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错案追踪2014~2015 |
| 作者: | |
| 市场价: | 36元 |
| ISBN号: | 9787562067818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页数:254 |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印次:1 | 字数:200千字 |
江国华(本书主编),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代表性著作《宪法哲学导论》。
总序 对待错案的态度
张光祥案
黄家光案
杨波涛案
欧阳佳案
王元松案
王江峰案
陈琴琴案
念斌案
徐辉案
杨明案
于英生案
黄兴、林立峰、陈夏影案
张云、张虎、张达发案
黄政耀案
曾爱云、陈华章案
陈传钧案
呼格吉勒图案
后记
本书选取2014-2015年已经公开审判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错案汇编成书。主要内容包括对错案的案件简介、案情回顾、庭审过程、分析评价和深入剖析、案后追访以及附录判决书。希望通过这套书对错案的梳理与分析,对我国新时期错案冤案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规律特点、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度漏洞和建设等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说明,这一基础性研究将为我国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我选择这本书,也是出于对“汪国华主编”这个名字的信任。在我个人的印象中,一些优秀的法学学者在主编相关丛书时,往往能够汇聚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最权威的实践经验。因此,我预设了这本书的内容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我尤其关注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对当前司法改革方向的解读,或者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法律问题的深入剖析。对于我这种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复杂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而这位主编,在我看来,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精心编织的地图,带领我穿越法律的迷宫,让我对一些关键的法律概念和程序有更清晰的认识,避免产生误解或片面的看法。
评分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从书脊上的标题以及它在目录中的大致分类,我能感受到这本书所涵盖的议题的深度和广度。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法律读物,更像是一次对司法实践中疑难杂症的深度剖析。我猜测,作者在选择案例时,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引发思考的典型案例。这对于像我一样,对法律的实际应用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藏。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与生动的现实案例相结合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恰好能满足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过程中,我可能会在某些案例前驻足良久,反复琢磨其中的细节,尝试去理解法官的判决思路,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点。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传达出的“追踪”概念所吸引。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声音鱼龙混杂,而司法公正,尤其是在一些复杂、敏感的案件中,往往需要经过层层拨开迷雾,才能抵达真相。这本书的标题,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窥探司法工作者们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寻找正义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并非易事,而是需要严谨的逻辑、扎实的证据和公正的判断。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对司法体系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去审视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信息和事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那种沉静而专业的蓝色调,配合着一丝不苟的字体排版,瞬间就传达出一种严肃、可信赖的信息。我拿到书的那一刻,还能闻到一股新书特有的油墨香,这对于一个热爱纸质书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包装也很严实,完全没有磕碰的痕迹,可见商家在物流环节非常用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字迹清晰,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容易泛黄的纸。我平时阅读量不算小,对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还是有些要求的,这次购物体验在这方面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尤其喜欢它的大小适中,拿在手里刚刚好,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不会显得笨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能反映出内容的严谨程度,所以,仅仅从外观上看,我就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清晰,它面向的是那些对法律实践有浓厚兴趣,渴望深入了解司法运作的读者。我个人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并非要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但我认为,对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理解司法公正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案例的形式,生动地揭示法律的运作机制,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它不仅仅是为法律从业者准备的,更应该是为每一个关心法治的公民准备的。我期待它能够让我明白,法律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并且能够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