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大家都有病1 2 全套 | 开本: | 32 |
| 作者: | 朱德庸 | 页数: | |
| 定价: | 84 | 出版时间: | |
| ISBN号: | 9787802444522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现代 | 版次印次: | 1.1 |
编辑推荐 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丰硕而精神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 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扩张、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婪的欲 望。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是的,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大家开了一场巨大的心灵玩笑: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在增值,只有我们的人生悄悄贬值。
这本《大家都有病》从二〇〇〇年开始慢慢构思,到二〇〇五年开始慢慢动笔,前后经过了十年。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读者,并且邀请你和我一起,用你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
——朱德庸
媒体评论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人如果不能认清这个现实,会让自己很不快乐。现代人要担心的是盲目追求所造成的迷失。两岸华人就像两群病人的集合,互相交流,就像两个病人交换着病毒。我想把这一代人所遭遇的困境画出来,让大家更认识自己。
——朱德庸
作 品改编成戏剧重要的,就是找到作者的灵魂。我的秘密武器是和原著作者神交。朱德庸的漫画有一种荒谬感。我对朱德庸一幅上班族在电线杆上骑独轮车的画面感 到特别震撼,底下是车水马龙的街头,这位仁兄却维持一种优雅自若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这肯定是一个有自闭症的人画的。」这是我首次改编漫画作品,非常 具有挑战性,我希望能从这次改编创造出新的形式。
——田沁鑫
朱德庸新漫画作品《大家都有病》今年将由著名新锐导演田沁鑫搬上中国国家话剧院舞台,这也是距十年前导演林照华改编朱德庸《涩女郎》之后,华文世界再度出现将漫画改编成舞台剧。
为了表达作品中的荒谬感,田沁鑫不但让剧情以多线交错呈现,剧中同时出现普通话、粤语、闽南语与韩语,呈现整个亚洲社会「有病」的同步状态。
——《中国时报》
目录 “这个社会把人逼疯了,大家都很惨,但只要你还保有幽默,笑得出来,你就赢了。”
——朱德庸
自序 • 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朱德庸这个人
第1章/大家都有爱
我是Mr. Bad Luck—— 人生真的很危险!
城市每天清醒一次,我们每天迷失一次。
第2章/大家都有玩
我是Miss Change Everyday,就算我每天都不变,世界也会每天都在改变。
这个世界再也不需要我们自己真正可以去冒的险了。
第3章/大家都有梦
我是Mr. 无辜者,为什么我身旁每个人的情绪变化比气候异常还要难测……
太阳每天升起每天落下,你应该多做一点什么呢?还是什么都不做?
世界这样你那样定律
第4章/大家都有错
即使是天使和恶魔,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越来越难混了。
其实我们是活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快乐与不快乐之间。
第5章/大家都有钱
这个时尚的时代是不是时尚得太时尚了?
你知道吗,你自己的节奏才是一种真正的时尚——慢时尚。
第6章/大家都有病
他们需要的其实是另一个男人,另一个女人和另一个新的心理医生。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停下来吧。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 慢时尚!
谁能让世界的旋转慢下来,谁就拥有这整个世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朱德庸 自序
我喜欢走路。
我的工作室在十二楼,刚好面对台北很漂亮的那条敦化南路,笔直宽阔的绿荫绵延了几 公里。人车寂静的平常夜晚或周六周日,我常常和妻子沿着林荫慢慢散步到路的尽头,再坐下来喝杯咖啡,谈谈世界又发生了哪些特别的事。这样的散步习惯有十几 年了,陪伴我们一年四季不断走着的是一直在长大的儿子,还有那些树。
一开始是整段路的台湾栾树,春夏树顶开着苔绿小花,初秋树梢转成赭红,等冬末就会突然落叶满地,只剩无数黑色枝桠指向天空。接下来是高大美丽的樟树群,整年浓绿。再经过几排叶片棕黄、像挂满一串串闪烁的心的菩提树,后面就是紧捱着几幢玻璃帷幕大楼的垂须榕树丛了。
这 么多年了,亚热带的阳光总是透过我们熟悉的这些树的叶片轻轻洒在我们身上,我也总是讶异地看到,这几个不同的树种在同样一种气候下,会展现出截然相反的季 节变貌:有些树反复开花、结子、抽芽、凋萎,有些树春夏秋冬,常绿不改。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同一种气候里,都会顺着天性有这么多自然发展;那么,不同的人们 生长在同一个时代里,不是更应该顺着个性有更多自我面貌?
