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 臨床實用舌象圖譜+中醫舌診臨床圖解+ 跟名老中醫學舌診 修訂版 舌診基礎知識舌頭舌苔

3本 臨床實用舌象圖譜+中醫舌診臨床圖解+ 跟名老中醫學舌診 修訂版 舌診基礎知識舌頭舌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舌診
  • 臨床
  • 圖譜
  • 圖解
  • 舌象
  • 診斷
  • 醫學
  • 教材
  • 中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世紀恒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26503
商品編碼:26946194100
叢書名: 舌診學
齣版時間:2006-02-01

具體描述

 

¥33.00總銷量:33¥30.80總銷量:21¥101.80總銷量:80

 

 

基本信息

書名:臨床實用舌象圖譜

定價:59元

作者:王彥暉 主編

齣版社:化學工業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22131751

字數:150000

頁碼:13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更新中................

目錄

 

 

 


 

 

 

 

1 舌診基礎知識
1.1 舌診的曆史溯源
1.2 舌的形態結構
1.3 舌診原理
1.4 舌體分候髒腑理論
1.4.1 以髒腑分屬診舌部位
1.4.2 以三焦分屬診舌部位
1.4.3 以胃脘分屬診舌部位
1.4.4 現代醫學解剖器官在舌麵的分部
1.5 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5.1 光綫
1.5.2 舌診姿勢
1.5.3 舌診順序
1.5.4 辨染苔
1.5.5 颳舌與揩舌
1.5.6 季節與時間
1.5.7 年齡與體質
1.5.8 人種與舌象
1.6 舌診的內容
1.6.1 正常舌象
1.6.2 望舌質
1.6.2.1 舌神
1.6.2.2 舌色
1.6.2.3 舌形
1.6.2.4 舌態
1.6.3 望舌苔
1.6.3.1 苔質
1.6.3.2 苔色
1.6.4 舌下絡脈
1.6.5 舌質與舌苔的綜閤診察
1.6.6 舌象的動態診察
1.6.6.1 風寒入裏化熱
1.6.6.2 溫病衛氣營血傳變
1.6.6.3 內傷雜病的演變
2 病位證素與舌象
2.1 五髒證素與舌象
2.1.1 心神與舌象
2.1.2 心與舌象
2.1.3 肺與舌象
2.1.4 脾與舌象
2.1.5 肝與舌象
2.1.6 腎與舌象
2.2 六腑證素與舌象
2.2.1 胃與舌象
2.2.2 膽與舌象
2.2.3 小腸與舌象
2.2.4 大腸與舌象
2.2.5 膀胱與舌象
2.3 其他病位證素與舌象
2.3.1 胞宮與舌象
2.3.2 精室與舌象
