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 /未来学家、畅销书作者约翰·奈斯比特重磅作品

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 /未来学家、畅销书作者约翰·奈斯比特重磅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奈斯比特 著
图书标签:
  • 未来学
  • 趋势分析
  • 思维模式
  • 社会观察
  • 约翰·奈斯比特
  • 畅销书
  • 非虚构
  • 文化
  • 预测
  • 全球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恒盛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0163
商品编码:23053516393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书名: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

定价:59.00元
作者:约翰奈斯比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1
页码:28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0163




编辑推荐



★ 本书作者是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经典著作,是他将自己多年分析社会及未来趋势的思式总结而成的大集之作。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思维模式,提高趋势观察能力,让你化繁为简,积极跳脱惯性思维,辨清繁杂的世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告诉你大师的预测,不如教会你如何像大师一样去思考和建立远见。这本书不仅告诉你奈斯比特是如何思考的,更是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些思考方式对未来进行预测。

★奈斯比特总是为我们带来叹为观止的预测,其预测的准确性一再被验证。《定见未来》让你领略大师预测智慧,梳理社会发展轨迹,理解当下、预判未来。它能够帮助你提高趋势观察能力,解析新世纪带来的那些令人茫然的变化。它还会告诉你哪些见解是现实、哪些是炒作,哪些趋势是一时流行、哪些是的大趋势。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拥有观察未来趋势的能力,但混乱、急促的世界让我们终日浑浑噩噩,无法跳脱过去惯性的思维。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庞杂的信息里,抽丝剥茧,预见未来? 
如果我们的观念、思维偏离了世界未来趋势的走向,不论我们多么劳心劳力,一切努力都将事倍功半,更不用说预测未来了。
在这本书中,世界未来趋势大师约翰?奈斯比特将自己多年的趋势观察经验悉心整理,总结出11种思维模式,并教导人们如何将其用于分析、判断及预测未来趋势。奈斯比特带给我们的不是小知识、小技巧,而是帮助我们构建思考全球变革的方法和判断标准。他引导人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摆脱不合时宜的惯性心态,把握潮流,抢占先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透世界的工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纷繁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看透世界,更要掌握看透世界的方法。





目录



引 言 / VII
序 言 / IX
部分 思维模式:把握未来大趋势
章 思维模式1 很多事情变了,但大多数事情没有变
变与不变的逻辑 / 003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内容 / 005
变化并不代表发展 / 008
满天下都是新鲜事 / 010

第二章 思维模式2 未来存在现实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015
掀开帘子看世界 / 018
行星研究所 / 020

第三章 思维模式3 要认真把握媒体统计数据
体育vs. 政治:1∶0 / 023
无视现实 / 024
沉重的包袱 / 025
人才库 / 027
气候变暖还是变冷 / 028
大众的困惑 / 030

第四章 思维模式4 勇于追求,错又何妨
一位谦虚的反叛分子 / 039
预测的胆量 / 043
逆向思维 / 044

第五章 思维模式5 把未来看作一幅拼图
顺序是发现规律的大敌 / 047
摘取成熟的果实 / 048
未来就是一幅拼图 / 050

第六章 思维模式6 不要走得太快,免得让人不知道你在哪里
复兴之星 / 053
飞跃的时机 / 056
科学与宗教之争 / 058
导游模式 / 059
设立一个机动目标 / 060

第七章 思维模式7 要变革,先让人们看到收益

第八章 思维模式8 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一场马拉松长跑 / 071
历经20 年的一举成功 / 083

第九章 思维模式9 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
铁幕的一条裂缝 / 088
事业心 / 091
错过火车 / 093

第十章 思维模式10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杠杆性质 / 105
捡起西瓜,丢下芝麻 / 107
信息坟墓 / 109

第十一章 思维模式11 科技,始终源于人性
物种入侵 / 111
新扫帚扫地未必干净 / 113
未曾考虑的问题 / 114
科技始料未及的影响 / 114
电脑和诗人 / 116
等待拯救 / 117
从尊贵的上帝到低眉顺眼的求职者 / 118
一个冒险的选择 / 119
规模问题 / 120
越高越好 / 120
盲目冲动 / 121

