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第四版)
作者:张国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 次:4
页 数:634
字 数:892000
印刷时间:2017年10月20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301288436
定价:79.00元
编辑推荐
《公共行政学(第四版)》: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张国庆老师主编,历经二十年的洗练与检验,成为公共行政领域的经典教材。
内容简介
《公共行政学(第四版)》系统地介绍和讨论"20世纪的公共行政学",对百余年来公共行政学重要的思想、观点、理论、政策、方法、争论、人物及其代表作等;并且调整和充实了部分内容,尤其介绍和讨论了近40年来西方国家的与政府改革相关的新思潮、新理论、新工具、新方法,全面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公共行政争论的理论背景和理论依据,以及同一时期关于政府改革的理论,并通过"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国家案例",全景式地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政策修正和行政改革的实践。*后,根据"钟摆原理",分析和瞻望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当代公共行政管理面临的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国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述《行政管理概论》(主编)、《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论》(主编)、《行政管理中的组织、人事与决策》等,在《北京大学学报》《政治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部分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
**章绪论3
第二章行政职能51
第三章行政权力74
第四章行政领导113
第五章行政组织137
第六章人事行政162
第二部分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
第七章行政决策197
第八章行政执行219
第九章行政方式方法246
第十章行政效率274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293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和预算313
第三部分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
第十三章依法行政337
第十四章行政行为350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368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386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407
第四部分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
第十八章现代政府能力435
第十九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456
第二十章典范革命与新公共行政501
第二十一章新公共管理及其批评518
第二十二章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565
第二十三章问题与争论601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公共管理。书中对于公共行政的政治性、社会性和组织性等多重维度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公共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例如,在探讨公共部门的问责制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问责主体、问责机制及其有效性,这让我认识到,单纯的行政命令往往难以实现真正的问责,还需要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支持与监督。不过,我同时也注意到,书中在一些前沿领域,比如数字治理、协同治理等方面,内容相对有限。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公共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的内容。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案例的分析,虽然丰富了理论的阐释,但我感觉这些案例的选取和分析角度,更多的是为了印证理论,而非深入挖掘案例本身的独特性和启示。如果能够增加更多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案例分析,并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不同的管理工具,我想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会更强。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非常强调公共行政的“学理”层面,也就是构建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书中对公共行政的定义、功能、原则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都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阐释,这对于理解这门学科的本质非常有帮助。然而,我感觉在“术”的层面,也就是实际操作和具体方法上,这本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在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对于“如何做”的细节,描述得相对简略。例如,在讨论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时,书中会详细介绍政策的周期,但对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捕捉关键问题,组织专家论证,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以及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政策,就显得不够具体。我个人在阅读时,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希望从中找到解决思路,但往往发现书中的论述停留在较为宏观的层面,需要我进一步消化和提炼,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可以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理论的入门读物,帮助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要将其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额外的学习。
评分这本书我还在学习阶段,虽然名字看起来很熟悉,但实际翻开内容,感觉它更侧重于理论框架的梳理,对于一些实践层面的案例分析和方法论的探讨,我觉得还不够深入。举个例子,在讲到政策执行的时候,书中提到了很多影响因素,比如组织结构、资源分配、利益相关者等等,这当然是重要的理论基石,但作为一个读者,我更希望看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是如何协调的,或者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我尝试在书中寻找一些详实的案例,来印证理论的有效性,但发现案例的呈现方式比较概括,更多的是作为理论的补充说明,而不是独立的分析对象。因此,在理解和应用层面,我总觉得隔着一层纱,需要自己再去做大量的补充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消化吸收。尤其是在涉及到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这些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议题时,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和深度,感觉略显陈旧,未能充分反映当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我期望能有更多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应用的讨论,或者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更细致的剖析,但目前来看,这部分内容相对薄弱,需要我自行去其他渠道寻找答案。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于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以及核心理论流派的介绍,可以说是相当全面和系统。书中对于不同理论的阐释,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建立起对公共行政学学科的认知框架。然而,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深入探讨上,我个人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在关于绩效评估的部分,虽然提到了各种评估模型和指标,但对于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一套能够真正驱动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应对策略,着重论述的篇幅不够。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详细指导,例如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工具,以及如何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诉求。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勾勒出了公共行政学的大致轮廓,但对于如何具体地“画出”精彩的画作,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实践。这既是挑战,也是一种鼓励,但我同时也希望能够从书中获得更直接、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当前公共部门面临效率提升、服务优化等压力的背景下。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系统地梳理了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脉络,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论述。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学习这门学科的人来说,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然而,在我看来,它似乎更侧重于“教科书式”的知识传授,而对于当下公共管理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痛点和难点,挖掘不够深入。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善治”的讨论,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在资源有限、利益冲突激烈的现实环境中,真正实现“善治”,具体的操作路径和策略,则显得比较模糊。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创新管理模式,或者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深层思考。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宏观的理论地图,指明了方向,但具体的探索路线和方法,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摸索。因此,我会在阅读的同时,积极寻求其他更具实践导向的资料,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