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销声匿迹,直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出版专著《明式家具珍赏》,中国传统家具简洁、优雅的设计美学和精巧的工艺震惊了世界,八九十年代是明式家具购藏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藏家和专题博物馆,收藏家具水准之高,所见品类之广,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本书作者伍嘉恩在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经营的“嘉木堂”买卖中国古典家具,在收藏界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也是在王世襄的影响下,伍嘉恩的经营、展览和收藏越来越具有学术性,她建立起自己的明式家具特藏,即“木趣居”。木趣居的明式家具品类齐全,可以说是披沙沥金的精华,代表了明式家具工艺和艺术的顶feng,堪称绝响。
“木趣居”是王世襄先生赐名的明式家具特藏。
伍嘉恩作为新一辈传统家具专家,她的木趣居,代表了明式家具工艺和艺术的辉煌。木趣居藏明式家具十一类、一百多件套,以黄花梨、紫檀为主,不仅造型美丽、设计卓越、状况良好,而且多为稀有罕见的传世珍品、孤品。收藏明式家具的黄金时代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特殊的时代机遇成就了木趣居,此后再组织这样一套品类完整、精美珍罕的明式家具,已经不再可能。
本书是木趣居家具的研究性图录,严谨地著录了每件(套)家具的规格、造型特点、艺术特色、收藏来源、出版状况,并附明清版画作为参照。全书为中英双语,提供了精美细致、极富价值的摄影图片。《木趣居》从策划、撰写、摄影、设计到成书,历时多年,同木趣居一样,本书也将传承明式家具的永恒之美,给后代。
伍嘉恩(Grace Wu Bruce)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科硕士,中国传统家具专家。20世纪70年代起收藏明式家具,同时从事古典家具研究;1987年开创香港“嘉木堂”,经营明式家具,并在伦敦、纽约、巴黎、巴塞尔等地举办明式家具展,主要著有 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1995)、《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明式家具收藏》(2006)、《明式家具经眼录》(2015)等。
“趣”字的涵义包括对外象和内心的认识、理解、欣赏和所得到的乐趣,甚至是对真谛、真理的悟彻。这就包括伍嘉恩对美材文理的欣赏,对造型、花纹的喜爱,对明式家具艺术的真正理解及人与物神情的融会合一。
——王世襄(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
木趣居约百件珍藏,共历三十余年集成,包罗各类明式家具,论其质素与罕有程度,当今无出其右。
——仇国仕(苏富比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
明式家具跨越时间与文化界限,简洁的线条叫人称绝。我的收藏几乎全部购自伍嘉恩。我刚开始收藏时,做过不少错误的决定,但不久便知道在收集和修复明式家具方面,伍嘉恩见识较为广阔,慧眼过人。
——菲利普·德巴盖(侣明室主人·比利时收藏家)
明式家具是为上流社会而制造的,在明代17世纪,就备受达官显贵、书香世家的青睐。文人伏案读书写字,所用的竹刻、笔筒、文房四宝等,均与家具息息相关。伍嘉恩为行业中的翘楚,对细节与大势了如指掌,所以我相信她的木趣居皆为精美绝伦的顶ji珍品。
——朱塞佩·埃斯肯纳齐(国际著名中国古董商)
木趣居收藏的珍品类别丰富、品质卓绝,冠绝收藏界,这是伍嘉恩历三十年倾力搜藏、去芜存菁的精华。她对家具收藏永远充满激情,同时对质素和水准的要求却从未稍作松懈,木趣居珍藏可媲美世界上任何博物馆或私人收藏,是一套任何家具收藏家都梦寐以求的珍藏。
——程寿康(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
家具中的嘉具(伍嘉恩)
王世襄题字
附:王世襄信札
王世襄“望江南”六阕
附:王世襄信札
图录
〔香几〕
黄花梨五足三弯腿高圆香几
黄花梨四足叶纹八方高香几
黄花梨四足霸王枨马蹄足长方香几
紫檀木四足带底座长方香几
〔桌〕
紫檀木一腿三牙罗锅枨六仙方桌
黄花梨瓜棱腿霸王枨八仙方桌
黄花梨裹腿做高罗锅枨八仙方桌
黄花梨高罗锅枨霸王枨八仙方桌
黄花梨裹腿做直枨加矮老装卡子花半桌(成对)
黄花梨有束腰矮桌展腿式双龙纹半桌
黄花梨高束腰马蹄足霸王枨瘿木面小画桌
黄花梨无束腰马蹄足攒牙子琴桌
紫檀木壸门牙子霸王枨琴桌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壸门牙子罗锅枨条桌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卷纹角牙条桌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高罗枨画桌
黄花梨四面平马蹄足霸王枨条桌
黄花梨独板面霸王枨翘头桌
黄花梨三足月牙桌
〔案〕
黄花梨夹头榫小平头案
黄花梨夹头榫透锼卷云纹牙头瘿木面小画案
黄花梨夹头榫卷云纹牙头平头案
黄花梨夹头榫凤纹牙头瘿木面平头案
黄花梨夹头榫平头大画案
黄花梨夹头榫凤纹牙头长平头案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小翘头案
黄花梨活榫结构独板翘头案
黄花梨夹头榫带托子卍字纹独板翘头案
〔炕桌〕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小炕桌
黄花梨壸门牙子马蹄足小炕桌
黄花梨兽面虎爪梅枝纹炕桌
黄花梨壸门牙子叶纹卷球足炕桌
〔椅〕
黄花梨雕花圈椅(成对)
黄花梨攒靠背活屉圈椅(成对)
黄花梨高靠背四出头官帽椅
黄花梨素靠背雕花牙子四出头大官帽椅
黄花梨攒靠背凤凰麒麟龙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黄花梨方材高靠背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黄花梨高靠背四出头官帽椅(成对)
黄花梨素南官帽椅(成对)
黄花梨高靠背周制南官帽椅(成对)
黄花梨卡子花靠背玫瑰椅(成对)
黄花梨圈口靠背玫瑰椅四具成堂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杌凳〕
