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暂无说实话,我最初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古代汉语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但《古代汉语(上下)》在结构编排上显示出了极高的匠心。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的语言特征穿插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句法”那一块的讲解,作者对“主谓宾”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灵活运用做了深入的比较。比如,汉代骈文为了追求对仗和气势,是如何巧妙地调整语序来达到修辞效果的,书中都有详细的图表和对比分析。我尤其欣赏它对“词类活用”现象的归纳总结,过去总觉得这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但作者通过大量的鲜活例子,展示了这种活用背后的逻辑和审美倾向,让“死知识”变得“活起来”。这本书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前半册打基础,后半册开始深入探讨一些更具争议性的语言现象,比如某些介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转化过程,看得我大呼过瘾。对于想要进行学术性阅读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参考价值极高。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学古代汉语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是“语感”的缺乏,总觉得文字是摆在那里的,缺乏流动性。但这套《古代汉语(上下)》在培养语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可能要归功于它对“韵律”和“节奏”的关注。书中对于古代诗歌、骈文中的音韵规律分析得非常透彻,它不仅仅停留在格律的表面,而是探讨了声调高低起伏如何影响句子的情感表达。比如,书中对某些对偶句的平仄变化进行声波图式的分析(虽然没有真的画出图,但描述的意境非常清晰),让我体会到,很多古代的表达,其力量不仅仅来源于词汇的选择,更来源于其内在的音乐性。这让我在阅读《诗经》或辞赋时,不再是干巴巴地逐字翻译,而是能“听”到古人的吟诵之声。这种对语言的听觉维度和节奏感的强调,是其他很多偏重于书面语法的教材所忽略的。可以说,它让我从一个“阅读者”变成了一个能够“欣赏”古代语言美感的聆听者。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文学有着强烈“原汁原味”追求的人,所以我对任何试图过度“今注今译”的教材都抱有警惕。《古代汉语(上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解释”和“还原”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会过度地“驯化”古文,让我们觉得古人说话和我们现在没什么两样。相反,它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古代语言的“陌生感”和“异质性”。例如,它在讲解古代的量词系统时,不仅列举了常见的“一匹马”“一头牛”,还深入探讨了对不同材质、不同生物的计数方式背后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植入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先秦社会面貌的想象。而且,这本书的注释部分极其严谨,引用的文献来源清晰可考,这对于我们这些有心求证的读者来说,是莫大的尊重和帮助。我常常在读到某一处的解释时,会去查阅它引用的《说文解字》或者某部地方志,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学习,而是在参与一场与古人的对话。
评分这本《古代汉语(上下)》简直是古籍爱好者的福音,尤其对于我这种经常在文言文的海洋里迷航的人来说,它就像一座坚实的灯塔。我记得我第一次捧起它的时候,就被那种厚重感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和排版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书中对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详尽得令人发指,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字典式解释,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例句和历史背景来阐述词义的演变,这点非常关键。很多其他教材只是告诉你“这个词现在是什么意思”,但这本书会告诉你“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意思有什么微妙的不同”。特别是对一些虚词和句式的剖析,简直是拨云见雾,让我豁然开朗。例如,书中对于“也”、“乎”、“者”这些常用语的辨析,简直是一场语言学的盛宴。我过去阅读诸子百家时常被这些小词绊住脚,但读完这本书后,再回看那些经典,那种理解的深度是以前完全无法企及的。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没有将古代汉语简化成一套僵硬的语法规则,而是保持了其活泼和多变的生命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真正进入古代文学殿堂的人,而不是只想应付考试的初学者,因为它提供的知识体系是扎实而富有生命力的。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深度挖掘”。很多入门教材会集中火力攻克“常用词”和“基础句式”,这固然重要,但容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古代汉语(上下)》则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它不是零散地解释词语,而是将语言现象置于整个汉语发展史的长河中去审视。比如,它对“被”字的演变,从一个动词(名词)到被动标记的演变路径,分析得极其细致,并且对比了同期其他表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的差异。这种对语言“动态演化”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语言学本身的兴趣。作者对于“词类兼属”现象的探讨尤其精彩,他展示了古代汉语如何灵活地运用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充当不同的成分,从而构建出高度凝练的表达。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向更高阶迈进的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足够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理论视野,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汉语古老智慧的“百科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