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丰子恺艺术四书(慈悲的滋味、认识绘画、美的情绪、认识建筑) | ||
宣 传 语
| 一套有人情味的艺术启蒙之书!根据开明书店经典版本重新编辑。看一代民国大家以返璞归真之心,讲述四种融汇中西的艺术故事。 | ||
关键词
| 丰子恺 艺术 民国 活着本来单纯无宠不惊过一生 href="#" title="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到山中去 护生画集 丰子恺谈建筑 西洋美术史 豁然开朗敝帚自珍 我这一生此生多珍重 你是这世界的慈悲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建筑 绘画 国画 油画 印象派 文学 入门 启蒙 诗画 漫画 历史 叶圣陶 朱自清 朱光潜 泰戈尔 李叔同 蒋勋 | ||
作 者 | 丰子恺 著 | ||
出版日期 | 2017年7月1日 第1次印刷 | ||
定 价 | 299.00元 | ||
规 格 | 170*240*51(mm) | ||
页 数 | 960页(612千字) 印 张:60.75 | ||
图书类别 | 文艺 畅销 图书分类号: | ||
书 号 | 《慈悲的滋味》:ISBN 978-7-5477-2493-4 《认识绘画》:ISBN978-7-5477-2500-9 《美的情绪》:ISBN 978-7-5477-2501-6 《认识建筑》:ISBN 978-7-5477-2494-1 | ||
内文用纸 | 100克艺术超感 | 封面用纸 | 封面:250克环保沙褐,250克白卡,230克靓彩艺纹 腰封:170克高阶映画 |
印 刷 | 平装 四色 裸书脊 | 书脊厚度 | 51mm |
策 划 | 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
出 版 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
编辑推荐
l 五十年间说慈悲,三十四讲谈大美。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艺术大家丰子恺先生,这次以返璞归真之心,讲述四种融汇中西的艺术故事!
l 根据开明书店经典版本重新编辑。其中《认识绘画》在《绘画与文学》(开明书店/1934年)等著作基础上重新编排,是丰子恺绘画类文章首次结集出版;《认识建筑》在《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年)等著作基础上编辑而成;《美的情绪》在《西洋美术史》(开明书店/1928年)“外一种 西洋画派十二讲”基础上重新编排。
l 整理补充300余幅图片,经过细致得当的编排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便于当下读者更好地理解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世界。内文采用艺术超感纸,对图片有较好的表现力。祼书脊线装,方便180度平摊阅读。
内容简介 |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曾言:“教授成为名教授,有两个阶段:一是,讲义当著作;二是,著作当讲义。”丰子恺先生的教学和创作生涯亦是如此。从1919年到1943年,丰子恺先生先后任教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其讲义先后出版为艺术专著——《西洋美术史》(开明书店/1928)、《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艺术丛话》(上海良友/1935年)等——对当时的青年学生是极好的艺术启蒙。 “丰子恺艺术四书”之《认识绘画》《美的情绪》《认识建筑》皆源于此。其中: 《认识绘画》是丰子恺先生绘画类文章首次结集出版,是一本大师级的绘画素养进阶书。为什么学习绘画都要从素描开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优劣,画得越像就越好吗?为什么说西方美术靠努力就可以,中国美术却全凭天赋?这些问题你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美的情绪》中,丰子恺几乎梳理了经典西方美术的所有流派,门外汉看来纷繁复杂的西方美术渊源,在丰子恺笔下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清晰简单。跟随他的讲解,你也能看得懂画,理解美的情绪和精神。 《认识建筑》是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次全面梳理。为什么古埃及帝王要耗费巨大心力来建造庞大而笨重的金字塔?为什么希腊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细沟?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这些轻松有趣的问题背后,丰子恺先生真正讲述的却是心灵和历史的变迁。 《慈悲的滋味》精选散文58篇、画作59幅,从“人间世”“山水间”“众生相”三个面向,充分展现了一代艺术大师既洒脱又悲悯的人生情味。在丰子恺笔下,猫儿打架了、看蚂蚁搬家、春困的懒腰都可入画,市井的闲情、孩子们的梦话和窗前的梧桐树也都可以写成散文,正如朱光潜说他,“是个从顶至踵是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是艺术的,全都是至爱深情的流露”。 |