黄花梨有束腰雕龙纹三弯腿罗锅枨方凳(成对)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罗锅枨长方凳(成对)
黄花梨无束腰直足罗锅枨透雕牙条大方凳(成对)
黄花梨无束腰长方凳四张成堂
黄花梨四足带托泥圆凳(成对)
黄花梨有踏床交杌
黄花梨夹头榫卷云纹牙头带托子二人凳
〔脚踏〕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石面脚踏
黄花梨四面平马蹄足脚踏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脚踏(成对)
黄花梨案形井字面脚踏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滚凳脚踏
〔箱、橱、柜格〕
黄花梨衣箱
黄花梨大衣箱(成对)
黄花梨凤纹顶箱柜
黄花梨扛箱式带抽屉柜
黄花梨两开门扛箱式柜
黄花梨三层全敞带抽屉大架格
黄花梨大方角柜(成对)
黄花梨瘿木木轴门圆角柜(成对)
黄花梨甜瓜棱木轴门圆角柜
黄花梨有柜膛方材大木轴门柜(成对)
〔床榻〕
黄花梨高束腰外翻马蹄足翘头榻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螭纹榻
黄花梨五屏风攒边装理石围子罗汉床
黄花梨三屏风攒接正卍字式围子卷球足罗汉床
黄花梨四柱海棠十字纹架子床
黄花梨六柱透雕攒斗瑞兽凤鸟螭纹架子床
黄花梨拔步床
〔其他〕
黄花梨六足高面盆架
黄花梨灵芝纹衣架
黄花梨升降式灯台(成对)
黄花梨折叠式琴架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矮火盆架
黄花梨嵌寿山石人物瑞兽图十二扇围屏
〔案头家具〕
黄花梨雕花卉笔筒
黄花梨葵瓣式笔筒
黄花梨素笔筒
紫檀葵瓣式嵌银笔筒
紫檀方形嵌银笔筒
紫檀雕花卉笔筒
紫檀方形笔筒
瘿木笔筒
黄花梨微型翘头案
黄花梨围棋子盒(成对)
黄花梨折叠棋盘
黄花梨三撞提盒
紫檀四撞提盒
黄花梨螭龙云纹折叠式镜架
黄花梨折叠式镜架
紫檀龙纹折叠式镜架
黄花梨宝座式镜台
紫檀官皮箱
黄花梨茶壶桶
黄花梨四足三弯腿圆盘几
黄花梨螺钿花盆
黄花梨鹌鹑笼箱
紫檀小箱
黄花梨小箱
黄花梨方箱
黄花梨带抽屉箱
黄花梨长箱
黄花梨画箱
黄花梨圆盒
紫檀轿箱
黄花梨天平架
黄花梨神龛
黄花梨理石大案屏
版画索引
引用文献
家具中的嘉具
从小喜欢古物,青少年时游走外国,对比下我对中国古物更觉好奇。20世纪70年代开始留意家具,遇上黄花梨家具,触动了我的心。继而全球搜索、寻觅、据为己有,启动了我收藏明式家具的旅程。
“木趣居”藏明式家具一百多件套,多为第一手、第二手从原产地得着。多在收藏明式家具的黄金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得着,秘藏至今,不少从未曝光。木趣居家具涵括明式家具的各种类别,入藏标准为造型美丽、结构卓越、状况良好,以及稀有、罕见。比如香几可能是明式家具传世品中z稀有的大种类,木趣居有四件,四件都异常美观,状况完美,设计优越,都不愧为经典的代表作;比如四件方桌的造型,结构都是难得一见的,其中两件更有可能是传世孤品;还有拔步床,世人所知的明代珍贵木材黄花梨制拔步床只有一例,在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木趣居有一例,无论是结构、造型、状况,都比美国的更胜一筹。
“木趣居”的缘由
1985年,王世襄先生大作《明式家具珍赏》面世,掀起了明式家具热,市场上接二连三出现大量早期家具,热衷收藏的我无法以私人身份吸纳市场上众多精品,于是在1987年创办嘉木堂经营明式家具,适应市场的骤变。因为此举是我收藏活动的延续,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收蓄所有达到我要求的标准的明式家具,不管大量购入能否售出。这样在六七年间便积累了几十件特别精美的存货。因为经手过眼多,所以充分知道什么是珍稀,留的都是较罕见的,这些珍品只有嘉木堂陈列室或定期举办的展览需要特别亮点时才会偶尔出现。
1995年,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落实遣散其收藏的决定,因为当时全球没有别的一所对外开放的机构拥有一套较有代表性的明式家具收藏,王世襄先生的评语是“这套家具能留着一起就好了”。这话我听进心里,萌生了这工作由我担当的想法,组织一套有代表性的家具留在一起。王先生惠赐木趣居斋额、印章以及“望江南”六阕。而嘉木堂存的几十件明式家具精品,便成了木趣居的基础。自此我继续为木趣居收藏的提升与添加新品而努力,能够符合我定下入藏标准的都积极罗致,特别是嘉木堂已出手而木趣居未有的珍品若重现市场会争取买回。与木趣居失散的成对、成堂的椅子、凳子,也会尽力购回合成一对或一堂。
三十多年的经历,一个特别的时代,加上我个人特殊的机遇,成就了今天的木趣居。时势已过,机会不再,想再组织这样的一套明式家具收藏,恐怕是没有可能了。
这三十多年我经手过眼的明式家具无数,他们教育了我,我吸收了常人所不了解的知识。以往编撰图录,为了传达这些知识,我会提点每件套之特征、为何与众不同,述其独特风格,如何在型、式、工方面臻至完美。以上这类文字在撰写《木趣居》时尽量略去,主要陈述家具的结构。这回我少说话,是希望以家具本身的线条、形状、颜色传达他们的本质与精神,让家具自己说话。
感谢所有成全木趣居的人,特别是嘉木堂的团队,木趣居的收藏永远有你们的印记。此套图录从策划、摄影、撰写、设计至成书,酝酿多年,见证了所有参与者的耐力;而达到“让家具自己说话”,则考验了设计装帧的功力。
建立木趣居的本意是组织一套有代表性的明式家具留在一起。坚持多年,初衷未变,我的希望是让木趣居的收藏一直在一起,给后代。
伍嘉恩
丙申岁晚
……
这套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家具痴迷的“老古董”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认为,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巅峰,它所代表的那种文人气质,那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在当今依然有着无法比拟的吸引力。伍嘉恩先生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个清晰而又生动的明式家具图景。从书籍的装帧,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低调的奢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明式家具的梳理和分析,这让我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罗列家具的样式,更是深入到家具背后的设计理念、工艺技术,甚至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解读。