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裏?契剋森米哈賴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論提齣者。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譽之為“世界積極心理學研究領軍人物”。
契剋森米哈賴一直緻力於幸福和創造力的研究,提齣並發展瞭“心流”的理論。他曾擔任芝加哥大學心理係主任,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剋萊濛特大學。其著作包括《心流》《發現心流》《創造力》等暢銷書,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産生瞭重大影響。其中《心流》自1990年齣版以來,被翻譯成30餘種文字,影響瞭全球韆萬研究者和讀者。
米哈裏?契剋森米哈賴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論提齣者。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譽之為“世界積極心理學研究領軍人物”。
契剋森米哈賴一直緻力於幸福和創造力的研究,提齣並發展瞭“心流”的理論。他曾擔任芝加哥大學心理係主任,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剋萊濛特大學。其著作包括《心流》《發現心流》《創造力》等暢銷書,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産生瞭重大影響。其中《心流》自1990年齣版以來,被翻譯成30餘種文字,影響瞭全球韆萬研究者和讀者。
米哈裏這樣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徵。*,注意力。第二,有一個他願意為之付齣的目標。第三,有即時的迴饋。第四,因全神貫注於此,日常惱人的瑣事被忘卻和屏蔽。第五,達到瞭忘我的狀態。作者討論瞭一些本質的、科學還難於進入的問題。而這些奇思妙論,不是基於玄想,而是調查。作者總結的心流體驗,是大規模調查的結果。
——鄭也夫
北大社會學係教授
外界紛擾並不可怕,反而是我們鑄成更大的心流的能量來源。你無疑會被契剋森米哈賴說服,推崇心流,喜歡心流,尋找心流。
——趙昱鯤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
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心流一詞已經從學術界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構成瞭今日盛行的積極心理學基石,成為互聯網産品設計重要考量指標。契剋森米哈賴教授以原創者身份迴答瞭心流是什麼,心流有什麼意義,如何獲得心流等。幸福的真相是什麼?相信各位讀者會開捲有益。
——陽誌平
安人心智集團董事長
從心流齣發,契剋森米哈賴重新定義瞭什麼叫“樂趣”,什麼叫“復雜”,什麼叫“休閑”,並且*終推齣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當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置之度外的時候,獲得的副産品。你直接追求的並不是幸福,而是把自己變得更復雜——在這個變復雜的過程中,你會找到樂趣,這個狀態就是幸福的。
——萬維鋼
科學作傢,得到《精英日課》專欄作者
這本《發現心流》並非學術著作,而是契剋森米哈賴寫給普通讀者的一本自助指南。書店的貨架上總擺放著很多自助書籍,教人如何發財緻富、結婚生子、運動休閑,其中大部分是基於生活的經驗之談。《發現心流》則建立在作者自己的科學發現上,也結閤瞭他人的研究成果,提供瞭很多幫助我們自得其樂的建議。
——田方萌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目錄
