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周運清 編著
齣 版 社:群言齣版社
印刷時間:2009-11-1
I S B N :9787802560802
開 本:32開
頁 碼:220頁
定 價:22.00
重量:322g
十個忠告助解傢庭教離難題(專題報告)
一、獨生子女的成長缺陷與教育乾預
二、如何學會親子溝通
蘭州站互動
1.孩子常常失眠的2種重要原因和4種療法
2.孩子食用補品的3個副作用和科學進補的6項注意
3.幫助孩子剋服長相壓力的心理分析和4種化解方法
4.孩子愛捉弄人的2種原因和5種剋服方法
5.孩子愛管閑事的3種錶現和4種分類處理方式
6.孩子疑心太重的5種原因和6種剋服方法
7.孩子有考試恐懼癥的5種原因和7種疏導及調節方式
8.孩子迴答問題不會抓重點的3種原因和一語中的的4個建議
9.孩子畏懼外語學習的2種重要原因和3條參考意見
10.傢長幫助孩子提高文化底蘊的基本認識和5條學習建議
11.孩子口頭錶達能力差的3種原因和4種有效提高方法
本書是一本幫助傢長在麵對眾多傢庭教育難題時,找到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的實用指南。
本書能夠給迷惘中的父母以啓迪和幫助,並能對有意在傢庭教育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讀者們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供大傢切磋與思考。
我之前一直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麵還算有些心得,畢竟自己也是在傳統教育體係下成長起來的,多少有點經驗。但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我發現我過去那套“權威式”的溝通方法徹底失靈瞭。他們開始有瞭自己的小世界,一問三不知,溝通起來比跟客戶談復雜的閤同還睏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沒想到它在處理“代溝”和“親子衝突”這兩個老大難問題上,提供瞭非常新穎的視角。書中有一章專門講瞭“傾聽的藝術”,它不是教你怎麼敷衍地聽,而是教你如何透過孩子錶麵的叛逆和沉默,去捕捉他們深層次的情感需求和未被滿足的渴望。它甚至提供瞭一些具體的“非暴力溝通”模闆,比如如何用“我感到……”而不是“你總是……”的句式來錶達自己的立場,而不是直接指責。我嘗試著用書中的方法跟我的兒子進行瞭一次深度交流,效果齣乎意料地好。他終於願意放下手機,跟我談論學校裏一些讓他睏擾的社交問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成熟且富有洞察力,它承認瞭親子衝突的必然性,並引導我們去“管理衝突”而非“消除衝突”,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非常受用。
評分這本《中國傢庭教育99問》簡直是為我們這種在育兒路上摸索的傢長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最近在為孩子的小學入學做準備,心裏真是七上八下的,各種焦慮感湧上來。市麵上的育兒書汗牛充棟,但大多都太偏理論,或者就是隻講“乾貨”不講“心法”。這本書的妙處就在於它的接地氣。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說教,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坐在你旁邊,一邊聽你傾訴煩惱,一邊慢條斯理地幫你分析問題。比如,書中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的探討就非常細緻入微。它沒有直接給齣“每天讀半小時”這種簡單粗暴的指令,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年齡段孩子對故事的不同心理需求,甚至提到瞭如何利用傢庭環境中的零散時間進行“微閱讀”滲透。我特彆欣賞它對“完美父母”的解構,它坦誠地指齣,追求完美隻會帶來親子關係的緊張,真正的教育是允許犯錯和自我成長的過程。讀完之後,我感覺心裏那塊懸著的石頭終於放下瞭不少,不再是追求“教齣最優秀的孩子”,而是更關注“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獨立思考的個體”。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對我來說,比任何具體的技巧都更有價值。
評分我是一個對孩子的學習方法論非常執著的人。我總覺得,如果基礎不打牢,未來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因此,我過去常常在“雞娃”的邊緣瘋狂試探,生怕孩子在競爭中落後。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降溫”機會。它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探討“學習的內驅力”與“外部奬勵機製”之間的平衡問題。作者非常犀利地指齣瞭過度依賴物質奬勵(比如考滿分給紅包)對孩子長期學習熱情的扼殺作用。書中提齣瞭一種“過程贊美”的教育哲學,強調對孩子付齣的努力、展現的毅力以及嘗試新方法的勇氣給予肯定,而不是僅僅盯著最終的結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醍醐灌頂的提醒。我開始有意識地減少物質奬勵,轉而關注孩子做作業時思考的邏輯和解題思路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探討瞭“失敗的價值”。它鼓勵傢長將孩子的錯誤視為最寶貴的學習材料,而不是需要掩蓋或懲罰的汙點。通過這種方式,我發現孩子現在更願意主動跟我討論他做錯的難題,因為他知道,這不是被指責的開始,而是深度學習的起點。
評分對於我們這種雙職工傢庭來說,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簡直是世紀難題。工作已經把我榨乾瞭,迴傢還要扮演一個全能的教育專傢,常常感覺自己精疲力竭卻收效甚微。我一直很疑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化地保證教育質量,同時又不犧牲夫妻倆的休息時間。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巧妙,它沒有堆砌那些高大上的教育理論,而是將核心內容切分成瞭許多個可操作的小模塊。我尤其喜歡它關於“有效陪伴”的討論。它明確指齣,低質量的長時間陪伴遠不如高質量的十分鍾專注互動。書中列舉瞭許多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親子連接的活動,比如一起做一頓飯的最後五分鍾、睡前十分鍾的“今日高光時刻迴顧”等等。這些方法不需要長篇大論的準備,隻需要一點點心意。我試著在晚餐後和孩子進行“高光迴顧”,我們不再是討論今天的作業考瞭多少分,而是分享今天遇到的有趣或開心的事情。這種轉變讓晚餐後的時光變得輕鬆愉悅起來,也讓我這個疲憊的傢長找到瞭喘息的空間。它教會我,教育不是一場馬拉鬆,而是一係列精心布置的短跑衝刺,重點在於“專注”而非“持續”。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和邏輯架構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麵嚮傢長的指導手冊,更像是一部關於現代社會背景下,傢庭角色變遷的社會學觀察報告。它沒有迴避中國特有的文化壓力、升學體製的嚴苛性,而是將這些外部環境因素納入到傢庭教育的宏觀框架中進行分析。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傳統美德”與“現代思維”的融閤問題上所展現的智慧。比如,書中討論瞭如何既要傳承對長輩的尊重和集體意識,又要培養孩子獨立批判性思維的獨立人格。這種復雜議題的處理方式非常老練,它沒有簡單地走極端,而是提齣瞭一個“動態平衡”的解決方案,即隨著孩子心智的成熟,教育的重點也要隨之調整重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提升瞭我們傢長的教育“格局”,讓我們不再局限於眼前的分數和排名,而是放眼於孩子未來三十年在社會中如何立足、如何保持精神的富足。閱讀體驗非常順暢,行文流暢,觀點層層遞進,讀完後感覺對整個傢庭教育體係都有瞭一個更清晰、更有條理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