读到关于“比例”和“线条”的论述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匠人们是如何用尺子和眼睛去丈量、去感受,最终将一块块木头变成拥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书中引用的很多史料和图片,都非常有价值,它们不仅是家具的实证,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我时常捧着书,对着那些精美的图片,反复推敲,想象着它们在明代文人雅士的书房里,在宁静的庭院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不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让你越读越想深入下去。它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也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有了更宏观、更系统的了解,让我真正认识到,明式家具不只是“好看”,更是“有灵魂”。
评分这套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关于“时间”的传奇。因为明式家具,本身就凝聚了无数的时间,从树木的生长,到匠人的打磨,再到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无不饱含着时间的厚重。伍嘉恩先生的这部作品,以一种非常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明式家具的故事。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家具,是有故事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是时间的载体,是情感的寄托。书中对“材”的选择、对“工”的技法,都让我看到了古人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背后却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心血。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匠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读这本书,我常常会被那些家具的细节所打动,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经历,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情。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件物品,也让我对“慢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需要这样的“慢”下来的力量,需要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看懂”中国家具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图”层面的书籍。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套《木趣居》,尤其是看到“伍嘉恩著”和“明式家具特藏”这些字样时,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家具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审美、关于生活智慧的百科全书。伍嘉恩先生的笔触,既有学者严谨的考据,又有艺术家细腻的洞察。他能够从家具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剖析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设计理念。我尤其喜欢他对“简”和“雅”这两个字的解读,它们是明式家具最核心的美学特征。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少即是多”,是如何通过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将最简单的形态,演绎出最丰富的美感。书中对“榫卯”的讲解,更是让我叹为观止,那是一种超越了材料本身的智慧,是一种对木材物理特性的极致运用。读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中国传统家具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看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它让我明白,一件好的家具,能够陪伴我们一生,它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升华。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传统建筑和家具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它们身上流淌着我血脉深处的情感。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套《木趣居》,并且了解到它涵盖了“建筑与家具”以及“中国家具文化”时,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期待。伍嘉恩先生的作品,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与家具的设计理念巧妙地融为一体。我一直觉得,建筑和家具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也共同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本书,正好印证了我的想法。