作者简介 |
丰子恺(1898-1975) 浙江桐乡人,现代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从夏丏尊学习文学。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发表了其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于上海艺术大学。 1928年,首部美术理论著作《西洋美术史》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1年,首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9年,任教于讲师、副教授。 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和写作。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缘缘堂再笔》,漫画集《子恺漫画》《护生画集》,艺术论著《》《》《西洋建筑讲话》《艺术修养基础》等,译作《源氏物语》《猎人笔记》等。
艺术的描写,不必详细,只要得到事物的精神即可……(丰子恺)用寥寥的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泰戈尔
在三十年代,子恺兄为普及音乐绘画等艺术知识写了不少文章,编了好几本书,使一代的知识青年,连我这个中年人也包括在内,受到了这些方面很好的启蒙教育。 ——叶圣陶
先生著述之丰,恐怕在中国近代文艺界也是不多的。他是近代中国美术的启蒙者,是美术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漫画家,为我们社会诚诚恳恳做了那么多事。 ——华君武
他(丰子恺)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尘世,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朱自清
人家只晓得他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他画笔之上。 ——郁达夫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 ——巴金
他的命题是大的,落笔却是别致有趣……丰子恺以简洁、稚拙、不事雕琢的线条勾勒出的那些只属于他的形象,他的画风影响着中国的后辈漫画家。 ——铁凝 |
目 录 |
《慈悲的滋味》
*一章 人间世
剪网(图花生米不满足)
渐(图寒假回家的哥哥,弟弟看见不认识了)
儿女(图爸爸回来了)
闲居(图好花时节不闲身)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图天然秋千)
东京某晚的事(图钻研)
楼板(图买粽子)
姓(图把酒话桑麻)
晨梦(图逃避与追求)
大账簿[图BROKEN HEART(心碎)]
秋(图雀巢可俯而窥)
暂时脱离尘世[图 KISS(吻)]
塘栖(图落日放船好)
旧上海(图车厢一角)
物语(图柑子哭起来)
午夜高楼(图卖花人去路还香)
生机(图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实行的悲哀(图星期六之夜)
梧桐树(图最高犹有几枝青
新年怀旧(图恭贺新禧)
“带点笑容” (图 哥哥带点笑,妹妹头抬高,弟弟别吃糕)
清晨(图蚂蚁搬家)
敬礼(图火肉粽子)
代画(图办公室)
第二章 山水间
山中避雨(图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西湖船(图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
初冬浴日(图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扬州梦(图客船自载钟声去)
西湖春游(图好鸟枝头亦朋友)
杭州写生(图落日解鞍芳草岸)
庐山游记之一江行观感(图长条乱拂春波动)
庐山游记之二九江印象(图旧时王谢堂前燕)
庐山游记之三庐山面目(图莫言千顷白云好)
黄山松(图客从远方来)
黄山印象(图一肩担尽古今愁)
上天都(图几人相忆在江楼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天童寺忆雪舟(图唯有君家老松树)
不肯去观音院(图海水摇空绿)
第三章 众生相
阿难(图母亲又要生小弟弟了)
癞六伯(图手倦抛书午梦长)
五爹爹(图跌一跤且坐坐)
菊林(图还有5里路)
戎孝子和李居士(图冬)
算命(图晚凉)
老汁锅(图赶火车)
砒素惨案(图街头)
三大学生惨案(图米贵偏逢饭量加)
陶刘惨案(图低头弄针线,不管春深浅)
歪鲈婆阿三(图夏景)
小学同级生(图小学时代的同学)
S姑娘(图 打驴子给马看)
乐生(图深秋佳兴打桐子)
宽盖(图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做山看)
元帅菩萨(图樱桃豌豆分儿女,草草春风又一年)
记音乐研究会中所见之一 (图圣诞老人)
记音乐研究会中所见之二 (图婆婆好!阿姨好!)
