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争与和平 米尼克?德维尔潘 30余年政治生涯的思想集大成之作 中信出版社

论战争与和平 米尼克?德维尔潘 30余年政治生涯的思想集大成之作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战争与和平
  • 政治
  • 国际关系
  • 外交
  • 回忆录
  • 法国
  • 德维尔潘
  • 中信出版社
  • 时政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8138
商品编码:27003584580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30余年政治生涯的思想集大成之作

以亲历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独特视角
深入解读中国、美国、欧洲及未来全新的世界秩序


书名:论战争与和平
定价:69.00元
作者: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4
页码:48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8138


"★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中国人广为人知的政治人物。从担任法国外交部部长、内政部部长到法国总理,他一直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并因此享誉全球。作为欧洲人士,他基于自身经验、思考、总结,分析20世纪和21世纪初期的国际形势与冲突,提出新时代和平建设指南。这本书对国际秩序趋势的判断、对各地区差异描述、对国际合作出路的分有独到之处。
★ 《论战争与和平》,是继列夫•托尔斯泰、雷蒙•阿隆的著作之后又一本探讨战争与和平的力作。不同的是,本书论述的是新型战争时代与新型和平文化。在新型战争时代,战争的形式、波及范围、参战人员、武器等都与历史上发生战争截然不同,所以人们也应该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追求和平时代。
★ 《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立足近现代史、分析当下时局、提出未来和平建设的重要著作,堪称集外交史、战争与和平研究、国际关系、国际冲突以及政治研究为一体的作品。
"


"战争,一直被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助推器,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人类追求的愿望。
人们总认为,战争会带来终的和平,却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创伤只会令人们远离战争,却没有更靠近和平。那么,战争究竟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国际上的不稳定究竟因何而起?世界各国人民期盼的和平到底从何而来?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以自己的经历、思考与信念重新审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对当下全球面临的区域性冲突和挑战进行了剖析。
在这本书中,德维尔潘认为,20 世纪提倡的是一种新型战争文化,而21世纪则开启了新型和平文化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国际社会不再只由双边关系来定义,更多地是要靠多边关系来塑造,要共同担负起和平工作,寻求途径,建立一个稳定而公正的新秩序,共同书写和平新篇章,让“永远不要战争”的思想扎根。
《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立足近现代史、分析当下时局、提出未来和平建设的重要著作,堪称集外交史、战争与和平研究、国际关系、国际冲突以及政治研究为一体的作品。
战争尚未远去,和平还在路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话题非常有必要听一听欧洲人士发出的声音。
"


"中文版序 //VII
序 言 //XXI

部分 危机的全球化
章 民族国家的分崩离析 //003
失败国家流行病 //004
“圣战主义”:机会性病毒 //016
帝国重现 //018

章 政治新问题 //031
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胜者与败者 //033
权力的剧变 //038

部分 新型战争
第三章 邪恶的根源 //047
普勒莫斯,万物之源? //048
欧洲:“月光下的墓地” //050
21 世纪的“创伤后遗症” //054

第四章 铁血世纪 //057
非对称型战争 //058
小型战争的扩散 //063
奇爱博士的回归 //068
混合战争 //070
神秘的军事干预冲动 //075
无界限的战争 //081

第五章 军事变革 //087
世界化的军队 //090
军队职业化 //095
军队民主化 //098
未来的军队 //108
国防力量 //109
和平的力量:卢旺达教训 //110
力量 //119

第六章 阻止战争:新的国际游戏规则 //127
能否遏制战争 //129
联盟周期 //133
第三部分 新型和平

第七章 推动“和平文化” //139
扎根和平 //140
思考不对称的和平 //147
哥伦比亚和平鸽 //152
和平的英雄赞歌 //156

第八章 缔造和平 //159
西方社会的盲目 //160
和平的义务:科特迪瓦的例子 //166
制造和平:巴以冲突 //173
和平呼声 //185
外交工具 //190
和平机构 //204
法律舞台 //207
信用和平 //212
日常和平 //216
文化纽带 //218
和平的合作者 //228
“” //229
“欧非”计划 //231

第九章 拯救国家 //237
不堪重负的机器 //238
主权死了,主权万岁 //241
一砖一瓦,重建国家 //244
扩大地区“保护伞” //252
稻草与梁木 //256

