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 博库网 | 开本: | 2 |
| 作者: | 林明樟 | 页数: | |
| 定价: | 39.8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 ISBN号: | 9787545450484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目录: PART 1 看财务报表就是在学语言
1-1 财报不能单看一张
1-2 财务报表是一种语言,难的是“中翻中”
1-3 财报阅读招:看懂全貌即可
附录 会计师查核意见标准解释
PART 2 损益表:告诉您公司到底是赚还是亏
2-1 用生活常识推导出正确的损益表观念
2-2 量大不一定好
2-3 收入、成本和费用,哪一个重要?
2-4 公司有赚钱,为什么却倒闭了?
2-5 决策帮手:损益两平点
PART 3 资产负债表
3-1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概念
3-2 资产负债表的特殊科目说明
3-3 活用资产负债表:以长支长
3-4 大量的盈余,怎么分配或处理比较好?
3-5 经营能力如何判断: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综合运用
3-6 经营能力实战分析
3-7 做生意的完整周期是什么?
3-8 净利率这么低能活吗?
3-9 两家公司 RoA 很接近,该怎么判断好坏?
PART 4 现金流量表
4-1 消失的第三张关键报表
4-2 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含义
4-3 现金流量表案例解析
4-4 财报现金流量观念总整理
PART 5 附录
财务常识总复习
......
精 彩 页: 4—1 消失的第三张*关键报表
在1987年以前,会计师不管现金流量的事,因为
他们认为那是出纳人员的本分,并非会计师的专业领
域之一。但是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很多企业作弊案,
所以在1987年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才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公开信息,需要加入第三
张报表: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我们顺便来复习一下前面章节所学到的重要观念
,让大家再次了解,财务报表不能只看一张或只看特
定科目,否则很容易被造假的手法欺骗,需要将三张
报表摆在一起看才能看出报表的真实性与完整的关联
性。
损益表造假
**张报表是损益表,它是推估的概念,不是
100%确定的数字,损益表只能告诉我们一家公司在
一定时间内,到底是赚钱还是亏钱。
所以,损益表是流量的概念、预估的概念,特别
容易作假。例如,我们只要在境外免税天堂开一家纸
上公司,然后塞货给这家假公司,那么我们公司的损
益表,就会出现销货收入增加、净利也大幅增加的假
象,如图4—1—1里面的。
因为这是一笔假交易(塞货,美化公司损益表上
的净利表现),所以公司不会真正收到现金。感谢会
计制度有借贷平衡的基本要求,所以这家公司只能在
应收账款这个科目上动手脚。这笔生意本质上是假交
易,于是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会不断地增加,应收账款
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如图4—1—1的。如
果您没有学过财务报表,就会以为这家公司的获利状
况很好,值得投资。
还好您正在研读本书,所以可以将上一个章节经
营能力(翻桌率)的概念拿来分析运用。这时您就会
发现,假交易型公司的应收账款收现天数,会从原先
的90天慢慢增加到100天、120天、180天……360天。
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呈现这种趋势,通
常就代表它在销货收入上,使用了塞货的做假账手法
。
这也是沃伦·巴菲特要求看财务报表时,基本上
要看5年甚至*长时间的原因。因为假的东西难以长
久,即使做假账的人再厉害,只要作假,一定都会留
下蛛丝马迹,所以一旦时间拉长,总有东窗事发的一
天。
第二个做假账手法,就是调整会计制度,例如改
变折旧费用或分期摊销费用的处理方式,如2—4节所
提到的垃圾处理公司。以上两种方法,是损益表上*
常见的两个做假账手法。
资产负债表造假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在资产负债表上动手脚
。
假设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专业经理人(总经理)
,除了基本的年薪之外,董事会同意您依照公司经营
的绩效与公司股价的表现,额外提供特别分红给您。
您接手经营这家公司,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结果总
资产周转率偏低,只有0.98趟/年,再加上公司并不
是资本密集型(烧钱型),所以董事会对您有些不谅
解。
为了美化公司的经营能力(总资产周转率),您
