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书名:聂卫平:围棋人生
:38元
作者:聂卫平
出版社:文化艺术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39467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 编辑推荐 |
《聂卫平:围棋人生》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 媒体推荐 |
聂老师身上有一种霸气,这种性格适合做主帅,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常昊
只要对围棋有利的事情,我就会去做。
——聂卫平
| 内容简介 |
聂卫平,中国围棋的现代“棋圣”,他将狂妄与自信的性格,犀利尖锐的语言,极具传奇色彩的“棋圣”之路。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与高层领导人的交往,都集于一身,并投射在既单纯又神秘却确确实实是黑白分明的棋盘上。
| 目录 |
卫平和我(代前言)
——沈君山
生活篇
我的童年
我和陈老总
我的恩师们
初露锋芒
我也当过“”
初恋
山河农场
孔祥明
王静
亲与情
邓老爷子
耀邦叔叔
金庸和沈君山
吴清源
陈祖德
邓朴方
我和足球
国际交往
台湾行
为民出气
四次遇险
我和广告
围棋篇
国家集训队
首次夺冠
冲击日本九段
“聂旋风”
聂卫平时代
心理战
乐山惨败
新体育杯
自信与狂妄
对抗时代
届擂台赛
小林光一
藤泽秀行
第二届擂台赛
武宫正树
大竹英雄
第三届擂台赛
第四届擂台赛
总结擂台赛
应氏杯
富士通杯
收徒风波
十年篇
与王静分手
兰莉娅
孔令文
郎平
“睡觉门”
中国足球
唐莉
棋手
“龙一道”
聂家军
聂道场
雷人之语
人生九局
难忘的一局1974.12对宫本直毅九段
震撼日本棋坛的一局1976.4对石田芳夫九段
惊心动魄的一局1985.8对小林光一九段
可以传之后世的一局1985.8对加藤正夫九段
激动人心的一局1985.11对藤泽秀行九段
被称为“世纪之战”的一局1987.3对武宫正树九段
呕心沥血的一局1987.4对大竹英雄九段
印象深的一局1988.10对依田纪基七段
遗憾的一局1989.9对曹薰铉九段
年表
性情中人聂卫平——编后记
| 序言 |
在中国的围棋发展史上,聂卫平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围棋是世界上现存斗智竞技中历史悠久的,源起于我国,隋唐之际传人日韩,在相当于明朝中叶的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的围棋开始制度化,产生了四大家,互相竞争。明治维新,棋亦随之进人现代化,成立棋院,推动新闻棋赛,成为一职业性的竞技。反观我国,从清末至民国,围棋一直是依附于商贾之间的消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尚无力及此,中日双方的棋力,乃渐拉远。在这一期间,吴清源和林海峰等华裔棋士相继扬威东瀛,他们的成就,是华人的骄傲,在艺术境界上也为围棋放一异彩,但毕竟是从日本的围棋制度和在日本的环境中孕育而成。聂卫平是个完全由中国“本土”培育出来的,并在较长时期的比赛中连续地击败了日本强棋士的人。围棋是两个棋士个人间的斗智,但作为职业性的竞技,却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一般说来,西方文化较以个人为本位,而东方文化则较以群体为本位。从明治维新福田谕吉提倡“脱亚人欧”起,日本就在各方面西化,战后更是完全接受以个人竞争为主体的资本主义。
中日围棋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双方棋力有一段距离,日本是以“指导”的心理来对待中国的。中国方面的心情不同,那时中国“文革”刚刚结束,对外开放才将开始,国际的比赛,例如乒乓球、排球等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色彩,每次获胜都有着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的象征。
这个时候,中日围棋擂台赛应运而生。在自传里,聂君自认他的棋力在七十年代末已达到,但真正更上一个台阶,还是在八十年代后期的擂台赛。可以说擂台赛造就了英雄式的聂卫平,聂卫平也造就了英雄式的擂台赛。严格地说,擂台赛不能算是真正两军对决的比赛。因为譬如十人比赛,一队九人皆弱,一人特强,这特强的一人就可把比赛赢下来,但并不代表输的一队就实力差。然就刺激性、紧张性而言,擂台赛远胜其他方式的比赛,尤其当时的中日对抗,以平均实力而言,日本毫无疑问尚胜一筹,聂卫平把守后一关,有如在悬崖上持剑对决,虽然只是一个人,背后却担负了十亿中国人民加三千万海外华裔的期望,凭其韧性、气势,连胜三届十一场,海内外华人,无论知不知棋都为每一场的胜负悬起了心,使得围棋这项原属个人游戏的竞技,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比赛。再加上聂君学棋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与日本棋士正成对比:日本的职业棋士都是从小进入棋院,稳定成长,是制式化的“产品”;聂卫平却是在极端混乱的“文革”期间,左冲右突地冒出来的。用武侠小说做比,小林、武宫等日本一流棋士,就像少林寺的和尚,一个个从小出家,吃素练武,后通过了十八罗汉铜人阵的考验,才算学成出师;聂卫平则是一位野武士,在荒山大泽中自行磨炼而出。当聂卫平在擂台赛上与这些棋艺属于“名门正宗”的高手对决,并把他们一个个扫下悬崖,其悬疑性、戏剧性,即使小说里想象出来的精彩情节,亦不能过之。
| 后记 |
与老聂相识差不多二十年了。八十年代初,我正在读大学,开始拜师学艺,学习桥牌。我的启蒙老师郑之澹,与老聂是邻居。于是每逢周三、周六的晚上,聂卫平、聂继波兄弟,我和郑老师分坐四方,在老聂家开练。
适时老聂和孔祥明婚后不久,尚未得子。小孔常常是为我们准备好茶水后,蜷在客厅另一侧的大沙发上,时不时地给我们添茶续水。那时老聂棋艺尚未达到期,名声也远未达到“棋圣”的地步,因此,他率真的天性时时处处流露出来。
1985年,中日擂台赛开战!《中国青年报》体育组的一位同学托我写篇聂卫平的采访记。采访时,老聂的自信及率真再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升温,老聂声名鹊起,从一个运动员迅速升格为“民族英雄”。被封为“棋圣”之后,“圣人”的光辉包围着他,众目睽睽之下,他的一言一行都变得不平凡了,他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直率、真情了。
| 文摘 |
闭幕式在人民大会堂的西大厅举行。人人胸前都挂着一朵大红花。日本朋友也都面带微笑。