第四部分 和平使者
第十章 何谓国际社会 //261
极其活跃的外在表现 //262
世界政府的明暗两面 //265
“管理委员会”的时代 //273
一个在寻找脊柱的世界 //278
迈向全新的世界版图 //285
神秘的巨人 //287
国家化身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290

第十一章 废除世界特权 //295
特权泛滥 //296
互联网,新的权力疆界 //301
思想的较量 //306
共享世界 //312
粮食 //316
“我们的家园着火了” //322
移民问题 //324

第十二章 欧洲的阴影 //333
欧洲内战死灰复燃 //335
欧洲的治理 //344
关于德国的新问题 //350
“欧洲国” //356
欧洲的反恐政策 //362
欧洲与难民问题 //366
以经济增长为明证 //369
和平的欧洲 //376
泛欧 //378
独立、平衡与对话 //381
欧盟军队是否会有诞生的一日 //385

第十三章 走出沉默 //391
外交僵局 //392
国家:团结的保证 //396
郊区:被法国遗忘的角落 //405
文化:民族认同感的基石 //411
独立:基本生存条件 //417
法国与美国:爱找麻烦的双胞胎 //422
法国与中国:“天下太平” //424
法国的阿拉伯政策:神话结束,希望重生 //425
法国是否有非洲政策 //429

结 语 //433
"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法国前总理、外交部部长、内政部部长、国内与地方权力部部长、外交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主席。
作为政治家,德维尔潘一直把建设和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担任法国外交部部长期间,因在伊拉克问题上持反对态度而赢得国际声誉,在国际政坛上拥有广泛影响力。作为文学家,他曾多次获奖,著有畅销书《鲨鱼与海鸥》《另一个世界》《欧洲人》等。
现在,他成为中法两国的“使者”,致力于推动中欧经济交往及中国“”的宣传。  
"


"和平是人类几千年来的共同向往,但和平之路没有坦途,战争从未停止过。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先生的新作《论战争与和平》,从一个西方政治家的视角,以其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逻辑理性,给广大中国读者展现了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的新特征和新出路。
姜建清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先生的《论战争与和平》不同于雷蒙•阿隆的理论著作《和平与战争》,是政治家对全球化时代如何进行国际合作和法国如何发挥作用的政论著作。根据亲身经验的国际活动,作者对国际秩序趋势的判断、对各地区差异描述、对国际合作出路的分析以及对法国发挥作用的建议都有非常的独到之处。作者对世界趋势的认识带有法国理想主义和浪温主义色彩,与美、德、日西方政治家们的视野明显不同。这是一本开卷有益的著作。
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所有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特别是和平进程感兴趣的读者而言,德维尔潘先生的《论战争与和平》无疑要列入书单之中。他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事件进行论述,令人信服。这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展开的一次开拓性探索与深思。现在,这场探索就将从中国开始。

罗马诺•普罗迪 意大利前总理
"


