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懂性,《爱情心理学》是绕不开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因为弗洛伊德,我们不再羞于谈论禁忌;我们知道恋母情结、性变态和人格分裂的出处;我们会随口说出潜意识、自恋或者失语这些词语;我们会理解同性恋是一种取向而非;我们知道青春期的潜抑作用能把“疯丫头”变成淑女;我们开始了解人类对隐私津津乐道的原因……
2.如果认为《爱情心理学》仅是一部性学书籍就错了,它能解答你生活中的很多疑惑!
为什么成年人容易忘记6~8岁的记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虐文、喜欢看恐怖电影?
为什么早熟的孩子通常智商较高?
为什么在大宝10岁之后生二宝,他们会相处的很好?
为什么人们会说“秀恩爱,死得快”?
……
解析爱情的科学内涵、两性婚恋的秘密,让我们遵从英国《卫报》的建议:深入你的心灵禁忌之地,做弗洛伊德!
1905年,一个犹太青年发表了5篇为重要的论文,但是在当时却没有掀起波澜;1905年,一位犹太医生出版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上市后却引发了巨大争议,“下流胚”“狂”等骂声汹涌而来……你可能猜到了,犹太青年是爱因斯坦,犹太医生名叫弗洛伊德。
1905年被史学界称为“奇迹年”: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改变了人类对外在的认识;而弗洛伊德在《爱情心理学》(又译名《性学三论》)中所提出的理论,则改变了人类对内在精神的认识,且几乎影响了后世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医学等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
阅读《爱情心理学》后,你会发现本书是弗洛伊德对人性理解永恒的贡献之一。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男人喜欢社交场上的“大众情人”,比如娜塔莉亚,比如希腊美女海伦,前者让普希金为之战死,后者让男人们以倾国之力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俄狄浦斯情结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得到及时纠正,有的却被压抑于潜意识内,并在合适的时机萌芽,制造出一系列悲剧,常见的就是家庭矛盾,比如婆媳不和,比如“妈宝”。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同性恋不是一种病态,先天固然有之,但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应该注意3~5岁儿童的性别确认,不要给男孩作女孩打扮。
……
对于性学,还有什么是弗洛伊德不知道的呢?
我们的所作所为,许多都出自无意识,这一观念来自弗洛伊德的启示。梦具有心理学上的意义,婴儿是能思想的个体,同样能感受情欲与痛苦,这些理论同样来自弗洛伊德。”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埃里克?坎德尔
他打开了一扇通向无意识的窗,从而改变了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
——《时代》杂志评语
“我们再也无法回到弗洛伊德之前的道路,就如同我们再也无法回到‘太阳中心’论以前的时代。把他的理论扔出去,它还会弹回来。”
——英国《泰晤士报》评语
迄今为止,我只能崇奉您深刻思想的思辨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爱因斯坦1936年4月21写给弗洛伊德贺信
是弗洛伊德帮助我们发现了深层的意义和动机,发现了爱与工作中的意义。
——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葛林?嘉宝
弗洛伊德主义几乎和达尔文主义同样耳熟了。他已使潜意识心灵这个概念变成了常识……如果谁想在今后三百年里写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
——美国心理史学家E. G.波林
部分 性学三论
章 性变态/3
节 “性对象”的变异/4
第二节 性目的的变异/21
第三节 所有性变态一致的原则/34
第四节 心理患者的性兴奋/38
第五节 局部兴奋与快感部位/44
第六节 性变态行为多见于心理患者的原因/46
第七节 有关孩提时代的性/48
第二章 儿童的性欲望/51
节 前 言/51
第二节 儿童时期性潜伏的始末/55
第三节 幼儿性欲的表现/58
第四节 儿童的性目的/63
第五节 幼儿的手淫/65
第六节 关于幼儿性学的研究/75
第七节 性组织的发展期/79
第八节 儿童性欲的源头/84
第三章 青春期的变化/93
节 生殖区的要性及前期快感/94
第二节 关于性兴奋/99
第三节 原欲理论/103
第四节 男女之间的分化/106
第五节 寻找性对象/108
第六节 概要/117
第二部分 爱情心理学
章 男人对象选择的一种特殊类型/135
第二章 阳萎——情欲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退化现象/149
第三章 的禁忌/165