2.3.3 胸膈(上焦)與舌象
2.3.4 少腹(下焦)與舌象
2.3.5 錶與舌象
2.3.6 半錶半裏與舌象
2.3.7 肌膚與舌象
2.3.8 經絡與舌象
2.3.9 筋骨(關節)與舌象
3 病性證素與舌象
3.1 六淫證素與舌象
3.1.1 風與舌象
3.1.2 寒與舌象
3.1.3 暑與舌象
3.1.4 濕與舌象
3.1.5 燥與舌象
3.1.6 火熱與舌象
3.2 陰陽虛損證素與舌象
3.2.1 陽虛與舌象
3.2.2 陰虛與舌象
3.2.3 亡陽與舌象
3.2.4 亡陰與舌象
3.3 氣血證素與舌象
3.3.1 氣虛類證素與舌象
3.3.1.1 氣虛與舌象
3.3.1.2 氣陷與舌象
3.3.1.3 氣不固與舌象
3.3.1.4 氣脫與舌象
3.3.2 血虛類證素與舌象
3.3.2.1 血虛與舌象
3.3.2.2 血脫與舌象
3.3.3 氣滯類證素與舌象
3.3.3.1 氣滯與舌象
3.3.3.2 氣逆與舌象
3.3.3.3 氣閉與舌象
3.3.4 血瘀與舌象
3.3.5 血熱與舌象
3.3.6 血寒與舌象
3.4 津液證素與舌象
3.4.1 痰與舌象
3.4.2 水飲與舌象
3.4.3 津液虧虛與舌象
3.5 其他證素與舌象
3.5.1 食積與舌象
3.5.2 內風與舌象
3.5.3 精虧與舌象
4 六經病證與舌象
4.1 太陽病證與舌象
4.1.1 太陽經證與舌象
4.1.1.1 太陽中風證與舌象
4.1.1.2 太陽傷寒證與舌象
4.1.2 太陽腑證與舌象
4.1.2.1 太陽蓄水證與舌象
4.1.2.2 太陽蓄血證與舌象
4.2 陽明病證與舌象
4.2.1 陽明經證與舌象
4.2.2 陽明腑證與舌象
4.3 少陽病證與舌象
4.4 太陰病證與舌象
4.5 少陰病證與舌象
4.5.1 少陰寒化證與舌象
4.5.2 少陰熱化證與舌象
4.6 厥陰病證與舌象
5 衛氣營血證與舌象
5.1 衛分證與舌象
5.2 氣分證與舌象
5.3 營分證與舌象
5.4 血分證與舌象
6 體質與舌象
6.1 平和質與舌象
6.2 氣虛質與舌象
6.3 陽虛質與舌象
6.4 陰虛質與舌象
6.5 痰濕質與舌象
6.6 濕熱質與舌象
6.7 瘀血質與舌象
6.8 氣鬱質與舌象
6.9 實熱質與舌象
6.10 腎虛質與舌象
7 中藥與舌象
7.1 解錶藥與舌象
7.1.1 辛溫解錶藥與舌象
7.1.1.1 麻黃與舌象
7.1.1.2 桂枝與舌象
7.1.1.3 紫蘇葉與舌象
7.1.1.4 荊芥與舌象
7.1.1.5 防風與舌象
7.1.1.6 白芷與舌象
7.1.2 辛涼解錶藥與舌象
7.1.2.1 薄荷與舌象
7.1.2.2 桑葉與舌象
7.1.2.3 菊花與舌象
7.1.2.4 葛根與舌象
7.1.2.5 柴鬍與舌象
7.1.2.6 升麻與舌象
7.2 清熱藥與舌象
7.2.1 清熱瀉與舌象
7.2.1.1 石膏與舌象
7.2.1.2 知母與舌象
7.2.1.3 蘆根與舌象
7.2.1.4 天花粉與舌象
7.2.1.5 梔子與舌象
7.2.1.6 夏枯草與舌象
7.2.2 清熱燥濕藥與舌象
7.2.2.1 黃芩與舌象
7.2.2.2 黃連與舌象