"中文版序

2017年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平衡关系再度被打破。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令美国进入一个脆弱、动荡的时期;与此同时,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确定了中国稳定、安宁的局面。一个巨人在衰落,另一个在崛起,如同大陆板块的移动,引发各种震动。欧洲也逐渐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战略新挑战。在英国脱欧的冲击和其他危机的重重包围下,欧洲担负起促进全球稳定的责任,否则其生活水平和自身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如今是国际秩序中的重要成员。近15年来,我经常前往中国,和教育界、政界及商界的人士进行交流。现在将这些交流成果转达给中国读者对我而言是件自然而有意义的事。
多年来的访问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感受到其强劲的发展力、计划执行者顽强不屈的精神,还有丰富多元的文化。中国绘画更是为我打开了领悟中国文化的大门。无论是在赵无极的私人工作室还是其他艺术家朋友的工作间,我都有心领神会的感悟。中法绘画艺术将沿袭其奠基者的风格继续发扬光大。中国和法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两国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心怀天下大事,注重生活艺术和文学,对外界持有开放、欢迎的态度,还有对美食的热爱,这些都为中法人民的交流、讨论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对文学和绘画有着共同的挚爱,对教育问题持有同样的想法。能长期访问中国是一件幸事,因为我可以从中看到历史前进的步伐。昔日退居一旁的中国如今正在满怀信心地确立其世界地位。2017 年,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美国与世界的疏远
特朗普入主白宫,为美国和世界带来巨大震动,其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主张赢得了美国部分民众的支持。他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中西部“铁锈地带”社会地位下降的工人,在非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保守的价值观受到严酷的生活条件的挑战,本土人士与移民者之间关系紧张。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跌落的同时,人们对美国失去全球影响力的恐惧也与日俱增。美国在十几年前还是超级强国,但费用高昂的境外干预行动令其昔日的雄风不再。美国在全球的财富生产和交易中的份额日益降低。在国际外交方面,反对美国的声音如今越来越有力。
美国的国家利益以世界经济为依托并紧密相连,和美国长期以来的文化魅力也密不可分。想要保护本国利益,就具有开放、热情和理想主义精神,这也是美国的价值基础。特朗普高调宣扬的分裂和封闭主张,打破了1917 年潘兴将军在法国港口——布罗涅登陆后开启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今,美国立场日趋强硬,继续对外界进行军事干预,试图将其法制体系强加于世人,保持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强势,不愿接受国际外汇多元化,而国际市场对国际外汇多元化的呼声却越来越高。这些强硬立场表明美国如今仍恃强倨傲,而2001 年以来的各场战争硝烟未散。
中国的地位日益巩固
在美国衰落的同时,新的强国正在兴起。在新兴力量中居首的中国信心满满地担负起其世界责任。历史上的耻辱经历使得中国一度衰落:19 世纪初,鼎盛时期的清政府贡献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近1/3,到20 世纪中叶,却降到3%。如今,中国重新找回了尊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8 年开始奠定经济繁荣的基础,如今中国文化开始广为传播。中国不靠他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开启了新篇章。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三个支撑点:党、民族和国家,也分别代表了三个关键问题:维护国家统一、修复民族自豪感、确保经济繁荣。
中共肯定了中国强盛、持久的发展趋势,领导人主席为“中国梦”下达的指令切实。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国家长期发展的统一目标时,制定了“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由此推动共识文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党章, 确立新目标,总结经验传统,表明中国愿担负其世界责任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中国重振雄风的基石。我所到之处,都看到中国重拾其文化传统,支持艺术创作,推行创新的文化外交,发展的“软实力”。传统文化教育重新受到重视,在各个学科推广,并且从孩童抓起。中国作家也在国际上日益认可,例如鲁迅的作品近被重新翻译成法文,还有其他现代作家也在全球拥有读者群。中国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的艺术展也在海外获得成功,向世界传播了丰富的中国文化。除了具代表性的景点如长城和西安兵马俑,还有修复的历史古镇、冬季体育场和多条远足路线,南方则有漂亮的海滩。这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向我呈现了中国多彩多姿的面貌。中国的文化无处不在,其典型的建筑风格,从胡同古巷、小桥流水、恢宏殿堂,到自然和谐的村落建筑,都和21 世纪令人目眩的高楼大厦比肩共存。从孔夫子到毛泽东,如今的中国了5 000 年的古老文明和面向未来的现代景象,线上支付开始取缔纸币。所有的这一切都以政府为核心,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带着坚定的意愿,通过辛勤的工作、持续稳定的政策和决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过去30 年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逐步实现了工业升级,并推动了内需增长。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指出,要推动中国在高新领域内的带头作用。中国海外投资的增长引起了一些误解和担心。在未来的数十年,毫无疑问,中国将在众多领域内占据全球首位,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将面对多个重要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这也是中国的首要问题。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农业方面还是工业方面,针对土壤和水污染的斗争已经展开。为了实施措施,中国政府已展开一项大型绿色投资计划,涵盖整个价值生产链。中国在未来的数年内将全力减少碳排放。为此,中国自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一直大力推动气候合约的执行,同时进行能源过渡,将重心放在可再生能源上,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开始减少,成为绿色能源的大市场。
中国的人口过渡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迅速。因此,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下,人口趋于老龄化。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率并无明显提高,想要孩子的夫妻需面临职场和经济双重压力。虽然这带动了某些重要的经济领域,如“银发经济”的发展,但也给社会补助和新老两代人的互助问题带来新的挑战。不但如此,这也涉及中国城市建设的重新规划,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住房,生活质量,促进各类人员融入社会,包括农民工。
在中国,经济和金融挑战确实存在。中国发展很快,面临经济失衡的危险。首先,各个经济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私营集团和小型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很不相同,不同地区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长业务,如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和南方大都市的高新科技产业。在金融业,中国存在经济泡沫和放缓的危险。在所有领域,中国企业都在踏上全球舞台的前沿。在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在短短数年内就实现了惊人的技术升级。面对全球科技革命潮流,中国企业不甘落后,打造了许多本土产品和知名企业,如微信、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科技巨头不再仅仅是美国的GAFA(谷歌、苹果、Facebook 和),同时存在于北京、上海、香港和杭州。当然还有空间科学,中国在这一领域也越来越成功,其空间项目的发射数量达到新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倡导者,2013 年秋, 领导人主席提出的“”计划就是例证。这是一个重要项目, 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自身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多边合作关系和包含各方的多个项目。“”涉及的各个国家可受益于中国的众多投资,并新型国际机构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较现有机构可更好地满足新兴国家的需求。“”倡议的挑战在于和每个合作国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为此,通过恰当的多边机构来联合“”的各个国家,才能保证中国的倡议在互赢的精神下满足所有参与方的需求。中国的长远目标是借此缩小发展差距,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容纳各地区人民,不仅是在商业领域,还有政治领域。中国外交为新的国际机构形式带来合作精神,促进创新项目的诞生。
欧洲开启新篇章
欧洲经历了15 年的政治、金融和文化危机。《欧盟宪法条约》在2005 年遭法国否决,如今面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移民危机及英国脱欧,我希望2017 年为欧盟重建带来了新的动力。欧洲如今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首先是政治转折点。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掌权,民粹主义至少在目前阶段得以控制。民粹主义的主因是公民对政治制度失去信心、迷失政治方向。在有排外倾向的国民党派的推动下,民粹主义在欧洲的核心地区——德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和法国都曾一度得以发展,如今有所后退。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和希腊总理阿列克西斯•齐普拉斯是新一代欧洲领导人,决心推动欧洲发展,改变各自国家的政党体系,标志着一个政治幻想周期的告终。