请了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另外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帮忙,
将您公司目前没有使用的闲置资产(价值5亿元),
于10月30日卖给您的好友(丙公司)。
这时候,由于总资产周转率=销货收入÷总资产
,假设分子(销货收入)没有改变,但分母(总资产
)少了5亿元的资产,如图4—1—1的,所以总资产周
转率瞬间提升为1.05趟/年。这桩假交易,让您的经
营能力瞬间提升,于是在年底绩效考核时,您可以顺
理成章拿到几千万元的红利。
来年1月15目,您再请朋友将原先买的5亿元资产
,卖回给您自己的公司,其实投资人是不容易发现的
。因为资产负债表是当天余额(存量)的观念,年报
的数据,只会显示12月31日那**(当天余额)的状
况,所以您在1月15日当天做的买回动作,只会显示
在下一个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
这个虚构的故事,代表资产负债表也是**容易
上下其手的报表。当然实际上不会出现这么笨的做假
账方式,只是想让大家了解本书不断强调的*核心观
念:财务报表不能只看一张或只看特定科目,需要将
三张报表摆在一起看才能看出报表的真实性与完整的
关联性。所以我们才会说,消失的第三张报表——现
金流量表,才是*关键的报表。
现金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
如果阅读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只关注损益表或资产
负债表,而没有查阅现金流量表,就好像入宝山空手
而回的感觉一样。
现金流量表为什么这么重要7、因为损益表上*
下面一个数字(净利)是正数,当然值得高兴,但净
利是正的,只代表您公司有获利,获利不能保证公司
一定能持续生存下去!别忘记,损益表是推估的概念
,每年倒闭的数干家公司之中,有些在倒闭的当天账
面上还有获利(俗称“黑字倒闭”),这到底是怎么
回事?它们是因为手上没有足够的现金,不断成长到
破产!公司没有获利还可以照常营业很久,可是只要
几天没有现金,您的公司就无法生存下去!
想想看,如果您是公司的老板,现在公司缺钱,
有什么地方可以变出现金呢?一般人根据常识,会马
上想到以下三种方法:
1.低价促销换现金、减薪、放无薪假、裁员等各
种成本与费用管控措施。
2.要求业务员追应收账款、将存货转卖、将公司
闲置的机械设备卖出去。
3.要求采购员将应付账款往后延、找银行融资借
钱、请股东帮忙增资。
我们来试着将这些常识进行“中翻中”。**类
的几个方法,就是在营运过程中,想尽办法挤出现金
,或是减少现金的支出。这些动作相对应的会计科目
,都来自损益表,所以“中翻中”就是“营业活动的
现金流量”:主要就是以损益表的净利为基础,再将
不是真正现金支出的折旧费用与分期摊销费用加回来
,经过简单的计算,就是所谓的营业活动现金流量。
还记得公司有钱之后就会兵分两路吗?往左边走
叫“资产配置”“投资策略”或是“资本支出”;往
右边走,称为“处理债务”“融资策略”或是“财务
杠杆”。第二类的几个变出现金做法,相对应的会计
科目都是源自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所以“中翻中”就
是“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第三类几个变出现金的
做法,主要集中于银行与股东上,刚好就是资产负债
表的右边科目,所以“中翻中”就是“融资(理财)
活动的现金流量”。
借由刚才生活常识的推导,您会发现,现金流量
表*主要有三个部分,包括:
1.营运活动的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损益表)。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左
边的
科目)。
3.融资(理财)活动的现金流量(主要来自资产
负债表右边的科目)。
换句话说,只要有上一期与这一期的损益表,加
上期初与期末两张资产负债表,就能推导出现金流量
表(见图4—1—2)。所以我们将三张报表画成图标
的立体模型,让您可以清楚知道三张报表的因果与互
动关系。希望您读到这个章节以后,就有完整的财务
报表立体观念。
P161-168 内容提要: 无论是对投资理财的个人还是经营公司的职业经
理人,财务知识在个人与公司经营上的道理都是相通
的。
财务报表就是一家企业经营的成绩单,唯有认识
财务报表,才能帮助我们在投资或经营上做出正确的
决定。
让我们一起进入财务的奇妙世界吧! 《用生
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是台湾超人气财经作者、
两岸企业指定度*高的数字力讲师林明樟20多年财务
报表经验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形象地将财务报表专业
比作一门语言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日
常案例和简单形象的图表助读者运用个人生活中的财
务思维,搞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
及财务比率的概念,抓住*关键的投资信息。
......
