 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的兼容
10.1.3 彩色电视制式
10.2 电视接收机
10.2.1 黑白电视接收机
10.2.2 彩色电视接收机
10.3 磁带录像机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摘要)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
01―19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摘要)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标准GYJ
25―19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摘要)
附录D 部分品牌音箱、功放技术参数
中国录音师协会教育委员会编著的《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初级音响师必须具备的声学和电路基础知识,本书是学习音响调音技术的入门读物,既适合从事音响调音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及准备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中国录音师协会教育委员会编著的《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 》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初级音响师必须具备的声学和电路基础知识,主要 内容包括传声器、录放设备、调音台、周边设备、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和 耳机、歌舞厅音响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技巧和经验,重点介绍了 音响系统的组成、使用与连接方法。
《初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是学习音响调音技术的入门读物 ,既适合从事音响调音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及准备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阅 读,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章 声学基本知识
1.1 声音的基本性质
1.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2 音调
1.1.3 响度
1.1.4 音色
1.2 声音的参数与计量
1.2.1 声压、声压级、声功率和电平
1.2.2 声频信号的动态范围
1.2.3 不同声源的频率范围
1.3 听觉的主观特征
1.4 立体声简介
1.4.1 立体声的概念
1.4.2 人耳对声源的定位
1.4.3 双扬声器听声实验
1.4.4 双声道立体声的拾音
1.4.5 双声道立体声的听音
第2章 电路基础知识及常用电工工具
2.1 电阻器
2.1.1 固定电阻器
2.1.2 电位器
2.2 电容器
2.2.1 云母电容器
2.2.2 纸介电容器
2.2.3 电解电容器
2.2.4 聚苯乙烯电容器
2.3 电感器和变压器
2.3.1 电源变压器
2.3.2 输出变压器
2.3.3 扼流圈
2.4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2.4.1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2.4.2 半导体二极管
2.4.3 半导体三极管
2.4.4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应用
2.5 简单电路的计算
2.5.1 电阻串联电路
2.5.2 电阻并联电路
2.5.3 电阻混联电路
2.5.4 计算举例
2.6 常用电工工具
2.6.1 一般工具
2.6.2 万用表
2.7 消磁器
2.7.1 使用方法
2.7.2 注意事项
第3章 传声器
3.1 传声器的原理及性能
3.1.1 传声器的指向特性
3.1.2 动圈传声器
3.1.3 电容传声器
3.1.4 铝带传声器
3.1.5 其他传声器
3.2 传声器的选择与使用
3.3 传声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4 部分传声器的技术参数和特性
第4章 录音放音设备
4.1 磁带录音机
4.1.1 磁性录音原理
4.1.2 磁头和磁带
4.1.3 磁带录音机
4.1.4 录音座
4.2 唱片和唱机
4.2.1 电转盘
4.2.2 拾音器
4.2.3 唱片和唱针
4.2.4 电唱盘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4.2.5 立体声唱片和重放
4.3 激光唱片和唱机
4.3.1 激光唱片
4.3.2 激光唱机
4.3.3 激光唱机、唱片的使用
4.4 VCD与DVD
4.4.1 VCD播放机