中文版序

2017年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平衡关系再度被打破。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令美国进入一个脆弱、动荡的时期;与此同时,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确定了中国稳定、安宁的局面。一个巨人在衰落,另一个在崛起,如同大陆板块的移动,引发各种震动。欧洲也逐渐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战略新挑战。在英国脱欧的冲击和其他危机的重重包围下,欧洲担负起促进全球稳定的责任,否则其生活水平和自身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如今是国际秩序中的重要成员。近15年来,我经常前往中国,和教育界、政界及商界的人士进行交流。现在将这些交流成果转达给中国读者对我而言是件自然而有意义的事。
多年来的访问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感受到其强劲的发展力、计划执行者顽强不屈的精神,还有丰富多元的文化。中国绘画更是为我打开了领悟中国文化的大门。无论是在赵无极的私人工作室还是其他艺术家朋友的工作间,我都有心领神会的感悟。中法绘画艺术将沿袭其奠基者的风格继续发扬光大。中国和法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两国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心怀天下大事,注重生活艺术和文学,对外界持有开放、欢迎的态度,还有对美食的热爱,这些都为中法人民的交流、讨论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对文学和绘画有着共同的挚爱,对教育问题持有同样的想法。能长期访问中国是一件幸事,因为我可以从中看到历史前进的步伐。昔日退居一旁的中国如今正在满怀信心地确立其世界地位。2017 年,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美国与世界的疏远
特朗普入主白宫,为美国和世界带来巨大震动,其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主张赢得了美国部分民众的支持。他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中西部“铁锈地带”社会地位下降的工人,在非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保守的价值观受到严酷的生活条件的挑战,本土人士与移民者之间关系紧张。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跌落的同时,人们对美国失去全球影响力的恐惧也与日俱增。美国在十几年前还是超级强国,但费用高昂的境外干预行动令其昔日的雄风不再。美国在全球的财富生产和交易中的份额日益降低。在国际外交方面,反对美国的声音如今越来越有力。
美国的国家利益以世界经济为依托并紧密相连,和美国长期以来的文化魅力也密不可分。想要保护本国利益,就具有开放、热情和理想主义精神,这也是美国的价值基础。特朗普高调宣扬的分裂和封闭主张,打破了1917 年潘兴将军在法国港口——布罗涅登陆后开启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今,美国立场日趋强硬,继续对外界进行军事干预,试图将其法制体系强加于世人,保持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强势,不愿接受国际外汇多元化,而国际市场对国际外汇多元化的呼声却越来越高。这些强硬立场表明美国如今仍恃强倨傲,而2001 年以来的各场战争硝烟未散。
中国的地位日益巩固
在美国衰落的同时,新的强国正在兴起。在新兴力量中居首的中国信心满满地担负起其世界责任。历史上的耻辱经历使得中国一度衰落:19 世纪初,鼎盛时期的清政府贡献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近1/3,到20 世纪中叶,却降到3%。如今,中国重新找回了尊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8 年开始奠定经济繁荣的基础,如今中国文化开始广为传播。中国不靠他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开启了新篇章。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三个支撑点:党、民族和国家,也分别代表了三个关键问题:维护国家统一、修复民族自豪感、确保经济繁荣。
中共肯定了中国强盛、持久的发展趋势,领导人主席为“中国梦”下达的指令切实。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国家长期发展的统一目标时,制定了“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由此推动共识文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党章, 确立新目标,总结经验传统,表明中国愿担负其世界责任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中国重振雄风的基石。我所到之处,都看到中国重拾其文化传统,支持艺术创作,推行创新的文化外交,发展的“软实力”。传统文化教育重新受到重视,在各个学科推广,并且从孩童抓起。中国作家也在国际上日益认可,例如鲁迅的作品近被重新翻译成法文,还有其他现代作家也在全球拥有读者群。中国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的艺术展也在海外获得成功,向世界传播了丰富的中国文化。除了具代表性的景点如长城和西安兵马俑,还有修复的历史古镇、冬季体育场和多条远足路线,南方则有漂亮的海滩。这些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向我呈现了中国多彩多姿的面貌。