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黄金修订版) 修订版 姜振宇著 正版 书籍 畅销书 心理学 读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黄金修订版) 修订版 姜振宇著 正版 书籍 畅销书 心理学 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微表情
  • 心理学
  • 行为分析
  • 面部表情
  • 肢体语言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情绪识别
  • 姜振宇
  • 读心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策马扬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4710
商品编码:26559655279
丛书名: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黄金修订版)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新书预定,需单独下单,和现货书籍分开购买!

热门新书预定抢先购,预计2018年1月31日到货,到货后会立即发货,请亲们耐心等候,着急的亲慎拍,给您带来不便很抱歉!注意:预定图书请与现货图书分开下单!谢谢

预定期间退款请联系在线客服,退款原因请选择为:不想要了,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祝您生活愉快~!

预定商品请单独下单,到货后将快速为您发出。若您将预定商品与其他商品一并购买,则该订单默认在预定商品到货后发出,拍下即视为认可,谢谢您的支持。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黄金修订版) 开本: 4
作者: 姜振宇 页数:  
定价: 39.8 出版时间: 2016-01-01
ISBN号: 9787535484710 印刷时间: 2016-01-01
出版社: 长江文艺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我们分手吧——人是情绪为主的动物
***章 表情辨识能力测试
***步是读懂,第二步是控制!表情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密码,也是了解他人的关键步骤。做一下本章的表情辨识能力测试,看看你的读脸水平如何吧。
1.1 普通表情的辨识
1.2 常见表情的辨识
1.3 复杂表情的辨识
1.4 测试结果评价和建议
第2章 情绪的激发
情绪是人遇到有效刺激时的***神经反应,是刻意“装”不出来的。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刺激源,引发他人真实情绪,就是撕破他人假面、直击内心真相的关键步骤。
2.1 情绪的概念
2.2 情绪的作用
2.3 情绪的激发原因——预期不符
2.3.1 什么是主观预期?
2.3.2 什么叫做预期不符
2.3.3 预期的差异性——以驾驶汽车为例
2.4 宝藏般的核心价值——研究预期不符的作用
第3章 情绪和表情的天然组合
世界上有6种共通情绪: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愉悦,每种情绪都具备特定的微表情形态特征,根据这些微表情可以准确推断出与其相对应的情绪。
3.1 内心的情绪一定有外在表现吗
3.2 表情是否诚实
3.3 微表情的概念
3.4 不同的人,微表情是否相同
3.5 微表情辨谎的原理
3.5.1 生理表情、情绪表情和社交表情
3.5.2 微表情破解“为什么要说谎”
3.6 构成表情和微表情的肌肉
3.6.1 上半脸表情肌群
3.6.2 下半脸表情肌群
3.7 本书中用到的一些名词
第4章 惊讶的微表情
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首先会产生惊讶的情绪。惊讶转瞬即逝,之后会迅速恢复常态或转换成其他情绪;惊讶的表情越饱满,表明刺激源的力度越大。
4.1 惊讶情绪的产生
4.2 ***惊讶的表情
4.2.1 惊讶表情的生理意义
4.2.2 生活中的大惊讶
4.3 惊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4.3.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惊讶表现
4.3.2 惊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4.4 惊讶和其他情绪的组合表情
4.4.1 惊讶之后转为喜悦
4.4.2 惊讶之后转为厌恶
4.4.3 惊讶之后转为愤怒
4.4.4 惊讶之后转为恐惧
4.4.5 惊讶之后转为悲伤
★测试案例:事业成功却不受家人喜爱的偏执女性
★趣味案例:**论坛上惊怒的发言者
本章总结
第5章 厌恶的微表情
如果有效刺激性质为负面,使人在瞬间的惊讶之后产生了否定和远离的想法,就会滋生厌恶情绪。轻蔑和不屑也属于厌恶类情绪的衍生。
5.1 厌恶情绪的产生
5.2 饱满的厌恶表情
5.2.1 **的厌恶:呕吐
5.2.2 饱满的厌恶表情
5.3 厌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5.3.1 不同程度的厌恶表情
5.3.2 厌恶的表情特征
5.3.3 恶心的表情特征
