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工业机器人应用基础-基于KUKA机器人
定价:38元
作者:魏志丽,李曙生 主编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 9787512421707
字数:422千字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项目一 工业机器人系统构成…………………………………………………………………… 1
任 务 认识KUKA机器人………………………………………………………………… 1
项目二 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 17
任务一 认识多功能机器人基础工作站…………………………………………………… 17
任务二 初识工业机器人示教器…………………………………………………………… 22
任务三 机器人坐标系设置………………………………………………………………… 34
任务四 工具坐标系设置…………………………………………………………………… 41
任务五 基坐标系设置……………………………………………………………………… 59
项目三 工业机器人的程序编写……………………………………………………………… 67
任务一 程序的建立及运动指令的使用…………………………………………………… 67
任务二 循环及逻辑编程的应用…………………………………………………………… 125
任务三 程序调用指令的使用……………………………………………………………… 144
任务四 机器人工作站流水线程序的建立………………………………………………… 154
项目四 机器人参数设定及程序管理………………………………………………………… 187
任务一 KUKA机器人零点标定………………………………………………………… 187
任务二 程序文件的使用…………………………………………………………………… 192
任务三 使用WorkVisual软件配置机器人……………………………………………… 195
任务四 机器人程序的备份与还原………………………………………………………… 210
项目五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应用…………………………………………………………… 214
任务一 RobotArt离线编程软件应用…………………………………………………… 214
任务二 RobotArt离线编程软件联机调试……………………………………………… 249
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的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开始逐渐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之一,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在确立了«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任务和重点,“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中将机器人技术列为十大领域之一.
KUKA是世界的机器人制造商,于1973年生产出台六轴机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KUKA机器人如今已应用于各行各业.本书以KUKA机器人为载体,配合大量实物图片,生动形象地介绍KUKA机器人的系统组成、机器人示教器的功能及使用、工件及工具坐标系的定义和标定方法,以及机器人的手动操作方法;运用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步骤清晰地介绍机器人工作站的搭建、程序的建立以及常用程序指令的编写;,利用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RobotArt离线编程软件,通过一个具体的机器人写字案例,对在RobotArt软件上搭建机器人工作站并生成后置代码,以及在真实工作站中联机调试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全书内容丰富,知识面涵盖广,能够使读者对KUKA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工作站的搭建及示教编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普通高校及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及参考用书,又可作为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用书,同时也可供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在机器人编程的部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KUKA的编程指令,而是从“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系统地讲解了机器人编程的逻辑和方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程序结构”的讲解,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程序的模块化设计,如何使用子程序和函数来提高程序的复用性和可读性。书中还对“运动控制”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伺服电机、编码器等关键部件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机器人高精度、高效率的运动。更让我感到实用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故障排除”的技巧和方法,当机器人程序出现问题时,如何通过分析日志、检查变量等方式来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这些实用的指导,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书中关于“示教”的讲解,是我学习KUKA机器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一直对示教器的操作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是一个复杂的专业工具。然而,通过这本书的详细讲解,我发现示教器并非遥不可及。书中不仅清晰地介绍了示教器的各项功能,还一步一步地演示了如何使用示教器来执行各种操作,例如如何移动机器人、如何设置关节角度、如何记录点位以及如何进行程序的调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路径示教”的讲解,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示教来创建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及如何调整路径的平滑度和精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示教优化”的技巧,例如如何通过调整示教点位和运动参数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工业自动化充满好奇但又缺乏实际经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份“宝藏”。它没有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实战派”的风格,将KUKA机器人的应用和编程知识娓娓道来。我喜欢书中对于“应用基础”部分的讲解,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术参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KUKA机器人在不同工业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比如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物流仓储等领域,KUKA机器人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末端执行器(夹具)类型,以及它们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件进行选择和配置,这让我对机器人“手”的灵活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车间,亲眼目睹着KUKA机器人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对于“示教”功能的阐述,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直观编程”的大门。我一直觉得KUKA机器人的示教器操作非常专业,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掌握。然而,本书的讲解,将原本略显复杂的示教过程变得清晰易懂。它详细介绍了KUKA机器人示教器的界面布局、常用功能键以及操作逻辑。通过书中提供的图文并茂的步骤,我能够一步一步地学习如何使用示教器来引导机器人进行点位示教、路径示教,以及如何进行参数的修改和程序的保存。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示教”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如何保证示教点位的精度,如何避免示教过程中出现的碰撞,以及如何在示教完成后进行程序的验证和优化。