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却不是如此。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的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
就像不同的植物为了适应同一种气候,强迫自己长成同一个样子那么荒谬;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己。
如果,大家都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从我自己说起。
小 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没问题,只有我有问题。长大后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问题。当然,我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随着年龄又增加了新的问题。小时候的自闭给 了我不愉快的童年,在团体中我总是那个被排挤孤立的人;长大后,自闭反而让我和别人保持距离,成为一个漫画家和一个人性的旁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问 题和自己的问题。
内容推荐 朱德庸的作品从不会让人失望,每一次新作品都会在某一类型人身上发掘特质。这次的《大家都有病》大胆地探讨了所有人的病态生活问题,“病态”是个很“灰 色”的感觉,用他一贯的幽默机智风格传达这样一个主题,既有难度又有深度。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看过书之后是喜是哀,都会被朱德庸疯狂的想象力折服!
你有病,真的有,可以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病,或生理或心理,或轻或重,或表露或隐藏。别不承认,朱德庸都替我们在新书《大家都有病》里展现出来了。
一 群病症的人物陆续登场:焦虑夫妻整日为琐碎小事忧愁不堪;著名的自杀三兄弟稍有不顺就结伴寻死;人格分裂症患者时刻都在进行自我斗争……无论是超人、死 神,还是忙碌于各工作岗位的人群,都逃不过朱德庸的画笔。在漫画中除了幽默嘲讽,更多的是看到人们的辛酸,不是病情博人同情,而是病态的现状发人深省。
“太华丽丽了!”这是看到书之后的声惊呼。色彩的完美搭配与惊艳的人物特写都是的。朱德庸的书从未如此亮丽光鲜到如此地步,说这是他的一次突破并不为过, 细腻入骨的优美画面,考究精致的装帧设计,都令人爱不释手!
作者简介 朱德庸,江苏太仓人。1960年4月16日来到地球。他有一双成人的尖锐的眼,和一颗孩子的单纯的心。
朱德庸漫画流行文化二十载,正版作品销 量已逾千万册,占据各大海内外排行榜,在台湾、韩国、中国大陆、香港、东南亚地区及北美华人地区都甚受欢迎。作品多次改编为电视剧、舞台剧,被大陆传媒誉 为“既能赢得文化人群的尊重,又能征服时尚人群的作家。” 他自己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城市行走者,也是一个人性观察家。”
朱德庸创作力惊人,创作视野不断增广,幽默的叙事手法和纯粹的赤子之心却未曾受到影响。新作品《大家都有病》用疯狂的想象描绘这个疯狂时代,再一次颠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海孤航》的科幻冒险小说的简介,内容详尽,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信息。 --- 星海孤航:边陲之光 序章:被遗忘的航道与古老的低语 在银河系的广袤无垠中,星际联邦的荣光如同遥远的恒星,只有核心区域的富庶文明才能真切感受到其温度。而在边缘地带,那些被称为“寂静星域”的无人区,充斥着未知的危险、失落的科技,以及那些不愿被主流社会所铭记的“异类”。 《星海孤航:边陲之光》的故事,就从这片被遗忘的星域拉开帷幕。我们的主角,凯尔·雷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是一名靠着修补废弃星舰和走私违禁品为生的“太空拾荒者”,驾驶着一艘破旧却被他打理得如同艺术品般的货船“徘徊者号”。凯尔的过去充满了谜团,他唯一的慰藉是那台陪伴他多年的老式导航仪,它似乎记录着一些关于“远古信标”的模糊坐标——一个传说中蕴藏着足以颠覆现有星际权力格局的秘密。 故事的开端,凯尔在一次例行的深空打捞作业中,意外截获了一段加密的求救信号。信号源自一片被联邦划为“高危禁区”的黑洞边缘星云。出于拾荒者的本能——那里或许有能换取巨额信用点的残骸——凯尔冒险进入了那片被时空扭曲笼罩的区域。 第一部分:残骸中的新生与意外的伙伴 在黑洞引力场附近,凯尔发现了一艘被严重损毁的超光速侦察舰,舰体结构显示出一种联邦从未记录过的尖端技术特征。在搜寻有价值物资的过程中,他启动了了一个休眠舱,唤醒了一名身份神秘的年轻女性——莉亚。 