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伦 实战口译 学习用书+教学参考 全套2本 实战口译教程翻译硕士MTI英汉翻译教材 二

林超伦 实战口译 学习用书+教学参考 全套2本 实战口译教程翻译硕士MTI英汉翻译教材 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口译
  • 实战口译
  • 林超伦
  • MTI
  • 翻译硕士
  • 英汉翻译
  • 教材
  • 学习用书
  • 教学参考
  • 全套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193484
商品编码:25960261312
丛书名: 英汉口译实战案例
出版时间:2006-02-01

具体描述

实战口译(学习用书)(配MP3)

作  者: (英)林超伦 定  价: 38.9 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9-01 页  数: 327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60043920 **部分:理论学习

 

  **课:实战口译笔记

 

  第2课:口译四大要领

 

  第3课:三步法:问、补、扔

 

  第4课:去繁就简

 

  第5课:权衡英汉习惯

 

  第6课:使用**人称

 

  第7课:借用同传技能

 

  第8课:三字诀:顺、补、加

 

  第9课:三方两面交流

 

  **0课:声音与口才

 

  **1课:如何处理讲稿

 

  **2课:口译人际关系

 

  **3课:接受口译任务

 

  **4课:职业技能组合

 

  **5课:如何准备简历

 

  **6课:自由职业口译

 

第二部分:模拟练习

 

  英译汉

 

  单元1  中英论坛讲话1

 

  单元3  英中30年讲话

 

  单元5  新车推出仪式

 

  单元7  英国金融体系

 

  单元9  威尔士宴会讲话

 

  单元11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单元13  渣打银行

 

  单元15  保诚保险集团

 

  单元17  罗克维尔公司

 

  单元19  霍尔塞特公司

 

  单元21  梅森律师行

 

  单元23  多能工具公司

 

  单元25  Enviros环保公司

 

  单元27  富戴劳公司

 

  单元29  惠普公司

 

  单元31  国际发展援助1

 

  单元33  国际发展援助2

 

  单元35 Interpublic集团

 

  汉译英

 

  单元2  中英论坛讲话2

 

  单元4  中国经济介绍

 

  单元6  中国金融介绍

 

  单元8  中国电讯行业

 

  单元10  中国农业介绍

 

  单元12  中国能源行业1

 

  单元14  中国能源行业2

 

  单元16  中国信息行业1

 

  单元18  中国信息行业2

 

  单元20  中国法制改革1

 

  单元22  中国法制改革2

 

  单元24  北京开发区介绍

 

  单元26  上海招商介绍

 

  单元28  广东招商介绍

 

  单元30  福建招商介绍

 

  单元32  辽宁招商介绍

 

  单元34  江西招商介绍

 

  单元36  云南招商介绍

内容简介

    为了让学生们在开始工作之前就对口译的几大应用领域都有接近实际的经历,知道需要如何准备,如何应付,本教材36个练习单元的内容全部采用政府政策宣传讲话,高级官员对外讲话,中国和英国的招商推介,以及英、美大公司的介绍。这些都是实际口译工作中需求增长*快、*需要专业技能的领域。

(英)林超伦

    自1995年以来,林超伦先生一直担任英国女王、首相和议会上下两院领导人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会谈口译。他曾于1998年和2003年两次陪同布莱尔首相访华,并且以英国政府译员的身份,参加接待了近年来所有访问英国的中国领导人。英国主要对华组织英中贸易协会、英国文化委员会、英中友好协会以及英国的公司和组织也多次聘请他担任重大活动的口译。
    林超伦先生还负责英国首相府和外交部的文件翻译,并经常为各大公司翻译宣传资料、广告及品牌、法律和技术文件。林超伦先生以其很好的翻译质量和丰富的口译经验在口译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战口译(教学参考)——英女王和首相的首席中文翻译林超伦新力作

作者:林超伦(英) 编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09月 

版 次:1

页 数:

字 数:

印刷时间:2006年02月01日

开 本: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 

包 装:平装

ISBN:9787560043937

定价:37.9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专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有志于从事口译事业的学习者而编写,涉及行业领域广泛,全面实用。全书强调实际操作技巧,尤其是笔记的重要性,结合同声体译中的“分脑”和“断句”技能,从实战角度出发,帮你自如应对口译现场难题,扣除冷场尴尬。

教学参考根据学习用书的每一课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教案、难点解释和笔记分析,配合学习用书使用,能帮助教师和自学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供良好的教学帮助。

作者简介

林超伦,自1995年以来,林超伦先生一直担任英国女王、首相和议会上下两院领导人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会谈口译。他曾于1998年和2003年两次陪同布莱尔首相访华,并且以英国政府译员的身份,参加接待了近年来所有访问英国的中国领导人。英国主要对华组织英中贸易协会、英国文化委

目 录

英译汉:单元1 中英论坛讲话1(英音)

汉译英:单元2 中英论坛讲话2

英译汉:单元3 英中30年讲话(英音)

汉译英:单元4 中国经济介绍

英译汉:单元5 新车推出仪式(美音)

汉译英:单元6 中国金融介绍

英译汉:单元7 英国金融体系(英音)

汉译英:单元8 中国电讯行业

英译汉:单元9 威尔士宴会讲话(英音)

汉译英:单元10 中国农业介绍

英译汉:单元11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美音)

汉译英:单元12 中国能源行业1

英译汉:单元13 渣打银行(英音)

汉译英:单元14 中国能源行业2

后记...........................