作者简介:
《财报密码:用常识解锁企业的真实体魄》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如何准确评估一家企业的健康状况、盈利能力和未来潜力,是所有投资者、经营者、甚至是普通消费者都渴望掌握的核心技能。我们每天都在消费、工作、投资,无形中与无数企业产生交集。然而,大多数人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常常感到云里雾里,专业术语如同天书,数据庞杂令人却步。 本书《财报密码:用常识解锁企业的真实体魄》正是为打破这一信息壁垒而生。我们相信,解读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并非需要深厚的专业背景或枯燥的数学推导。相反,它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熟悉的逻辑与常识。通过将复杂的财务概念剥离,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和场景进行诠释,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既轻松有趣又不失深刻的学习旅程。我们将一同揭开财务报表的“密码”,让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呈现出清晰的企业运营逻辑,让读者能够自信地判断一家企业的真实体魄,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一章:财务报表,企业的“健康体检报告”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感到不适时,他会去医院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医生会通过各种检查来了解他的身体状况。企业的财务报表,就好比这家企业的“健康体检报告”。它不是一份冰冷的数据清单,而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真实写照,揭示着企业的“健康状况”。 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财务报表? 投资决策的基石: 如果你想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了解其财务状况是必不可少的。财务报表能告诉你公司是盈利还是亏损,是资产雄厚还是负债累累。 经营管理的指南针: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财务报表是衡量经营成果、发现问题、制定策略的重要依据。它能告诉你哪些产品卖得好,哪些成本需要控制。 信贷审批的风向标: 银行在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时,会仔细审查其财务报表,以评估其偿还能力。 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宏观经济的变化,往往也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 财务报表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 损益表 (Income Statement / 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 这份报表告诉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以及是如何赚钱或赔钱的。它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表现”。 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这份报表展示了企业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如年末)的“家底”——它拥有什么(资产)以及欠别人什么(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 这份报表关注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现金进出”。即使企业在损益表上显示盈利,如果现金流不畅,也可能面临经营危机。它揭示的是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我们将逐一深入剖析这三大报表,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帮助你理解它们各自的“语言”,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描绘出企业的完整图景。 第二章:损益表——企业“赚钱能力”的晴雨表 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我们最常接触,也是最直观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它就像一个精打细算的账本,记录了一段时间内企业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最终告诉你净赚了多少钱。 核心构成:收入、成本、费用与利润 收入 (Revenue/Sales): 这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钱。就像你开一家小吃店,卖出去一份炒饭,收到的钱就是收入。 销货成本 (Cost of Goods Sold, COGS): 这是为了生产或购买销售出去的商品所直接发生的成本。卖炒饭的例子里,就是制作这份炒饭所用的米、菜、肉、油等原材料成本。 毛利润 (Gross Profit): 收入减去销货成本,就是毛利润。它代表了企业在扣除直接成本后,卖出商品或服务所赚到的钱。 营业费用 (Operating Expenses): 这包括企业为了维持日常运营而产生的各项费用,比如员工工资、租金、水电费、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等。就像小吃店的店员工资、房租、宣传单的费用。 营业利润 (Operating Profit/Income): 毛利润减去营业费用,就是营业利润。这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营业外收支 (Non-operating Income/Expenses): 包括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如投资收益、出售资产收益)和支出(如利息支出、罚款)。 税前利润 (Profit Before Tax): 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Income Tax Expense): 企业需要向国家缴纳的税款。 净利润 (Net Profit/Net Income): 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就是最终的净利润,也被称为“净收益”或“盈利”。这是股东们最关心的一项。 损益表上的“故事”: 收入增长是好事吗? 不一定。如果收入增长是依靠大量降价促销实现的,那么净利润可能并没有随之增长,甚至会下降。 成本和费用控制的重要性: 即使收入很高,如果成本和费用过高,企业也可能不赚钱。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关注“含金量”: 损益表上的利润,不等于实际到手的现金。我们需要警惕那些“纸面利润”,后面我们会通过现金流量表来验证。 通过对损益表的深入解读,你将能看懂企业“赚不赚钱”、“为什么赚”以及“赚多少”的核心信息,为进一步的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企业“家底”的静态快照 资产负债表,顾名思义,它展示了企业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所拥有的“资产”以及这些资产的来源,也就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就像一张企业在某个瞬间的“个人资产清单”,让你了解其“家底”是否殷实。 基本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资产 (Assets): 这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家当”。 流动资产 (Current Assets): 可以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使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就像你钱包里的零钱、银行卡里的活期存款。 