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
498.00元
作者:徐冰 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40477
页码:659
装帧:精装
开本:12开
目录
序
部分:基础素描教学
1949-1955
章 建院初期素描教学及主张
徐悲鸿等先生的素描教学主张
徐悲鸿等先生的素描作品
建院初期的学生素描作品
技法理论课程与素描教学
1956-1966
第二章 50—60年代素描教学面貌的形成
丁井文访苏带回的素描作品和派遣赴苏留学生
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成立及早期素描教学
50—60年代关于素描教学的两个座谈会
教师与学生的作品
1977-2000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素描教学的变化与发展
恢复高等教育前后的素描教学
70年代初期的《人物素描选》
工农兵大学生、78级本科和研究生作品
1979年附中恢复办学初期的素描教学
1979年全国素描研讨会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的教师素描作品
新时期素描教学的发展与探索
传统素描的延续与深化
新的教学实践
教师的素描探索
80—90年代关于素描教学的两次研讨会
80—90年代学生作品
2001-2009
第四章 2001年实行统一基础教学后的素描教学
基础部的教学
与专业特点结合的各系素描教学
中国画素描教学探索
设计、建筑专业基础与素描教学
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和全国美术院校解剖造型高级研修班
教师作品
1949-2009
第二部分:素描与创作思维
王式廓 《血衣》、《南昌起义》
冯法祀《刘胡兰就义》
李斛《广州起义》
高潮《走合作化道路》
潘世勋《翻身曲》
侯一民 《刘少奇和安源矿工》
靳之林《南泥湾》
孙滋溪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集体创作 《当代英雄》
闻立鹏《国际歌》
韦启美《青纱帐》
林 岗 《里征程诗不尽》
周思聪《矿工图》
陈丹青《西藏组画》
朝戈《排云》、《远方》等
唐勇力 《开国大典》
马刚 (1983级)《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侯一民及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集体创作 《抗震壮歌》
第三部分:艺术家个案研究
钱绍武
苏高礼
刘小东
2009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访谈
戴泽:徐悲鸿、吴作人先生与五十年代初期中央美术学院的素描
钱绍武:情感和理性、实践和认识、感觉和理解,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钟涵:关于西画素描
孙滋溪:用英雄的气概画英雄,用时代的情感画时代
靳尚谊:要弄清楚历史和事实,要扎扎实实做学问
詹建俊: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朱乃正:素描实际上是你人生的体现
杜键:素描教学是艺术思想的一种体现
袁运生:我们现在的绘画缺少从中国文化里看造型的追求
王征骅:素描要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孙景波:我也是一个素描学派
孙为民:科学技术再发展也替代不了人在艺术上的感悟
潘公凯:素描是学生的一个基础训练
陈文骥:学会用素描来完成自己的一种思考和表达
朝戈:素描的主观性
谭平:隐藏在素描后面的是关于思维方式的训练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研究文献目录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1949-2009)》内容简介:素描就是素描,它就这么简单,所以它这么重要。这本有关素描的大书,是《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的文献集。此展的目的并非为推动学院素描问题的继续争论,从某种角度讲,是意在停止那种带有思维惯性和政治情绪化而又属于风格层面的讨论,从而以客观的、学术的态度来回看一下素描作为西方艺术的一种描绘方式,来到中国后,在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
我一直认为,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石,而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学府,其素描教学体系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所有热爱素描的学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它所收录的六十年来近六百幅作品,涵盖了从基础的石膏几何体、静物,到人物半身像、全身像的各个方面。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挑细选,展现了学院在素描教学上的严谨态度和高超水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教学风格的呈现,既有古典写实的严谨,也有现代写实的灵活,更有对形式感和表现力的探索。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素描语言的演变和发展。那些石膏写生作品,对结构和光影的分析入木三分;半身像则生动地捕捉了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而全身像更是将人体结构的理解、动态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整体性融为一体。这本画集不仅能够帮助我提升临摹技巧,更能让我从宏观上理解素描教学的逻辑和发展。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室,亲眼见证了六十年来素描教学的脉络与演变。书中近六百幅作品,每一个都凝聚了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匠心。我尤其着迷于那些不同时期创作的半身像,有的严谨写实,有的则更具表现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肖像画卷。而全身像的展示,则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人体结构、比例和动态的精准把握的重要性。石膏写生的部分,更是我学习的重点,它们教会我如何理解形体、光影以及体积感。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素描不仅仅是绘画的基础,更是对视觉语言的深刻探索。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明暗关系,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思考和对物象的理解。这本书是我在素描学习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
评分作为一名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入门并提升素描能力的教材。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书中的近六百幅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央美术学院六十年来素描教学的所有精华。从最初的石膏几何体写生,到人物的半身像和全身像,每一步都显得如此扎实而有条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石膏写生的处理,不仅仅是形体的描摹,更是对光影变化和体积感的深刻理解。半身像部分则精彩地捕捉了人物的个性与神态,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而全身像更是将人体的结构、动态以及空间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最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临摹的范本,更像是一部生动的素描教学史,让我能够窥见学院教学的演变和发展。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信息量,值得反复揣摩和学习。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购得的最有价值的艺术图书之一。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绘画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业余的绘画学习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素描教学脉络、并且作品质量极高的参考书。而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它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勾勒出了央美素描教学的发展轨迹。