第二部分 未来世界大趋势
第十二章 经济:从国家到经济行业
国家并不能创造经济 / 127
利用经济行业中的机会 / 128
体育的例子 / 132
世界政府会出现吗 / 133
分散化是关键 / 134
商业分散化 / 135
小、精、灵活才能赢得市场 / 137
后垄断者的衰落——国家货币的私有化 / 138
全球人才共享——体育界仍然是领*者 / 142
人才的大规模定制 / 144
人才引进可近可远 / 145
廉价劳动力的消失 / 148
全球化就意味着美国化吗 / 149

第十三章 欧洲:双重保证的衰落
欧洲的雄心壮志 / 153
寻找“的欧洲社会模式” / 155
从社会主义望塔到资本主义工厂 / 160
移民:机会还是灾难 / 161
谁有权利来统治世界 / 164
哈耶克:一位欧洲移民的命运 / 164
美国:被憎恨、被羡慕、被嫉妒、被模仿 / 166
多边的欧洲vs. 单边的美国 / 168
欧洲2010,一个总结 / 170
第十四章 中国:外围就是中心
在历史的车轮下 / 17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79
中国的位置在何方 / 181
中国的现实中隐藏着什么 / 181
外围就是中心 / 184
品*的中文名称也很重要 / 187
准备腾飞的巨龙 / 189
设计大师的诞生 / 193
布兰森的维珍航空 / 195
富人的崛起 / 197
中国的旗帜 / 197
中国的汽车业 / 199
旅游业 / 201
电影业 / 201
中国vs. 印度 / 203
不同的拼图片段 / 204
第十五章
文化:视觉文化正在占领世界
需求的衰退 / 210
1. 报纸文化的逐渐消亡 / 214
2. 广告 / 217
3. 普通商品的高品质设计 / 222
4. 作为视觉艺术的建筑 / 227
5. 时尚、建筑和艺术 / 234
6. 音乐、视频和电影 / 239
7. 摄影角色的转变 / 245
8. 美国美术馆的民主化 / 248
给世界上色 / 255

第十六章 进化时代:创新的蓄水池
获利的时间 / 261
下一个大事件的历史回顾 / 262
期望来得总是比较慢 / 264
飞跃的时间 / 268
消化时间 / 270
刀片的发展也非一日之功 / 271
纳米技术,下一个大事件 / 272
直面负面影响的时刻 / 275
以及面对益处的时刻 / 275
提出质疑的时刻 / 276
致 谢 / 281





作者简介




约翰?奈斯比特
全球未来预测大师。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之后,约翰?奈斯比特先后进入犹他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此后曾供职于IBM与柯达公司。1963年,他进入华盛顿,担任肯尼迪政府的教育部助理部长,还曾任约翰逊的特别助理。约翰?奈斯比特还拥有人文科学、科技等领域的15个荣誉博士学位。他多次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是对中国相当熟悉的全球知名学者。
从畅销书《大趋势》到轰动一时的《亚洲大趋势》《中国大趋势》,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系列了全世界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的极大关注。