非流动资产 (Non-current Assets):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发挥作用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房屋、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长期投资等。就像你家里的房子、汽车。 负债 (Liabilities): 这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欠款”或“债务”。 流动负债 (Current Liabilities): 预计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等。就像你信用卡欠款、下个月要交的水电费。 非流动负债 (Non-current Liabilities): 偿还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就像你申请的房贷、车贷。 所有者权益 (Owner's Equity): 这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部分。可以理解为股东们投入的资本加上历年累积的利润。 股本/实收资本: 股东实际投入的资本。 资本公积: 股东投入资本超过股票面值的部分。 盈余公积: 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储备。 未分配利润: 企业尚未分配给股东的历年净利润。 资产负债表上的“健康指标”: 偿债能力: 通过分析负债水平和资产结构,可以判断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资本结构: 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营运能力: 存货、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 资产负债表看似静态,却隐藏着企业经营的长期健康密码。通过它,我们可以洞察企业的“体量”与“稳健性”。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企业“血液循环”的生命线 如果说损益表告诉你企业“赚不赚钱”,资产负债表告诉你企业“家底厚不厚”,那么现金流量表则告诉你企业“有没有钱花”,以及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它关注的是企业“血液”——现金的流动。 现金流为何如此重要? “现金为王”: 即使企业利润很高,如果缺乏现金,也可能无法支付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甚至面临破产。 衡量真实盈利能力: 损益表上的利润,不一定等于现金。现金流量表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造血能力。 预测未来支付能力: 通过分析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趋势,可以预测企业未来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股息、偿还债务或进行投资。 三大现金流活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这是企业通过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例如,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支付的税款等。这是企业“造血”的主要来源。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ash Flow from Investing Activities): 这是企业在长期资产上的投资和处置所产生的现金。例如,购买或出售固定资产、投资其他公司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ash Flow from Financing Activities): 这是企业为了获取资金而发生的活动产生的现金。例如,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偿还债务、支付股息等。 看懂现金流量表的“窍门”: 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持续为正: 这是企业健康运营的标志。 投资活动现金流为负(通常): 表明企业正在进行投资扩张。 筹资活动现金流: 如果企业长期依赖借款来维持运营,可能存在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最实在”的一份,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学会看懂它,你就掌握了企业“血液”的流向。 第五章:报表间的“联动效应”——融会贯通,洞察全局 财务报表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和补充。单一地分析某一张报表,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 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的联系: 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一项。 收入和成本的变动,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 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的联系: 损益表中的利润,需要调整(加上或减去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加上或减去营运资本的变动)才能得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如果企业利润很高但经营现金流却为负,就需要警惕。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联系: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如银行存款、借款、应付账款),是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重要来源或去向。 例如,银行借款的增加,会在筹资活动现金流中体现为现金流入;固定资产的购买,会在投资活动现金流中体现为现金流出。 通过学习报表间的联动分析,你将能够: 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 例如,当一家公司在损益表上显示盈利,但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可能意味着其利润的“含金量”不高,或者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评估企业的成长潜力: 持续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结合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增加,可能预示着企业正在扩张。 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 观察不同报表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出企业当前的经营重心和战略方向。 结语 财务报表并非高深莫测的学问,它们是用数字讲述企业故事的语言。本书旨在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你掌握这门语言,让你能够像阅读一篇精彩的文章一样,轻松读懂企业的“言外之意”。通过理解损益表里的“得失”,资产负债表的“家当”,现金流量表的“血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动”,你将能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信息中,迅速抓住企业的核心价值。 掌握了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你不仅能在投资理财中更胜一筹,更能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明智的消费者、员工和公民。欢迎来到《财报密码》的世界,开启你洞察企业真实体魄的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