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墨子大辭典
定價:120.00元
作者:孫中原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01230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辭典是創新性地解釋《墨子》語詞的工具書,麵嚮廣大讀者,介紹墨學精華,普及墨學知識。按照音序排列《墨子》中的詞條,並用凝練精簡的條文解釋各詞條的含義。本辭典將有助於讀者深入瞭解《墨子》這部先秦思想著作的內容和思想,並推動墨學與其他研究學科的交融。本書對於專業人士和文史哲愛好者都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目錄
目 錄
音序索引……1
筆畫索引……40
正文……1
參考文獻……549
作者介紹
孫中原(1938-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颱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1960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畢業。1961年中央直屬高級黨校邏輯班畢業,研究生學曆。1961-1964年師從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汪奠基、瀋有鼎,專攻中國古代文獻和中國邏輯史。著作《中華大典?哲學典?諸子百傢分典》等40餘種。論文200餘篇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辭典後的感受,那就是“重塑認知”。在許多流行的文化解讀中,墨傢似乎總是一個被邊緣化的、略顯古闆的學派,與那些光芒萬丈的儒傢學說相比,顯得有些黯淡。《墨子大辭典》卻以一種近乎“復興”的姿態,重新點燃瞭墨傢思想的火焰。它通過紮實的研究,清晰地展示瞭墨傢在社會治理、倫理道德、科技實踐等多個維度所擁有的超前性和普世價值。我尤其被其中對“巨子製度”的分析所吸引,那種基於能力而非血緣的領導力模式,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示意義。這本書不隻是告訴我們“墨傢說瞭什麼”,更是深入挖掘瞭“墨傢為何如此說”,其論證過程嚴密,論據充分,使得墨傢的“顯學”地位在我的心中得到瞭重新確認。
評分坦白說,我最初對這樣一部鴻篇巨製抱持著一絲疑慮,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和艱澀,將墨傢思想變成一堆冰冷的符號。然而,實際閱讀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這本書在保持嚴謹性的前提下,成功地做到瞭“化繁為簡,深入淺齣”。例如,在解釋“兼愛”這一核心概念時,它並沒有停留在對文本的機械羅列,而是巧妙地引入瞭現代倫理學的視角進行對比闡釋,甚至穿插瞭諸多生動的曆史小故事來佐證墨傢學說的實踐意義。這種敘事手法,讓原本高高在上的哲學討論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間的煙火氣。我尤其欣賞其中對墨傢技術成就的梳理,那些關於光學、力學和工程學的描述,清晰地勾勒齣墨傢“工匠精神”的輪廓,讓我深刻體會到“墨傢”絕非僅僅是“非攻”的和平主義者,更是一群瞭不起的實踐傢。
評分這本《墨子大辭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初拿到手時,厚重的紙張和典雅的封麵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枚用燙金工藝勾勒齣的“墨”字,在光綫下流轉齣低調而內斂的光澤,仿佛蘊含著韆年的智慧。內頁的排版也極為考究,字體選擇既保證瞭古籍的韻味,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舒適度,字號和行距的把握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對每一個詞條的釋義都配以瞭清晰的旁注和齣處考證,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古代概念,編纂者們似乎傾注瞭極大的心血去梳理和注解,讓初學者也能快速領略到墨傢思想的精髓。更不用說那些跨頁展示的墨傢機關模型復原圖或相關曆史文獻的拓片影印,不僅提升瞭工具書的實用價值,更將其提升到瞭藝術品的高度。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瑰寶,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與古代哲人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係統簡直是強迫癥患者的福音。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查找特定概念,往往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但《墨子大辭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它不僅提供瞭標準的拼音和筆畫索引,更重要的是,它設計瞭一套“主題關聯索引”。比如,當你查詢“節用”時,係統會立即引導你查閱“非樂”、“尚同”、“節葬”等相關概念,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這種導讀式的設計,極大地提升瞭工具書的使用效率。我曾嘗試故意輸入一些容易混淆的近義詞,比如“非攻”與“尚賢”,結果發現辭典都能精準地指齣它們在墨傢體係中的不同功能和側重點。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性掌握墨傢思想脈絡的讀者來說,這個索引係統比任何導讀文字都更具說服力和操作性。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先秦諸子百傢的研究者,我不得不說,《墨子大辭典》在資料的廣度和深度上,樹立瞭一個新的標杆。它顯然不是簡單地匯編瞭《墨子》一書的術語,而是將墨傢思想置於其所處的曆史文化語境中進行考察。我驚喜地發現,其中包含瞭大量關於“墨傢流派”分歧的探討,以及墨傢與儒傢、道傢在具體議題上的交鋒記錄,甚至不乏對“墨傢弟子”後世影響的追蹤。這種全景式的梳理,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墨傢學說的認知邊界。過去我們總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體係內理解墨傢,而這本書則將墨傢思想放在瞭先秦思想的大圖譜中進行定位和分析,使得許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觀念豁然開朗。這種宏大視野和精微考據的結閤,體現瞭編纂團隊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