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龙门专题初中数学 几何初步 | ||
| 主 编 | 沈立新 | 出版社 | 龙门书局 |
| 出版时间 | 2013年9月 | 版 次 | 第1版 |
| 印刷时间 | 2014年1月 | 印 次 | 第2次 |
| 字 数 | 275千字 | 页 数 | 172页 |
| I S B N | 9787508841007 | 开 本 | 16开 |
| 装 帧 | 平装 | 重 量 | 290克 |
| 原 价 | 22.80元 | 折后价 |
|
目录 | |||
基础篇 章 图形的认识初步 1.1 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2 点、线、面、体 1.3 直线、射线、线段 1.4 比较线段的长短 1.5 角 1.6 角的比较与运算 1.7 余角和补角 本章测试题 中考热点题型评析与探究 探索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 相交线 2.2 垂线 2.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4 平行线 2.5 平行线的判定 2.6 平行线的性质 本章测试题 中考热点题型评析与探究 探索 综合应用篇 专题一 简单的几何计算 专题二 简单的几何证明 专题三 几何图形的规律探索与猜想
|
内容简介 | |||
1.独特的策划理念 |
书摘/插图 | |||
|
从一个热衷于“刷题提高”的应试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图形的认识初步”这部分。它的题型设计非常巧妙,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重复训练,而是充满了“陷阱”和“反直觉”的考点。我记得有一组关于线段的比较题,乍一看似乎很简单,但稍有不慎就会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理解上出现偏差,书后的解析部分对此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剖析,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的推导,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学生最可能犯错的思维定式,这比单纯记住公式要有效得多。对于那些基础还不够扎实,容易在细节上丢分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避雷指南”。我尝试着独立做完其中一个模块的练习,发现自己对那些看似微小的定义边界(比如射线和线段的区别,或者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它成功地将抽象的几何语言转化成了可以直接用于解题的有效工具。
评分这本《龙门专题初中数学几何初步 图形的认识初步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活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基础几何知识上的扎实与深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钻研透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几章的导读,就能体会到编著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匠心独运。它没有像很多教材那样堆砌枯燥的定义和定理,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引导我们进入几何的世界。比如,书中对“点、线、面”这些基本概念的阐释,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堆砌,而是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人感觉几何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的逻辑艺术。特别是关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部分,虽然我期待在后续章节中看到更深入的练习,但初期的引入方式已经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揣摩几何图形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习题集或知识点总结,更像是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刚开始接触几何这门“陌生语言”时,为你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石。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初中数学的辅助材料,但这本书在处理“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核心章节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细致和层次感。它似乎深知初学者在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时容易混淆“内错角”、“同位角”和“同旁内角”的对应关系。因此,作者没有急于给出复杂的证明,而是先通过大量图形实例和动手操作的建议(虽然是纸面建议,但想象起来非常直观),让读者先建立起“感觉”上的准确性。例如,关于“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个情境的剖析,我感觉比学校发的标准教材要深入得多,它甚至讨论了在非欧几何的背景下,这些概念会如何被重新审视,虽然这对初中生来说可能略显超纲,但这种“拓展视野”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我探索数学本质的好奇心。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书中对“角”这一概念的解构,它将角的度量与角的实际应用(比如工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习的目的性不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理解世界运行的某种基本规律。这本书在概念的深度挖掘上,确实做得非常到位。
评分这本书在整体的编排逻辑上,我感觉它遵循了一种非常“科学的渐进式难度提升”原则。从最基础的“点、线、面”的描绘,到对平面图形的初步分类,再到引入平行线的严谨证明,每一步都像是在攀登一座精心规划的阶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引入“公理和定义”时,并没有直接抛出大段的文字,而是设计了一些小小的“思考题”,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为什么需要这样定义。这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互动性和探索欲。例如,在讨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书中似乎暗示了如果这条公理不成立,几何体系会面临怎样的崩溃。这种“反向思考”的教学方法,使得知识点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经过逻辑检验的必然结论。这种对思维过程的重塑,远比单纯的知识点灌输更有价值,它培养的是一种几何思维的底色。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重于应试技巧的“速成宝典”,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几何哲学入门读物”。书中对于“公理化体系”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到了问题的核心——数学的严谨性是从何而来的。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题,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可以这么做”。这种对基础的尊重和深挖,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远超一个学期的学习周期。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一些经典几何命题的引入方式,它似乎在向读者展示,看似简单的几何结论,背后蕴含着多么精妙的逻辑链条。对于那些渴望真正理解数学而非仅仅是运用公式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它将几何的抽象美与逻辑的确定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几何成为一种智力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