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2册,总定价64.8元,分别如下:
基本信息
书名: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
定价:25元
作者:邓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2-1
ISBN:9787122127860
字数:
页码:242
版次: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商品参数
书 名: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作 者:[美]布来恩·隐内 著,[美]王旸 译
I S B N :9787122176141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9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9月第1次印刷
字 数:300千字
页 数:266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481克
* 价:39.80元
目录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
Chapter Ⅰ.一种强大的说服控制术——来源于犯罪心理学的侧写术
1,锁定你的目标人
2.在瞬间赢得好感的技术
3.引导他人说出真相的技术
4.用侧写术影响他人的想法和行动
5.用侧写术掌控谈判
Chapter Ⅱ.成为住在对方心里的魔鬼——侧写的关键在于侵入
1.“为什么”源于“做什么”
2.永远是条件换取合作
3.有限承诺更快被接受
4.假意制造对称信息
5.我是来帮你的
6.询问对方在行的事
7.运用对方熟悉、感兴趣的语言
8.迎合对方的直觉判断
ChapterⅢ.侦破对手的真实想法——侧写的目标在于挖掘掩藏的真相
1.潜意识不能被精神强迫
2.让对手进入过度紧张或过度放松的状态
3.表情控制,总会晚一秒
4.身体不会说谎
5.无意识暴露真相的身体语言
6.潜意识掩盖真相的身体语言
ChapterⅣ.引导对手掀开底牌——侧写的过程在于说服和协商
1.寻找弱点或制造弱点
2.不置可否面对谎言
3.倾听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4.陷阱式提问
5.双重引导法
6.在人性上引起共鸣
7.亲切、微笑总是很有力量
8.多给对手说话的机会
Chapter Ⅴ.捣毁对手情感防线——侧写的价值在于让对手崩溃
1.注意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
2.抓住语言关键点重复
3.谎言倒过来说
4.沉默时间不宜过长
5.适时亮出手中的
6.恐吓与安抚并行
ChapterⅥ.气场压倒对手——拥有胜负师气质的强大自信
1.修炼气场,掌握主导权
2.捣毁他的堤坝,让他无路可退
3.无可替代才是价值所在
4.引导他人同意你的意见
5.站在他人立场给他人信服的理由
6.手势与动作的催眠与暗示
7.关闭谈话使对方恐慌
目录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
引言
Chapter Ⅰ.寻找犯罪型人格
犯罪者
人体测量学
体格和性格
被边缘化的人
犯罪方法
案例:开膛手杰克
汉斯·格罗斯博士
Chapter Ⅱ.心理学家的调查
吸血鬼犯下的错误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炸弹狂徒”案件
波士顿扼杀者
被抓住的凶手
一个周日早晨的谋杀
Chapter Ⅲ.和邪恶作战的人们
一个孩子的失踪
团队的扩张
致命的摄影师
和邪恶作战
案件研究:理查德·特伦顿·切斯
逮捕切斯
案件研究:埃德蒙·肯珀
“大学生杀手”
发展调查技巧
案件研究:卡尔米·卡拉布罗
约克郡开膛手
组织型个性和杂乱无章型个性
对现场的改变
通过改变现场索赔
约翰·欣克利
FBI对开膛手杰克的画像
Chapter Ⅳ.识别体系的诞生
亨利·李·卢卡斯
VICAP提议被采纳
VICAP犯罪分析报告
逮捕涉及的6个步骤
加拿大的体系
荷兰人的手段
法国的画像
Chapter Ⅴ.直觉式犯罪分析
抓捕“铁道强奸犯”
绘制犯罪
伯明翰强奸犯
因为她们的年龄
校园攻击案
“懦夫”和“霸气男”
强奸犯心理画像
不同的手法
“五角星杀手”再次出手
案件分析:宠物和婴儿食物下毒者
案情被公开
案例分析:迈克尔·萨姆斯
一场游戏
信封上的一系列线索
斯蒂芬妮是安全的
案件分析:温布尔顿公园凶杀案
“基督徒请远离”
“丽兹”和科林的见面
警方的认同
建立全国电脑系统
Chapter Ⅵ.行为证据分析
案件分析:杰罗姆·布鲁多斯
谋杀和肢解尸体
采访布鲁多斯
归纳推理
特维的演绎推理
4个阶段
Chapter Ⅶ.地域画像法
锁定约克郡开膛手
找出规律
罗斯托夫屠夫
猎杀的刺激
连环杀手的类别
从地点选择目标
Chapter Ⅷ.罪犯有话说
同样的信件
罪犯的笔迹
笔迹学简介
案例分析:泰德·邦迪
邦迪的笔迹
案例分析:阿瑟·肖克罗斯
案例分析:瑞士炸弹手
确认写字人
又一个“炸弹狂徒”
心理语言学
案例分析:关键的纸条
关键的声音
科尔斯塔的频谱图
Chapter Ⅸ.现代犯罪理论
条件性行为
案例分析:杰弗里·达默
艾森克的理论
人格测试
人际成熟度测试
童年创伤
治疗的可能性
Chapter Ⅹ.谈判和审问
谈判
武力手段——最后的选择
对付恐怖分子
人质谈判训练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审问的心理元素
审问达雷尔吉恩·迪威尔
科林·爱尔兰:拒绝交流的嫌疑人
法庭中的心理压力
内容介绍
《侧写师:用犯罪心理学破解微表情密码》犯罪侧写师(Criminal Profile)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殊职业。侧写师们通过对作案手法、现场布置、犯罪特征等的分析,勾画案犯的犯罪心态,从而进一步对其人种、性别、年龄、职业背景、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及至下一步行动等做出预测,以便警方缩小范围,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延续。