新年随笔[图 昨夜剪刀寻不着,晓来横在石阑干(栏杆)]
阿咪(图人瑞一母三胎)
《认识绘画》
序 图画与人生
图画原不过是“看看”的。但因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术是精神的粮食,图画是美术的本位,故“看看”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这般重大的意义。
第四章 绘画的学习法
绘画的学习,西洋画有一定的方法,而中国画没有定论。因为西洋画容易学,中国画不容易学。学西洋画可以用功而成就,学中国画用功不相干,全靠天才。
一、 绘画的种类
二、 绘画的工具
三、 绘画的学习法
四、 图画学习法
五、 形体的描法
六、 色彩的描法
七、 构图法
第五章 绘画的欣赏
(凡绘画)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力求肖似实物的,即依照眼前的实际状态而描写的。其二是故意背叛实物的,即依照心中的想像姿态而描写的。前者可称为“写实”的,后者可称为“写意”的。
一、 绘画的欣赏
二、 绘画与文学
三、 漫画
四、 画鬼
第六章 中国美术的优胜
西洋美术与东洋美术一向有着不可越的差别。然而最近半世纪以来,美术上忽然发生了奇怪的现象,即近代西洋美术显著地蒙了东洋美术的影响,而千余年来偏安于亚东的中国美术忽一跃而雄飞于欧洲的艺术界,为近代艺术的导师了。
一、 中国画简史
二、 中国画与远近法
三、 中国画与西洋画
四、 绘事后素
附录中国美术的优胜
《美的情绪》
书卷首
序 讲 现代画派及其先驱:古典派,浪漫派
第一讲 现实主义的绘画:写实派
第二讲 近世理想主义的绘画:拉斐尔前派,新浪漫派
第三讲 艺术的科学主义化:印象派
第四讲 外光描写的群画家:印象派画风与画家
第五讲 外光描写的科学的实证:点彩派(即新印象派)
第六讲 主观主义化的艺术:后期印象派
第七讲 新时代四大画家:后期印象派四大家
第八讲 西洋画的东洋画化:野兽派
第九讲 形体革命的艺术:立体派
第十讲 感情爆发的艺术:未来派与抽象派
第十一讲 意力表现的艺术:表现派
第十二讲 虚无主义的艺术:达达派
《认识建筑》
第一讲从坟到店
从埃及时代到现代,世间最伟大的建筑的主题,经过五次的变更:在埃及时代,最伟大的建筑是坟墓,在希腊时代是神殿,在中世时代是寺院,在近代是宫室,到了现代是商店。人类最初热心地造坟墓,后来变成热心地造店屋。窥察其间人心的变化,很有兴味。
五、 埃及坟墓
六、 希腊神殿
七、 哥特教堂
八、 近代宫室
九、 商业化建筑
第二讲坟的艺术
他们看见人死了,确信他将来一定会复活;于是设法把他的死骸好好地保存,以便将来复活时灵魂仍旧归宿进去。他们又确信人死后依旧生活着,不过不是活的生活而是“死的生活”;于是设法给他建造“死的住宅”,好让他死后依旧安乐地生活。他们以为这是人生重要不过的大事,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这工作上。
一、 金字塔
二、 坟墓殿堂
第三讲殿的艺术
看了以上所述的帕特农神殿建筑的视觉矫正的五要项,谁不惊叹希腊人的造形美感的异常的灵敏?想象了这殿堂的十全之姿,而反观我们日常所见的所谓建筑,真是草率了事,谈不到“美术”的。
一、希腊精神
二、希腊神殿
三、楣式建筑的特征
四、希腊建筑中的视觉矫正
第四讲寺的艺术
但这并不全是迷信,伟大的宗教建筑,往往能从直感上给人一种启示,使人心暂时远离颠倒梦想的苦恼,而回顾生命的本源。
一、 地下礼拜堂
二、 地上礼拜堂
三、 拜占庭式
四、 罗马式
五、 哥特式
六、 复兴式
第五讲宫的艺术
由教堂建筑变成宫室建筑,是世界文化的一大转机。若以古今二字把历史划分为二时期,则教堂以前的可称为古代的建筑,宫室以后的可称为今代的建筑。自从宫室文化时代以后,建筑都以人生为题材,都为人生现世的幸福而建造。
一、古今建筑的差别
二、宫室建筑的兴亡
第六讲店的艺术
未来的建筑的主要题材,大约不复是为少数人的建物,而是为多数人的建物。未来的建筑的形式,大约不复为畸形的,而为合理的。到那时,现在的摩天楼就会同金字塔一样成了过去时代的遗迹。
一、 广告性质的建筑
二、 合理主义的建筑
《认识绘画》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在此之前,我对绘画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看懂”的层面,总觉得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才能欣赏。但丰子恺先生却用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让我卸下了心理负担。他把绘画这件事,拉回到了最本真的“看见”和“感受”。他分享了很多自己看画的经验,比如如何在画面中寻找“趣味”,如何在色彩和线条中体味“情绪”。他并没有否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他强调,在一切复杂的理论之前,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看了。他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难以欣赏艺术,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框住了,用“我看不懂”来作为拒绝的理由。他鼓励我们去“玩味”,去“玩赏”,就像品味一杯茶,一段音乐一样,感受其中的韵味。他提到的“写意”之美,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艺术并不一定追求百分之百的写实,有时候,恰恰是那些留白,那些含蓄,更能引发观者的想象,触动内心的情感。这本书也让我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视觉元素,路边的海报,商店的橱窗,甚至是天空的云彩,都仿佛有了更丰富的意义。我不再仅仅是匆匆一瞥,而是开始尝试去捕捉其中的色彩、线条和构图。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仿佛我的眼睛被重新打开,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评分《美的情绪》这本书,像是为我疲惫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温柔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琐事裹挟,容易丢失了那份对美的敏感和体悟。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就像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他不是在宣讲枯燥的美学理论,而是用一种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各种“美的情绪”。比如,他谈论到“童趣”,那种纯真无邪的快乐,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在我读来,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又比如,他描绘“闲愁”,那种淡淡的忧伤,带着一丝文艺的气息,却又不至于让人沉沦,反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让我明白,美,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淡淡的情感,一种微妙的心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际情感的体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宁静之美,和谐之美,以及那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之美。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风”的描绘,那种自由、飘逸,不受拘束的感觉,让我在文字中也仿佛感受到了微风拂面的舒畅。