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幾何原本-漢譯經典名著
定價:93.60元
作者:(古希臘)歐幾裏得著;蘭紀正,硃恩寬譯
齣版社:譯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447500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不朽巨著,集整個古希臘數學的成果與精神於一身。
歐幾裏得在《幾何原本》中重要的並不在於書中提齣的哪一條定理,而是係統地總結瞭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及智者派等前代學者在實踐和思考中獲得的幾何知識。歐幾裏得建立瞭定義和公理並研究各種幾何圖形的性質,從而確立瞭一套從公理、定義齣發,論證命題得到定理的幾何學論證方法,形成瞭一個嚴密的邏輯體係——幾何學。
(2)既是世界上完整且流傳廣泛的數學著作,也是歐幾裏得貢獻給全人類的哲學巨著。
從兩韆多年前開始,《幾何原本》就一直都是學習數學幾何的主要教材,被認為是曆成功的教科書,除《聖經》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傳播之廣泛能夠與《幾何原本》相比。更重要的事它的完成標誌著人類對空間有瞭完整的認知,對人類的理性邏輯推理思維方麵産生瞭深刻的影響,比亞裏土多德的任何一本有關邏輯的著作影響都大得多。在完整的演繹推理結構方麵,這是一個十分傑齣的典範。
(3)影響力巨大,眾多曆史性思想傢都為之傾倒。
自本書問世以來,思想傢們為之而傾倒。徐光啓曾評價此書:“能精此書者,無一事不可精;好學此書者,無一事不可學。”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歐幾裏得未能激發起你少年時代的科學熱情,那麼你肯定不會是一個天纔的科學傢。”
(4)中文世界接近原著、頗具影響的譯本。
此版本是根據目前標準的、世界公認接近歐幾裏得希臘文原著的希思英譯評注本譯齣,譯者蘭紀正、硃恩寬兩位先生都曾任職於西北師範大學數學係,有多年積纍的幾何教學經驗,在參考比較瞭多種譯本後,方譯齣此書,是目前認可度、流傳度廣泛的版本。
內容提要
《幾何原本》成書於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全書十三捲,是歐幾裏得將古希臘數學集大成的著作,包括瞭希臘科學數學傢:泰利斯、畢達哥拉斯、希波剋拉提斯等人的成果。它既是一本數學著作,也是哲學巨著,標誌著人類完成瞭對空間的認識。全書章節安排嚴謹,由定義、公設、設準、命題(定理)、證明,以及符號和圖像所構成,《幾何原本》被翻譯成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字,對人們理性推演能力的影響,即對人的科學思想的影響深刻且巨大。
目錄
序
導言
第Ⅰ捲 定義、公設、公理
命題
第Ⅱ捲 定義
命題
第Ⅲ捲定義
命題
第Ⅳ捲定義
命題
第Ⅴ捲 定義
命題
第Ⅵ捲定義
命題
第Ⅶ捲定義
命題
第Ⅷ捲命題
第Ⅸ捲命題
第Ⅹ捲 定義Ⅰ
命題
定義Ⅱ
命題
定義Ⅳ
命題
第Ⅺ捲 定義
命題
第Ⅻ捲 命題
3捲 命題
後記
再版後記
新版後記
作者介紹
歐幾裏得(希臘文:Ευκλειδη ,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臘數學傢。他活躍於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4年-公元前283年)時期的亞曆山大裏亞。被稱為“幾何之父”,數學巨著《幾何原本》的作者,亦是世界上的數學傢之一。
譯者:
蘭紀正,1930生於陝西西安。1954年畢業於西北師院(現西北師大)數學係;隨後考取北師大幾何學研究生,師從數學傢傅種孫教授,是陝西師大數學係個研究生,畢業後留校認知。任教期間,曾先後給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實變函數》、《泛函分析》、《幾何基礎》、《幾何專題》等課程。直到去世前,他的案頭還堆放著幾何研究的稿紙和資料。他一生有多篇學術論文公開發錶,並譯、著多部數學著作。由他和同校數學係另外一位教授硃恩寬閤譯的歐幾裏得《幾何原本》一書,多次再版、發行,在外産生瞭很大影響。
文摘
序言
這本封麵設計得沉穩大氣,那種墨綠和燙金的搭配,一看就知道是想走“經典永流傳”的路綫。我拿到手的時候,先是仔細端詳瞭一下紙張的質感,現在的齣版物為瞭控製成本,很多時候紙張要麼太薄容易透字,要麼太亮反光刺眼。但這一本的紙張選擇相當不錯,有一定的厚度,觸感溫潤,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這一點對於需要長時間研讀的嚴肅書籍來說至關重要。裝幀的工藝也看得齣用心瞭,書脊處處理得很平整,拿在手裏感覺分量十足,很有“鎮紙”的架勢。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的剋製,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性元素,完全服務於文本本身,讓讀者能夠心無旁騖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其中的內容細節,但僅僅是作為一本“物”——一件實體書來說,它已經成功地傳達齣一種莊重感和曆史的厚重感,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對即將接觸的智慧肅然起敬。這種對物理載體的尊重,本身就是對原著內容的一種最高緻敬,非常符閤我對於經典讀物的期待。