第四章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187我们在研究原始民族的性生活中,会为很多细节惊诧不已。他们对尚未有性经验的女子,也就是的态度就是个鲜明的例子。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在文明社会中,男人在追求女人的过程中会非常注重她是否是个,这种传统观念会在某些人脑海中根深蒂固,好像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突然问他们原因,他们反而会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因为人们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一夫一妻制的思想作祟,人们通常总是希望占有一个女人的全部,并因此要求女孩在婚前不要和别的男性发生关系,以防对女孩的身心带来一定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只是将对女人的垄断行为延伸回了过去。
如果从上述观点来研究女人爱情生活的某些特征,那么很多看似奇怪的现象就会变得不足为奇。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为看重也不无道理。我们知道,环境和教育会对女性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使她们处处小心,不与男性发生性关系,长此以往,对爱欲的渴望一直受到压抑。所以,只要她能够大胆冲破阻力,选择了一个男人来放任自己的爱欲时,她就会一辈子委身于他,不会再对别人产生如此深情了。女人这种因婚前长久的孤寂所导致的“臣服”态度对于男人来说十分有利,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一直长久地占有她,并使她不受外界新的印象的诱惑。
1892年,克拉夫特·伊宾了“性之臣服”一词,意思就是某些人只要和别人发生了性关系,就会对这个人高度的依赖和顺从。这种“臣服”心理甚至会达到一种端程度,让人失去自我,甚至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全部,毫无保留。我认为,如果希望男女间的性关系长久保持下去,那么某种程度的依赖和臣服心态是的。同时,为了实现文明的婚姻制度,有效压制那些不符合社会安定团结的一夫多妻的倾向性,就应对这种臣服态度加以鼓励。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性的臣服”态度?克拉夫特·伊宾认为,如果“一个个性软弱的人”爱上了一个完全以自我中心的人,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这种结果,但如果运用精神分析法进行研究就会得出与此不符的的结果。精神分析法认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显然是那种性阻力的力量,也就是说,取决于这种阻力的突破是否能够通过一次的冲击得以实现。如果能够通过那“致命的一跃”后,完全改变自己受阻的地位,就会形成“臣服”的态度。就这点上来说,女性比男性容易产生性臣服的态度。可在当今社会,情况却正好相反——男人往往容易陷入那种境况中。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当一个男人面对某个女人时,忽然发现自己不再受心理性阳萎困扰,那么他就会从此对那个女人百依百顺,并一直生活在一起,而这也就是造类很多婚姻悲剧的罪魁祸。
接下来,我主要来谈一下原始民族对价值的看法。
也许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既然原始民族中的女孩子大多在婚前就已经不是了,而且也能够顺利出嫁,那这就说明原始民族并不在意一个女子是否是。我的观点是,在原始社会,这种夺去女孩子童贞的仪式还是意义重大的,它已经成为原始民族的一种类似于宗教性的“禁忌”,正是因为这样,习俗才会严禁她的新郎来做这件事,以免打破禁忌。
在这里我不想再详述所有论述这种禁忌的文献,也不再说明它在全世界分布的有多广,形式是如何的多样,我们想解释的就是,其实那种在不结婚的情况下弄破***的行为,是个普遍存在于原始民族中的习俗。卡洛雷就曾说过:“在这种婚前举行的特别仪式中,通常由新郎以外的某个人来捅破那层***,这种情况主要多发生于低级文明的国度。”
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惊讶,因为,如果想让捅破***的行为不发生在结婚后的次性交中,就必须事先让某个人通过某种方式来实现。卡洛雷曾经在其《神秘的玫瑰》一书中,对这方面作过详细的描述,这里,我要引用如下几段:
91页:“在迪雷部落以及其邻近的部落中,有这样一种习惯较为普遍:女孩一到青春期就会自己弄破她的***”。
“在波特兰和格莱尼格族中,经常会有一些年老的妇女给新娘做这个手术,有甚者还会专门请白人去强奸少女,帮助其完成那个使命。”
第307页:“有时,早在婴儿期便会弄破女婴的***,不过,普遍的还是青春期的时候……但是在澳洲,它经常会伴随着性交仪式合并举行。”
第384页(见斯宾塞与吉伦关于澳洲各个部落情况的通信,在信中他们重点讨论了这些部落中特别流行的族外婚姻风俗习惯):“步,要先人为地将***穿破,然后,让做这件事的男人们和这个女孩一一发生密关系……总的说来,整个仪式包括了穿破***和性交两个步骤。”
第349页:“在赤道非洲的玛塞地区,这种手术时女孩子在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的必要准备。在沙克斯族、巴塔斯族和阿尔福尔族中,像这种穿破***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会由新娘的父来做。甚至在菲律宾群岛,还有一批人以穿破少女的***作为专门的职业,不过那些早在婴孩时期就已经由老年妇女做过该类手术的女孩,长大以后就无须再做这种手术了。在爱斯基摩族的某些部落里,只有僧侣们有权这样做。”
