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李星编著的《新编公文写作一本通(格式技巧与范例大全)》共10章,具体包括公文的特点和作用,公文的分类,公文的拟制与办理,公文的用纸与版面,公文的印刷与装订,公文的各种要素和相应的格式要求,公文的行文规则与规范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公文,法规、规章公文,公务往来公文,告启公文,礼仪公文,活动庆典公文和计划公文7大类公文的写作方法、格式和范例。从一个资深职场人的角度来看,衡量一本工具书的价值,最终要看它能否帮助使用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积累知识点”。《新编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它最让我受用的地方在于其提供的“反面教材分析”。作者没有回避现实中那些写得极差的公文样本,而是将它们作为靶子,进行精准的“解剖”。比如,书中有一段分析某个基层单位的“情况报告”,从“逻辑跳跃”、“数据引用缺失”到“结论缺乏支撑”,层层递进地展示了这份报告是如何从一开始就跑偏的。这种“看别人跌倒,自己学着不踩坑”的学习路径,比单纯的正面指导来得更深刻、更刻骨铭心。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避免错误,更重要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能够抵御各种审查和质疑的公文逻辑框架。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机械地套用模板,而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像搭积木一样,灵活且高效地组合出最合适、最有说服力的文本结构。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从“写手”蜕变为“作者”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它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极大尊重。我买过很多参考书,要么是字体小得像蚂蚁,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图文分离,看图看文字得频繁翻页,效率极低。而这本《新编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它的版式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大量的留白,使得重点内容能够清晰地浮现出来。最让我称赞的是,它引入了一种“对比分析图谱”。比如在讲解如何规范地使用成语和固定表达时,它不是简单地列举“能用”和“禁用”,而是用左右分栏的方式,一边展示被过度使用的、略显陈腐的表达,另一边给出更具时代感和冲击力的替代方案,并配上了简短的点评。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对于我这种更偏爱图像信息和结构化学习的人来说,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呈现方式,比死记硬背晦涩的规则有效得多。阅读过程中的舒适感,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持久性,在这方面,这本书做得非常到位,让人愿意反复翻阅,而不是看一遍就想扔开。
评分这本《新编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老黄牛”量身定制的宝典!我刚拿到手时,还以为它和其他那些堆砌着理论和空洞口号的“教案”没什么两样,毕竟市面上的公文写作指南多如牛毛,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凤毛麟角。可翻开第一章,我就意识到我错了。它没有一开始就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把人绕晕,而是从最基础的“公文的灵魂——准确性”谈起,用一连串鲜活的、贴近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把“如何避免歧义”这件事讲得透彻入骨。比如,它对比了三种不同表述同一个意思的措辞,详细分析了每种措辞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引发的误解,这种细致入微的剖析,远非一般书籍能比。特别是关于“主语的缺失与指代不明”的纠正,作者居然能从古代骈文的语法结构中找到现代公文写作的影子,将看似枯燥的语法问题上升到了逻辑严谨的高度。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回去审阅了手头积压的一批待批复函件,果然,我之前总觉得“差不多”的地方,其实藏着巨大的风险点。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让你在看似熟悉的工作流程中,重新发现那些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细节的魔鬼”。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写,更是教你怎么“想”——如何以一个更严谨、更负责任的姿态去面对每一份报告、每一份通知。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一通百通”这类书名总是抱持怀疑态度的,感觉更像是营销口号。但这本书在“实操性”上的体现,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理论说了半天,到关键时刻你还得自己摸索”的鸡肋教材。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简直就是一份活生生的“工具箱”。我特别欣赏它在“特殊文种处理”上的深度挖掘。咱们在基层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常用的、但又必须得拿得出来的文种,比如工作纪要的变体、情况说明的拓展用法,甚至是跨部门协作时需要采用的“商请函”的语气拿捏。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语气与身份的匹配”,它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对比了“上行文”的谦谨、“下行文”的权威和“平行文”的协商,每一个表格的对比都附带着至少两个实际拟稿的范例,并标注了“高频错误区”。我记得有一次紧急处理一个突发事件,需要迅速起草一份带有问责性质的通知,我当时思路有些混乱,但翻到这本书里的“紧急性公文的结构优化”那部分,只需要几分钟,我就找到了最恰当的开头和收束方式,保证了文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这种即时检索、即时应用的体验,让这本书从工具书瞬间升华为我的“案头助手”,而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
评分我必须得聊聊这本书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文处理”这一块的远见卓识。很多老派的写作指南,还在津津乐道于“打印纸张的规格”和“公章的盖印位置”,这些对于习惯了电子化办公的我们来说,已经有些脱节了。但这本书的前瞻性非常强,它专门开辟了章节来探讨“电子公文的格式规范与兼容性问题”,甚至细致地谈到了“不同OA系统之间公文流转中的文本格式转换风险”。这太关键了!现在我们的大部分审批和转发都在线上进行,格式错乱导致的效率损失和信息失真,是日常工作中的隐形杀手。作者不仅提到了这些问题,还给出了具体的软件操作层面的建议,比如在导出PDF或转换Word版本时,应该重点检查哪些参数。更有趣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网络语言与公文语气的边界模糊”现象,警告我们如何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不过分地使用那些快速消亡的网络流行语,避免公文显得轻浮。这种紧跟时代脉搏的更新,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写作”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现代政务沟通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