日本棋院常务理事大枝雄介致辞时说:“这次来中国,我们没有准备藤泽先生赢棋……”
藤泽先生听了哈哈大笑,豪放的笑声震动了整个大厅,引得在座的人都笑了。
藤泽先生说,他这次输了,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回去要剃光头。
我对藤泽先生表示,听说有此事,我并不在意,我希望先生就不必剃了。先生过去是我的老师,今后还是我的老师。
我说这些不是出于礼貌,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真心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次擂台赛我们虽然赢了,但并不等于中国围棋已经赶上了日本。像擂台赛这样实力的队,日本至少还能组成一个,而我们则是全力以赴了。如果日本也像我们这样全力以赴,我们恐怕就很难赢了。
即使我们真的赶上了日本,我也仍然要向藤泽先生学习。学他的棋艺,学他的拼劲,他年过五十,还拿到了日本大的比赛——“棋圣战”的冠军,而且连续五次卫冕成功,在日本棋坛的把交椅上一直坐到五十七岁,要不是癌细胞吞噬了他的胃,威胁到他的生命,他也许会在棋坛上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藤泽先生回去后还真的剃了光头,加藤正夫和小林光一也剃了光头。后来我从报纸上看到他们三人的一张照片,两个下棋,一个在旁边看,都是光头。日本报刊还发表了一条花边新闻,说加藤夫人和小林夫人,都认为自己的丈夫剃了光头后更年轻更精神了。可当年日本外务省出的年鉴上对此持一种批评态度,认为他们不应该这么说,既然输了只好剃头。
闭幕式上,擂台赛主办单位《新体育》杂志社,除了给藤泽秀行、小林光一、江铸久和我发了特别奖外,还给小林光一的夫人小林礼子和我的妻子孔祥明发了“贤内助”奖。
这消息一经传出,顿时轰动了我们整个棋界。,以往的中日围棋比赛,日本的强棋手极少出场,这次几乎倾巢出动,足以证明日方对1984年的中日交流的重视。第二,日方提出“番棋”的本身,更加说明日本棋界已开始真正把中国棋手当做了同等地位的对手。所以,日方传过的这一信息,当然会引起我们巨大的反响。
过去中日围棋比赛,除了1978年访日时曾下过一次“三番棋”外,通常都是一局定胜负。而日本棋手认为一局定胜负的偶然性太大,只有下“番棋”才能显示出真正的实力。日本的重大棋战的决赛就都采用下“番棋”的形式,棋战的等级越高,下的局数就越多。比如,“王座战”、“天元战”是五番胜负,“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都是七番胜负。
初,中国棋手远不适应这种“番棋”,往往是局发挥不错,越到后来越糟糕。1978年中日棋手的“三番棋”,除了孔祥明三比零胜小林千寿、吴淞笙二比一胜牛之浜撮雄九段外,其他人都输了。后来我们发觉下“番棋”确实有好处,比一局决胜负更有对抗性,竞争的气氛也浓得多。于是我国一些重要比赛的决赛,也开始采取了“三番棋”或“五番棋”的比赛方法。
我本人对下“番棋”是很感兴趣的,我感到和同一个对手连下几局.双方的斗智斗力分外有趣,确实使对抗的气氛浓多了。但是,这次我的“七番棋”的对手是日本强的棋手赵治勋,使我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对日本九段的战绩虽然是胜多负少,但对日本“超一流”棋手却成绩不佳,和加藤正夫、小林光一皆是两战两败,故而早就渴望着与他们再决雌雄。这次能和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赵治勋棋圣对阵,当然使我兴奋不已。
感到紧张的是,赵治勋棋圣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日本“超一流”的棋手尽数败在他手下。四十年前,吴清源称雄日本棋坛时,日本棋界曾喊出了“打倒吴清源”的口号。现在赵治勋崛起,又使日本棋界喊出了“打倒赵治勋”的口号,这足以说明他的声望到了什么样的阶段。
| 作者简介 |
聂卫平,中国著名围棋高手。河北省深县人。1952年生于北京。1982年被定为高段位——九段棋手,是中国围棋史上正式获得“棋圣”殊荣的人。从1975年他代表黑龙江队首次夺得全国冠军以来,26次获全国大赛的冠军。从1974年到90年代以来,他是与日本超一流棋手比赛获胜率高的中国棋手。在总共举行过六届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他一直担任中方主帅,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为中国队在这一重大赛事中多次战胜日本队立下头功。被日本围棋界誉为“聂旋风”。他曾多次入选“十佳”运动员,并荣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王端阳,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0年入伍,1979年作为随军记者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后调铁道兵文工团创作组。1986年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任《民间文学》编辑。1993年曾任《中国摄影报》新闻部主任。
这本《聂卫平——围棋人生》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围棋充满好奇,但从来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我亲历了中国围棋的黄金时代,也感受到了聂卫平大师那跌宕起伏的人生。从他年少成名,到中日擂台赛上的惊世对局,再到人生低谷时的挣扎与坚持,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书中对围棋棋局的描写,即使是对围棋不太懂的我,也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仿佛自己就坐在棋盘前,屏息凝视着每一颗棋子的落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描绘的聂卫平大师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固执,也有着面对失败的痛苦和迷茫。但正是这些,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围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那种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围棋精神,这对于我今后的人生,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不得不说,《聂卫平——围棋人生》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人生”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所以最初拿到这本书时,多少有些犹豫。