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
定价:28.00元
作者:顾洁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221486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第2版)》(作者顾洁)结合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特点,侧重介绍了高层民用建筑采暖通风、防排烟及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本书紧密结合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对设计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步骤、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设计计算等方面有指导作用。同时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本书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顾洁担任主编,王晓彤、牛永红担任副主编。教程**、二章由顾洁编写、第三章由王晓彤编写,第四章由金光编写,第五章由牛永红编写。本书适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学生及教师、暖通空调技术及运行管理人员选用。
内容提要
《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第2版)》(作者顾洁)介绍了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程序及内容,结合民用建筑特点,侧重介绍高层民用建筑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方法。另外,还介绍了与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有关的冷热源设计与方法,多层公共建筑空调设计与方法,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数据和设计、计算方法。《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第2版)》可供建筑供暖、通风的设计人员参考,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1 暖通空调专业工程设计程序及内容
1.1 暖通空调专业工程设计程序
1.2 暖通空调专业工程设计内容
1.2.1 方案设计阶段
1.2.2 初步设计阶段
1.2.3 施工图设计阶段
1.3 常用设计规范
1.4 图例
1.5 设计实例
2 高层建筑供暖
2.1 高层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
2.1.1 热压作用
2.1.2 风压作用
2.1.3 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
2.1.4 高层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
2.1.5 例题
2.2 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2.2.1 竖向分区式供暖系统
2.2.2 双线式供暖系统
2.2.3 单、双管混合式供暖系统
2.2.4 设备选择
2.3 高层住宅建筑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
2.3.1 热负荷计算
2.3.2 高层住宅建筑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
2.4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
2.4.1 种类
2.4.2 供热管网与热用户的连接
2.4.3 小区热力站
2.4.4 设备布置
3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3.1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概述
3.2 空调负荷计算
3.2.1 计算空调热湿负荷的目的
3.2.2 空调负荷计算
3.3 通风量及其性能参数的确定
3.3.1 空调系统通风量设计
3.3.2 空气量平衡
3.3.3 空调系统的风速确定
3.3.4 散流器送风的计算例题
3.4 室内空调系统设计与选择的基本原则
3.4.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3.4.2 送风系统设计原则
3.4.3 排风系统设计原则
3.4.4 风系统的防火设计与消声设计
3.4.5 常用空调系统
3.5 空调设备的性能与选择
3.5.1 空调设备的主要性能
3.5.2 空调设备的选择
3.6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3.6.1 空调水系统的划分
3.6.2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3.6.3 空调水系统的阻力组成
3.6.4 空调水系统的压力分布
3.6.5 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3.6.6 空调水系统流速设计
3.7 空调冷源
3.7.1 空调冷源的种类及优缺点
3.7.2 空调冷源设备的经济性与COP比较
3.7.3 制冷机的选型设计
3.7.4 制冷系统辅助设备的选型设计
3.7.5 冷热源设备的布置
3.7.6 制冷机房的设计图纸内容及实例
3.8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3.8.1 建筑物本体的节能措施
3.8.2 冷热源系统的节能
3.8.3 合理选择通风与空调系统
3.8.4 空调系统运行节能
3.8.5 建筑中的热回收
3.8.6 蓄能技术
3.8.7 热泵节能技术
4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排烟设计
4.1 防火排烟设计的意义与特点
4.1.1 防火排烟设计的意义
4.1.2 建筑火灾烟气的特点及其流动规律
4.2 防火排烟设计的相关建筑基本知识
4.2.1 防火分区
4.2.2 防烟分区
4.2.3 防火间距
4.2.4 建筑的分类
4.2.5 需做防排烟设计的主要建筑形式
4.3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排烟方式
4.3.1 自然排烟的条件
4.3.2 自然排烟的方式
4.3.3 机械防烟的条件
4.3.4 机械加压送风风量计算
4.3.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4.4 机械排烟
4.4.1 机械排烟的设置条件
4.4.2 机械排烟风口的设置
4.4.3 地下室的机械排烟
4.4.4 排烟风量计算
4.4.5 机械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4.4.6 排烟风机的选型设置要求
4.4.7 排烟系统的控制方式
4.5 地下停车场、汽车库的排烟设计
4.5.1 地下停车场有害物的种类及危害
4.5.2 地下停车场、汽车库的防烟分区
4.5.3 地下停车场、汽车库的风口设计
4.5.4 地下停车场的排风量与送风量的计算方法
4.5.5 地下停车场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
4.5.6 复合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6 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防护通风的设计
4.6.1 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的特点
4.6.2 人防地下室送、排风系统
4.6.3 风口井及管道井平时与战时的转换设计
4.6.4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
4.6.5 应当采取的措施
5 公共建筑空调设计特点
5.1 旅馆建筑空调设计特点
5.1.1 旅馆空调设计的重要性
5.1.2 旅馆空调设计必须遵循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5.1.3 客房空调设计要点
5.1.4 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空调设计要点
5.1.5 歌舞厅空调设计要点
5.1.6 康乐中心空调设计要点
5.2 商场建筑空调设计特点
5.2.1 百货商场建筑的特点
5.2.2 商场空调设计的特殊性问题
5.2.3 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
5.2.4 空调负荷
5.2.5 空调方式
5.3 影剧院建筑空调设计特点
5.3.1 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
5.3.2 空调负荷
5.3.3 小新风量
5.3.4 空调方式
5.4 体育建筑空调设计特点
5.4.1 体育建筑空调特点
5.4.2 体育建筑空调设计要点
5.4.3 空调方式
5.4.4 体育建筑内气流组织与设计计算
5.4.5 室内游泳馆的空调设计要点
5.5 医疗建筑空调设计特点
5.5.1 医疗建筑空气调节的特点
5.5.2 医院空调设计的室内温、湿度
5.5.3 空调系统及其选择与设计原则
5.5.4 医院内几种生物洁净病房
5.5.5 洁净手术部空调设计要点
5.5.6 医院排风系统的设计
5.6 空调工程应用实例
5.6.1 空调工程应用实例
5.6.2 空调工程应用实例
5.6.3 空调工程应用实例
各章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说实话,一本涵盖如此广泛内容的专业书籍,能够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我仔细研读了《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的各个章节,发现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煞费苦心。从最基础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入手,逐步深入到热湿负荷计算、风系统设计、水系统设计、制冷与供暖设备选型,再到控制与自动化、节能技术以及噪声控制等方面,整个体系如同精心编织的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复杂计算过程的图示化处理,很多时候,一个精妙的示意图,就能将原本抽象难懂的原理阐述得一目了然。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发现,书中对某些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例如在讲解风管尺寸计算时,不仅仅给出了公式,还详细解释了阻力损失、风速限制等因素对风管设计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图表和经验数据。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在讲解各种设计和计算方法时,都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我记得书中在介绍制冷机组选型时,不仅仅是给出选型公式,还会详细分析影响选型因素的各种工况,以及如何通过分析这些工况来确定最合适的机组容量。