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情绪的价值,不再一味地压抑或否定那些看似“不积极”的情绪,而是尝试去理解它们,去从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美”。读这本书,我学会了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学会了在平凡中发现诗意,在忧愁中体会情趣。它让我意识到,保持一颗“美的情绪”,对于幸福感的重要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评分《认识建筑》这本书,让我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丰子恺先生不仅仅是在介绍建筑的外观,他更是在挖掘建筑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他让我意识到,建筑,尤其是我们居住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延伸。他笔下的庭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晾晒的衣物,有玩耍的孩童,有静坐的老人,这些场景,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他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如何融入四季的变迁。他并不推崇豪华奢侈的建筑,而是强调建筑的“人性化”和“人情味”。他让我学会了从建筑的细节中去感受其背后的故事,比如一块砖,一扇窗,都可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热爱。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身边的建筑,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地标,也包括那些看似平凡的民居。我试图去理解它们的设计理念,去感受它们所传递的情感。这让我觉得,建筑,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们诉说着历史,也讲述着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评分《美的情绪》这本书,像一本温柔的诗集,篇篇都充满了生命的温度和哲思。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读它。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化繁为简的力量,他能够从最寻常的生活片段中,提炼出最动人的情感。他描绘的“闲愁”,不是那种让人沮丧的忧愁,而是带有一种淡淡的,文艺的,甚至是带点小确幸的“闲愁”。他让我明白,情绪的丰富性,正是生命魅力的所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情绪”,比如对过往的追忆,对未来的期盼,对自然的感悟,都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体验。他对于“美”的定义,也十分独特。他认为,美并非一定是宏伟壮丽的,很多时候,美就藏匿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比如一场雨,一片落叶,一缕阳光。他让我重新认识了“闲适”的价值,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懂得停下来,去感受那些“无用”的美,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童年”的描写,那种纯真、好奇、无忧无虑的状态,总是能轻易地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他的书,仿佛是在与一位睿智而又温厚的长者对话,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道出了最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觉得温暖,也让我觉得平静。
评分初次翻开这套书,我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只是被“丰子恺”这个名字以及“艺术与人生”这样引人遐思的组合所吸引。我尤其对《慈悲的滋味》这个名字感到好奇,因为“慈悲”通常与宗教、哲学联系在一起,而“滋味”则是一种非常具象、感性的体验。我设想着,丰子恺先生是如何将如此抽象的精神境界,通过文字和画作,转化为普通人可以品味的“滋味”的。书中关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情感的描绘,总是那么不动声色,却又直抵人心。我常常会在某个看似平淡的瞬间,读到一段文字,或是看到一幅漫画,然后恍然大悟,原来生活的诗意就藏在这些最平凡的角落。他笔下的孩童、老人、猫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童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说教,只有一种温润的关怀和深深的理解。他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命片段,比如早晨的阳光,路边的野花,甚至是雨天的屋檐滴水,这些在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在他的笔下却有了温度,有了生命。这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和热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品质!它让我觉得,即便是身处纷扰的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依然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更重要的是,他并非仅仅描绘生活的美好,也触及了生活的苦难与无奈,但他总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化解,去升华。这种“慈悲”,并非是简单的同情,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包容,一种对众生相的体恤,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全集,简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一直以来都对漫画抱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觉得它是一种最直接、最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而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更是将这种表达发挥到了极致。他的画风简朴,线条流畅,却充满了无穷的意趣。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他描绘的孩童,他们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天真和好奇,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自然和无拘无束。看到那些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场景,我总会不自觉地会心一笑,感觉自己的心也被他们纯真的快乐所感染。他笔下的猫,更是我心中的经典,它们时而慵懒,时而调皮,时而又带着几分淡淡的哲学意味,仿佛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哲学家。