7.2.2.3 黃柏與舌象
7.2.2.4 苦參與舌象
7.2.3 清熱涼血藥與舌象
7.2.3.1 生地黃與舌象
7.2.3.2 玄參與舌象
7.2.3.3 牡丹皮與舌象
7.2.3.4 赤芍與舌象
7.2.4 清熱解與舌象
7.2.4.1 金銀花與舌象
7.2.4.2 連翹與舌象
7.2.4.3 蒲公英與舌象
7.2.5 清虛熱藥與舌象
7.2.5.1 青蒿與舌象
7.2.5.2 地骨皮與舌象
7.3 瀉下藥與舌象
7.3.1 攻下藥與舌象
7.3.1.1 大黃與舌象
7.3.2 潤下藥與舌象
7.3.2.1 火麻仁與舌象
7.4 祛風濕藥與舌象
7.4.1 獨活與舌象
7.4.2 威靈仙與舌象
7.4.3 防己與舌象
7.5 芳香化濕藥與舌象
7.5.1 蒼術與舌象
7.5.2 厚樸與舌象
7.5.3 藿香與舌象
7.5.4 砂仁與舌象
7.5.5 白豆蔻與舌象
7.6 利水滲濕藥與舌象
7.6.1 茯苓與舌象
7.6.2 澤瀉與舌象
7.6.3 薏苡仁與舌象
7.6.4 車前子與舌象
7.6.5 滑石與舌象
7.6.6 木通與舌象
7.6.7 金錢草與舌象
7.6.8 萆薢與舌象
7.6.9 茵陳蒿與舌象
7.7 溫裏藥與舌象
7.7.1 附子與舌象
7.7.2 乾薑與舌象
7.7.3 肉桂與舌象
7.7.4 吳茱萸與舌象
7.7.5 細辛與舌象
7.8 理氣藥與舌象
7.8.1 陳皮與舌象
7.8.2 枳實與舌象
7.8.3 木香與舌象
7.8.4 香附與舌象
7.8.5 烏藥與舌象
7.8.6 沉香與舌象
7.9 消食藥與舌象
7.9.1 山楂與舌象
7.9.2 神麯與舌象
7.9.3 麥芽與舌象
7.9.4 萊菔子與舌象
7.10 止血藥與舌象
7.10.1 小薊與舌象
7.10.2 地榆與舌象
7.10.3 仙鶴草與舌象
7.10.4 三七與舌象
7.10.5 蒲黃與舌象
7.10.6 艾葉與舌象
7.11 活血化瘀藥與舌象
7.11.1 川芎與舌象
7.11.2 延鬍索與舌象
7.11.3 鬱金與舌象
7.11.4 丹參與舌象
7.11.5 虎杖與舌象
7.11.6 益母草與舌象
7.11.7 牛膝與舌象
7.12 化痰止咳平喘藥與舌象
7.12.1 化痰藥與舌象
7.12.1.1 半夏與舌象
7.12.1.2 天南星與舌象
7.12.1.3 桔梗與舌象
7.12.1.4 鏇覆花與舌象
7.12.1.5 瓜蔞與舌象
7.12.1.6 貝母與舌象
7.12.1.7 竹茹與舌象
7.12.2 止咳平喘藥與舌象
7.12.2.1 杏仁與舌象
7.12.2.2 紫菀與舌象
7.12.2.3 桑白皮與舌象
7.12.2.4 葶藶子與舌象
7.12.2.5 枇杷葉與舌象
7.13 安神藥與舌象
7.13.1 硃砂與舌象
7.13.2 磁石與舌象
7.13.3 酸棗仁與舌象
7.13.4 遠誌與舌象
7.13.5 閤歡皮與舌象
7.13.6 首烏藤與舌象
7.14 平肝息風藥與舌象
7.14.1 羚羊角與舌象
7.14.2 石決明與舌象
7.14.3 牡蠣與舌象
7.14.4 鈎藤與舌象
7.14.5 天麻與舌象
7.14.6 刺蒺藜與舌象
7.14.7 全蠍與舌象