洞悉世界的复杂性:构建适应性思维的指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海量数据和瞬息万变的事件打交道。如何才能穿透表面的喧嚣,真正理解驱动世界运转的深层逻辑?如何才能培养出一种不受短期波动干扰、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力?本书并非关于预测具体的某一项技术或某个事件的走向,而是深入探讨了一种方法论——即如何构建一套稳固的、能够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思维框架。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人类心智在面对复杂系统时所固有的局限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刻意训练,超越这些局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黑天鹅”和“灰犀牛”的世界,单纯依靠经验和既有的认知模型,只会让我们在面对重大变革时束手无策。因此,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工具箱,帮助读者系统地重塑观察世界的方式。 第一部分:认知地图的重绘:从线性到非线性的思维转换 我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寻找简单的因果关系和线性的发展轨迹。然而,现代社会和生态系统是高度非线性和互联的。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的缺陷,并介绍替代性的视角。 1. 复杂性思维的入门:系统思考的基石 我们不再将世界视为孤立的零件,而是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网络。本书将详细阐述“反馈回路”的概念,区分增强性(正向)反馈和调节性(负向)反馈。理解这些回路,是识别潜在的结构性问题的关键。例如,某些看似积极的短期行动,可能通过增强性反馈,最终导致系统性的崩溃或失控。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存量与流量图(Stock and Flow Diagrams)的简化版本,来可视化和理解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不是仅仅关注瞬时状态。 2. 时间尺度的错位:理解“慢变量”的力量 大多数人对世界变化的速度感受是受日常事件驱动的,这使得我们忽视了那些变化缓慢但影响深远的“慢变量”,如人口结构变迁、气候惯性、以及文化观念的缓慢演进。本书将展示如何通过拉长时间的观察尺度,识别出被短期噪音掩盖的宏观趋势。我们将分析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揭示它们往往是慢变量积累到临界点后的爆发,而非突发事件的偶然产物。培养对“时间滞后效应”的敏感度,是避免战略性错误的必要条件。 3. 概率思维与不确定性的拥抱 确定性是人类安全感的来源,但在现实世界中,不确定性是常态。本书强调,成功的决策者并非是那些声称能准确预测未来的人,而是那些对不同可能性范围持有清晰概率判断的人。我们将探讨贝叶斯推理的基本原理——即根据新证据不断修正既有信念的能力。这不是要你成为一个统计学家,而是要学会用“区间”而非“点”来思考未来,并为那些低概率、高影响的事件预留认知空间。 第二部分:解读模式:从碎片信息中提炼结构 在海量数据中,如何区分噪音和信号?本部分关注的是识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具有普适性的组织模式和行为范式。 4. 边界条件的识别:情境决定一切 任何理论、技术或商业模式都不是在真空中运作的。它们的有效性始终受限于其运作的“边界条件”。本书提出,评估任何新概念时,首要任务是界定其适用范围和失效条件。例如,某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在初创企业中可能有效,但将其盲目应用于成熟的官僚机构则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如何系统性地探究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的潜在假设,并识别这些假设何时开始瓦解。 5. 模因与叙事的扩散:思想的传染病学 理解现代社会,必须理解信息和观念是如何传播的。本书将探讨“叙事”(Narrative)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组织工具。强大的叙事能够动员资源、塑造集体行为。我们将分析一个成功的叙事是如何构建的,它依赖于哪些核心情感触点(如希望、恐惧、归属感),以及如何识别那些旨在制造分裂或误导的“劣质叙事”。培养对信息源头和动机的批判性审视,是保持心智独立的基础。 6. 权力的结构与流向:谁在设置规则? 理解社会、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权力结构至关重要。权力并非总是集中在可见的领导者手中,它经常嵌入在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机构、以及数据所有权中。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识别隐性的权力节点——那些不直接掌权,却能定义游戏规则的实体或标准。理解权力的转移,意味着理解未来竞争的真正战场在哪里。 第三部分:适应性与韧性:在变化中前行 掌握了观察和分析的工具后,最终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些认知转化为行动,并在动荡中保持组织的韧性。 7. 冗余与效率的权衡:抗压性的设计 在追求极致效率的今天,许多系统变得异常“精益”,但也极其脆弱。本书提出,真正的长期韧性往往来源于某种程度的“冗余”——无论是资源上的备份、流程上的多样性,还是思维上的“第二意见”。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效率和抗压性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尤其是在关键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设计中,这种权衡的意义远大于短期的成本节约。 8. 跨界连接与“弱链接”的价值 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行业或地域的交界处。本书强调“弱链接”的重要性,即那些连接不同、相对不紧密的信息圈子。过于紧密的社群容易形成“回音室”,固化现有认知;而有效的跨界信息流动,才是催生真正突破性洞察的温床。读者将学习如何主动构建和维护这样的“跨界网络”,以拓宽其认知视野。 9. 预见性学习:从失败中校准 未来学并非是预测,而是持续的学习过程。本书提倡一种“预见性学习”的循环:设定明确的假设(即使是关于未来的模糊陈述),观察现实世界的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快速、廉价地调整内部模型。这个过程要求决策者对自己的预测保持一种健康的、审慎的怀疑态度,将每一次未被证实的预测视为改进认知工具的宝贵数据点。 10. 道德与意义的锚定:超越短视的驱动力 在快速的技术迭代和社会变迁中,人们需要坚实的内在锚点。本书将探讨,长期的成功和可持续性最终依赖于超越短期利益的、更宏大的目标和一套坚固的伦理准则。当技术和商业模式快速更迭时,清晰的价值主张和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成为组织和个人在迷雾中导航的指南针。 11. 个人认知生态系统的维护 最后,本书回归到个体层面。构建适应性思维是一个终身实践,而非一次性的学习。我们将讨论如何设计一个促进持续成长的“认知生态系统”——包括信息摄入的多元化、刻意练习的习惯、以及如何管理认知负荷,确保大脑能够持续地吸收、处理和整合新出现的复杂信息。 通过系统地训练这十一类思维模式,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强大的、面向不确定性的认知框架,从而在日益复杂的未来中,做出更清晰、更具前瞻性的判断和决策。这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本教授如何提问、如何观察和如何构建稳健世界观的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这本书,单凭名字就让我觉得内容一定非同寻常。约翰·奈斯比特,这位未来学家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前瞻性的代表。我一直觉得,身处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要不被时代抛弃,关键在于拥有正确的观察世界的方法。书中提及的“11个思维模式”,让我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很好奇,这11种模式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下发生的各种现象,并从中洞察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深远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从而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我期待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辨别出真正有价值的洞见,并将其转化为指导我行动的智慧。

