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傳統醫藥
定價:32.00元
作者:廖育群 著
齣版社:五洲傳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85095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
編輯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在中國古代文明中,天、算、農、醫是發展較早且內容豐富的四個學科。盡管有些人認為稱其為“科學”不妥,但卻普遍承認,這些確屬頗具中國傳統文化特點與自身完整體係的知識與技藝。而在這四者中,醫學又是至今未被近代西方科學所取代,在中國民眾生活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者。
然而,在沒有近代科學知識為基礎的時代建立起來的中國傳統醫學,何以在現代已然基本能夠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仍然存活?中醫是科學,還是經驗的積纍?這個知識體係是否存在沿自身軌跡繼續發展的可能與空間,還是秘定會被現代醫學所取代?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目錄
緒論
承認中醫
中醫的思維模式
傳統的形成與變遷
理解中醫
垂世經典
今本《黃帝內經》
《黃帝八十一難經》
《神農本草經》
《雜病論》
“成書”與“成為經典”
基礎理論
陰陽五行學說
髒腑與藏象
經絡學說
病因學說
診斷學說
內外療法
針灸
方藥
內外兼治
知識
本草之學的成立
裏程碑之作
藥理研究
藥局與藥市
炮製與加工
人參的故事
醫傢風采
扁鵲與秦越人
張仲景與華佗
王叔和與皇甫謐
孫思邈
金元傢
張景嶽
葉天士
王清任
中醫與養生
四季養生
藥食兩相宜
運動與健康
情誌與疾病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序言
暫無相關內容
0123456789在翻閱《中國傳統醫藥》這本書之前,我對中醫藥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草藥名稱和模糊的“去火”、“調理”等概念。廖育群教授的這部著作,如同開啓瞭一扇古老而神秘的殿堂之門,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傳統醫藥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的精髓。初讀之下,我便被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流暢的文筆所吸引。書中對中醫理論的闡釋,並非枯燥乏味的術語堆砌,而是循序漸進,將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等核心概念娓娓道來。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理論,而是巧妙地結閤瞭大量的曆史典故、醫案和人物傳記,使得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形象,觸手可及。例如,在講解“望聞問切”的診療過程時,作者並非照本宣科,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展現瞭古代醫者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洞悉病機的蛛絲馬跡。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精妙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五洲傳播齣版社的齣版質量一如既往地令人稱道,紙張的觸感、排版的清晰都為閱讀體驗增添瞭光彩。這本書不僅是學者的案頭必備,更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開啓中醫之門的絕佳選擇。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在西方醫學環境中工作的人來說,中國傳統醫藥長期以來都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閱讀廖育群教授的《中國傳統醫藥》,就像是接受瞭一次係統而又引人入勝的“文化衝擊”。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中醫的理論基礎,更深入地探討瞭其背後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作者對“天人閤一”等觀念的解讀,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自然、身體與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書中的許多論述,雖然源自古老的東方智慧,但在現代醫學看來,卻有著令人驚嘆的超前性和前瞻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中藥的藥理作用時,並非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麵的描述,而是嘗試與現代科學的視角進行對話和融閤,雖然篇幅不長,但這種嘗試為理解中醫藥的科學性打開瞭新的思路。我尤其關注到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醫藥傳統的梳理,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國傳統醫藥”這一概念的認知邊界,它並非單一的、靜態的體係,而是隨著曆史的演進而不斷發展、融閤的動態過程。五洲傳播齣版社的精良製作,讓這本書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散發著一種厚重而典雅的學術氣息。
評分對於渴望深入瞭解中國傳統醫學,但又對晦澀難懂的古籍望而卻步的讀者而言,《中國傳統醫藥》無疑是一座及時雨。廖育群教授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將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醫學理論,化繁為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釋。書中對於常見疾病的辨證施治,以及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方劑的介紹,都非常有實用價值。我並非醫學專業人士,但通過閱讀,我能清晰地理解為何某種草藥或方劑適用於特定的病癥,其背後的道理也變得相對容易掌握。作者還特彆強調瞭“未病先防”和“治未病”的理念,這與現代醫學的預防醫學有著異麯同工之妙,讓我對中醫的整體觀和預防性治療有瞭更深的認識。五洲傳播齣版社的齣版,更是為這本書的傳播提供瞭堅實的基礎,高質量的印刷和裝幀,讓這本書在手也成為一種享受。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從中汲取智慧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體驗,是關於“道”與“術”的辯證統一。廖育群教授在《中國傳統醫藥》中,不僅詳細闡述瞭中醫的治療“術”,更將其置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哲學“道”的框架之下進行解讀。書中關於“情誌緻病”、“飲食起居”等與生活方式相關的論述,讓我看到瞭中醫對人的整體健康,而非僅僅是疾病本身的關注。作者並非將中醫視為一種孤立的醫學體係,而是將其融入瞭中國古代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之中。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辨證施治”的深入剖析,這種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治療原則,體現瞭中醫高度的靈活性和個體化。它不是一套僵化的公式,而是需要醫者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的智慧。五洲傳播齣版社在這本書的齣版上,無疑做齣瞭極大的努力,使得這本書在內容上的深度和呈現方式上的易讀性之間取得瞭極佳的平衡。這是一部能夠啓發思考、拓展視野,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濃厚興趣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藥物和方劑的百科全書,更是一部關於生命哲學和文化傳承的史詩。廖育群教授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積澱,為讀者描繪瞭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傳統醫藥發展史畫捲。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曆代醫傢的薪火相傳,再到不同朝代醫學理論的演變和發展,書中處處流露齣作者對中國醫學史的熱愛與敬畏。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一些關鍵性醫學思想萌芽和發展的論述,比如“氣”的概念是如何從樸素的自然哲學演變成中醫理論的核心,以及“脈象”是如何被古代醫者精準地感知和解讀的。作者並非簡單地記錄曆史事件,而是善於挖掘其背後深層的文化動因和學術淵源,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瞭解“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五洲傳播齣版社的精心策劃和編輯,使得這本書的內容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為我提供瞭極大的閱讀便利。這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對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