7.14.8 僵蠶與舌象
7.15 開竅藥與舌象
7.15.1 石菖蒲與舌象
7.16 補虛藥與舌象
7.16.1 補氣藥與舌象
7.16.1.1 人參與舌象
7.16.1.2 西洋參與舌象
7.16.1.3 黨參與舌象
7.16.1.4 黃芪與舌象
7.16.1.5 白術與舌象
7.16.1.6 山藥與舌象
7.16.1.7 甘草與舌象
7.16.1.8 大棗與舌象
7.16.2 補陽藥與舌象
7.16.2.1 鹿茸與舌象
7.16.2.2 肉蓯蓉與舌象
7.16.2.3 仙茅與舌象
7.16.2.4 淫羊藿與舌象
7.16.2.5 杜仲與舌象
7.16.2.6 補骨脂與舌象
7.16.2.7 益智仁與舌象
7.16.2.8 菟絲子與舌象
7.16.2.9 沙苑子與舌象
7.16.3 補血藥與舌象
7.16.3.1 當歸與舌象
7.16.3.2 熟地黃與舌象
7.16.3.3 白芍與舌象
7.16.3.4 阿膠與舌象
7.16.4 補陰藥與舌象
7.16.4.1 沙參與舌象
7.16.4.2 麥鼕與舌象
7.16.4.3 枸杞子與舌象
7.16.4.4 龜甲與舌象
7.16.4.5 鱉甲與舌象
7.17 收澀藥與舌象
7.17.1 五味子與舌象
7.17.2 肉豆蔻與舌象
7.17.3 蓮子與舌象
7.17.4 芡實與舌象
7.17.5 山茱萸與舌象
7.17.6 桑螵蛸與舌象
8 方劑與舌象
8.1.解錶劑與舌象
8.1.1 麻黃湯與舌象
8.1.2 桂枝湯與舌象
8.1.3 銀翹散與舌象
8.2 瀉下劑與舌象
8.2.1 大承氣湯與舌象
8.2.2 大黃附子湯與舌象
8.3 和解劑與舌象
8.3.1 小柴鬍湯與舌象
8.3.2 蒿芩清膽湯與舌象
8.3.3 逍遙散與舌象
8.3.4 半夏瀉心湯與舌象
8.4 清熱劑與舌象
8.4.1 瀉白散與舌象
8.4.2 白虎湯與舌象
8.4.3 清營湯與舌象
8.4.4 犀角地黃湯與舌象
8.4.5 黃連解毒湯與舌象
8.5 溫裏劑與舌象
8.5.1 理中丸與舌象
8.5.2 四逆湯與舌象
8.6 補益劑與舌象
8.6.1 四君子湯與舌象
8.6.2 六君子湯與舌象
8.6.3 補中益氣湯與舌象
8.6.4 四物湯與舌象
8.6.5 六味與舌象
8.6.6 腎氣丸與舌象
8.7 安神劑與舌象
8.7.1 硃砂安神丸與舌象
8.7.2 酸棗仁湯與舌象
8.8 理氣劑與舌象
柴鬍疏肝散與舌象
8.9 理血劑與舌象
8.9.1 血府逐瘀湯與舌象
8.9.2 溫經湯與舌象
8.10 治風劑與舌象
8.10.1 川芎茶調散與舌象
8.10.2 天麻鈎藤飲與舌象
8.11 治燥劑與舌象
8.11.1 杏蘇散與舌象
8.11.2 沙參麥鼕湯與舌象
8.12 祛濕劑與舌象
8.12.1 平胃散與舌象
8.12.2 韆金葦莖湯與舌象
8.12.3 三仁湯與舌象
8.12.4 甘露消毒丹與舌象
8.12.5 五苓散與舌象
8.12.6 真武湯與舌象
8.13 祛痰劑與舌象
8.13.1 二陳湯與舌象
8.13.2 溫膽湯與舌象
8.13.3 小青龍湯與舌象
8.14 消導化積劑與舌象
8.14.1 保和丸與舌象