推薦序 | 自得其樂的奧秘 田方萌 // 001
引 言 | 如何活得更好 // 019
生存,就是在行動、感覺及思考過程中體驗一切。年復一年,體驗的內涵決定我們生活的品質。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維持健康和生存以及休閑三大類活動,如何在其中分配或投資時間,則成為個人重要的決定。
何謂美好人生 // 022
體驗生活的方式 // 026
人生時間的分配 // 029
三類社交形態 // 034
心理體驗抽樣法 // 036
第一章 | 心流,生命的高潮 // 039
所謂“心流”,就是許多人形容自己錶現傑齣時那種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傢所謂的“狀態”、藝術傢及音樂傢所說的“靈思泉湧”。
你對快樂瞭解多少 // 042
意圖與目標 // 047
掌控你的精神能量 // 049
心流體驗:專注的快樂 // 052
心流活動:能力與挑戰的平衡 // 054
第二章 | 不同的活動,相異的感受 // 061
改變生活品質的第一步是:注意每天所做之事,並體驗在不同活動、場閤、時段的感受。
日常活動的不同感受 // 064
規劃生活,獲得優體驗 // 067
重視人際互動 // 071
環境也會影響情緒 // 073
瞭解自己的生物周期 // 076
注意做事方法 // 078
第三章 | 工作的悖論 // 081
當人處於高挑戰、高技巧的狀態下,且自覺十分專心、深富創造力、相當滿意之時,多半是在工作當中,而非閑暇時段。
工作演進史 // 083
工作中的兩難情境 // 086
工作帶來心流 // 090
對工作的偏見 // 091
攀登職業 // 093
避免成為工作狂 // 095
第四章 | 休閑的利弊 // 097
休閑並不比工作更令人快樂,擁有自由時間也不見得能提升生活品質,除非當事人知道如何有效利用空閑時間,但這份能力絕不是與生俱來的。
防止意識混亂 // 100
主動式休閑與被動式休閑 // 102
在娛樂中尋找心流 // 106
世代間的心流差異 // 108
善用休閑時光 // 111
創造真正的娛樂 // 113
第五章 | 人際關係與生活品質 // 115
友誼不僅可提供及時的情緒迴饋,也是個人潛能開發的大好機會。但是,現代生活並不利於友誼的維係。
享受人際互動 // 118
友誼的價值 // 121
性觀念的兩極 // 124
正視傢庭 // 126
麵對孤獨 // 129
性格二分法 // 131
第六章 | 改變生活狀態 // 137
若能在工作與人際關係上做些小小的改變,必能將我們厭惡的壓力轉為心流體驗,日常生活的品質必定大為提升。
對生活充滿熱忱 // 140
剋服工作倦怠 // 144
平常小事,重大發現 // 147
設定工作優先次序 // 151
創意讓平凡生活閃光 // 153
享受傢庭互動的心流 // 155
展開愉悅的對話 // 158
第七章 | 自得其樂的性格 // 161
具有自得其樂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質財富、娛樂、舒適、權力或名望,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迴饋。
自得其樂 // 164
為何不能更快樂 // 170
專注的力量 // 171
學會管理時間 // 173
掌控注意力 // 174
第八章 | 愛你的命運 // 177
對每個人而言,美好生活的大障礙就是自己,但若學會與自己共存,拒絕需求的誘惑,自我便會變成朋友、幫手及建立充實人生的基石。
生活的藝術 // 180
瞭解自我,學會與己共存 // 181
朝目標前進 // 186
熱愛命運 // 188
奧登
(W. H. Auden)
若真想活著,好立刻著手嘗試;如果不想,
也不打緊,但你得開始準備死亡。
這段話正好道齣本書的主旨。這項抉擇很簡單,即從現在開始至生命結束,你可以決定自己是生是死。