评分

翻开《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的扉页,一种沉甸甸的思考感扑面而来。约翰·奈斯比特,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洞察力的光环。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入,但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被动地接受,却很少能主动地去理解和整合。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正确观察世界”。我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些“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过滤掉噪音,抓住核心,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尤其“11个”这个数字,既精准又充满了神秘感,让我不禁好奇这11个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全新的、颠覆性的,还是对我们已知的一些思维方式的提炼和升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套清晰的逻辑去解析。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接地气的例子,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些“未来学家”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关于“未来”,更是关于如何“现在”就拥有看清未来的能力。

评分

《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这本书,让我一看到书名就燃起了浓厚的兴趣。约翰·奈斯比特,这个名字我早有耳闻,作为一位知名的未来学家,他的作品总是能引发我深刻的思考。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变化如此之快的时代,拥有能够“正确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书中所提到的“11个思维模式”,让我非常好奇它们究竟是怎样的。我期待这11个模式能够提供一套独特的视角,帮助我理解那些隐藏在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发展规律。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不被表象所迷惑,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预测未来的走向。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实际的启发,让我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认知世界的新大门,让我看到一个更清晰、更具方向性的未来。

评分

“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光是书名就让我心头一动。作为一个对世界变化充满好奇,却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我渴望找到一种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工具。约翰·奈斯比特,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智慧和远见,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对“11个思维模式”感到好奇,这究竟是11个全新的认知框架,还是对我们日常思考方式的某种精炼和提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思考工具,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并从中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期待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论,让我能够将这些思维模式内化,并运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摆脱“信息焦虑”,不再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迷惑,而是能够建立起一种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认知体系,从而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未知。

评分

这本《定见未来:正确观察世界的11个思维模式》在我手中已经沉甸甸地躺了好几天了,每次翻开,都会被书名所吸引。我总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才能让一个“未来学家”如此笃定地“定见未来”?约翰·奈斯比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和前瞻性,毕竟能被称为“未来学家”并写出畅销书,绝非浪得虚名。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提到的“11个思维模式”,它们是否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这些普通人,拨开眼前的迷雾,更清晰地看待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我希望这些模式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再被瞬息万变的资讯所裹挟,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理解和预测趋势。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希望有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能够将抽象的思维模式具象化,让我能够切实地学习和运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地图,一张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世界中找到方向的地图。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模式”究竟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背后是否有扎实的理论支撑,或是基于大量的实证研究?这本书承载了我对理解未来、洞察趋势的渴望,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认识世界的强大助推器,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