这些细节的讲解,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分享,让我能够更快地掌握示教技能,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评分“机器人工作站的搭建”这一章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以为搭建机器人工作站是一件极其专业和复杂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人员。但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其实很多工作是可以有条理、有计划地进行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工作站的组成部分,包括机器人本体、末端执行器(夹具)、安全防护装置、控制柜以及工件输送系统等。它不仅讲解了这些组件的功能,还重点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安全防护的讲解,它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的安全区域、安全传感器以及紧急停止按钮的设置要求,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在机器人应用中的重要性。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典型的机器人工作站的搭建案例,例如打磨、焊接、装配等,这些案例图文并茂,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站是如何设计的,以及在搭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评分作为一名对工业机器人充满向往的初学者,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KUKA机器人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用艰深晦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KUKA机器人的“应用基础”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机器人本体结构和运动学原理的讲解,它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形象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运动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复杂的任务。书中还详细介绍了KUKA机器人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案例,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的组装,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KUKA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书中还为我展示了机器人工作站的搭建思路,让我对整个自动化生产线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机器人工作站的搭建”这一部分,让我对工业自动化的“软硬件结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详细地讲解了搭建一个完整的KUKA机器人工作站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安全性”的强调,它不仅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设备,还详细阐述了安全区域的划分、安全联锁的设置以及紧急停止系统的设计原则,这让我认识到,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此外,书中还对不同行业的机器人工作站案例进行了分析,例如在焊接工作站中,机器人如何与焊接设备协同工作,如何保证焊接的精度和质量;在装配工作站中,机器人如何进行零件的抓取、放置和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这些具体的案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想象出机器人工作站的实际运行场景。
评分这本书对于KUKA机器人编程的讲解,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指令,而是从“为什么”出发,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机器人编程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坐标系”和“插补运动”的讲解,它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让我能够理解机器人是如何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精确运动的。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编程示例,从最基础的点位控制到复杂的路径规划,让我能够通过模仿和实践来快速掌握编程技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程序结构”和“参数设置”的讲解,它让我学会如何编写清晰、高效、易于维护的机器人程序。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机器人与PLC的通信以及一些基础的传感器应用,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更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迈入KUKA机器人编程领域的“宝典”。我一直对机器人编程的逻辑和指令感到困惑,总觉得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但这本书的“KUKA机器人编程教程”部分,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 O,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与KUKA机器人“对话”。它从最基础的编程指令讲起,例如点位、直线、圆弧插补等,并且为每一种指令都提供了清晰的解释和实际的应用案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列出了指令,还深入分析了每个参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精度。例如,在讲解直线插补时,书中详细解释了进给速度、加速度、减速度等参数的设置,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到加工的效率和表面质量。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示例程序,让我可以直接复制代码并进行修改和实验,这种“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学习要有效得多。通过这些示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编写基本的机器人程序,还开始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任务来优化程序,提高生产效率。
评分一本让我醍醐灌顶的入门读物,之前对工业机器人一直有种神秘感,觉得那是高深莫测的技术,只有资深工程师才能驾驭。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从零开始,它循序渐进地揭开了KUKA机器人神秘的面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基础”的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KUKA机器人的具体实践。书中详尽地讲解了机器人本体的结构、各个关节的运动原理,以及不同型号KUKA机器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当我读到关于机器人坐标系和运动学的部分时,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仿佛我真的站在一台KUKA机器人面前,能理解它每一个动作背后的逻辑。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并没有回避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示进行了解释。比如,在讲解机器人驱动系统时,书中不仅介绍了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还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减速器如何实现高精度定位,这些细节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知识点,让我对机器人的“骨骼”和“肌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编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