从最早的引进西方古典写实技法,到逐渐融合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再到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素描语言的拓展,整个过程清晰可见。书中的作品,无论是半身像中人物眼神的捕捉,还是全身像人物动态的把握,亦或是石膏写生中形体结构的严谨分析,都堪称典范。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次的观察、分析和实践。我尝试着选取其中几幅作品进行临摹,通过细致地分析线条的粗细、虚实,明暗关系的处理,以及空间感的营造,我发现自己的造型能力和对素描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素描实践课,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素描书,不仅仅是提供临摹的图样,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艺术世界。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书中所呈现的六十年来近六百幅素描作品,仿佛是一部立体的素描教学史。从初期的写实训练,到后期对造型语言的多元探索,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艺术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表情和动态的描绘,那些半身像和全身像,不仅仅是简单的形象复刻,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对生命状态的捕捉。而石膏写生的部分,则让我看到了素描在分析形体、理解结构方面的强大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素描是一项既需要扎实基本功,又需要深刻思考的艺术实践。它不仅是绘画的入门,更是理解世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评分对于许多渴望提升绘画技能的爱好者而言,中央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无疑具有标杆意义。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恰恰将学院六十年的素描教学精华浓缩其中,用近六百幅高品质的作品说话。我被书中作品的丰富性和专业性深深吸引。无论是对石膏几何体光影的细致分析,还是对人物半身像神态的精准捕捉,亦或是对人体全身像动态的生动描绘,都展现了学院派素描的严谨与功底。我尤其欣赏书中作品所呈现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基础的几何体到复杂的肖像,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启发。通过仔细研究这些作品,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技法,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素描背后所蕴含的造型规律和视觉思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素描是通往艺术殿堂的第一扇门,而这本书,就是那把最精妙的钥匙。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对“素描基础”的概念有些模糊,总觉得只停留在简单的线条和明暗关系上。但翻阅了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之后,我对素描的认识有了颠覆性的改观。这本书不仅仅是堆砌作品,而是通过六十年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近六百幅素描,向读者展示了素描的深度和广度。从最基础的石膏几何体训练,如何一步步深入到人物的解剖结构、神态表情,再到全身像的整体构图和空间营造,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脉络可循。书中的作品,无论是对石膏体块的体积感表现,还是半身像人物眼神的传神描绘,抑或是全身像动态的精准捕捉,都展现了学院派素描的精髓。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作品,它们在写实的基础上,又流露出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这让我明白,素描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更是对造型语言的探索和对艺术理解的表达。这本书无疑是我在素描学习道路上遇到的最好的导师。
评分作为一名对艺术史和学院派教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带给我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书中的近六百幅素描作品,如同一个个珍贵的历史印记,记录了中央美术学院六十年来在素描教学领域的探索与成就。我尤其被那些早期作品所吸引,它们带着那个时代的朴素与力量,展现出对造型本质的深刻理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对形体结构的精准描绘,到对光影的细腻处理,再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挖掘,都体现了学院教学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书中的作品涵盖了石膏、半身像、全身像等多种类型,每一类都代表了素描训练的不同阶段和侧重点。通过细致地观察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不仅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绘画技巧,更能从中领略到学院派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当代素描教学发展脉络的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一直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在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而这本《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则以一种直观而震撼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份声誉背后的实力。书中所收录的六十年来近六百幅素描作品,就像是一部厚重的编年史,记录了学院在素描教育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我惊讶于作品的多样性,从严谨的石膏几何体训练,到生动的半身像写生,再到富有挑战性的全身像创作,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展现出扎实的造型功底和对素描语言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神态的捕捉,那些眼神中的情感,脸部肌肉的微妙变化,都栩栩如生。同时,那些对人体结构的精准描绘,也让我对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基础性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临摹的工具,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拓宽视野的艺术读物。它让我看到了素描的可能性,也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厚重的素描画集,就被扑面而来的学院派严谨气息所震撼。它并非仅仅是简单罗列图例,更像是一部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史的缩影,以近六百幅珍贵的素描作品为载体,生动地展现了六十年来学院在素描教学上的探索、沉淀与创新。从基础的石膏几何体训练,到生动的半身像写生,再到充满挑战的全身像创作,每一笔、每一线都凝聚着无数学生的心血与教师的智慧。我尤其对那些早期作品印象深刻,它们线条的力量感、体积的塑造感,以及对光影的细腻捕捉,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对写实主义的极致追求。而后期作品则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和对造型语言的深入思考,既保留了学院派扎实的造型基础,又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书中的作品类型非常丰富,既有纯粹的形体训练,也有对人物神态、结构关系的深度挖掘,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绘画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灵感来源。这不仅仅是一本临摹的范本,更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的素描教学宝典,其价值远超想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