历史上很多连环案就是借助犯罪侧写师的协助破案的。世界上的该机构为隶属于FBI的行为分析科(BAU)。
《FBI犯罪心理画像实录》不动一刀一针,层层揭开犯罪者幽微的内心世界! “罗斯托夫屠夫”——安德烈·齐卡提洛 “密尔沃基食人者”——杰弗里·达默“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彼得?库尔滕 “波士顿扼杀者”——阿尔伯特?德萨尔沃 “大学生杀手”——埃德蒙?肯珀 “铁道强奸犯”—— 约翰?达菲 “约克郡开膛手”——彼得?萨特克利夫作者布来恩·隐内博士以吸引人又具权威的方式,检验二十世纪的重大案件。 书中不断出现犯罪个案,从英国的“开膛手杰克”“约克郡开膛手”,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美国震惊社会的“大学炸弹客”,再加上几部叫好叫座的惊悚犯罪电影穿插其中,有条不紊地陈述、分析个案之所以犯罪的原因,以及追踪这些个案时,实务工作者与心理侦查学者所运用的犯罪心理学理论。 通过布来恩·隐内丰厚的学养和流畅的文笔,读者可以走入犯罪心理学领域,将这些理论与个案相互对照,进行个案分析与研究。
作者简介
布来恩·隐内(Brian Innes)博士 自一九九六年便开始撰写有关犯罪的文章。他为周刊《尚无解》(TheUnsolved)撰写文章后,曾为《真实生活中的犯罪》(Real LifeCrime)撰写过有关法庭科学的专栏。他曾于一九九二年出版《克鲁克斯和孔门》(Crooks andConmen)一书。隐内博士的著作还包括:《刑求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rture)、《死亡与来生》(Deathand the Afterlife)、《身体的证据》(Bodies of Evidence)、《法庭科学》(ForensicScience)及《连续杀人犯》(SerialMurders)等。隐内博士是一名资深的科学家,曾经在工业界担任生物化学研究员,有关科学的著作众多。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就像是踏上了一场深入人类心灵迷宫的探索之旅。我一直对犯罪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刑侦剧和小说中看到的犯罪画像技术,总让我感到既神秘又着迷。这套书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且深入的方式,剖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画像的构建过程。书中不仅讲解了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经过细致入微的剖析,从犯罪现场的细节,到嫌疑人的行为模式,再到心理侧写的推演,每一步都逻辑清晰,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犯罪心理画像”这一概念的阐释,它并非简单的“猜凶手”,而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痕迹、现场环境等多种线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勾勒出犯罪者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征甚至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基于科学和逻辑的推理艺术,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打开了这扇门。此外,关于“微表情”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再是影视剧中的夸张表现,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非常细致的观察方法,教我们如何从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快速闪过的表情中,捕捉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情感和意图。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犯罪心理学这一领域产生了更强烈的敬畏之情。
评分这套书绝对是犯罪心理学爱好者必不可少的读物,它就像一本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带领我们窥探人类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一直对犯罪现场的细节和痕迹分析非常感兴趣,但总觉得少了连接这些线索的“桥梁”。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非常详尽地介绍了犯罪画像的整个流程,从现场勘查到的物理证据,到犯罪者留下的行为模式,再到最终的心理侧写,每一步都显得严谨且富有逻辑。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犯罪动机”的分析,它深入探讨了那些导致个体走向犯罪深渊的心理根源,比如童年创伤、社会压力、病态心理等等。这些分析让我对犯罪者不再仅仅是简单地谴责,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而关于“微表情”的讲解,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解读方法,比如如何通过眉毛的动作来判断情绪的强度,如何通过嘴角的形态来识别欺骗的信号。我甚至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观察身边人的表情变化,虽然还不够熟练,但已经让我对人际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犯罪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犯罪,更是关于理解人本身。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心里多少有点忐忑,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或者晦涩难懂。