莉亚的记忆似乎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抹除,她只记得自己隶属于一个名为“守望者”的秘密组织,肩负着保护“核心数据”的使命。她醒来时,随身携带的一枚晶状体碎片,散发出微弱但稳定的能量波动,似乎是解开“远古信标”之谜的关键钥匙。 凯尔和莉亚的结合,是一场利益与生存的结合。凯尔需要莉亚身上那股与高科技相关的知识来修复“徘徊者号”并破解信号中的加密信息;莉亚则需要凯尔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对边陲航道的熟悉。 他们的初次合作并不顺利。在试图离开星云时,他们遭遇了“掠夺者议会”的巡逻队——一群由前联邦叛逃者和太空海盗组成的松散联盟,他们对任何未经许可进入禁区的船只都抱有极强的敌意。在惊险的追逐中,“徘徊者号”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机动性,这得益于凯尔私下进行的非法改装,以及莉亚对侦察舰数据流的临时黑入。他们勉强逃脱,但也因此将自己置于了更危险的境地:掠夺者们现在视他们为携带“宝藏”的猎物。 第二部分:穿越中立带与旧日帝国的阴影 为了躲避追捕,凯尔决定驶向“中立带”,那里是星际法律的真空地带,鱼龙混杂,但也是信息流通最快的地方。他们需要在中立带的贸易中心——巨型空间站“万花筒”——寻求补给,并试图解读晶状体碎片的内容。 在“万花筒”上,他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势力:试图垄断稀有能源的巨型企业“泰坦集团”的特工,对“守望者”组织历史颇有研究的地下学者,以及表面上中立,实则处处设下陷阱的情报贩子。 凯尔发现,莉亚身上的碎片和他们追寻的“远古信标”的历史,似乎与数千年前覆灭的“创世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世帝国是第一个掌握超空间跃迁技术的文明,其湮灭的原因至今仍是星际历史上的最大悬案。莉亚体内的能量波动,正是解读创世帝国遗留技术的核心频率。 与此同时,一股更强大的势力开始介入:星际联邦的“内务安全局”(ISB)的秘密行动小组也注意到了“徘徊者号”的异常活动。ISB的目标不仅是抓捕凯尔,更是要夺取莉亚和她所携带的一切,以防这些“不稳定因素”落入敌手,从而破坏联邦来之不易的稳定秩序。 在“万花筒”的一次近乎摊牌的遭遇中,凯尔利用他混迹底层的经验,设下了一个精巧的陷阱,成功摆脱了泰坦集团和ISB特工的联合围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徘徊者号”的主引擎受损严重,他们不得不进行一次危险的“跳跃”,目标直指地图上标注为“无信号”的区域。 第三部分:信标的真相与边陲的抉择 他们最终抵达的地点,是一个由数以万计的废弃采矿平台和休眠殖民地构成的“机械墓地”。这里就是“远古信标”的所在地。 在墓地的核心,他们找到了信标的实体——一个巨大的、非自然构造的星体残骸。莉亚利用晶状体碎片激活了信标,一段全息记录被投射出来,揭示了创世帝国的覆灭真相:他们并非毁于战争或资源枯竭,而是因为他们试图掌握了一种无法被控制的“维度能量”,这种能量在失控后撕裂了他们的时空结构,也留下了对后世文明的警示。 创世帝国的最终遗言是:技术若无约束,终将吞噬创造者。 然而,信标的激活也发出了一个无法隐藏的巨大能量脉冲,联邦的主力舰队闻讯赶来,准备强行回收所有技术。掠夺者议会也嗅到了机会,意图趁乱夺取控制权。 凯尔和莉亚面临着最终的选择:是利用创世帝国的技术,带着足以改变星际格局的秘密逃亡,成为新一代的“太空亡命徒”;还是将这份足以毁灭文明的知识彻底封存,并设法摧毁信标,以保护边陲星域的脆弱平衡。 在联邦的火力网和海盗的袭扰中,凯尔展现了他作为“拾荒者”的最终价值——不是掠夺,而是守护。他与莉亚共同设计了一个自毁程序,利用“徘徊者号”剩下的所有动力,引导信标的核心能量进入一个临时的维度裂隙,并将其永远锁死。 尾声:新的航向 信标被摧毁,危机暂时解除。联邦舰队扑了个空,只能以“清除非法定居点”的名义收场。凯尔和莉亚,虽然失去了潜在的巨额财富,却赢得了真正的自由,以及彼此的信任。 他们没有选择回归文明世界,因为那里充满了谎言和束缚。他们驾驶着重新修葺的“徘徊者号”,带着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驶向了星图上尚未命名的区域。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寻找宝藏,而是成为新的“守望者”,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观察和记录那些正在崛起的新文明,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星海孤航:边陲之光》,讲述的不仅是太空冒险,更是一部关于选择、责任以及在最黑暗的角落寻找人性的光辉的史诗。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