我是一个对人类行为,特别是情感和亲密关系充满好奇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书名涵盖了“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以及“男女关系”、“爱情”、“婚姻”等多个重要概念,并且提到了“金赛点评”和“全译本无删节”,这些信息都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凡。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人类的性行为有更科学、更客观的认识,不再受到社会偏见和误解的影响。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爱情的心理动因,以及在婚姻中如何维护长久而健康的伴侣关系。精神分析的理论通常比较深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我探索潜意识对我们情感生活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带着一种复古的学术气息,让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些尘封在图书馆角落里的经典著作。拿到手的时候,纸张的触感也比我想象中要好,有一种厚实感,翻阅的时候没有那种廉价的飘忽感。我一直对人类的性心理和情感关系很感兴趣,总觉得这是理解个体和社会最根本的切入点之一。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那些关于人类性行为、爱情的形成机制、以及潜意识在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等话题,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个透镜,帮助我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下的复杂情感漩涡,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评分拿到这本《性学三论 爱情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名著大师金赛点评 男女关系爱情婚姻 全译本无删节》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从书名就能看出,它是一部涵盖面极其广泛的作品,将性学、爱情的心理机制以及精神分析的理论深度融合,并且还融入了金赛博士的点评,这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权威性和独特性。我本人对爱情和婚姻的哲学与心理学层面的探讨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想了解在漫长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些关系的。精神分析的视角总是能挖掘出一些我们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深层原因,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潜意识在我们选择伴侣、经营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更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情感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理解“男女关系”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课题,而爱情和婚姻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理论框架,而是将性学、爱情心理和精神分析这几个关键领域融为一体,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解读方式。我对书中关于“爱情心理学”的部分尤为期待,想知道科学家们是如何量化和分析这种捉摸不定的情感的,又有哪些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长久地维持美好的爱情,而有些人却在原地徘徊。同时,精神分析的视角也很有吸引力,它总能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也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一些固有的模式和困惑。
评分我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这本书,听说是关于性学、爱情心理和精神分析的经典著作,所以抱着极大的期待。拿到书后,首先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装帧,虽然不算奢华,但设计上很用心,散发出一种沉静而睿智的学术氛围。我尤其关注的是“金赛点评”这个部分,金赛博士的研究在性学领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能够从他的视角去审视这些理论,我猜测会带来很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我对书中关于爱情如何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心理机制很感兴趣,也想了解精神分析学派是如何解读人类深层的情感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帮助我理解爱情和婚姻的复杂性,不仅仅是感性的冲动,更包含着潜意识的驱动和长期的心理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