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与政治》 景蜀慧, 中华书局

《魏晋诗人与政治》 景蜀慧, 中华书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景蜀慧 著
图书标签:
  • 魏晋诗歌
  • 文学史
  • 政治史
  • 思想史
  • 魏晋时期
  • 诗人研究
  • 文化研究
  • 历史研究
  • 中华书局
  • 景蜀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知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58376
商品编码:268613380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10-01

具体描述

欢迎选购,购买前务必联系客服或者来电咨询!call:15835078063

基本信息

书名:魏晋诗人与政治

定价:38.00元

作者:景蜀慧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101058376

字数:250000

页码:2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遵循陈寅恪先生所倡“文史互证”研究方法,通过对魏晋二百年间重要诗人身世遭遇与诗作内涵的深入论析,来把握和展现魏晋南北朝这一纷乱时代之政治、思想、文化本质,以及在与战乱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复杂心态。

目录


序一
序二
章 缘起、研究方法及总论
 一、缘起
 二、个人对“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理解
 三、总论
第二章 曹植论析
 一、新旧风气交替时期的曹植
 二、曹氏集团取舍人才的两大标准
 三、曹植一生的悲剧
 四、沉忧积愤的诗篇
第三章 嵇康阮籍论析
一、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二、嵇康、阮籍的苦闷
 三、嵇康的幽愤
 四、阮籍的咏怀
第四章 陶渊明论析
一、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晋宋之际的社会
 二、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陶渊明的身世与思想
 三、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简析陶渊明的诗
主要参考文献与引用书目
代后记殷殷滋兰意

作者介绍


景蜀慧,女,祖籍山东,1978年2月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于该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师从文史专家缪钺先生研治魏晋南北朝历史与文学,并得到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指导。治学继承业师

文摘


序言



魏晋风骨:乱世文心与时代悲歌 魏晋时期,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文学艺术也随之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期。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批才华横溢、个性张扬的文人墨客。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抒发内心的激荡,描绘时代的变迁,更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构筑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乱世文心与时代悲歌》一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寻这一伟大时代的文学脉络与精神内核。本书并非对魏晋时期所有诗人的作品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也非仅仅停留在对诗歌形式与技巧的浅层分析,而是旨在通过对众多代表性魏晋诗人的生平、创作及其作品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政治生态、思想流变和社会风尚的细致解读,勾勒出魏晋诗人独特而复杂的精神世界。 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切入,力求展现魏晋诗歌的丰富内涵与多元面向: 第一章:历史洪流中的诗意回响 我们首先将回溯魏晋时期的历史大背景。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的纷争,再到西晋的短暂统一与随之而来的“永嘉之乱”,直至东晋偏安江南,这是一个充满战乱、离散、动荡不安的时代。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特殊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士人阶层在乱世中的生存困境,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认,对政治理想幻灭后的无奈与反思,都成为魏晋诗歌重要的情感源泉。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文学艺术反而能够冲破束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章:建安风骨的铁马金戈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既有“汉末风流”的余韵,又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我们将重点分析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歌,以及其“挟而不溃”的雄才大略;曹丕《燕歌行》中流露出的帝王情怀与人生感慨;而曹植的诗歌,尤其以《洛神赋》和《七步诗》为代表,更是将魏晋诗歌的艺术成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书将深入解析曹植诗歌中“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点,探讨其在政治抱负与现实挫折之间的挣扎,以及他对生命、爱情、友谊的深沉眷恋。我们将辩析,为何他们的诗歌被称为“建安风骨”,其“风骨”二字又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第三章:正始之音的玄学清谈 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魏晋士人开始转向对生命本体、宇宙奥秘的哲学思考,玄学应运而生。竹林七贤,作为正始时期最富传奇色彩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士人心态。阮籍的《咏怀诗》以其晦涩、隐晦、充满象征意义的诗句,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绝望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挑战传统观念,为个体精神的自由辩护。本书将探讨玄学如何渗透到魏晋诗歌之中,分析“正始之音”的特点,以及竹林七贤的“狂放不羁”和“遗世独立”的精神如何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寄托。我们将辩析,玄学清谈与魏晋诗歌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塑造了魏晋诗歌的独特气质。 第四章:风流才子的“名士风度” “名士风度”,是魏晋时期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他们不拘礼法,放浪形骸,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将自然的壮丽景色与个体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开辟了新的诗歌表现领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是书法作品,但其中流露出的对人生短暂与永恒的思考,以及对“死生契阔”的旷达情怀,也正是魏晋名士精神的缩影。本书将聚焦几位最具代表性的“名士”,如刘伶的《酒德颂》,以其率性而为、超然物外的形象,展现了对世俗礼法的挑战。我们将深入探究“名士风度”的形成原因,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并探讨这种风度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山水田园的诗意栖居 尽管乱世频仍,但仍有部分魏晋文人将目光投向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陶渊明,这位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质朴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躬耕陇亩、怡然自乐的生活景象。他的诗歌“不事雕琢,而情真语凿”,展现了对回归自然、淳朴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官场黑暗和世俗污浊的厌弃。《归园田居》、《饮酒》等系列诗篇,将成为本书重点分析的对象。我们将探讨陶渊明诗歌中的哲学思考,他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解读,以及其诗歌所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 第六章:女性诗人的寂寞芳华 魏晋时期,虽然男性文人占据着主流,但仍有少数女性诗人和才女,她们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为魏晋文学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蔡琰(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以其悲壮苍凉的笔调,讲述了战乱中一位女性的苦难经历和对家国故土的思念。本书将努力挖掘和呈现这些女性诗人的作品,分析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 第七章:从文学看政治:诗人与时代 本书的另一重要视角,在于探究魏晋诗人与其所处政治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许多魏晋诗人的命运,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政治迫害息息相关。我们不能脱离政治背景来理解他们的诗歌,也不能忽视诗歌对政治现实的微妙反应。从“三曹”的政治身份,到竹林七贤的被压制,再到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每一个选择都折射出时代的选择。本书将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和诗人命运的梳理,展现政治的阴影如何笼罩在诗人的创作之上,又如何激发他们内心的反思与呐喊。我们将探讨,诗歌是如何成为魏晋文人表达政治态度、抒发政治失意、寄托政治理想的重要方式。 第八章:魏晋风骨的传承与影响 魏晋诗歌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自身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从唐代的李白、杜甫,到宋代的苏轼,乃至后世无数文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魏晋诗歌精神的启迪。本书将梳理魏晋诗歌对后世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的影响,分析“魏晋风骨”如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探讨其在现代语境下依然具有的生命力。 《魏晋风骨:乱世文心与时代悲歌》一书,力求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精微的文学分析之间找到平衡。我们相信,通过对魏晋诗人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让读者欣赏到那个时代优美的诗歌,更能从中体悟到那个时代文人所面临的困境、所追求的精神、所展现的勇气,以及他们所谱写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永恒的时代悲歌。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流畅的叙事风格,以及饱满的人文关怀,呈献给每一位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风雅与权谋:魏晋时代文人画像》这本书,犹如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作者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将魏晋时期政治的暗流涌动与文人的精神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他并非简单地将政治与文学分开讨论,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之间盘根错节的联系。书中对于名士风流的解读,充满了辩证的智慧,让我看到了他们光鲜外表下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在乱世中对自由与尊严的坚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著名文人轶事的详细考证和解读,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理解那个时代文人心路历程的重要线索。通过这些故事,我得以窥见,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往往是士人面对政治压迫、人生无常时的情感抒发和精神寄托。本书的语言风格典雅而不失生动,论述严谨却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又引人深思。它让我对魏晋士人的生存智慧、精神追求以及他们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深层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风华绝代:魏晋文人的精神世界》这本书,无疑是近期阅读中最令人振奋的一部。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邀请函。作者巧妙地将魏晋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与文人思想的演变娓娓道来,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曹操,既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充满矛盾与诗意的文人;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读来慷慨激昂,字字珠玑,尽显其独立不羁的傲骨。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揭示了魏晋文人在政治动荡中,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寻找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出口。那些看似飘逸洒脱的诗句,实则蕴含着对乱世的忧虑、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作者的论证严谨,引证丰富,却又不失文学性的流畅与美感。读完此书,我对于“魏晋风度”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某种审美情趣的代名词,而是包含了那个时代士人独特的生存智慧、精神追求与人格操守。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