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聂卫平大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围棋棋手的辉煌与荣耀,更是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凭借自己的天赋、努力和坚韧,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书中对于中日围棋对抗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激烈的年代,感受到了国人对围棋这项智力运动的自豪与渴望。聂卫平大师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冷静、勇气和智慧,不仅仅是棋盘上的博弈,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描绘了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挫折,这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盘围棋,充满了变化和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落好每一颗棋子,如何去面对得失。
评分我最近读了《曹薰铉——无心》这本书,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曹薰铉大师的名字,在围棋界是如雷贯耳的存在,但他“无心”二字,却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翻开书,我以为会看到一个关于围棋技术和战术的严谨论述,然而,它展现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曹薰铉大师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他将围棋视为一种道,一种修行的过程,而非仅仅是输赢的较量。这种“无心”的态度,体现在他每一次落子,每一次对局,甚至是他对待人生起伏的态度上。书中对他的人生经历的描绘,从韩国围棋的低谷时期,到他如何凭借自己的坚持和智慧,开创韩国围棋的新篇章,充满了励志的力量。但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并没有将成功仅仅归功于技术,而是强调了心态、悟性和对围棋本身的热爱。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读起来如同品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也应该学会放下一些执念,以一种更加平和、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评分《曹薰铉——无心》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禅意之中。我一直认为围棋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智力运动,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精密的计算。然而,曹薰铉大师通过这本书,向我展示了围棋的另一种境界——“无心”。这并非意味着不投入,而是指一种超脱于胜负、专注于当下、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境界。书中对他早期成名以及后来面对挑战时心态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师是如何修炼内心的。他不仅仅是在和对手下棋,更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与天地万物进行交流。这种“无心”的态度,体现在他对围棋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他用一种平和、淡然的方式,应对人生的起伏,处理各种关系。读这本书,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围棋的智慧,更是关于如何保持内心平静,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本书的文字也十分有韵味,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清流涤荡心灵。
评分我对《聂卫平——围棋人生》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震撼”二字来概括。我之前对聂卫平大师的了解仅限于“棋圣”这个称谓,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所经历的种种。书中对于中日围棋对抗,尤其是那些决定性的比赛,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读得热血沸腾。我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围棋面临的压力,也能体会到聂卫平大师身上所承载的民族希望。但他的人生并非只有辉煌,书中也坦诚地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困境和挣扎,这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聂卫平大师性格的刻画,他那种不服输、敢于挑战的精神,以及他对围棋纯粹的热爱,都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围棋,它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坚持、关于人生选择的深刻篇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英雄”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有了新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