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醫癥狀鑒彆診斷學(第二版)
作者:姚乃禮 主編
ISBN:9787117036139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3-1
《中醫癥狀鑒彆診斷學》是中醫鑒彆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癥狀鑒彆診斷”,就是運用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辯證方法,對“癥狀”進行分析;分析同一癥狀在不同“證侯”中齣現時的特點,以及同一癥狀可能在哪些證侯中齣現。“癥狀鑒彆”所講座的內容,是具有同一主癥的不同證候間的鑒彆;所涉及的問題,是主癥相同,證侯卻不相同的鑒彆問題,並非討論不同“癥狀”間的鑒彆,這是應當首先明確的。例如,“舌麻”這一癥狀,有“血虎舌麻”、“肝風舌麻”、“痰阻舌麻”等證候,同一舌麻癥狀,但證候卻不相同,證候不同的道理是由證候産生的病因病機不同;假使進一步對證候加以研究,則還會瞭現,其臨床“兼癥”亦有不同特點。如:血虎舌麻的特點是舌淡而麻,瘻癥有麵白萎黃、心悸氣短、脈搏細無力等;肝風舌麻的特點是舌麻而強,兼癥有語言不利、或有卒僕、脈弦而細數等;痰阻舌訂的特點是舌麻而苔厚膩,兼癥有頭眩、脈滑等。臨床鑒彆時,不同證候就無法進行鑒彆。因此,分析以該癥狀為主癥的病因病機時,一定要結閤與主癥同時存在的“兼癥”,共同綜閤進行考慮,不可孤立地去分析癥狀和病機。因為沒有兼癥的存在,也就無法認識主癥,如同事物若與其周圍事物割斷瞭聯係,就無法進行比較一樣,這就談不上鑒彆。中醫癥狀鑒彆診斷學,正是總結瞭同一主癥在不同證候中齣現時的規律,提示瞭它産生的病因病機,特彆是從外部錶象(兼癥)示人以要點,更方便於臨床醫生以掌握。這種主癥相同的證候間的鑒彆規律,就是中醫癥狀鑒彆診斷學的鮮明特點
總論
一、癥狀的概念和意義
二、癥狀與病機的關係
三、癥狀與病、證的關係
四、癥狀與治療的關係
五、癥狀鑒彆診斷之作用
六、癥狀鑒彆診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各論
一、內科癥狀
(一)全身癥狀
1 惡風
2 惡寒
3 畏寒
4 寒戰
5 身熱肢寒
6 惡寒發熱
7 寒熱往來
8 但熱不寒
9 壯熱
10 低熱
11 潮熱
12 五心煩熱
13 無汗
14 戰汗
15 自汗
16 盜汗
17 絕汗
18 黃汗
19 汗齣偏沮
20 頭汗
21 心胸汗齣
22 手足汗齣
23 腋汗
24 身重
25 身痛
26 骨痛
27 身振搖
28 筋惕肉*
29 癱瘓
30 半身不遂
……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想深入瞭解中醫在“辨證學”方麵的理論和實踐。我一直覺得,中醫的精髓就在於“辨證論治”,也就是通過分析病人的具體癥狀、體徵,結閤其他因素,來判斷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後纔能製定齣最閤適的治療方案。這本書的副標題“中國辨證學”引起瞭我的濃厚興趣,我希望能通過它,係統地學習中醫辨證的理論基礎,比如陰陽、五行、髒腑、氣血津液等基本概念是如何在辨證過程中應用的。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提供大量的臨床案例,通過實際病例來演示如何一步一步地進行辨證。我特彆想知道,在麵對一些疑難雜癥時,中醫是如何通過巧妙的辨證來找齣突破口的。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高級的辨證技巧,或者是一些經驗方與辨證之間的關係,那我會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凡。我希望它能引領我進入一個更深層次的中醫學習境界,讓我不僅僅停留在對癥狀的簡單認知,而是能真正掌握辨證的藝術。
評分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一直緻力於尋找能夠幫助我提升臨床思維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中醫癥狀鑒彆診斷學”正是我的痛點所在。我常常在臨床實踐中遇到這樣的情況:病人錶現齣多種多樣的癥狀,但如何將這些癥狀融會貫通,找到一個核心的病機,並由此推導齣準確的診斷,卻常常讓我感到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化的鑒彆方法論,能夠教會我如何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那樣,從細微之處入手,層層剝繭,最終找到疾病的根源。我特彆關注書中的“診斷”部分,它是否能夠提供不同疾病之間的鑒彆要點,比如區分相似的病癥,或者在同一病癥的不同分型中進行準確判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大量的圖錶、流程圖,或者是以錶格的形式呈現鑒彆要點,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幫助我理解和記憶。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的動力,主要源於我對中醫“診斷與治療”一體化思考模式的渴望。很多中醫書籍側重於治療,或者僅僅是簡單羅列診斷,而我更希望找到一本能夠將兩者緊密結閤,尤其是在“鑒彆診斷”這個環節做得尤為齣色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在明確瞭疾病的“癥”之後,如何纔能精準地“辨證”,進而指導“治”。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各種癥狀的臨床錶現,以及這些癥狀背後可能隱藏的病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豐富的鑒彆思路,幫助我區分相似的病癥,避免誤診。比如,同樣是“腹瀉”,是脾胃虛寒、肝鬱乘脾、還是濕熱蘊結?這本書能否提供清晰的鑒彆指引,並在此基礎上,引齣相應的治療原則和常用方藥。我希望它能夠像一位引路人,在我探索中醫診斷與治療的道路上,給予我清晰的指引和堅實的支撐。
評分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來自“人民衛生齣版社”,這通常意味著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我是一名對中醫診斷與治療感興趣的學習者,平時會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在“鑒彆診斷”這一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做得更好,能夠將復雜的診斷思路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它能詳細地講解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中醫病癥,並針對每一種病癥,給齣清晰的鑒彆要點。例如,對於“咳嗽”,如何區分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內傷咳嗽又如何進一步區分肺虛、脾虛、腎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鑒彆流程,幫助我係統地梳理思路。此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結閤現代醫學的觀點,在不失中醫特色的前提下,與西醫的一些診斷方法進行對比和融閤,這樣能讓我對疾病有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和設計風格相當樸實,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宣傳語,這反而讓我覺得它更專注於內容本身。我拿到的是第二版,封麵上“姚乃禮”的名字也比較顯眼,這對於研究中醫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個熟悉的名字,也增加瞭我對這本書專業性的初步信任。我平時對中醫的興趣主要在於一些日常養生和常見病癥的調理,所以拿到這本書,最想瞭解的就是它在“癥狀鑒彆診斷”這塊能提供多大的幫助。我希望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一樣,條理清晰地教我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癥狀中找到關鍵點,並推導齣病癥的本質。例如,對於同一個“頭痛”,究竟是風寒還是風熱?是肝陽上亢還是痰濕內阻?這本書能不能給齣詳細的鑒彆思路和方法,這是我最期待的。我期望它不僅僅是羅列癥狀和診斷,而是能深入講解背後的病理機製,這樣纔能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這些深層的邏輯,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啓迪智慧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