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为了广泛地适应复杂的经济业务,条文中有一些原则性要求,在实施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判断。有时,由于职业判断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可能会存在不同理解。建立该机制,就监管理念与有关经济业务的重大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商讨,达成共识,有助于协调立场,共同服务好市场主体。
会计准则是政府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能,在各个时期对有关市场行为和经济秩序进行监管时,可能会对会计准则提出特定要求。会计上应当顺时应势,迅速做
出反应。
企业会计委员会2017年就《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23号——
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37号——金融工具列表》进行了修订颁布。2017年还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9号》至,《企业会计准
则解释·12号》。
《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版》包含了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新颁布和修订的42个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2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目录
企业会计准则目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年修改)
企业会计准则·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3号——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会计准则·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2014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10号——企业年金基金
企业会计准则·11号——股份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
企业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2017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15号——建造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2017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21号——租赁
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24号——套期保值(2017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25号——原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26号——再保险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企业会计准则·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14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31号——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准则·32号——中期财务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36号——关联方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年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40号——合营安排(2014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2014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
终止经营(2017年发布)
附录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号(2007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2号(2008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3号(2009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4号(2010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5号(2012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6号(2014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7号(2015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8号(2015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9号(2017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0号(2017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1号(2017年发布)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12号(2017年发布)
关于保险公司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有关过渡办法的通知(2017年)
一章 基本准则 一节 基本准则概述 第二节 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存货 一节 案例分析及操作实务 第二节 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新准则的税收应用 第四节 新准则对企业的影响第三章 长期股权投资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 固定资产第六章 生物资产第七章 无形资产第九章 资产减值第十章 职工薪酬第十一章 企业年金基金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第十三章 债务重组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第十五章 收入第十六章 建造合同第十七章 政府补助第十八章 借款费用第十九章 所得税第二十章 外币折算第二十一章 企业合并第二十二章 租赁第二十三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二十四章 金融资产转移第二十五章 套期保值第二十六章 原保险合同第二十七章 再保险合同第二十八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三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列报第三十二章 现金流量表第三十三章 中期财务报告第三十四章 合并财务报表第三十五章 每股收益第三十六章 分部报告第三十七章 关联方披露第三十八章 金融工具列报第三十九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章 公允价值计量第四十一章 合营安排第四十二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附 录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7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8号 |
●先睹为快 | |
一章 基本准则 一节 基本准则概述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等的制定依据,具有重要的地位。基本准则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于2006年2月15日和2014年7月23日分别作出了修订和调整,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我国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与其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签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金人庆部长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并于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修改;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属于规范性文件,分别于2006年2月15日和2006年10月30日以财政部文件印发。二、基本准则的作用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为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严格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加以制定和完善,并且在各具体准则的一条中作了明确规定。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完全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或者事项的不断发展、创新,具体准则的制定有时会出现滞后的情况,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