书中对家具与建筑空间的协调性、功能性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古人是如何将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比例”和“韵律”的解读,它们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明式家具能够流传千古的关键。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些古色古香的庭院,感受着那里弥漫着的宁静与祥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木”这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朴实无华,却承载着无限的生命力。而明式家具,恰恰是将“木”的生命力展现到极致的艺术。当我拿到这套《木趣居》时,我的内心就充满了好奇。伍嘉恩先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明式家具中蕴含的“趣”。这里的“趣”,不仅仅是外在的造型,更是内在的精神,是那种与使用者心灵相通的共鸣。他让我们看到,一件家具,可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更可以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书中对“比例”的探讨,对我而言尤为重要。它让我明白,为何有些家具看起来那么舒服,那么和谐,原来是因为它们在比例上恰到好处,能够与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共鸣。它不仅仅是数据上的计算,更是对人体工程学和美学原理的深刻理解。读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些古老的木头进行了一次对话,感受到了它们所散发出的生命气息。它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件物品,如何去感受它所带来的“趣”,如何在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书,尤其是在我一直觉得要找到一本真正深入浅出的家具文化读物是多么困难的背景下。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古董家具的书,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要么过于泛泛而谈,很难真正触及到家具的精髓。而这套书,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建筑”与“家具”这两个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之间唇齿相依、相得益彰的关系。我一直对中国古建筑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身上有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哲学。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那些与建筑相呼应的家具设计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如何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的。书中对家具的选材、工艺、陈设,都紧密结合了建筑的空间感和美学取向。比如,一个书房的布置,不仅仅是摆放几件家具,更是要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文人意境。书中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古人那种“内外兼修”的生活美学。我喜欢它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解读家具,而不是将家具孤立地看待。它让我明白,家具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更是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场景、承载文化精神的关键元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中国家具文化的方式,让我能够从建筑与家具的整体视角,去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套书,对我而言,就像是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市集里,突然发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面陈列着一些被时光遗忘的珍宝。我一直相信,一件好的家具,就像一个沉默的朋友,它见证着主人的生活,陪伴着家庭的成长。而明式家具,在我看来,更是家具中的“君子”,它不张扬,不谄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骨和品味。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种“君子之风”。伍嘉恩先生的文字,有一种让人沉静的力量。他没有用那些过于专业的术语去吓退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将明式家具的美学理念、设计精髓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材”的论述,从黄花梨的温润,到紫檀的沉穆,不同的木材赋予了家具不同的生命。他让我们看到,选择合适的木材,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家具的实用性和长久的生命力。书中对“器”的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一件明式家具,不仅仅是一个“物”,更是一种“器”,它承载着主人的品味、情操,甚至是生活哲学。读这本书,让我对“家”的理解更加深刻,它不只是一个物质的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港湾。它让我明白,用心的家具,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多少温暖和意境。
