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AAOS进修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巴洛克等原著,周勇刚,王岩

人工髋关节置换:AAOS进修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巴洛克等原著,周勇刚,王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勇刚王岩 译
图书标签:
  • 人工髋关节置换
  • 髋关节
  • 关节置换
  • AAOS
  • 骨科
  • 医学
  • 手术
  • 进修教程
  • 巴洛克
  • 周勇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军医
ISBN:9787509129296
商品编码:25570352474
丛书名: 人工髋关节置换(第3版AAOS进修教程)(精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9-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工髋关节置换:AAOS进修教程

:168.00元

作者:(美)巴洛克 等原著,周勇刚,王岩 译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09129296

字数:957000

页码:514

版次:3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503kg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第1章 膝关节成形术中的手术显露
第2章 膝关节生物力学
第3章 全膝假体的设计
第4章 截骨
第5章 膝关节炎治疗的抉择:关节镜技术还是软骨重建
第6章 膝关节单髁置换:远期结果
第7章 髌股关节成形术
第8章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
第9章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结果
第10章 特殊情况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第11章 全膝关节翻修术
第12章 全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
第13章 膝关节的骨坏死
第14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溶解
第15章 膝关节感染
第16章 骨性关节炎和炎性关节炎
第17章 髋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
第18章 围手术期处理
第19章 全关节置换的输血
第20章 麻醉
第21章 全关节置换中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预防
第22章 骨移植物和骨移植替代物
第23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和聚乙烯
第24章 影像学
第25章 临床骨关节科患者的信息化管理
第26章 髋膝置换的效果
第27章 髋、膝关节融合术
第28章 计算机导航行全髋、膝关节置换术
第29章 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第30章 手术入路
第31章 髋关节生物力学
第32章 髋关节负重面
第33章 髋关节假体设计
第34章 复杂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第35章 髋关节创伤后的治疗
第36章 截骨术
第37章 金属—金属表面全髋关节置换
第38章 髋关节镜
第39章 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第40章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
第41章 髋关节翻修术
第42章 髋关节置换的并发症
第43章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基础知识与技巧
第44章 股骨头坏死
第45章 骨溶解