但实际翻阅下来,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叙述也充满了故事性,即使是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也被他讲解得生动有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侧写师”这个职业的描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是一种对人性深度洞察的象征。书里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展示了侧写师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线索中抽丝剥茧,还原出犯罪者的画像。这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理心。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时的热情和投入,他似乎与那些案件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心理博弈。而“微表情”的部分,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它将原本抽象的心理活动具象化,通过具体的表情符号和解读方法,让我们能够“看见”那些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我学会了如何区分一个微笑是真诚的还是敷衍的,一个眼神是警惕的还是坦白的。这对于我理解人际交往,甚至是自我反思,都起到了巨大的帮助。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理解犯罪,不仅仅是理解那些极端行为,更是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评分读完这套书,感觉脑海中那些模糊的关于犯罪心理的印象,瞬间变得清晰和立体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犯罪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深度解读。我一直对侦探小说和刑侦剧情有独钟,但总觉得里面的人物塑造有时显得有些脸谱化。这本书则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剖析了犯罪者的心理世界,让我们看到,即便是走向极端的人,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挣扎和矛盾的。书中对“犯罪画像”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背后并非玄学,而是基于大量的数据、案例和心理学理论的科学推断。它就像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犯罪者的“肖像”,让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他们的行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微表情”的细致讲解,它让我明白了,原来人脸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隐藏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比如,一个快速眨眼可能代表着紧张,一个不自觉的咬唇可能意味着焦虑。这些细小的线索,在侧写师的眼中,却能汇聚成一条条指向真相的线索。这本书让我对“洞察人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它不仅满足了我对犯罪的好奇,更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评分这套书刚到手,就被封面吸引了,那种沉静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悬疑剧里专业的侧写师。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犯罪心理学的入门介绍,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理论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解释,就结合了很多经典的案例,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犯罪动机。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微表情”的部分,之前看电视剧总觉得侧写师们像是开了天眼,一眼就能看穿别人在想什么,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原来这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细微的肌肉运动来捕捉真实情绪的。书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微表情,比如眉毛的扬起、嘴角的不自觉抽动,甚至是瞳孔的变化,都可能传递出与口头表达截然不同的信息。我甚至开始对着镜子练习,试图去辨认和理解那些细微的表情变化,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且,作者还强调了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对微表情解读的影响,这让整个分析过程更加严谨和具有深度。这本书绝对是我在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一大发现,它不仅满足了我对犯罪案件的好奇心,更让我看到了理解人心的另一种可能性,感觉自己离“洞察人心”又近了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