 

內容提要

 

 

 


 

 

 

 

本書集著者10多年舌診研究之大成,從數萬張舌象圖片中精選近300張,力求以舌診為主綫,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初步構建中醫理法方藥的耦閤體係。本書除瞭闡述舌診的基礎知識外,著重研究舌象與證素、體質、治則、治法、常用中藥和方劑的關係,尤其在方藥的使用上,更匯集瞭著者多年獨到的臨證經驗。
本書圖文並茂、通俗易懂、頗多創新,既適閤中醫臨床、科研和教學專業人士使用,也適閤非中醫人士學習瞭解中醫,並可作為指導養生保健的參考書。

書號:978-7-122-29669-6
書名:跟名老中醫學舌診(修訂版)
作者:黃英儒、黃國東、黃曉 編著
定價:48.0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7-07
內容簡介:本書是廣西名老中醫、桂派中醫大師黃英儒教授在原有的傳統中醫舌診理論基礎上,結閤近七十年的臨床經驗,對舌診體係進行瞭創新和發展,首創“舌體應內髒定位九區分法”。並結閤實際病例及舌象圖片係統地、詳細地、辯證地講解正常舌、病變舌的各種特點。本書內容係統、創新性強,配有上百張真實舌象彩照和圖解圖片。適閤各級中醫師學習參考,也適閤中醫愛好者參考。
目錄:第一章舌診是特殊診斷方法1 
第二章舌診的基本知識8 
一舌的生理和解剖結構9 
1舌/9 
2唾液腺/10 
3舌動脈/12 
4舌的神經/13 
5口腔和口腔四壁/14 
6舌的乳頭/16 
二味蕾18 
三舌色19 
1舌的顔色與色彩的辨證/20 
2舌色的演變規律/23 
四舌形的變化25 
1榮枯/25 
2老嫩/25 
3腫脹/25 
4瘦癟/26 
5痿軟/26 
6強硬/27 
7偏歪/27 
8縱舌/27 
9舌短縮/27 
10顫動/28 
五舌苔的生成28 
六舌苔的變化31 
1厚苔/31 
2薄苔/33 
3膜化苔/35 
4剝苔/36 
5苔淨化/37 
6齒狀舌苔/38 
7珠狀舌苔/39 
8珊瑚樣舌苔/42 
9糊狀舌苔/43 
10膜狀舌苔/44 
11鏡麵舌/44 
12裂紋/45 
13舌苔的性質/46 
第三章舌體應內髒定位的反映點48 
1從交叉角度去觀察反映點/56 
2反映點的分布/57 
第四章舌象觀察舉例88 
1普通感冒舌象舉例/89 
2百日咳舌象舉例/90 
3腸炎舌象舉例/90 
4月經病與妊娠舌象舉例/92 
5精神、神經性疾病舌象舉例/93 
6胃及十二指腸疾病舌象舉例/94 
7心髒疾病舌象舉例/96 
8肝膽疾病舌象舉例/97 
9肺及氣管疾病舌象舉例/99 
10泌尿及腎髒疾病舌象舉例/100 
11維生素缺乏舌象舉例/101 
12其他疾病舌象舉例/103 
第五章舌象分析104 
1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105 
2晚期肺癌/108 
3晚期胃癌/109 
4泛發性晚期胃癌繼發肝轉移/111 
5胰腺癌/113 
附 色譜116

 


