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买很多衣服满足膨胀的欲望,也为了多样的需求,积累了许多实际上并不会再穿的衣服。仔细数数J会发现,真正能常穿常新的其实只有不到10件。
你知道自己的10件经典款都是哪些吗?
有哪些衣物是可以轻易舍弃的?
如何根据场合来穿衣?
你对自己的着装风格有十足的了解,并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衣橱吗?
日本超人气博主富美,擅用清新的手绘塑造鲜明的风格形象,教授读者如何寻找自己的10件经典款随身手账,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
Chapter 1 十大基础服装单品,让一切没问题
衣服越少越美好 2
私服制服化 4
我的个人风格 8
横条纹上衣 10
喇叭裙 12
藏蓝色七分裤 14
灰色针织衫 16
黑色圆领开衫 18
阔腿裤 20
小翻领单排扣大衣 22
羽绒外套 24
驼绒披肩 26
白衬衫 28
个人服饰大公开 30
COLUMN 1 保持衣柜清爽的方法 32
Chapter 2 三双鞋子三个包,装点你的每YT
包有三个J够了 34
白色托特包 36
黑色双肩包 38
稍显正式的小挎包 40
工作包的变迁 42
包内物品大公开 44
便携式钱包 46
帽子,夏天、冬天各备一1;CY=CY即可 48
我的十双鞋 50
舒适的软木拖鞋 52
小白鞋 54
乐福鞋 56
黑色简洁款船鞋 58
牛筋底短靴 60
雪地靴 62
COLUMN 2 包包断舍离 64
Chapter 3 根据场合来穿衣
不同场合 每日服装的选择方法 66
scene 01 春秋旅行 67
scene 02夏季旅行 68
scene 03冬季旅行 69
工作装制服化 70
家居服制服化 74
我的全部饰品 76
命中注定的眼镜 78
打造熟女风 80
我Z喜欢的袜子 82
指甲油,三瓶J够了 84
J简化妆包 86
发型固定化 88
COLUMN 3 鞋子断舍离 90
Chapter 4只保留Z喜欢的衣服——全身行头打造秘籍
挥之不去的“穿着多样化”魔咒 92
热衷自己做衣服的大学时代 94
现在想穿成衣 96
确定自己的风格 98
喜欢“质地精良、宽松舒适”的衣着 100
掌握流行的方法 102
量少而精,推陈出新 104
做一次骨骼诊断吧 106
做一次色彩诊断吧 108
对不再穿的衣服进行分析 110
了解流行趋势 112
购买前列出清单,购买后评价实物 114
入一出一,保持定量 116
衣柜大公开 118
结束语 120
显示全部信息衣服越少越美好
以前的我,总是想拥有很多衣服。我注重搭配,WQ不能接受连续两天穿一样的衣服。
被这种思想左右着,我经常去二手店买一大堆便宜货。因为衣服实在太多,到处堆放,结果我根本搞不清它们放到哪里了,我到底有些什么衣服。每D想穿某件衣服的时候,J陷入“根本不记得放在哪里”的深渊。真是压力巨大啊。
终于,“无论何时,无论去哪儿,我都要简装快行”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我开始清理身边的各种东西。不经常穿的,穿着让人无法放松的,容易皱巴巴的,自己手工制作的……我清理了一大批与我格格不入的衣物。
站在几近清空的衣柜前面,我发现: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东西都在哪里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想穿的衣服J在随手能取的位置,衣柜里的衣服都是我喜欢的款式和颜色。拥有这样的衣柜,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愿意打扮了。
能说出自己拥有什么,都放在什么地方
衣服也好,东西也罢,作为主人总搞不清楚具体有些什么、都放在哪里,确实说不过去。每次费时费力找东西的时候,我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物品管理能力太差了,进而否定自己,心情沉重。自己有多少东西,这些东西都放在哪里,如果一切都熟稔在心的话,整个人J会觉得轻松,心情也会随之大好。
好东西只需一点儿,J会让人心情愉悦
如果平时买很多便宜货,可用资金又有限的话,自己拥有的物品品质J会越来越差。如果想要每件东西都质地优良、品相良好,花费自然不菲。不过,如果能拥有喜欢的东西,每次看到它都会从心底涌出一种幸福感啊。D然,有时候内心也会有点儿纠结,觉得自己会不会太过浪费了呢。
私服制服化
每YT,我们都要为“JT穿什么好”之类的问题所困扰。但现实是,我们并不缺衣服,甚至衣服多到从衣柜里冒出来……虽然拥有很多,但是WQ不能把握,买了大量相同或者类似的款。
以“穿上这件衣服,J能体现我的个人魅力”为标准,选择衣服进行基本的搭配,并以此确立自己穿衣打扮的基础风格。一旦拥有个人风格,整个人J会从不知穿什么的烦恼中慢慢解脱出来。
所谓“不知道穿什么”,实际上并不是没衣服穿——衣柜里满满DD的,而是因为衣着要考虑天气、用途、见面对象,做出ZJ搭配,这J变得比较难了。
夏天和朋友相约去烧烤大会,如果穿厚重或者质地良好、脏了以后不好清理的衣服,J会显得奇怪。因此,要根据外出的具体情况(例如:JT旅行是全程徒步还是乘车)整理出几套固定搭配,以后J可以按照这个规则来挑选衣服。穿衣搭配“制服化”,出门穿什么的烦恼,J会随着“这样穿JOK”而消失。
说起“私服制服化”,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两位先驱,一位是IT界的乔布斯,另一位是时尚界的安娜?温图尔。因为二人总有固定的装束和搭配,一提起马上J让人想到他们的个人风格。
喜欢将私服“制服化”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拥有很多件同款衣服、每天穿搭都相同的人。不过我觉得每天穿同样的衣服真是太J端了。确立自己的穿衣风格,然后紧随时代调整更新才是Z好的。如果懈怠于更新,容易被认为是过时的人。过去的这么多年,服装的流行趋势一直在变化。根据自己的喜好,吸取流行风格的精髓,可以使个人风格不断丰富、变化。