5.3.4 轻蔑和不屑的表情特征
5.3.5 厌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趣味案例:拥有6个头衔的***男子
★测试案例:血肉模糊的视觉刺激
★测试案例:为求出名而拍摄大尺度照片
★趣味案例:海归下属讥笑总监的方言口音
★测试案例:介意自己体型的小胖子
本章总结
第6章 愤怒的微表情
当负面刺激的力度升级,***了厌恶情绪的极限,对当事人产生威胁时,就会激发愤怒情绪,愤怒的特征是有攻击倾向,试图驱除或消灭负面刺激源。
6.1 愤怒情绪的产生根源
6.2 饱满的愤怒表情
6.2.1 愤怒表情的形态特征
6.2.2 怒视的眉眼形态
6.3 愤怒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6.3.1 让嘴唇紧张的肌肉
6.3.2 愤怒的变形一:憋气的嘴唇(憋气嘴)
6.3.3 愤怒的变形二:厌恶的愤怒
6.3.4 愤怒的变形三:平静的下半脸
6.3.5 愤怒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趣味案例:愤怒的丘吉尔
★测试案例:不问世事的“发明家”
本章总结
附:愤怒情绪的外一篇——向Paul Ekman教授致敬并探讨
第7章 恐惧的微表情
一旦负面刺激的威慑力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恐惧情绪也就随之产生。害怕、不安和担忧也属于恐惧类情绪的衍生,其程度依次递减。恐惧的表情是惊讶和悲伤两种表情的结合体,可以理解为在惊讶之后所预支的悲伤。
7.1 恐惧情绪的产生
7.2 饱满的恐惧表情
7.3 恐惧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7.3.1 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
7.3.2 害怕的表情
7.3.3 不安的表情
7.3.4 担忧的表情
7.3.5 恐惧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测试案例:如何击溃自吹自擂者的心理防线
本章总结
第8章 悲伤的微表情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恶果),这会让当事人心中原有的担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奈地放弃,恐惧情绪就会转变为悲伤。悲伤源自损失,是所有情绪中***放任能量流失的情绪,会导致双眼无神、失去警觉。
8.1 悲伤情绪的产生
8.2 ***饱满的悲伤反应——痛哭
8.2.1 婴儿的痛哭表情
8.2.2 成人的痛哭表情
8.3 悲伤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8.3.1 闭着嘴抑制痛哭
8.3.2 闭着嘴的哭泣
8.3.3 平静的悲伤
8.3.4 悲伤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8.3.5 悲伤的衍生微表情
8.3.6 测试应用
★测试案例:虚假的宣传者
本章总结
第9章 笑容里的微表情
愉悦是6种共通情绪中***的积极情绪,笑容也成为人类***复杂也***适合进行社交的表情。区分出真笑和假笑,就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分析笑容背后的真实心理状态。
9.1 人为什么会笑
9.1.1 人生四大喜事
9.1.2 专题一:收到礼物的喜悦
9.1.3 专题二:令人发笑的表演
9.2 ***饱满的笑容
9.2.1 笑容的**肌肉
9.2.2 大笑的眼睛
9.2.3 大笑的嘴和脸颊
9.2.4 大笑和大哭的对比
9.3 笑容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9.3.1 饱满的笑
9.3.2 饱满的微笑
9.3.3 隐隐的微笑
9.3.4 证件照的笑容
9.3.5 笑容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分析案例: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9.4 抑制笑容的微表情
★分析案例:强颜欢笑的商会会长
本章总结
***0章 眉毛和眼睛的表情
基本情绪的微表情特征分析完毕。除了以情绪为线索之外,仅仅透过对眉毛和眼睛一举一动的观察,就可以观察到当事人内心隐藏的大量信息。眉毛的5种不同形态、眼球的转动、眼睑的开闭动作都可以映射一定的心理状态。
10.1 眉毛的微表情
10.1.1 眉毛的作用
10.1.2 眉毛的5种微表情
10.2 眼睛的微表情
10.2.1 眼睛的结构
10.2.2 瞳孔对视
10.2.3 视觉阻挡
10.2.4 视线转移
★测试案例:瞳孔对视的心理奥秘
★应用案例:商业谈判——时机决定成败
★测试案例:什么情况下,眨眼频率会增加
★测试案例:说谎话的优雅女性
本章总结
***1章 真假表情
人脸上的表情瞬息万变且真假交织,要想成功破译表情密码,就需要敏锐捕捉所有面部细微变化,逐一拆解并分析变化背后的深意,进而去伪存真,掌握他人内心的真相。
11.1 表情基线
11.1.1 面无表情基线
11.1.2 真实表情基线
11.2 微表情形态特征总结
11.2.1 惊讶
11.2.2 厌恶
11.2.3 愤怒
11.2.4 恐惧
11.2.5 悲伤
11.2.6 笑
11.3 复杂表情识别
11.3.1 复杂的笑容
11.3.2 其他复杂表情识别
参考书目

......