生物性的生命是一種自然的過程,隻要滿足生理需求即可。但是,要活齣奧登此處所謂的“生命”,卻不能守株待兔,因為萬事皆可能反其道而行,除非你能掌握方嚮,否則生命必淪為外力所控,轉而追求不相乾的目標。例如,生物性的本能會驅使你按照基因指示而行;文化會利用你發揚其價值觀及製度;其他人也會設法擷取你的精力,達成他們的目的,完全不顧這種行為會對你造成何種影響。
我們不能指望彆人幫我們過活,必須靠自己發現生活之道。
依循這種脈絡來看,“生活”究竟意義何在?毋庸贅言,生活不單指生物性的生存,它的意義更在於活得充實圓滿、充分利用時間與潛能、發揮個人特質,並與宇宙萬物契閤相融。本書將盡量依據現代心理學、本人的研究發現,以及前人的各種智慧,探討這種生活方式。
我將以保守的態度,重新討論何謂美好人生。既不談先知預言,也不談怪力亂神,而是針對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盡量尋求閤理的證據支持。
何謂美好人生
以下的實例即可說明“美好人生”的意義。
很多年前,我和學生研究一傢鐵路車廂裝配廠,該廠的主要工作場所是一間又大又髒的庫房,噪聲隆隆不絕於耳,人們完全無法交談。廠內焊工大都厭惡這項工作,總是不斷盯著時鍾,期待下班時刻的到來。一旦走齣工廠,他們不是立刻衝進附近的酒吧,就是駕車到附近的城市尋找更刺激的活動。
隻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60 齣頭、大字不識幾個的喬。
喬經常自己研究廠裏的各種機器,弄清它們的結構與維修方法,不論是起重機還是電腦監視器,樣樣都難不倒他。他喜歡主動修理有故障的機器,研究齣問題的原因,然後設法讓機器起死迴生。他和妻子還在住傢旁的兩塊空地上建造瞭一座大型的石造花園,其中有幾個霧狀噴泉,甚至在夜間也能看見。廠內上百名焊工對他十分敬重,誰也離不開他。不論何時,隻要遇上問題,大傢都會找他幫忙。很多人都說,要不是喬,工廠可能早就關門大吉瞭。
這幾年來,我見過不少大公司總裁、位高權重的政客,以及數十名諾貝爾奬得主,這些顯要人士在許多方麵的生活都應算得上舒適美滿,但卻沒有一位過得比喬更好。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喬的生活得以如此安詳、充實和有價值呢?這正是本書要討論的關鍵問題。
為此,我的研究將依據三項基本假設:
一、先知、詩人與哲學傢已從曆史中擷取到關係未來生存的重要真理,但這些真理是基於當時的觀念及語言錶達,必須經由不斷探討、重新闡釋,纔能適用於今天。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吠陀(Veda)經書保存瞭先人很多重要的觀念,衊視這些觀念無疑是幼稚的自負行為;但若以為這些是永恒不變的絕對真理,也同樣過於天真。
二、現代科學為人類提供瞭極其重要的資訊,但科學性的真理若同樣以現代的觀點錶現,仍難免會有物換星移、為未來所棄的可能。然而,我們不能自我膨脹,以為自己能現有的知識。科學是反映真相可靠的途徑,衊視科學對自己不利。
三、如果想要瞭解真正的“生活”,就得傾聽曆史的聲音,將前人的信息融入日積月纍的科學知識中。若不先弄清楚人類的本質,許多觀念(如盧梭的迴歸自然理念,即弗洛伊德派的先驅)不過隻是空談罷瞭。追尋生命意義的一途徑就是以現有的能力,慢慢理清曆史真相及未來的可能性。
因此,本書所謂的“生活”,就是指我們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生活經曆,運氣好可長達70 年左右,更幸運的人還會更久。比較而言,如果以我們耳濡目染的神話或宗教觀點來看,人生可是有趣多瞭。然而,為瞭保險起見,佳策略還是先假設這70 年的光陰是我們體驗塵世的一機會,應當充分利用,若不這麼做,你將會一無所有。
上述的人生,有一部分得自我們體內的化學作用、器官間的生理互動、神經元間互相傳導的微弱電流,以及文化加諸心理的各項信息。然而,生活的實際內涵,即我們的舉動及感受,卻取決於思想與情緒以及我們對化學、生理與社會運轉過程的闡釋。研究人類心靈流動的意識,是“現象哲學”的範疇。過去30 年來,我的工作包括運用心理學與社會學等方法,並發展瞭一套係統化的現象學,以解答“人生究竟是何種狀態”,或者更實際一點兒的問題:如何創造更好的生活?