译苑探微:当代口译理论与实践进阶 一本深度剖析现代口译技巧、聚焦新兴领域挑战的理论与应用指南 本书特色与内容聚焦: 本册《译苑探微》并非侧重于基础的语言对转换技巧或传统会议口译的入门训练,而是将视野投向了21世纪信息爆炸时代对口译能力提出的全新要求。本书旨在为具备一定口译基础,渴望在专业化、技术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复杂场景中寻求突破的译员及高阶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前沿的理论框架与实操策略。 全书共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力求在理论深度、技术应用和情景模拟三个维度上实现全面覆盖: 第一部分:口译认知科学与认知负荷管理(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Interpreting)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口译过程中的神经语言学基础与认知负荷的精细化管理,超越了传统的“听-说-译”三段论模型。 1. 听辨与解码的神经机制: 信息过滤与注意力分配: 分析大脑如何处理高度密集的口语信息流,特别是双语者在快速语境切换中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机制。我们引入最新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探讨“瓶颈效应”(Bottleneck Effect)在口译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应对策略。 意义抽取而非词汇替换: 详细阐述了“意义构建理论”(Sense-Making Theory)在口译中的应用。强调口译员必须超越表层结构,迅速在目标语中重建源语说话者深层意图(Intentionality)。内容包括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的深层语义分析及其在信息重组中的作用。 2. 记忆策略与工作记忆优化: 短期记忆的拓展与分块(Chunking): 针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中的信息存储挑战,本书提供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的记忆分块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听三句,译一句”,而是基于语义单元和逻辑关系的结构化记忆。 预测性解码(Anticipatory Decoding): 深入分析优秀译员如何利用语篇线索、逻辑连接词和专业知识库进行前瞻性预测。提供了大量的“预测性听力练习”,训练译员在信息未完全输出前,即开始构建目标语的潜在结构。 3. 情感处理与压力调节: 情绪传染与共情失调: 探讨口译员在处理高强度情感内容(如外交谈判、心理咨询)时,如何维持职业中立性,同时避免“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 生理反馈与临场应变: 介绍基于生物反馈技术(Biofeedback)的现场压力管理,包括呼吸节奏、心率变异性(HRV)对口译表现的影响,并提供了快速恢复冷静的实操技巧。 第二部分:专业领域口译的深度转型与融合(Deep Speci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本模块聚焦于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覆盖的、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现代口译场景。 1. 科技与工程口译的语义挑战: 术语的动态演化: 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为例,分析新兴领域术语的生成、传播和标准化过程。教授如何利用专业数据库和学术预印本(Pre-prints)来捕捉术语的“最新版本”。 技术文档的口译转化: 侧重于将书面规范、流程图、技术演示文稿(Slides)口译化的策略。如何处理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的实时对接,特别是对复杂因果关系和层级结构的准确传达。 2. 法律与仲裁口译的精确性边界: 法律思维模式的重构: 探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证据采纳、诉讼程序上的根本差异,要求译员必须先掌握法律思维逻辑,再进行语言转换。 “绝对忠实”与“可理解性”的平衡: 针对法律文书(如宣誓词、质证意见)的口译,提供了处理模糊表达(Vagueness)和规范性语言(Normative Language)的细致框架,确保法律效力的准确传递。 3. 国际商务与谈判口译的策略博弈: 文化嵌入式沟通: 分析高层谈判中,语言背后的权力结构、潜台词(Subtext)以及礼仪边界。如何通过适度的“文化调适”(Cultural Adaptation)来促进而非阻碍商业共识的达成。 即时合同与风险规避: 探讨在快速签订意向书或进行商业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环节中,口译员对风险条款的识别和清晰化处理技巧。 第三部分:数字时代口译的技术赋能与伦理前沿(Technology Empowerment and Ethical Frontiers) 本部分探讨了新兴技术对口译实践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探讨了随之产生的伦理责任。 1. 机器翻译辅助与后编辑(MTPE)的高阶应用: 人机协作流(Workflow): 详述从预处理、机器译文筛选、术语对齐到最终整合的完整流程。重点分析何时应完全信任机器输出,何时必须人工干预,避免“自动服从偏差”(Automation Bias)。 口译专有语料库的构建: 指导译员如何利用个人翻译记忆库(TM)和术语管理系统(TMS)来优化自身在长期项目中的表现一致性。 2. 远程口译(RSI)的特殊环境适应: 技术环境的控制与优化: 详细分析带宽、延迟、音频质量对同传质量的影响,并提供了设备选择、网络故障预案的“技术清单”。 视觉线索的缺失与补偿: 在远程环境中,如何通过声音语调、语速变化来补偿因无法看到发言者肢体语言而损失的信息。 3. 口译伦理的灰色地带: 信息重构的界限: 探讨在保证信息完整性前提下,为了适应目标听众的认知习惯,进行适当的信息重组和简化,其伦理界限在哪里。 数据安全与保密义务: 针对处理敏感信息(如医疗数据、专利信息)的口译员,如何在新兴技术背景下维护职业保密原则。 第四部分:高阶口译技能的持续精进与自我评估(Advanced Skill Refinement and Self-Assessment) 1. 语篇衔接与流畅性的精雕细琢: 风格模仿与语域转换(Register Shifting): 训练译员在保持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模仿源语的正式性、学术性、煽动性等不同语域风格。 停顿艺术与节奏控制: 分析专业口译中,停顿的位置、时长对听众理解和信息权威性的巨大影响,提供节奏训练方法。 2.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信息的解读: 体态语、空间距离与眼神接触: 结合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信号的含义差异,及其对口译表达的影响。 3. 表现评估与反馈闭环: 多维度评估量表: 提供一套超越“准确率”的评估体系,涵盖流畅性、语篇结构、认知负荷、专业适应性等多个维度。 高效的自我修正机制: 教授如何利用录音回放进行“批判性聆听”,识别自身的系统性错误(Systematic Errors),并将其转化为长期的能力提升。 《译苑探微》旨在成为译员从“能译”到“精译”的质变阶梯,特别适合于翻译硕士(MTI)高年级学生、职业口译员继续教育以及需要深入理解口译实践复杂性的语言学研究人员。本书侧重于“为什么这样做”的底层逻辑探究,而非简单地罗列技巧,其目标是培养译员的批判性口译思维。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套教材的特点,那一定是“体系化”。它不是零散的技巧点集合,而是一个从基础功到高级实战的完整知识体系。特别是对于准备参加MTI(翻译硕士)考试的学生来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应试技巧,更是一种扎实的专业训练基础。我注意到,它对“中英互译的思维差异”的探讨非常深入,尤其是在处理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或政治术语时,它提供的翻译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解释性,避免了生硬的“望文生义”。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失分,往往不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而是因为对特定语境下的“得体性”把握不足。林老师的这套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巧妙地将“准确性”、“流畅性”和“得体性”这三大口译核心要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阅读它,就像是为你的口译技能树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让你的技能不仅在考试中有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能持续生长。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面临专业口译需求的职场人士来说,很多官方教材的材料起点设置得太高,一下子就跳到了联合国级别的外交辞令,让人望而却步。这套《实战口译》系列,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它的“接地气”和“实战性”。它似乎明白,大多数学习者首先面对的不是气候峰会,而是商务谈判、产品发布会或是学术研讨会。书中的案例材料选取得非常贴近当下的商业和科技语境,这一点非常加分。我记得其中有一模块专门针对“快速产品说明书的口译”,涉及大量技术名词和流程描述,这个模块的训练量和针对性,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在为一家新科技公司做现场口译。它的语言风格,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书面语”翻译腔,而是采用了更流畅、更符合口头表达习惯的句式。这种对“听感”和“流畅度”的重视,是很多偏重文字功底的教材所忽略的,而恰恰是口译成功的关键所在。