精 彩 页: 3.1内心的情绪一定有外在表现吗
内心的情绪一定会有外在表现,因为这些内在的
神经系统状态和外在的表现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不像思维那样可以纯粹地保留在大脑中而不露痕迹。
     人体所有肌肉的运动,都有生理作用,脸上的肌
肉运动也不例外。比如皱眉,除了可以表示愤怒、怀
疑、痛苦之外,还可以间接将眼睛的上下眼睑部分闭
合,影响视觉系统的信息接收方式,如图3-1;抿紧
嘴唇,除了表示不高兴之外,还可以在喝苦口药水的
时候阻止本能向外吐出的欲望,如图3-2。也就是说
,我们司空见惯的脸部表情,除了能够表达意义之外
,还直接或间接拥有生理方面的作用。有的生理作用
现在仍然有效,有些已经从远古时代的有效变成***
的进化本能。
     图3-1图3-2
以威胁的表情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提升上
唇露出犬齿的动作,并不是人类特有的生理活动,很
多野生动物在搏斗之前,都会把嘴张开,露出尖利的
牙齿。这样的面部(动物确实也有脸啊)动作,本质
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情。如图3-3所示。
     图3-3
当然,人的表情可以表达***丰富的表意。例如,
在友好会谈之前,先彼此微笑,据理力争的时候,则
常见紧皱的双眉;在听说模范夫妻突然离婚的消息后
,睁大眼睛表示“怎么可能”;遇到自以为是的人侃
侃而谈时,会不经意地撇嘴一笑(用比较学术的话说
,是单侧嘴角上提)以示轻蔑;在发生冲突的时候,
怒目而视甚至破口大骂;看恐怖电影的时候,倒吸一
口冷气的同时,眼睛睁大,一股寒意穿透脊梁;送别
已逝斯人的时候,伤心的人双眼黯淡无神,为了强打
精神,还得将眉头不由自主地提升。
     所以我们要在此明确两个问题:
1�庇星樾魇欠褚欢ɑ嵊斜砬椋�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着重强调的前提是,真的
有情绪产生。
     在不需要抑制或伪装的情境下,情绪一定会引发
比较饱满的表情,能够充分表达情绪的质和量。
     在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会遵循很多社
会准则,所以随意的情境不多,很多时候情绪的表达
都要受到约束和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表情就会比
较隐晦,甚至出现“面是心非”的伪装表情,如同人
人戴着“社交面具”一样。不过,与面具不同的是,
人的脸不可能保持**的静止不动。
     在有情绪产生的前提下,脸上的任何一个细微动
作,都受命于神经系统的指令(死人是不会动的),
都具有特定的意义。或者,用我们带有职业病特征的
说法,是具有分析价值。即使面沉似水,眼睛的轻微
移动也能表达出当事人的内心状态(详见***0章)。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只要有情绪出现,就
会引发面部的表情。这些表情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
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定包括真实的情绪反
应,还可能包括经过加工和控制的伪装表情。
     2�庇斜砬槭欠褚欢ㄋ得饔星樾鳎�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
     从出生开始,多年的积累会让人可以随意做出各
种常见的表情,对于演员而言***是容易,好的演员甚
至可以在2秒钟之内精准地控制某一只眼睛默默流出
眼泪。
     因此,仅仅观察到表情,并不能确认行为人内心
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在心理测试过程中,为了能够***
大限度通过观察表情的细微变化来确认内心状态,必
须要添加一个必要的步骤——有效刺激。有效刺激是
指根据被测试人的具体状况,设计刺激源,有效引发
被测试人的真实情绪。真实情绪一旦产生,就会通过
表情表达出来,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过滤假的,捕
捉真的。
     P58-61 内容提要: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黄金修订版)》
中,姜振宇将按照6种情绪的变化路线来组织对微表
情的研究和论述,除了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
伤和愉悦6种基本情绪之外,还融入了尽可能多的衍
生情绪,努力找到这些情绪微小表情的核心本质,帮
助各位提高捕捉微表情的能力和效率。
    

......

