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 |
| 作者 | (美)马汉,李少彦 |
| 定价 | 98.00元 |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 ISBN | 9787502785659 |
| 出版日期 | 2013-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922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出版于1905年,为两卷,是马汉“海权论”经典著作的*后一部,其研究水平、写作手法和风格更佳。书中首先阐述了导致1812年战争的一系列日积月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海权论”命题为世界历史中的积极主导因素,海权的影响在1812年的战争中同样不言而喻。 马汉“海权论”的这三部著作内容极为丰富。首先,它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民族的一切东西。他提出海洋霸权优于大陆霸权的观点,并强调了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强国,就必须先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并指出,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同时,归纳了成就海上大国的六大基本海权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形态、领土范围、人口、民族特点及的性质,并阐明了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 |
|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Mahan,1840-1914年),美国历*、有影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历史学家。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海权论的思想家”、“带领美国海军进入20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马汉“海权论”思想,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高战略层面,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并提出“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民族的一切东西”。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1.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是对人类历史、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巨著 4.首部全译本,忠实、准确、全面表达马汉的海权思想。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感极强,完全不像是一本严肃的战略分析著作,倒更像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剧。它没有停留在枯燥的舰队调动和炮火数据的罗列,而是将1812年那场美英之间看似“次要”的冲突,置于全球海权更迭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作者的笔触非常擅长捕捉历史的关键转折点,那些在特定历史时刻被低估的战略部署,如何最终在后续的几十年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美国早期海军的意志力描写,那种在绝对实力差距面前,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和巧妙的战术机动来“磨损”对手优势的叙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证明了“如何打赢一场看似必输的战争”的战略智慧,远比单纯的军备竞赛来得重要,其对“意志力”在海战中的作用的强调,更是令人深思,仿佛能听到当年战船帆布被风鼓满的呼啸声。
评分阅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关于“战略耐心”的必要性。1812年战争本身在美国国内的评价就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那是一场代价高昂、收益甚微的冲突。然而,马汉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长期主义的视角,他论证了这场战争对于巩固美国作为独立海洋国家的身份认同、迫使欧洲列强正视其在西半球的利益、以及最终激发本土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胜利或失败的计算,而是一场关于国家身份和未来战略定位的“投入产出比”的较量。这本书成功地将一场看似地方性的冲突,提升到了全球战略哲学的层面,其深刻的启示在于:真正的海权博弈,往往是在看似不经意的摩擦中,通过长期的、非线性的积累而达成的,需要超越短期政治利益的眼光去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巧,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线推进,而是采用了主题式的回溯和展望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在具体的战役细节和宏观的理论推导之间进行切换和思考。有时候,作者会突然插入一段对未来几十年海军技术发展的预判,尽管那是基于19世纪末的视角,但这种“先知先觉”的论断,在如今看来,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参照系。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并未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将战争的决策者们置于巨大的压力和有限信息之下进行分析,展现了人类在战略决策中的挣扎与选择。这种对人性在权力结构中的复杂刻画,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思辨的张力,而不是单向度的灌输。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表面的“战争史”标签。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资源分配、贸易路线控制以及国家意志力投射的经典文本。作者极其细腻地分析了海上力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殖民地经济的稳定性和远洋贸易的利润空间,这一点在讨论1812年战争时,其实质是美国试图挣脱英国经济枷锁的一场斗争。书中对“海上封锁”这一概念的剖析,不仅停留在军事层面,更深入到了对民生和工业生产的系统性打击,让我对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有了更立体的认识。这种将纯粹的军事行动与宏观的经济结构紧密联系起来的分析框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它揭示了那些表面上波澜不惊的和平时期,海上力量的暗流如何塑造着陆地上的财富分配格局。
评分这本书的译者在处理原著的学术深度与中文读者的接受度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马汉那套经典理论体系,原本是浸淫在十九世纪末大英帝国海军霸权构建的复杂语境之中的,文字沉稳、逻辑严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直接啃原版可能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专业的背景知识。但李少彦先生的翻译,就像是给一座宏伟却略显陈旧的知识宫殿安装了现代化的导览系统。他不仅准确传达了马汉关于“海权是国力基石”的核心论断,更妙的是,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上,比如“制海权”的动态演变,处理得干净利落,没有过多地陷入旁枝末节的考据,而是让人能迅速抓住主干。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以及那种基于事实推导出的、近乎宿命论的战略必然性。这种翻译的功力,让原本可能晦涩的军事史和国际关系理论,变得可读性大大增强,非常适合初涉海权理论的研究者和对历史战略有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