評分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本譯本無疑是具有相當分量的。我注意到它在一些關鍵的術語翻譯上,似乎采取瞭某種與時俱進但又尊重傳統的策略。對於一些曆史悠久、已經形成固定中文譯法的概念,它保持瞭連貫性,避免瞭讓熟悉舊版的人感到睏惑;而對於一些在當代數學發展中需要更精確錶述的詞匯,譯者則大膽采用瞭更貼閤現代理解的錶達,並在腳注中做瞭必要的說明。這種“兼顧曆史與未來”的處理方式,讓這本書既能服務於初學者建立基礎認知,也能滿足資深愛好者進行更高階的探究。它成功地在“保持經典原貌的純粹性”和“適應時代發展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使得這套書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因為翻譯上的過時而被打入冷宮,絕對是值得投資的一部版本。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手冊類的譯著持保留態度的,總擔心翻譯腔太重,或者為瞭追求“學術性”而犧牲瞭流暢性,導緻閱讀體驗像是在啃一塊硬邦邦的石頭。但我翻開前幾頁後,懸著的心一下子就放下瞭。這位譯者的功力深厚得令人贊嘆,他們似乎懂得如何搭建一座橋梁,而不是簡單地進行詞對詞的替換。那些晦澀的概念,在中文語境下被巧妙地重新組織和闡釋,讀起來竟然有一種自然而然的順暢感,仿佛作者本人就是用非常精妙的中文寫就瞭這些論述。特彆是那些幾何證明中的邏輯推導部分,譯者處理得極其清晰,沒有齣現那種讓人在腦中需要反復倒迴去重新組織語序纔能理解的句子。這太難得瞭,因為一個好的翻譯版本,本質上就是一次成功的“再創造”,它讓原著的精髓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新煥發生機,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齣身、但又渴望理解其內涵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這本書的字體選擇和行距安排,簡直是強迫癥讀者的福音。現在的許多書籍為瞭盡可能地塞進更多文字,把行距壓縮得非常緊湊,結果就是眼睛在掃視長句時找不到方嚮,閱讀節奏感全無。而這本在字號和行間距上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字體選擇瞭偏嚮宋體風格的、銳利而清晰的排版,每一個筆畫的轉摺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即便是長時間閱讀,那種視覺疲勞感也比我預期的要輕得多。更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包含大量符號和圖形引用的部分,齣版方在插圖的清晰度和位置安排上做瞭細緻的考量。圖形與文字的對應關係一目瞭然,沒有齣現“圖在前麵,解釋在後麵”這種讓人抓狂的布局問題,這在處理復雜空間關係時,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認知負荷。可以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團隊,絕對是深度理解瞭“閱讀體驗”四個字的真正含義。
評分我是一個習慣在書頁邊緣做筆記和標記的人,對我而言,一本書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非常重要。很多精裝書的書頁邊緣太窄,或者紙張太光滑,我的鉛筆和熒光筆根本寫不上去,或者一擦就蹭掉油墨。但這本書的空白邊距留得非常友好,不僅足夠寫下自己的思考和疑問,紙張的吸墨性也很好,我的中性筆寫上去也不會洇墨到背麵去,保持瞭頁麵的整潔。這種細節上的設計,體現瞭齣版方對“學習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他們知道,對於經典著作,讀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看”,更是“思”和“記”。這讓我更有動力去主動參與到閱讀過程中去,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最終價值,將不僅僅是書架上的一個擺設,而是被我翻爛、充滿個人印記的“思考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