作者简介: 姜振宇

一个呆萌的学者、时尚的科研者、个性化十足的畅销书作者。

他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他领导着*****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

他担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多家公安机关和反贪机关的特邀研究人员。

***有《微反应》《微表情》等**畅销书。
心灵的无声语言:洞察人心的奥秘 人类情感的表达,远不止于言语。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眨眼、眉毛的轻微颤动、嘴角的一丝牵扯中,都隐藏着丰富的心灵信息。当语言的表述与内心的真实感受发生偏差时,这些细微的面部表情便成为了泄露天机的“信使”。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某一本畅销书的内容,而是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人类非语言沟通深层奥秘的旅程,揭示隐藏在人们脸庞之下的真实想法与情感活动。我们将深入剖析那些转瞬即逝的微小面部动作,学习如何解读这些“心灵的无声语言”,从而更精准地理解他人的意图、情绪状态乃至真实意图,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力。 第一章:情感的画布——面部表情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我们为何会产生表情?表情的本质是什么?本章将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面部表情产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我们将解析大脑如何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如何映射出我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深入研究全球范围内人类在表达基本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时所呈现出的普遍性模式。达尔文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表情的进化意义奠定了基础,而保罗·艾克曼等学者的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基本情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然而,表情并非完全统一。文化、个体经历、性格特质等因素都会对面部表情的表达和解读产生影响。我们将探讨这些差异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带来的误解。例如,某些文化中习惯于压抑负面情绪的表达,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为直接。理解这些细微的文化差异,对于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建立更顺畅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普遍性与差异性如何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类情感表达的复杂图景。 第二章:微观世界的秘密——解锁面部微表情的玄机 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易捕捉到的明显表情不同,微表情(Microexpressions)存在的时间极短,通常只有不到半秒钟,因此极其难以察觉。它们如同稍纵即逝的闪电,却往往能揭示出个体试图隐藏或压抑的真实情绪。本章将聚焦于微表情的识别与解读。我们将详细介绍微表情产生的原理,以及它们与我们大脑中潜在的情感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将深入解析不同类型的微表情,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具体情感含义。例如,一丝快速掠过的恐惧眉毛上扬,可能意味着对方心中存在某种不安;嘴角瞬间下拉,或许预示着难以言表的失望。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视觉识别技巧,帮助读者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捕捉那些常人忽略的细微变化。这包括对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以及面部其他肌肉群的动态观察。我们还会介绍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例如慢放视频分析、面部表情编码系统(FACS)的入门概念,让读者对微表情的科学分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三章:言不由衷的信号——识别谎言与欺骗的蛛丝马迹 在人际交往中,识破谎言和欺骗是维护自身利益、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能力。而面部微表情,恰恰是识别谎言的重要线索之一。本章将重点探讨如何利用微表情来侦测谎言。我们将分析当一个人试图欺骗时,其大脑和身体可能产生的生理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如何通过面部表情显现出来。 我们将深入剖析“面部冲突”(Facial Conflict)的概念,即一个人所说的话与他内心真实感受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微表情暴露。例如,一个人可能面带微笑地陈述一个令其极度不满的事实,但那一闪而过的皱眉或鼻翼的不自觉抽动,都可能泄露出真实的情绪。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观察框架,指导读者在对话过程中,关注对方的整体面部反应,捕捉那些与语言不符的瞬间表情。这包括观察对方的眼神、嘴角的细微变化、眉毛的运动,以及额头和脸颊的肌肉活动。 同时,本章也会强调,微表情并非唯一的判断标准。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非语言线索,如肢体语言、声音语调、以及对话内容本身,进行综合分析。过于依赖单一证据可能会导致误判。我们将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微表情的洞察力,来提升我们识破谎言的能力。 第四章:情绪的潮汐——深度解读他人的内心世界 除了谎言,我们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解读一个人更深层次的情感状态和内心需求。本章将带领读者超越表面的微表情,深入理解不同表情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信息。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一个人压抑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如何影响其行为。 例如,一个长期压抑愤怒的人,其面部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平静”的假象,但偶尔流露出的紧咬牙关或不自觉的鼻翼收缩,都可能暗示着内心的不满。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那些“隐藏”的情绪,例如,一个人可能在社交场合表现得非常开朗,但短暂的眼神游移或眉宇间的一丝愁苦,却可能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或焦虑。 本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面部表情来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洞察力来改善人际关系。例如,一个孩子在撒谎时,其面部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恐惧和犹豫,这提示父母需要用更温和的方式去引导;一个同事在陈述工作困难时,其眉毛的紧锁和嘴角的下垂,可能表明他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对情绪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建立更具同理心的人际互动,提升沟通的有效性,建立更牢固的信任关系。 第五章:实践的力量——从观察者到洞察者 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熟练运用微表情分析,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刻意练习。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我们将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帮助读者逐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解读能力。 我们将推荐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例如: “表情银行”的建立: 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并在心中或笔记中记录下不同表情及其可能的情感含义。 视频观察训练: 利用电影、电视剧、访谈节目等影视资源,反复观看人物的表情变化,并尝试暂停、慢放,细致分析每一个微小动作。 镜像练习: 鼓励读者对着镜子,模仿和练习各种面部表情,了解自己的面部肌肉如何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表情。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在不同情境下观察和解读他人的表情,并对自己的判断进行复盘。 本章还会强调“情境”的重要性。表情的含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对方的身份、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过度解读或断章取义,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整合多方面信息,做出更全面、更准确判断的指导。 最后,我们将鼓励读者将这种洞察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商务谈判、团队协作、亲子沟通,还是日常社交,都能够从中受益。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能成为更敏锐的观察者,更深刻的洞察者,从而在复杂的人际世界中游刃有余,建立更真诚、更有效的人际关系。本书并非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扇通往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窗户,引领您发现隐藏在脸庞之下,最真实的沟通密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微表情》这本书,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深知良好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然而,我发现很多时候,语言的沟通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影响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往往是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非语言信号。这本书就像一本“读心手册”,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微表情的奥秘,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来洞察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情绪。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一些常见误区的澄清,比如并非所有“闪躲眼神”都代表撒谎,也并非所有“皱眉”都意味着不满。作者强调了理解个体“基线行为”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综合分析多种信号才能做出准确判断。这让我意识到,观察微表情并非简单的“套公式”,而是需要智慧和细致的分析。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他人心理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学会了更有效地解读和回应他人的非语言信息,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了更好的沟通效果。