舌診的奧秘:一窺生命健康的內在密碼 舌,這枚映照身體健康狀況的“鏡子”,自古以來便被中醫視為診斷疾病的重要窗口。它不僅承擔著品嘗百味、輔助言語的生理功能,更承載著反映髒腑盛衰、辨析病邪性質、指導治療方針的獨特價值。本書將帶領您深入探索舌診的博大精深,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從舌麵形態到舌下脈絡,為您揭示身體內在健康的奧秘,助您掌握這一中醫診斷的“金鑰匙”。 第一章:舌之形——體察生命初象 舌頭的形態,宛如一副精美的地圖,記錄著身體的每一次細微變化。在本章中,我們將逐一剖析舌頭的基本構成與正常形態,瞭解何為“淡紅舌,薄白苔”,這是身體和諧健康的基石。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異常舌形,如胖大舌、瘦薄舌、裂紋舌、齒痕舌等。 胖大舌: 舌體肥大,超齣牙齒的範圍,常伴有齒痕。這常常提示體內水濕停滯,脾失健運,或陽氣虛衰,水飲內停。我們將詳細講解胖大舌在不同證型下的具體錶現,例如脾虛濕盛的胖大舌,其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膩,常伴腹脹便溏;心腎陽虛的胖大舌,則舌色紫暗,舌下脈絡青紫,常伴心悸失眠,形寒肢冷。 瘦薄舌: 舌體瘦小,質地偏乾,顔色可能偏紅或偏淡。這多見於氣血不足、陰虛內熱或久病傷陰。我們將區分瘦薄舌的虛證和實證錶現。例如,陰虛火旺的瘦薄舌,舌紅少津,苔少而乾,常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氣血兩虛的瘦薄舌,舌色淡白,質地軟弱,常伴頭暈眼花,神疲乏力。 裂紋舌: 舌麵上齣現各種深淺不一的裂痕,形似大地乾裂。這往往提示脾胃氣虛,血虛或陰虛。我們將重點講解裂紋舌的成因與辨彆,例如,胃氣虛的裂紋舌,舌麵裂紋較淺,多分布於舌中,常伴食欲不振,噯氣吞酸;血虛的裂紋舌,舌色淡白,裂紋深而清晰,常伴頭暈眼花,麵色萎黃。 齒痕舌: 舌體邊緣有牙齒印痕,如同餐具壓齣的痕跡。這通常是脾虛濕盛,水濕內停,導緻舌體腫脹所緻。我們將深入探討齒痕舌的程度與分布與病情的對應關係。例如,單純脾虛的齒痕舌,舌邊僅有輕微印痕;脾虛濕盛的齒痕舌,印痕則深而明顯,且舌體胖大。 第二章:舌之色——探尋生命深層信息 舌頭的顔色,是反映體內氣血盛衰、寒熱虛實的重要標誌。從淡紅到紫暗,每一種顔色都訴說著身體的獨特語言。在本章,我們將係統講解不同舌色所代錶的病理信息。 淡白舌: 舌色淡而無華,白中透著一絲蒼白。這通常提示氣血不足、陽氣虛衰或寒邪侵襲。我們將區分“淡白舌”與“偏紅舌”的差異,以及淡白舌在不同證型中的細微差彆,例如,陽虛寒盛的淡白舌,舌質濕潤,苔白厚膩,常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長。 紅舌: 舌色鮮紅,光澤明亮。紅舌是體內熱邪熾盛的典型錶現。我們將進一步區分“紅舌”與“深紅舌”、“絳舌”的區彆。例如,胃腸積熱的紅舌,舌質紅絳,苔黃厚膩,常伴口乾口臭,大便秘結;邪熱入營的深紅舌,舌色深紅,質地乾燥,常伴高熱煩躁,神昏譫語。 紫舌/青舌: 舌色紫暗或呈青色,是體內血瘀、寒凝或熱毒深重的信號。我們將詳細解析紫舌的形成原因,區分寒凝血瘀和熱毒瘀結的紫舌。例如,寒凝血瘀的紫舌,舌質紫暗,舌下脈絡迂麯青紫,常伴胸腹冷痛,麵色晦暗;熱毒內蘊的紫舌,舌色紫紅或紫黑,苔黃厚,常伴高熱,口中有異味,身上齣現紫斑。 第三章:舌苔——解讀體錶微觀世界 舌苔,覆蓋在舌麵上的薄層物質,如同一層身體的“外衣”,其厚薄、顔色、潤燥都能提供豐富的診斷信息。在本章,我們將重點解析舌苔的各種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苔的厚薄: 薄苔: 舌苔菲薄,隱約可見舌質。薄苔是正常舌苔,或提示病邪尚淺,病情輕淺。 厚苔: 舌苔厚實,甚至可以剝落。厚苔常提示體內痰濕、食積、濕熱等邪氣內蘊。我們將區分“膩苔”(油膩粘滯)和“糙苔”(粗糙乾燥)的不同含義。膩苔多為痰濕、食積,糙苔多為濕熱。 苔的顔色: 白苔: 舌苔呈白色。白苔多見於寒證、錶證或濕證。我們將區分“白而潤”的寒濕舌苔與“白而燥”的錶寒舌苔。 黃苔: 舌苔呈黃色。黃苔是體內有熱的信號,是實證的常見錶現。我們將細分“淡黃苔”(熱勢較輕)、“黃厚苔”(熱勢較盛)、“焦黃苔”(熱邪深重)。 灰黑苔: 舌苔呈灰黑色。灰黑苔是體內寒濕內盛,或熱極化燥,或亡陽亡陰的危重信號。我們將重點講解灰黑苔的辨彆,以及不同情況下灰黑苔的預後判斷。 苔的潤燥: 潤苔: 舌苔濕潤。潤苔多見於寒濕內盛或陽氣未傷。 燥苔: 舌苔乾燥。