评分这套书,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我在书架上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那个一直藏在心里,却说不清形状的“它”。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沉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给吸引住了。我一直对老物件儿,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时光印记的家具,有着莫名的情愫。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设,更是历史的见证,是匠人智慧的结晶,是那个时代生活方式的缩影。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渴望找回那种慢下来的感觉,找回那种与自然、与传统连接的温度。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笔触,一点点地揭开明式家具那层神秘的面纱。从木材的纹理,到榫卯的结构,再到雕刻的细节,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股木头的清香,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些古老家具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书中对一些经典款式的解读,让我惊叹于古人的巧思妙想,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中,创造出无限的美感,如何在实用与美观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意境”的探讨,那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那种“浑然天成”的境界,是现代家具设计中很难再复制的。读这本书,更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他循循善诱,将你带入一个充满智慧和美学的世界,让你忍不住想要停下来,细细品味,反复揣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意义,不只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承载情感、传承文化的载体。
评分这套书,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家具文化,特别是明式家具的辉煌篇章。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依然散发着迷人魅力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明式家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伍嘉恩先生的这部作品,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而又生动的明式家具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时代背景”的梳理,它让我们明白,明式家具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他将家具的演变,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紧密结合,让我们能够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家具的设计理念。书中对“工艺”的细致描摹,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匠心独运。那些精美的雕刻、流畅的线条,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和智慧。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艺术,往往体现在最朴素的形态之中。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家具的知识,更是在感受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一直对“明式家具”这个词汇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它总是与“雅致”、“简约”、“东方美学”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拿到这套书,我抱着极大的期望,想看看它是否能真正解答我的疑惑。读完后,我可以说,这本书给了我远超预期的满足感。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图录,也不是一本单纯的鉴赏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明式家具的“史诗”。伍嘉恩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艺术家的细腻。他不仅仅是在描述家具的形态,更是在讲述家具背后的故事,讲述那些与家具息息相关的人物、事件和时代精神。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比例”和“尺度”的深入探讨,这让我明白,明式家具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观,更是因为它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经过了精密的考量和计算。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背后蕴含着的是对人体工程学、对空间美学的深刻理解。书中对榫卯结构的讲解,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他们是如何利用木材本身的特性,创造出如此坚固而又精美的连接方式,真正做到了“不施一钉而物固”。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话,他不仅教你“是什么”,更教你“为什么”,让你真正理解家具的灵魂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