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胡适读书与做人
定价:32.00元
作 者: 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 次:1 页 数:265 字 数:266000
印刷时间:2013-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12504677 包 装:平装
胡适,20世纪中国Z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
70载读书、做人的思想精华,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Z大限度地呈现胡适的大智慧,以D年经典回应D今时代主题
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
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MZD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LX,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李敖
我个人J认为,与胡适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一百人。而在这一百位巨人中,适之先生是Z近和Z后的一位,却不是Z低的一位。
——唐德刚
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Z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新文化运动的LX。他的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
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D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文化学家、思想家的历史地位。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触摸胡适的思想精华。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曾师从杜威,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后,发起人权运动,反对D裁和文化专制。抗战时期任中国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地区“ZY研究院”院长。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代表人物,胡适著述宏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等。
胡适语录: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J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Z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D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简直可以亡国。
中国并不是WQ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一、读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论短篇小说(1918年)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1920年)
《吴虞文录》序(1921年)
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年)
跋《红楼梦考证》(1922年)
一个Z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
读书(1925年)
《官场现形记》序(1927年)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1929年)
为什么读书?(1930年)
九年的家乡教育(节选)(1930年)
我的信仰(节选)(1931)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1931年)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1932年)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1935年)
治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1952年)
大学的生活(节选)(1958年)
找书的快乐(节选)(1959年)
二、做人
归国杂感(1918年)
贞操问题(1918年)
不朽——我的宗教(1919年)
少年中国之精神(1919年)
新生活——为《新生活》杂志D一期作的(1919年)
差不多先生传(1919年)
“我的儿子”(1919年)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1920年)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年)
寄吴又陵先生书(1920年)
学生与社会(1922年)
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1922年)
哲学与人生(1923年)
爱国运动与求学(1925年)
一个问题(1926年)
人生有何意义?(1928、1929年)
名教(1928年)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1929年)
漫游的感想——麻将(1930年)
科学的人生观(1930年)
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1931年)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
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再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三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1934年)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52年)
工程师的人生观(1952年)
大宇宙中谈博爱(1956年)
容忍与自由(1959年)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1960年)
翻开这本《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的装帧,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也选得特别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让人在翻阅时就心生敬意。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人生轨迹是紧密相连的,而胡适先生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知识分子。他一生涉猎广泛,从古籍到新学,无不孜孜以求。这本书的名字就点明了核心:读书与做人,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命题,在胡适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好奇的是,他究竟是如何在海量的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又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将自己的学术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我期待能从中挖掘出他处理困境时的智慧,他面对诱惑时的定力,以及他始终不渝的求真精神。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胡适先生的生平事迹,更能从中汲取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学习他那种“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风骨。
评分我选择这本《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是因为我一直对那些在动荡年代里,依然坚持独立思考和人格独立的人物怀有深深的敬意。胡适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读书”与“做人”的有机结合。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他在面对学术上的质疑、政治上的压力时,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原则的?又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这本书,我认为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格的人的指南。我期待在书中读到他与人交往的细节,他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以及他在家庭中的角色。这些看似琐碎的点滴,往往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面貌。我希望从胡适先生身上,学到那种温良而坚韧的力量,学到那种以理服人、以德感人的处世之道。
评分这套《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气质,暗色调的纸张,烫金的书名,还有胡适先生那张熟悉的、带着几分睿智和温和的肖像,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这位民国大家的好奇心。我并非历史专家,也不是专门研究学问的人,只是一个对人文历史有淡淡兴趣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我对胡适先生的印象停留在“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及他那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他作为一个人,是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践行自己的人生哲学。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看到他宏大的学术成就,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日常,他如何与书为伴,如何在字里行间汲取养分,又如何将这些思考融入到他的为人处世之中。这本书,我希望能读出一种“慢”的质感,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能与那个时代、与那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购买这本《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经典”的尊重和期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深入地阅读一本厚重的著作,去体味一个伟大灵魂的思绪。胡适先生,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巨擘,他的思想和影响力毋庸置疑。这本书的“纪念珍藏版”几个字,更是增添了一种仪式感,似乎暗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符号。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精神世界,让我看到胡适先生在读书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顿悟和升华,以及这些阅读体验是如何塑造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以及他那种“不为自己,但为众人”的无私情怀。这本书,我愿将其视为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不足,学习胡适先生的豁达与睿智。
评分拿到这本《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我首先被它厚实且富有质感的封面所吸引,书名几个字用烫金工艺处理,低调却又不失庄重,透露出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我对胡适先生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知道他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对于他作为一个“人”的立体形象,以及他在阅读和人生道路上的具体实践,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标题“读书与做人”,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如何通过阅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些思想又是如何引领他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亲身感受胡适先生的生活点滴,体会他内心的世界,学习他那种“从善如流,遇事沉着”的智慧,以及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