中国的文化无处不在,其典型的建筑风格,从胡同古巷、小桥流水、恢宏殿堂,到自然和谐的村落建筑,都和21 世纪令人目眩的高楼大厦比肩共存。从孔夫子到毛泽东,如今的中国了5 000 年的古老文明和面向未来的现代景象,线上支付开始取缔纸币。所有的这一切都以政府为核心,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带着坚定的意愿,通过辛勤的工作、持续稳定的政策和决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过去30 年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逐步实现了工业升级,并推动了内需增长。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指出,要推动中国在高新领域内的带头作用。中国海外投资的增长引起了一些误解和担心。在未来的数十年,毫无疑问,中国将在众多领域内占据全球首位,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将面对多个重要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这也是中国的首要问题。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农业方面还是工业方面,针对土壤和水污染的斗争已经展开。为了实施措施,中国政府已展开一项大型绿色投资计划,涵盖整个价值生产链。中国在未来的数年内将全力减少碳排放。为此,中国自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一直大力推动气候合约的执行,同时进行能源过渡,将重心放在可再生能源上,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开始减少,成为绿色能源的大市场。
中国的人口过渡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迅速。因此,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下,人口趋于老龄化。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率并无明显提高,想要孩子的夫妻需面临职场和经济双重压力。虽然这带动了某些重要的经济领域,如“银发经济”的发展,但也给社会补助和新老两代人的互助问题带来新的挑战。不但如此,这也涉及中国城市建设的重新规划,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住房,生活质量,促进各类人员融入社会,包括农民工。
在中国,经济和金融挑战确实存在。中国发展很快,面临经济失衡的危险。首先,各个经济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私营集团和小型企业的运作方式也很不相同,不同地区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长业务,如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和南方大都市的高新科技产业。在金融业,中国存在经济泡沫和放缓的危险。在所有领域,中国企业都在踏上全球舞台的前沿。在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在短短数年内就实现了惊人的技术升级。面对全球科技革命潮流,中国企业不甘落后,打造了许多本土产品和知名企业,如微信、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科技巨头不再仅仅是美国的GAFA(谷歌、苹果、Facebook 和),同时存在于北京、上海、香港和杭州。当然还有空间科学,中国在这一领域也越来越成功,其空间项目的发射数量达到新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倡导者,2013 年秋, 领导人主席提出的“”计划就是例证。这是一个重要项目, 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自身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多边合作关系和包含各方的多个项目。“”涉及的各个国家可受益于中国的众多投资,并新型国际机构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较现有机构可更好地满足新兴国家的需求。“”倡议的挑战在于和每个合作国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为此,通过恰当的多边机构来联合“”的各个国家,才能保证中国的倡议在互赢的精神下满足所有参与方的需求。中国的长远目标是借此缩小发展差距,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容纳各地区人民,不仅是在商业领域,还有政治领域。中国外交为新的国际机构形式带来合作精神,促进创新项目的诞生。
欧洲开启新篇章
欧洲经历了15 年的政治、金融和文化危机。《欧盟宪法条约》在2005 年遭法国否决,如今面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移民危机及英国脱欧,我希望2017 年为欧盟重建带来了新的动力。欧洲如今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首先是政治转折点。随着新一代领导人的掌权,民粹主义至少在目前阶段得以控制。民粹主义的主因是公民对政治制度失去信心、迷失政治方向。在有排外倾向的国民党派的推动下,民粹主义在欧洲的核心地区——德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和法国都曾一度得以发展,如今有所后退。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和希腊总理阿列克西斯•齐普拉斯是新一代欧洲领导人,决心推动欧洲发展,改变各自国家的政党体系,标志着一个政治幻想周期的告终。