显示全部信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种淡雅的蓝绿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排版,仿佛能让人立刻感受到一丝夏日清风拂面的舒爽。我一直以来都在追求一种更精简、更有质感的生活方式,但总是在“断舍离”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关键的指引。市面上关于极简主义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偏向于哲学思辨或者纯粹的收纳技巧,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将这种“清爽”的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人来说,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和实操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亲密的朋友那样,不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耐心地陪伴我,将那些宏大的理念,拆解成每天都能轻松实践的小步骤。尤其“女人只需10件衣”这个概念,听起来就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美观、实用性与季节更替需求的,这不仅仅是衣橱的革命,更是思维方式的重塑。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清爽生活操作系统”,而不是一堆空泛的口号。
评分我购买此书,是带着一种对“美学渗透到实用主义”的强烈渴望。市面上很多极简生活指南都过于追求极致的冷淡风,那种白墙、原木、毫无色彩的视觉效果,对我而言反而是一种新的压抑。我更青睐那种有温度的、可以被生活气息浸润的“清爽”。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的是一种兼具功能性与个人表达的平衡之道。比如,在手账的设计上,它是否提供了模板,允许我们加入自己的色彩和手写温度?在生活方式的建议中,它是否也考虑到了社交需求、家庭责任等现实因素,而不是只提供一种“隐士”般的理想模型?我希望读完后,我的生活不仅是“少”了东西,更是“多”了自在、多了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不需刻意为之的松弛感和优雅。这需要作者有非常细腻的洞察力,能看到物质与精神交汇处的微妙平衡点。
评分最近读了不少关于心理健康和“人生减负”的书籍,发现我们肩上的重担往往不是物质的堆积,而是那些无形的精神负债——未完成的待办事项清单、永远在攀比的焦虑,以及对“拥有更多”的盲目追逐。这本书的副标题“告别沉重的人生脚步”,精准地戳中了我的痛点。我购买它,是希望找到一种积极、主动地“卸载”负面情绪和无效社交的方法。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精神清理”工具箱,比如如何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如何有效地对不必要的承诺说“不”,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的仪式感来锚定当下的幸福感。我特别看重“亲密随身手账”这个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理论指导,更是一个可以随时翻阅、随时做笔记、随时修正方向的实用载体。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对抗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精神内耗”的秘密武器,让我的每一步都走得更轻盈、更有目的性,而不是被生活的惯性推着走。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人,但这种仪式感往往容易变成另一种负担,比如为了追求完美的“Ins风”家居,结果买了一堆用不上的装饰品。我对“清爽生活的方式”的理解,在于将复杂化为简单,将浮躁归于宁静。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全新视角。通常我们谈时间管理,都是如何塞进更多任务,而我更希望了解的是,如何巧妙地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时间,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去滋养真正热爱的事物。比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优化早晨的启动流程,如何设计一个能让人放松的睡前习惯,这些细节决定了我们一天的心情基调。如果它只是教我如何叠衣服,那我未免太失望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是如何通过管理外部环境的“清爽”程度,来达到内心世界的“通透”和“不拥堵”的。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物品控”的角度来看,我一直对“断舍离”后的空虚感感到不安。一旦清空了旧物,我的大脑似乎也跟着放空了,不知道该如何填补新的、更有意义的内容。因此,我对这本书中关于“衣物精简”的部分抱有极高的期待,但这期待点在于“替代方案”,而非“剥夺”。我希望作者能分享她是如何从那精简的十件衣物中,组合出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心境的穿搭方案。这需要极高的搭配功力和对自我风格的深刻认知。如果书里只是简单地罗列出“必买清单”,那和我在网上搜到的指南没什么区别。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激发我个人创造力的指导——如何在我有限的选择中,穿出无限的可能,让我的每一件单品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不再被“缺这件”的购物冲动所裹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