内容提要


本书是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出版的骨科进修教程中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分册(第3版)。本书高度浓缩融会了近年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相关的理论、技术,使骨科医师能够紧跟学科发展。包括髋、膝关节的生物力学,与髋膝关节手术有关的骨溶解、骨坏死、栓塞性疾病,骨移植、骨水泥技术等,并且增加了髋、膝关节的微创手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髋关节镜技术和金属对金属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等新内容。本书适合骨科各级医师,特别是髋膝关节医师参考阅读。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骨科创伤与重建:微创技术与前沿进展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骨科创伤的诊疗以及骨骼和关节的复杂重建技术,尤其聚焦于当前外科领域蓬勃发展的微创理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将从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手术技术、术后康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骨科创伤与重建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骨科创伤的诊断与评估 骨骼解剖与生理学基础回顾: 在进入创伤的讨论之前,本书将简要回顾人体主要骨骼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长骨、短骨、不规则骨的特点,以及关节的组成与功能。重点强调骨骼的生物力学特性,如其承受应力、抵抗变形的能力,以及骨骼愈合的基本生理过程,包括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这为理解创伤的发生机制和修复过程奠定坚实基础。 创伤的分类与病因学: 详细介绍骨科创伤的常见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等。深入分析导致骨科创伤的多种病因,如跌倒、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冲突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易感性。 影像学诊断技术: 重点介绍骨科创伤诊断的核心影像学技术。 X线检查: 详细阐述X线在骨折诊断中的基础地位,包括不同投照角度的选择、骨折线、移位、成角、骨膜反应的解读。 CT扫描: 强调CT在复杂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以及评估骨块移位和关节面破坏中的优势。介绍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规划中的作用。 MRI扫描: 阐述MRI在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肌腱损伤)以及骨髓水肿、感染等诊断中的价值。 骨密度测量: 简述骨密度测量在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重要性。 临床评估与体格检查: 强调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受伤机制、受伤时间、疼痛性质、活动受限情况等。系统性地介绍体格检查的关键步骤,如视诊(畸形、肿胀、皮肤改变)、触诊(压痛点、异常活动度、骨擦感)、运动功能评估(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 第二部分:骨科创伤的治疗原则与技术 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的适应症: 阐述适用于保守治疗的骨折类型,如稳定型骨折、轻度移位骨折、儿童骨折等。 石膏与支具固定: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石膏和支具的应用,包括材料选择、固定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牵引疗法: 讲解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要点以及在骨折复位和固定中的作用。 手术治疗: 骨折复位: 详细介绍开放复位和闭合复位的方法,以及复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力学原理。 骨折内固定: 钢板与螺钉固定: 阐述不同类型钢板(如锁定钢板、重建钢板)和螺钉(如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的设计理念、应用范围以及固定技术。 髓内钉固定: 重点介绍髓内钉的生物力学优势,以及在长骨骨折、开放性骨折等治疗中的应用。讲解不同类型髓内钉(如加压髓内钉、锁定髓内钉)的特点。 外固定架: 详细介绍外固定架的原理,以及在开放性骨折、感染性骨折、复杂骨盆骨折等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临时固定和永久固定。 张力带与克氏针: 介绍这些辅助固定方法在特定骨折类型中的应用。 骨折愈合促进与骨替代材料: 自体骨移植与异体骨移植: 讲解骨移植的原理、适应症、取材部位以及术后管理。 骨诱导剂与生长因子: 介绍BMPs(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生物材料在促进骨愈合中的应用。 人工骨与骨替代材料: 讨论陶瓷、磷酸钙等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微创骨科手术技术: 解剖层面微创: 强调如何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肌肉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创伤。 器械与技术创新: 介绍微创手术器械(如微创钢板、套管穿针器)以及微创入路的应用。 经皮穿针固定: 详细阐述其在骨折复位和固定中的优势,尤其是在关节内骨折、儿童骨折等情况。 微创通道技术: 讲解如何通过建立狭小的通道完成骨折固定。 导航技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 探讨术中影像导航、荧光透视导航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在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术中误差方面的应用前景。 感染性骨折的处理: 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必要时进行清创、引流、生物固定和骨感染治疗。 不愈合与畸形愈合的处理: 讨论导致不愈合的因素,以及手术矫正技术,如截骨术、植骨术等。 第三部分:骨关节重建与修复 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 适应症与禁忌症: 详细列举适合进行关节置换的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明确手术的禁忌情况。 术前评估与规划: 强调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评估(X线、CT)在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中的重要性。 手术技术(以髋、膝关节为例): 髋关节置换: 详细讲解前后路入路、侧方入路的手术步骤、假体选择(股骨柄、股骨头、髋臼杯)、骨水泥或无骨水泥技术、假体固定要点。 膝关节置换: 讲解股骨髁上截骨、胫骨平台截骨、假体匹配、前后交叉韧带的处理(保留或切除)以及假体固定技术。 假体并发症及处理: 讨论假体松动、感染、磨损、脱位等常见并发症,并介绍其诊疗和处理方法。 翻修手术: 简述二次甚至多次关节置换手术的复杂性和挑战。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关节重建中的应用: 肩关节镜: 讲解肩袖修复、关节囊松解、肩峰下减压术等。 膝关节镜: 重点介绍半月板切除与修复、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髌骨不稳矫正等。 踝关节镜: 讨论踝关节镜在游离体摘除、软骨损伤修复、韧带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肌腱与韧带修复重建: 常见肌腱断裂的处理: 如跟腱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的修复技术。 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详细介绍前交叉韧带重建(使用自体或异体肌腱)、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 骨缺损与骨不连的重建: 结合骨移植、骨诱导技术和各种固定器械,讨论如何修复大段骨缺损和处理骨不连。 