"
《征程: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远见》 一、 时代潮涌,思想之光 世界,总在不息的变动中前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激荡起无数思想的浪花,也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掌舵者。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舞台上,总有一些身影,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意志,引领着时代的走向。他们的智慧,不仅凝结着个人数十载的实践与反思,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命题与挑战。 《征程: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远见》是一部关于历史、政治与思想的深刻探索,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回忆录,而是一部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的作者,一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纵横驰骋数十载的资深政治家,将自己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所面临的关键抉择、所形成的独特见解,汇聚成这部厚重的思想画卷。本书旨在梳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个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准方向,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气做出关乎国家与世界的重大抉择,以及如何以长远的眼光洞察未来。 本书所探讨的“征程”,不仅是指作者个人的政治生涯,更是指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共同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从冷战的阴影笼罩,到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再到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格局经历了深刻的重塑。在这场伟大的“征程”中,每一项决策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命运,每一次博弈都蕴藏着历史的走向。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回溯那些决定时代走向的关键时刻,品味那些影响深远的政治智慧。 二、 抉择之重,智慧之光 在政治的宏大叙事中,抉择是永恒的主题。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都源于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抉择。这些抉择,往往关乎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征程》一书,便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作者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所面临的诸多艰难抉择。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着重于分析抉择背后的深层逻辑。作者将以其亲历者的身份,娓娓道来那些在关键时刻,如何权衡利弊,如何洞察先机,如何克服阻力,最终做出艰难而又明智的决策。这些抉择,可能涉及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可能涉及国际关系的平衡与调整,也可能涉及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政治决策的复杂性,体会到政治家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在本书中,作者并非将自己塑造成一位完美的政治家,而是以一种坦诚和审慎的态度,展现了抉择过程中的思考、犹豫、甚至失误。正是这种真实性,使得本书更具阅读价值。读者将有机会看到,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下,伟大的政治家是如何在有限的信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做出最大化的理性判断。这种对决策过程的细致展现,将有助于读者理解,政治并非是简单的权谋与博弈,而是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艺术。 本书还将探讨“远见”的重要性。在政治领域,缺乏远见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作者将在书中分享他如何培养战略眼光,如何预判未来的趋势,以及如何将长远的战略目标与当下的政策行动相结合。这其中,既有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也有对地缘政治格局的洞察,更有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通过作者的阐述,读者将能够领略到,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不仅需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需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政治哲学与时代精神 《征程》一书,不仅仅是对个人政治生涯的回顾,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哲学思考。作者将在书中探讨他对于国家、民族、主权、和平、发展等一系列核心政治概念的理解。这些理解,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建立在数十年的政治实践和对世界深刻观察的基础之上。 本书将深入探讨作者对于国际关系本质的认识。在当今世界,合作与竞争并存,对话与冲突交织,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挑战。作者将以其丰富的经验,解析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分析大国博弈的逻辑,并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考。这些思考,将为读者理解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提供独特的视角。 同时,本书还将触及作者对于“和平”与“发展”的理解。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冲突与动荡之后,作者对和平的珍贵有着深刻的体悟。他将在书中阐述,如何才能维护长久的和平,如何才能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探讨,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更会结合具体的国际合作案例,展现和平与发展的互促关系。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挖掘作者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他将如何看待民主与自由?他对于民族主义的看法是什么?他在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如何权衡?这些问题,都将得到作者深入浅出的解答。通过对作者政治哲学的解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位政治家的思想体系,并从中获得启发。 本书还将着重于展现“时代精神”的变迁。从冷战时期阵营对立的紧张氛围,到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融合与经济一体化,再到如今数字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征程》一书,将以作者的视角,记录和分析这些时代精神的演变,并探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政治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策略。 四、 思想的传承与未来的启示 《征程: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远见》不仅是一部献给历史的答卷,更是一份宝贵的思想传承。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将自己数十年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传递给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对政治、历史、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年轻一代。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它将带领读者跳出日常的喧嚣,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审视世界。通过对书中案例的分析,读者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做出明智的判断。 对于未来的启示,《征程》一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人类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地缘冲突、技术变革等等。本书所展现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挑战,并探索应对之道。它提醒我们,在做出任何重大的决策时,都必须以历史为鉴,以人民为中心,以长远的利益为考量。 总而言之,《征程: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远见》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作品。它以一位资深政治家的视角,深刻剖析了时代变迁中的关键抉择,揭示了政治智慧的真谛,并对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本书不仅适合所有关心国际政治、历史发展和思想变迁的读者,更是那些希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提升自我认知、拓展思维边界的人们不可错过的读物。它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这场思想的“征程”,感受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远见。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作者的宏大视野和深刻洞察所折服。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作者以其30余年的政治生涯为基石,所搭建的一座思想殿堂。他如何理解全球化浪潮下的权力格局?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舞台上,他又如何权衡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这些问题,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剖析宏大议题的同时,也常常能回归到具体事例,用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论据,让那些抽象的政治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他的思考并非空泛的理论推演,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尤其是在当前世界格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阅读这样一本探讨战争与和平的书籍,更显得意义非凡。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更能启发我们对未来走向的思考。这本书无疑是值得每一位关注国际事务、关心人类和平的读者深入品读的。