要迴答這些問題,我們得先掌握體驗的塑造力量。不論喜歡與否,每個人的行動及感受都有一定的限度,漠視這類限度,便是否定事實,必將步嚮失敗。為求盡善盡美,我們應先瞭解現實生活中的需求及潛在挫摺。很多古代神話傳說裏都說,當某人想追求快樂、愛情或長生不老時,首先就得去地獄遊曆一番。例如,但丁在幻想天堂的美景之前,必須遍睹地獄慘狀,方能理解人類為何無法進入天國。本書先探討凡俗瑣事,理由也正是如此。
這套書的解讀,我個人認為,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和理解“什麼是好的體驗”的框架。它不僅僅是關於“怎麼做纔能更有效率”,更是關於“如何讓你做的過程本身就變得有意義”。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它改變瞭我對“成功”的定義。以前總覺得成功就是達到某個外部目標,獲得某種外在認可。但讀完這套書,我開始理解,真正的成功,或許是一種持續的、有意義的內在體驗。心流狀態,就是這種體驗的極緻體現。它讓我認識到,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疲憊和焦慮,不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難,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去與之互動,沒有從中找到樂趣和意義。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心流”。它讓我意識到,人際交往、工作學習,甚至生活中的點滴,都可以成為通往“最優體驗”的途徑,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用心去發掘。
評分這套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用來分析和改善自己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方式。特彆是《發現心流》這本書,它將“心流”這個概念落地到瞭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工作中的項目管理,到生活中的傢務瑣事,甚至是如何與傢人朋友相處,都有涉及。它不是那種教你“術”的書,而是教你“道”的書。比如,它提到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創造一個能夠讓雙方都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的環境,這讓我非常耳目一新。我們常常覺得溝通很纍,或者關係進展不順,這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提供瞭解釋,並給齣瞭一些可以嘗試的思路。它強調的不是技巧的運用,而是理解他人和自我內在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互動中找到共同的目標和反饋機製。這比那些教你“八麵玲瓏”的社交技巧的書要深刻得多。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一些問題的方式都發生瞭變化,不再是簡單地去抱怨彆人或者環境,而是開始思考,我能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纔能讓這個體驗變得更好。
評分我本來對這種“成功學”或者“勵誌”類的書有些免疫,總覺得很多都是販賣焦慮,或者說些空泛的大道理。但這套書的副標題裏提到瞭“人際交往心理學”和“成功學”,所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也想看看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東西。讀完第一本《心流》,我發現它更多的是在講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而不是單純的外部的成功技巧。它教你如何通過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去獲得一種更投入、更享受的體驗,從而間接提高效率和成就感。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你“如何纔能成功”,但它提供瞭一種理解“為什麼有些人能持續高效並從中獲得快樂”的視角。我覺得這一點就很有價值。它不像那種“今天學完明天就能升職加薪”的書,它更多的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書裏對於“心流”的定義和拆解,讓我對“專注”和“沉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刻意地去尋找那些能讓我進入心流的活動,比如我最近迷上瞭園藝,每天打理花草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真的能很平靜,很投入,時間過得飛快,而且事後會有一種深深的滿足感。這讓我意識到,也許真正的成功,不一定是大張旗鼓的成就,而是一種內在的寜靜和持續的投入。
評分坦白說,我買這套書的初衷,是想找一些關於“成功學”和“勵誌”的書籍,希望能給我一些前進的動力。這兩本《心流》確實觸及到瞭“成功”和“高效”的議題,但它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更多地關注於“體驗”本身。它告訴你,當你能夠持續地進入心流狀態時,你的效率會自然提高,你的成就感會更強,而這些,纔是通往“成功”的更穩固的基石。它沒有給你畫大餅,而是告訴你如何去創造那些能夠讓你感到充實和有意義的瞬間。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遊戲化”的思維模式,它如何將一些看似枯燥的任務,通過設定目標、增加反饋、以及適度的挑戰,變得有趣起來。這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生活乏味,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去“玩”生活。它不是那種讓你每天雞血滿滿的書,而是一種更平和、更長遠的指導,讓你學會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並從中獲得持久的快樂和成就。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真的挺用心的,硬殼封麵,紙質也很厚實,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當初被“心流”這個概念吸引,覺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好像是找到瞭什麼通往高效和快樂的秘密通道。拿到手後,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本。前幾章主要講瞭心流産生的條件,比如清晰的目標、即時反饋、以及挑戰與技能的匹配。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挑戰與技能”的那部分,作者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從工作到運動,甚至玩遊戲,都說明瞭隻有當挑戰的難度和你自身的能力相當時,纔最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如果挑戰太難,你會感到焦慮;如果太簡單,你會覺得無聊。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學習和工作方式,是不是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目標不明確,或者任務難度不匹配,纔導緻效率低下,甚至産生抵觸情緒。而且,書裏還提到瞭心流過程中的時間感知扭麯,感覺很多時候我沉浸在某件事情裏,真的會忘記時間,事後纔發現已經過瞭好幾個小時,那種感覺特彆奇妙,但又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本書的理論基礎講解得相當紮實,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枯燥,語言也比較生動,讀起來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評分謝謝朋友的推薦
評分謝謝朋友的推薦
評分謝謝朋友的推薦
評分謝謝朋友的推薦
評分應該不錯的書
評分謝謝朋友的推薦
評分應該不錯的書
評分應該不錯的書
評分應該不錯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