评分

《乱世惊鸿:魏晋诗意与士人心路》这本书,如同一坛陈年的佳酿,初尝微涩,细品方知其醇厚甘甜。作者以一种极为宏观的视角,审视了魏晋时期政治风云的变幻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士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创作。他没有将政治与文学割裂开来,而是强调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书中对于“名士风流”的解读,打破了我以往的刻板印象,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生存压力与精神困境。从竹林七贤的避世隐逸,到玄学清谈的兴盛,再到士人集团的形成与演变,作者层层剥茧,将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与文人心态梳理得井井有条。那些耳熟能详的诗篇,在作者的解读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得以窥见诗句之外,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临的政治抉择以及内心的波澜起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看待魏晋文学的新视角,更引导读者去思考,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体如何保有独立的精神,如何在夹缝中追求理想。读完之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对那个时代的士人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读罢《魏晋风骨:士人的理想与失落》一书,掩卷之余,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愫。书名虽直白,内容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那个动荡不安却又文采风流的时代,以及身处其中的魏晋名士,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尘,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脉搏。书中对于士人如何在高压政治夹缝中生存、如何在乱世中寻觅精神的栖息地,有着入木三分的剖析。那些才情横溢的诗篇,背后隐藏的往往是身不由己的悲凉与对自由的渴望。从竹林七贤的逍遥出世,到王羲之的临池挥毫,再到陶渊明的田园牧歌,作者都信手拈来,娓娓道来。他并非仅仅罗列史料,而是将历史事件、人物命运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让我们看到了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那个时代士人情感的宣泄、精神的寄托,甚至是政治抗争的另一种形式。读这本书,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饮酒高歌、抚琴论道,也能感受到他们面对权力压迫时的无奈与挣扎。这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我对魏晋风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墨痕风云:魏晋政治与文人命运》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的严谨态度,深入探究了魏晋时期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创作轨迹。本书最让我惊叹之处在于,它将宏大的政治叙事与个体命运的微观描写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仿佛看到,那些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文人,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个体。他们如何在权臣的阴影下周旋,如何在政治漩涡中自处,如何在动荡的时代里寻找一席立足之地,这一切都被描绘得生动而真实。书中的分析深入骨髓,让我看到了诗歌创作背后,往往是士人对政治现实的无奈、对社会不公的抗争,甚至是个人价值的呐喊。它颠覆了我之前对魏晋文人“清谈误国”的片面理解,让我认识到,他们的“风流”背后,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和对时代洪流的复杂回应。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