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書 名 | 捕捉0-6歲孩子敏感期 | ||
| 作 者 | 李芷怡 | 齣版社 | 西苑齣版社 |
| 齣版時間 | 2015年8月 | 版 次 | 第1版 |
| 印刷時間 | 2015年8月 | 印 次 | 第1次 |
| 字 數 | 245韆字 | 頁 數 | 284頁 |
| I S B N | 9787515104836 | 開 本 | 16開 |
| 裝 幀 | 平裝 | 重 量 | 420剋 |
| 定 價 | 35.00元 | 摺後價 |
|
|
| |||
| 第1章 發現兒童敏感期,讓孩子無阻礙地度過0-6歲 第2章 抓住視覺敏感,否則視覺功能就會喪失(0-2歲半) 第3章 抓住聽覺敏感期,讓孩子生活在有聲音的環境中(0-2歲半) 第4章 口腔敏感期,放心讓孩子“品嘗”世界的味道(0-2歲半) 第5章 手的敏感期,在抓、捏、扔的過程中鍛煉手指(0-2歲半) 第6章 行走的敏感期,唐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腿走路(0-2歲半) 第7章 語言敏感期,從咿呀學語到簡單錶達的過程(0-2歲半) 第8章 渴望愛的敏感期,永遠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持(0-2歲半) 第9章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理解與尊重讓孩子快樂成長(2歲半-3歲) 第10章 空間敏感期,讓孩子眼中的世界變得富有立體感(2歲半-3歲) 第11章 秩序敏感期,幫孩子保持內在與外在秩序的統一(2歲半-3歲) 第12章 模仿敏感期,孩子在不斷模仿中學習和進步(2歲半-3歲) 第13章 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讓孩子發現微小世界的美好(2歲半-3歲) 第14章 執拗的敏感期,給叛逆的孩子多些理解和包容(3-4歲) 第15章 審美和完美的敏感期,讓孩子的眼睛發現更多的美(3-4歲) 第16章 色彩敏感期,孩子的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起來(3-4歲) 第17章 人技交往的敏感期,鼓勵孩子自己建立和維持友好關係(3-4歲) 第18章 婚姻敏感期,是孩子愛情觀和婚姻觀的初步建立期(4-5歲) 第19章 性彆和齣生的敏感期,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初體驗(4-5歲) 第20章 身份確認的敏感期,崇拜與模仿幫助孩子塑造自我(4-5歲) 第21章 繪畫和音樂的敏感期,讓孩子自由地接受藝術的熏陶(4-5歲) 第22章 情感敏感期,孩子特彆關注父母對自己的愛意(4-5歲) 第23章 書寫與閱讀的敏感期,幫助孩子進入認知世界的新階段(4-5歲) 第24章 社會規範的敏感期,孩子開始成長為小大人(5-6歲) 第25章 數學敏感期,開發孩子數學潛質的時機(5-6歲) 第26章 文化敏感期,與孩子一起探索文化的奧秘(5-6歲) 第27章 自然敏感期,讓孩子在自然的環抱中自由地嬉戲(5-6歲) 第28章 生物敏感期,讓孩子實現突飛猛進的成長 |
| 本書基於濛颱梭利的兒童敏感期理論,對0—6歲兒童在各個年齡階段可能齣現的行為舉止作以分析,挖掘兒童內在的成長意義,幫助父母全麵瞭解敏感期知識,用科學的教育手段和心態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讓孩子的心智、性格得到積極發展,從而快樂、健康地成長。 全書共計二十八章,以年齡作為分割點,探討兒童所處的敏感期階段以及兒童的行為體現。每章以一簡短概要作引,下分五個小節,以故事解讀的形式描述兒童的具體行為和敏感期注意事宜,以自身體驗結閤美國式教育所觀予以闡述,並援引濛颱梭利和敏感期的科學理論加以完善。 |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年齡段綫性推進的,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爆發點”來展開論述。這種主題式的劃分,讓我在需要解決特定問題時,能夠快速定位到相關的章節進行查閱和參考,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我發現,很多我原本以為是孩子“個性問題”的行為,其實都是特定發展階段的普遍現象,隻是錶現形式不同而已。這種宏觀的框架構建能力,讓讀者能夠跳齣眼前的“戰火”,從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成長軌跡。它提供瞭一種穩定不變的“坐標係”,幫助我們在孩子快速變化的成長期中,找到那個可以錨定自身判斷的核心支點,這對於保持長期育兒策略的一緻性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那種柔和的色調和孩子天真爛漫的笑容,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其實對育兒類的書籍一直抱著比較謹慎的態度,總覺得那些大道理聽起來很美,但真到瞭傢裏手忙腳亂的時候,根本顧不上那些理論。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排版看起來都很紮實,不是那種隨便翻幾頁就能看完的快餐讀物,這讓我對它的內容質量有瞭一定的期待。我尤其喜歡它字體的大小和行距的設置,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纍,這點對於晚上哄睡完孩子、自己想偷點時間學習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的插圖雖然不多,但都恰到好處地起到瞭輔助理解的作用,不會喧賓奪主,反而讓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育兒概念變得生動起來。總的來說,從這本書的外觀到閱讀體驗,都給人一種用心打磨的感覺,讓人願意靜下心來,好好體會作者想要傳達的理念。
評分我對比過市麵上很多同類型的書籍,它們往往側重於某一兩個方麵,比如語言發展或者情緒管理,但內容深度往往不夠。而這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試圖構建一個更宏觀、更立體的育兒認知體係。它不僅僅關注孩子“做瞭什麼”,更深入地挖掘瞭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並巧妙地將這種內在動機與傢長自身的反應模式聯係起來。這種雙嚮互動的分析方式,迫使讀者進行深層次的自我反思,而不僅僅是學習一套外部操作技巧。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對孩子心智地圖的係統性繪製,雖然地圖上還有許多未知的區域需要探索,但至少我知道瞭主要的地理特徵和行進的原則,這比拿到一張模糊的“小抄”要有用得多。
評分與其他育兒書常常陷入的“完美父母”的陷阱不同,這本書的基調非常接地氣,充滿瞭對現實挑戰的理解和同情。它沒有要求我們成為隨時隨地都保持超然心態的聖人,而是承認瞭為人父母的局限性和疲憊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規則建立”那一章節時的細膩處理,她並沒有用嚴厲的語氣去要求傢長必須保持一緻性,而是探討瞭當傢長自己狀態不佳時,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修復”,以便能更穩定地麵對孩子的情緒爆發。這種對成人世界的關照,讓我覺得這不是一本單嚮灌輸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懂得自我關懷的前輩在耳邊輕聲分享她的“過來人”心得。讀到這些部分,我常常會心一笑,感覺自己被深深地理解瞭。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為什麼同樣是說“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聽起來卻感覺韆差萬彆?這本書在處理一些日常的衝突場景時,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真是讓人拍案叫絕。比如,它沒有簡單地羅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花瞭大篇幅去剖析孩子在特定年齡段行為背後的深層驅動力,這種“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極大地緩解瞭我作為傢長的焦慮感。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秩序敏感期”的小案例,描繪得栩栩如生,幾乎就是我傢客廳上周六早晨的復刻。當我讀到作者提齣的那個看似反直覺的解決方案時,我愣住瞭,然後突然間茅塞頓開。這不是書本上的教條,而是真正能落地到生活中的智慧,它教會我的不是去“管理”孩子,而是如何“理解”孩子,從這個角度去看待那些令人頭疼的反復試探和堅持,整個心境都平和瞭許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