第四部分:骨科创伤与重建的围手术期管理与康复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与优化: 强调对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贫血)的评估与控制,优化患者全身状况。 麻醉选择与管理: 讨论不同类型麻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选择与风险。 抗凝与抗感染预防: 阐述术前及术后抗凝治疗的指征与方案,以及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术中管理: 术中出血控制: 介绍止血带、止血药物、电凝止血等技术。 体位与神经血管保护: 强调术中正确体位摆放,以及对神经血管的保护。 术后管理: 疼痛管理: 介绍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静脉镇痛、口服镇痛、神经阻滞等。 并发症监测与处理: 详细列举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栓塞、肺部感染、压疮等,并提出相应的监测与处理措施。 早期活动与康复: 强调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包括床上活动、坐起、下床活动等。 物理治疗与职业治疗: 详细介绍被动活动、主动活动、抗阻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康复手段。 患者教育与出院指导: 强调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居家康复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建议以及复诊计划。 长期随访与疗效评估: 影像学复查: 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假体位置及稳定性。 功能评估: 使用标准化量表(如Harris评分、WOMAC评分)评估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评价: 探讨骨科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五部分:骨科创伤与重建的未来展望 生物工程与再生医学: 展望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在骨与关节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探讨AI在影像学诊断、手术规划、预后预测中的潜在作用。 新型材料与生物力学: 介绍新型生物材料、纳米技术在假体研发与骨骼修复中的应用。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强调基于个体基因、生物学特征的精准手术方案制定。 加速康复外科(ERAS): 介绍ERAS理念在骨科手术中的推广与应用,以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书将力求内容严谨、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融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广大骨科医生、外科住院医师、医学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专著。我们将着重于阐述那些具有临床实践意义、能够指导临床决策和手术操作的关键知识点,并充分展现骨科创伤与重建领域不断发展的活力与前沿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临床医生的一道曙光,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髋关节病变时。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且深入的方式,剖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每一个环节,从术前评估的细致入微,到不同类型假体选择的考量,再到术中操作的精益求精,乃至术后康复的循序渐进,都给予了相当详尽的指导。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解剖学 Landmarks 的讲解,配以清晰的插图,让我在脑海中能够构建出立体的三维模型,这对于精准定位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此外,对于一些常见和不常见的并发症的处理,书中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这让我在面对棘手病例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有章可循。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耳边循循善诱,将多年的临床智慧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愉悦的学习体验,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手术技巧的描述,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步骤罗列,而是融入了许多“窍门”和“要点”,这些细节往往是经验的结晶,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比如,在谈到假体植入的角度和深度时,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类比,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概领会其中的奥妙。同时,书中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部分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书籍,它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让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有所收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次身临其境的学术盛宴,虽然我并非直接的临床实践者,但其专业深度和严谨性依旧让我叹为观止。书中所呈现的循证医学理念贯穿始终,每一项技术和建议都建立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之上,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讨,展现了其对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深刻认知。例如,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假体固定策略,以及对于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假体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管理,都给出了非常细致的考量。这种精细化的分析,体现了作者团队在学术上的深度挖掘和临床实践的丰富经验,让我对现代骨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领域知识体系的一次重要的梳理和整合。它不仅仅局限于手术技术的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对一些新兴技术和材料的介绍,例如新型假体设计、表面处理技术以及微创手术理念的演变,都让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期待。作者们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勾勒出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未来的发展蓝图,这对于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医学影像技术的爱好者,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关于术前影像评估和术后随访影像解读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们详细阐述了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包括X光、CT、MRI等,并重点强调了如何通过影像学发现潜在的术中问题或术后并发症。书中配有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并进行了详尽的标注和分析,这对于我理解术中决策以及术后效果评估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关于手术本身,更是将影像学作为一把尺子,贯穿于手术的始终,确保手术的精准和安全。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立体和全面,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