4.4.2 DVD播放机
第5章 调音台
5.1 调音台的基本功能与类型
5.2 语言录音调音台的特点及功能
5.3 音乐录音调音台的特点及功能
5.3.1 音乐录音调音台的主要特点
5.3.2 音乐录音调音台的主要功能
5.4 模拟调音台的输入/输出及调整技巧
5.4.1 模拟调音台声源输入有哪些,如何连接
5.4.2 模拟调音台输出埠有哪些,有何用处
5.4.3 模拟调音台的初始化方法
5.4.4 模拟调音台6步出声调整技巧
5.5 调音台的主要技术指标
5.5.1 频响
5.5.2 增益
5.5.3 噪声
5.5.4 失真
5.5.5 线性
5.6 调音技术
5.6.1 声音信号电平的调整
5.6.2 频率的调整
5.6.3 直达声与反射声比例关系的调整
5.6.4 立体声的处理
5.7 调音台举例
5.7.1 英国声艺Soundcraft?8000调音台
5.7.2 带功放的调音台
第6章 周边设备
6.1 混响器(效果器)
6.1.1 混响时间
6.1.2 混响室与混响设备
6.1.3 几种混响器的技术指标
6.2 均衡器
6.2.1 音质的补偿
6.2.2 均衡器的使用
6.2.3 正确调整声场均衡器
6.3 压限器
6.3.1 正确调整压限器
6.3.2 正确调整噪声门
6.4 激励器
6.5 正确调整电子分频器
6.6 正确调整声回馈抑制器
第7章 功率放大器
7.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7.1.1 按输出级与扬声器的连接方式分类
7.1.2 按功率管的偏置工作状态分类
7.1.3 按放大器所用器件分类
7.1.4 功率放大器在音响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7.1.5 功率放大器是怎样工作的
7.1.6 使用功率放大器应注意哪些问题
7.1.7 调节功率放大器输出大小的电平调节旋钮的工作原理
7.1.8 数字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7.1.9 功率放大器可否并联输出
7.2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
7.2.1 输出功率
7.2.2 频率特性
7.2.3 失真(THD)
7.2.4 信噪比(S/N)
7.2.5 动态范围
7.3 功率放大器的使用
第8章 扬声器系统及耳机
8.1 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特性
8.2 扬声器的分类及其用途
8.3 电子分频器与功率分频器
8.4 扬声器箱
8.4.1 封闭式音箱
8.4.2 倒相式音箱
8.4.3 箱式扬声器系统的组成
8.4.4 声柱
8.4.5 选择使用扬声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4.6 什么是扬声器线性数组
8.4.7 扬声器系统损坏的原因有哪些
8.5 耳机
8.5.1 耳机的分类
8.5.2 耳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8.5.3 耳机的选用
第9章 歌舞厅音响设备
9.1 歌舞厅用调音台
9.1.1 单声道输入通道
9.1.2 立体声输入通道
9.1.3 主控部分
9.2 架子鼓的拾音
9.3 多重效果处理器
9.3.1 多重效果处理器概述
9.3.2 多重效果处理器的连接
9.3.3 歌舞厅常用的几种效果处理器
**0章 扩声系统
10.1 扩声的作用与要求
10.2 室内扩声系统
10.3 扩声系统设备连接的意义与要求
10.3.1 连接的意义
10.3.2 连接的基本要求
10.4 接插件与连接线
10.4.1 接插件
10.4.2 连接线
10.5 平衡连接与非平衡连接
10.5.1 平衡连接
10.5.2 非平衡连接
10.5.3 平衡与非平衡的转换
10.5.4 平衡与非平衡输出
10.6 接地
10.6.1 接地方式
10.6.2 妥善接地所采取的措施
10.7 匹配
10.7.1 阻抗匹配
10.7.2 电平匹配
10.8 相关设备间的配接方法
10.8.1 音源与调音台的配接
10.8.2 调音台与其他设备的配接
10.8.3 效果器的配接
10.8.4 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配接
10.9 扩声系统设备连接举例
10.9.1 音乐厅扩声系统的连接
10.9.2 剧院扩声系统的连接
10.9.3 卡拉OK厅扩声系统的连接
10.9.4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连接
10.9.5 迪斯科厅扩声系统的连接
10.10 开机与关机
10.10.1 开机过程
10.10.2 关机过程
**1章 灯光基础
11.1 光的基本属性
11.1.1 光的本质
11.1.2 色温
11.1.3 光的基本单位
11.2 常用电光源和灯具
11.2.1 白炽灯
11.2.2 卤钨灯
11.2.3 气体放电灯
11.2.4 灯具
11.3 声控彩灯
11.3.1 SL322集成电路电子琴声控彩灯
11.3.2 分频式音乐彩灯
11.4 调光设备
附录A 声频技术常用英语词汇
附录B 音响调音员职业技能标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