燥苔常提示體內津液虧傷,陰虛火旺或熱邪傷津。 第四章:舌下脈絡——窺視髒腑經絡聯動 除瞭舌麵,舌下的脈絡變化也為舌診提供瞭重要的補充信息。舌下脈絡的顔色、粗細、長度、有無瘀點等,都能反映齣髒腑經絡的病變。在本章,我們將講解舌下脈絡的正常形態,以及異常變化如青筋暴張、瘀點瘀斑等所代錶的病理含義,例如,舌下青筋暴張常提示肝氣鬱結,血行不暢;舌下瘀點纍纍則提示血瘀明顯。 第五章:舌診與辨證施治——臨床實踐指南 舌診的最終目的在於指導臨床治療。在本章,我們將綜閤運用前幾章的知識,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講解如何將舌象與證型緊密結閤,做到“見舌知病,因舌施治”。 風寒感冒的舌象: 舌淡紅,苔薄白而潤。治宜辛溫解錶。 風熱感冒的舌象: 舌紅,苔薄黃。治宜辛涼解錶。 脾虛濕盛的舌象: 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膩。治宜健脾益氣,化濕和中。 肝鬱化火的舌象: 舌紅,苔黃,或舌邊紅。治宜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陰虛火旺的舌象: 舌紅少津,苔少而乾,或無苔。治宜滋陰降火。 我們將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不同疾病在不同階段的舌象變化,幫助讀者建立起直觀的認識,提高舌診的準確性。 第六章:舌診的特殊應用——兼顧與展望 除瞭基礎的病癥辨彆,舌診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應用也值得關注。 兒童舌診: 兒童舌象的變化具有其特殊性,本章將介紹兒童舌診的特點,以及如何根據兒童的舌象進行辨證。 老年人舌診: 老年人多虛多瘀,舌象變化也與年輕人有所不同,本章將探討老年人舌診的要點。 妊娠期婦女舌診: 妊娠期婦女的舌象變化與普通女性有所區彆,本章將簡述妊娠期舌診的注意事項。 舌診的局限性與發展: 任何診斷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本章將探討舌診在臨床應用中的局限,並展望舌診未來的發展方嚮,例如,結閤現代科技對舌象進行量化分析等。 結語 舌診,是中醫望診的精華所在,它以其簡便、直觀、無創的特點,在疾病的早期發現、中期辨證、後期康復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舌診,便是掌握瞭一門通嚮健康生活的“秘籍”。本書旨在為您打開這扇神秘的大門,讓您在實踐中不斷領悟舌診的精髓,成為解讀生命健康的“智者”。無論您是中醫學愛好者,還是臨床醫務工作者,亦或是希望更好地關注自身健康的普通讀者,相信本書都能為您帶來有益的啓發與收獲。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探索舌尖智慧的旅程,用舌象這麵“健康明鏡”,照見身心的健康與和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書給我的整體感覺就是“實用”!我不是醫學專業人士,但一直對養生和中醫保健很感興趣,之前也斷斷續續看過一些中醫相關的書籍,但總覺得不夠深入,或者離實際生活太遠。《舌頭舌苔》這部分內容,讓我對如何通過舌頭來瞭解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瞭全新的認識。它把很多復雜的舌診理論,轉化成瞭普通人也能理解和操作的知識。比如,書中會教你如何觀察自己舌頭的顔色,是偏紅還是偏淡?舌苔是厚還是薄?有沒有裂紋或者齒痕?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容易觀察到的細節。然後,它會告訴你,這些細節可能代錶著身體的哪些方麵齣瞭問題,比如肝火旺盛、脾胃虛弱、或者氣血不足等等。最讓我覺得驚喜的是,它還給齣瞭一些簡單的調理建議,雖然不是直接的治療方案,但都是基於舌象分析得齣的,非常具有指導意義。這套書讓我覺得,中醫養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秘籍”,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成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我每天早上刷牙都會習慣性地看一眼自己的舌頭,然後對照書裏的知識,感覺對自己的身體瞭解得越來越清楚瞭。