评分

从结构上看,这套教材的编排逻辑相当严谨,兼顾了学术的深度和操作的易用性。我记得当时对比了好几本MTI的指定用书,很多教材的理论部分过于晦涩,读起来像是啃理论著作,对于急于上手的学习者来说,吸收效率不高。但林老师这套书,在引入关键概念时,总是能迅速地连接到实际的语境中去,使得抽象的术语,比如“信息筛选”、“语境重构”等,立刻变得可视化、可操作化。特别是“教学参考”那本,对教师和自学者来说简直是宝典般的存在。它不仅仅是提供了答案或者参考译文,更重要的是,它拆解了那些“高难度跳跃点”的思维路径,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种表达方式在特定场合下是最优解,而不是唯一解。这种对“翻译决策过程”的深度剖析,远比死记硬背术语表要有价值得多。我曾尝试用书中的某个步骤来分析一段复杂的国际新闻发布会录音,发现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分析框架,能有效避免在信息量爆炸时产生“脑子一片空白”的恐慌感。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思考”一个口译员的思考方式。

评分

这套书(林超伦 实战口译 学习用书+教学参考 全套2本)的出版,对于所有正在或即将踏入口译学习之路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强劲的助力。我个人觉得,市面上很多口译教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的堆砌或者案例的罗列,却在“实战”这一核心环节上显得力不从心,让学习者在合上书本,真正面对麦克风和听众时,才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林超伦老师的这套书,似乎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痛点。它不是那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空泛指导手册,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言传身教的导师,带着你深入到真实的会议场景中去“磨练”。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口译模式(交替、同传)的细致区分和针对性训练材料的编排。例如,在处理能源领域专业词汇的切换时,书中给出的那套练习场景设计得极为巧妙,它不要求你立刻完美复述,而是先引导你捕捉信息流的脉络,再逐步过渡到语速和准确度的提升,这种渐进式的设计,对于心理素质和技巧的双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许多人学口译,常常陷入“听不懂—抓不住—说不出”的怪圈,而这套书的训练体系,明显有助于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让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对信息处理的信心。

评分

要评价一套教材的优劣,最终还得看它是否能真正提升你的“抗压能力”。口译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语言本身,更来自于时间的压迫和听众的期待。我深切体会到,在真实的口译情境中,你的“修正能力”和“心理韧性”比你积累了多少词汇更重要。这套书在设计训练时,似乎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让你“听一句,译一句”,而是设计了大量的“干扰项”和“信息延迟”练习。比如,在进行交替传译练习时,它会故意在关键信息的周围插入一些不重要的背景信息或客套话,迫使学习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剔除噪音,聚焦核心”的判断。这种训练方式,对于培养口译员的专注力和信息优先级排序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它让你明白,口译不是语言的搬运工,而是意义的导航员。读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训练模块,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面对高信息密度发言时,那种本能的慌乱感大大降低了,更多的是一种有条不紊的捕捉和重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