评分

我购买《微表情》这本书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闲逛,被它简洁的书名和“畅销书”的标签吸引。老实说,我之前对微表情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影视剧片段里,觉得它神秘又难以捉摸。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微表情并非高不可攀的绝技,而是隐藏在我们日常互动中的普遍规律。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比如,书中对“惊讶”表情的解析,不仅仅是描述嘴巴张开、眉毛上扬,而是深入分析了惊讶的真实程度、持续时间与面部肌肉活动的关联,以及如何区分真实的惊讶和伪装的惊讶。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撒谎”信号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撒谎者都会有某个特定表情”的结论,而是强调了“基线行为”的重要性,也就是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的表情和行为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脱离基线的异常变化来判断。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教会我观察的不仅仅是表象,更是现象背后的动机和心理。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他说这本《微表情》是他看过关于非语言沟通方面最透彻、最实用的一本。我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心理学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讲些道理却不接地气。但当我拿到手,翻开第一页,就被它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所吸引。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微表情的科学基础,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的洞察力。这本书并不是那种随便几页就能讲完的小册子,而是有相当的深度。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从面部肌肉的细微抽搐,到眼神的闪烁不定,再到肢体语言的微妙变化,层层递进地解析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真实反应。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每个微表情时,都会配上清晰的图示,甚至还会引用一些科学研究的数据来佐证,这让内容非常有说服力。而且,它不仅仅是教你看懂别人的表情,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反思自己的表情管理,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与人沟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买《微表情》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人类的非语言沟通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人际交往中最神秘也最有趣的部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但感觉都比较碎片化,不成体系。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视角。作者姜振宇老师在书中,将微表情的形成、识别以及应用,做了非常全面的阐述。我最喜欢的是他对于不同情绪在面部产生的细微差异的描述,比如区分“真笑”和“假笑”时,不仅仅看嘴角是否上扬,更要观察眼轮匝肌的收缩情况。这种科学而严谨的分析,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而且,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非常吸引人,既有专业性,又不失趣味性,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特别推荐书中的“冲突信号”部分,它详细讲解了当一个人内心有矛盾或者说谎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哪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观察他人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更加理解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复杂性和深层含义。

评分

我是在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论坛上看到有人推荐《微表情》的,说这本书是“人际交往的读心术”。我带着一点好奇和怀疑的心态入手了。说实话,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沟通技巧的书,但总觉得它们讲的都是一些套路,缺乏深度。而这本《微表情》则完全不同。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表演”或者“欺骗”,而是在教你如何“看见”。作者用非常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和大量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详细地剖析了人类面部表情的复杂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泄露”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时,依然会有一些微小的、不易察觉的线索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识别他人”,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更加了解我自己。当我阅读到关于某些表情的解释时,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过去的经历,并开始反思自己当时的情绪和行为。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他人心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