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图表和工具,例如风管阻力计算图、水泵性能曲线图等,这些都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我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不再满足于仅仅完成表面的工作,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更优化。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我作为一个读者,读完这本书后,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感受想要分享。 一直以来,我对暖通空调这个领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毕竟在现代建筑中,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时,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标题所吸引。我记得当时花了很长时间在书架前翻阅,目录中的章节划分非常系统,从基础的热力学原理,到各种空调系统的组成、选型、设计,再到具体的计算方法,内容覆盖得相当全面。尤其是关于负荷计算的部分,书中提供了多种方法,并且详细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和适用范围,这一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过去接触过的很多资料,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过于工程化,很难找到像这本书这样,既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原理,又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计算工具的。翻阅目录时,我注意到书中还涵盖了通风、制冷、供暖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暖通空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节能设计的内容,因为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出高效节能的暖通系统,是每一个工程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书中关于这个部分的论述,给我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最怕的就是理论脱离实际。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恰恰在于它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公式推导,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例如,在介绍空气处理过程时,书中不仅仅列出了湿空气焓湿图的使用方法,还通过大量的图表和算例,展示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空气加湿、除湿、加热、冷却等过程,来达到所需的室内空气参数。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授了各种常见空调负荷的计算,包括围护结构的热负荷、太阳辐射热负荷、室内人员和设备散热等,每一种负荷的计算都提供了详细的公式和步骤,并且配以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相对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将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模拟,得到了直观的展示。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不同类型建筑(如办公楼、住宅、商场等)的空调系统设计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设计思路的多样性,还强调了在不同条件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系统方案。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个暖通空调领域的“初学者”来说,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在遇到《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之前,我对暖通空调的理解,常常是零散的、碎片化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建立起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书中的内容,从最基础的热力学定律,到复杂的系统集成设计,都循序渐进地展开,让我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湿空气处理章节的讲解,它将复杂的物理过程,通过焓湿图等工具,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对空气的加湿、除湿、加热、冷却等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书中对各种空调负荷的计算方法,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配以大量的算例,这对于我日后独立进行负荷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特别欣赏《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在内容呈现上的严谨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理论的引入,到核心计算方法的讲解,再到具体工程应用案例的分析,层层深入,脉络清晰。我记得书中在讲解空气-水系统的设计时,不仅详细介绍了水泵、阀门、管道等组件的选型计算,还对水系统的水力平衡、防冻、防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难点。而且,书中的图表运用得非常恰当,既有示意图,帮助理解结构原理,也有数据图表,用于分析计算结果。这些图表不仅美观,而且信息量巨大,能够帮助读者更快地掌握核心内容。我个人觉得,作者在编写过程中,一定对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才能呈现出如此高质量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其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论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而《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在保持核心理论的严谨性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最新的技术进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我记得书中对智能控制、变频技术、热回收技术等方面的介绍,都非常贴合当前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指南,都是基于最新的规范和标准,这对于确保工程设计的合规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能设计策略的讨论,它不仅介绍了被动式设计理念,还深入讲解了主动式节能技术,如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等,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经济性分析。这对于我思考如何设计更环保、更经济的暖通系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读者“怎么做”,更是引导读者“为什么这么做”。书中对各种设计方法的背后的原理,都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读者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能理解其科学依据。我记得书中在讲解负荷计算方法时,不仅仅列出了公式,还详细解释了每项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最终结果的,这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负荷计算的整体认知,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工程经验的总结和提示,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工程项目,然后对照书中的讲解,发现了很多自己当初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或者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评分我不得不说,《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在专业性方面,绝对是无可挑剔的。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们对于暖通空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我记得书中在讨论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时,比如VRV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等,都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设计要点,这为我选择最合适的系统方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取值,也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依据,比如风速、水温、噪声限值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风管的连接方式、保温层的厚度选择、水管的坡度设置等等,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系统的长期运行效果和可靠性。
评分总的来说,《暖通空调设计与计算方法(二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专业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我记得书中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实例分析,让我对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行的设计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理念的强调,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暖通工程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我将这本书视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将持续地为我提供灵感和指导,帮助我不断进步,为创造更舒适、更健康、更节能的室内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