评分

读罢此书,脑海中回荡的,是对作者深邃思想的敬畏。米尼克·德维尔潘,这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数十载的政治家,用他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壮丽画卷。书中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是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郑重期许。他如何看待大国博弈的内在逻辑?他又如何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些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部作品中或许能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30余年的政治实践,赋予了他洞察世事的独特眼光,也磨砺了他分析问题的犀利笔锋。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思想的输出,更是对我们读者的一次深刻的启迪,让我们能够以更宏观、更具历史纵深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当代政治思想的绝佳窗口。作者在书中所展现的,并非是对某个单一事件的简单叙述,而是其数十年政治实践与理论思考的深度融合。从书名《论战争与和平》本身,就能窥见作者试图触及的宏大议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地缘政治的演变、以及维护世界秩序的复杂性。米尼克·德维尔潘,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政治家,他笔下的文字自然带有历练与洞察。他如何看待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博弈?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他又秉持怎样的和平理念?这本书无疑会为我们解答这些疑问,甚至可能挑战我们对战争与和平固有认知的边界。30余年的政治生涯,意味着他经历了许多关键的历史时刻,见证了世界格局的变迁,也参与了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这样的经历,赋予了他无可比拟的视角和深度。中信出版社的引进,也显示了其对这类深刻思想著作的重视,相信在内容编排和译文质量上也会有不俗的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分

米尼克·德维尔潘的这部《论战争与和平》,着实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浓缩了他30余年政治生涯的智慧结晶。他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对国际关系中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我尤其期待看到他如何阐释“权力”与“秩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想必见证了无数次地缘政治的较量,也经历了复杂的国际谈判。这些宝贵的经验,无疑会贯穿于他对战争与和平的论述之中。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经验的总结,是思想的升华。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都将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中信出版社的编辑团队,想必也为这本书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力求在内容的呈现上做到尽善尽美,让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领略作者的思想魅力。这是一本能够拓展我们思维边界,激发我们深度思考的书。

评分

这部《论战争与和平》无疑是米尼克·德维尔潘数十年政治生涯的沉淀与升华。他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土壤,孕育出了关于国家、权力、冲突与合作的深刻见解。我特别好奇作者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是否总是充满妥协与艰难?他又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理解那些在幕后推动世界格局的政治智慧。30余年的政治生涯,意味着他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也塑造了重要的历史进程。他的思考,必将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穿透力。中信出版社的引进,也让这本书得以在我们面前呈现,相信其译文的质量定能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精髓,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