更让我感动的是,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并非仅仅停留在描绘生活表面的趣事,他的画作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以一种温和而又犀利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种种况味,比如对时间的流逝,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对世间种种不如意的无奈,但他总能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去化解,去升华。他的漫画,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也是一种淡淡的乐观,更是一种深刻的智慧。每次翻看,我都能从中找到新的感悟,仿佛与一位老朋友在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这套全集,不仅是一套漫画,更是丰子恺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认识绘画》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绘画的很多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欣赏绘画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要有“懂得”的概念,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却像一股清泉,让我感到绘画原来可以如此亲切,如此生活化。他并没有一味地去讲解各种绘画理论、流派,而是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我们去“看”,去“感受”。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意境”的阐释,他认为绘画的灵魂在于“意”,而不在于“形”。这让我豁然开朗,很多时候我们过于纠结于技法、色彩的精准,却忽略了作品想要传达的那种情绪和氛围。他用生动的例子,比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比如西方绘画中对光影的运用,来解释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去营造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他提到,好的绘画作品,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情感,让我们产生共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分析层面。这本书让我明白,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他对于不同画家作品的解读,也都充满了个人化的见解,却又不失对原作的尊重。他并没有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看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带着功利心去“学习”,而是抱着一颗开放的心去“体验”。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开始更加留意光影的变化,色彩的搭配,以及事物本身的形态之美。这让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而艺术,则是对生活之美的提炼和升华。
评分收到!这就为您创作10段《丰子恺的艺术与人生四书》的读者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风格迥异,力求自然流畅,不露AI痕迹。
评分读《慈悲的滋味》,最让我触动的是丰子恺先生那种不动声色的悲悯情怀。他不是那种声嘶力竭地呼唤同情的人,而是用一种极其平淡、日常的语言,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我反复品读他关于“同情”的论述,发现他所说的“慈悲”,并非仅仅是对弱者的施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命普遍苦难的理解和体恤。他笔下的众生,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充满了生命的可贵,也饱含着各自的辛酸。他能够洞察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命中细微的痛苦和无奈。比如,他写到“人情”,写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写到那些微妙的失落和遗憾。他并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而是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描绘,去理解。他让人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难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地生活着。这种“滋味”,不是苦涩的,也不是甜腻的,而是一种淡淡的,却又悠长的,能够触及灵魂的况味。他让我学会了更加温柔地对待他人,更加理解他人的不易。甚至在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也能多一份宽容和淡然。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能够抚平内心的创伤,带来一种宁静的力量。它教会我,真正的慈悲,是从理解开始的,是从看见众生的苦而生发出的,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评分《认识建筑》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身边的建筑。以往我可能只是将建筑视为遮风挡雨的场所,或是某种象征性的符号,但丰子恺先生却将建筑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并将其与人的生活、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他并不是在讲解建筑学的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角度,带领读者去“认识”建筑。他关注建筑的“人性化”,关注建筑如何反映人的精神需求,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庭院、廊道、窗户等细节的描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却承载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和哲学思考。他让我理解,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他笔下的建筑,是有温度的,是有生命的,它们与居住其中的人共同呼吸,共同成长。他通过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比较,以及对建筑背后历史文化的解读,让我们看到建筑的演变,也看到人类审美的变迁。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现代建筑的思考,在追求功能性和经济性的同时,我们是否丢失了建筑应有的美感和人文关怀?他鼓励我们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建筑的语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读完这本书,我走在路上,会不自觉地去留意那些建筑的线条、比例、材质,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