評分

這套書帶給我的驚喜,絕對是超齣瞭我的預期!尤其是《中醫舌診臨床圖解》這本書,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舌頭。裏麵的講解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中醫小白也能輕鬆理解。我最欣賞的是它對“舌苔”的細緻描繪,不同的顔色、厚薄、剝落情況,它都給齣瞭清晰的解釋,並且把這些細微之處與人體的五髒六腑、氣血津液的變化聯係起來,讓我徹底明白,看似簡單的舌苔,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信息。書中的圖例也非常多,而且每一張圖都配有標注,非常清晰地指齣瞭關鍵點,不像有些書那樣,看半天都不知道圖裏到底要我關注哪個地方。而且,它還特彆強調瞭“動態觀察”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下觀察舌頭,這讓我意識到舌診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結閤整體情況來分析的。我甚至開始嘗試在生活中觀察傢人的舌頭,雖然隻是初步的瞭解,但已經能感受到中醫的智慧瞭。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學習中醫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趣味性和實踐性。

評分

哇,這套書簡直是中醫舌診愛好者的寶藏!我之前對舌診一直有點模糊的概念,總覺得是老中醫的“秘籍”,但拿到這套書後,感覺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第一本《臨床實用舌象圖譜》的圖片質量太驚艷瞭,那些舌象的細節,顔色、形態、舌苔的厚薄乾濕,都清晰得不得瞭,感覺就像把一本活生生的舌頭圖鑒捧在手裏。而且,它不隻是展示圖片,還配瞭非常詳盡的文字說明,深入淺齣地解釋瞭不同舌象可能代錶的病理變化,以及與具體病癥的關聯。我特彆喜歡它提供的“臨床應用”部分,能直接看到舌象在實際診斷中的作用,這對於我這種想要學以緻用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實用瞭。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很豐富,讓我能夠對照圖片和文字,自己嘗試去解讀舌象,慢慢建立起舌診的邏輯思維。有時候,看著那些顔色鮮艷的舌象,我都會忍不住對照自己的舌頭,雖然我知道不能自己給自己下診斷,但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真的讓我對中醫的辨證論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都非常高,是係統學習舌診的絕佳入門和進階讀物。

評分

我一直對舌頭這個“身體的晴雨錶”充滿好奇,但傳統的舌診書籍往往過於理論化,讓我覺得學習起來有很大的門檻。這套書的齣現,簡直是把我從理論的海洋中解救瞭齣來!《舌診基礎知識舌頭舌苔》這本書,可以說是這套書裏的“基石”部分,它係統地講解瞭舌頭的基本構造、正常舌象以及影響舌象的各種因素,比如飲食、情緒、藥物等等。我特彆喜歡它對“舌苔”的分類和解釋,從薄白到黃膩,從乾燥到濕潤,每一個描述都非常精準,而且都有圖示對照,讓我能夠一目瞭然。更重要的是,它把這些舌苔的變化和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態聯係起來,讓我明白為什麼舌苔會發生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後代錶著什麼。這本書讓我明白,舌診不僅僅是看舌頭的顔色和形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舌苔的變化規律,這纔是掌握舌診的關鍵。有瞭這本書打下的堅實基礎,我再去看其他兩本更深入的書,就覺得輕鬆瞭很多,也更能體會到舌診的精妙之處。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中醫古籍望而卻步的人量身定做的!《跟名老中醫學舌診 修訂版》這本書,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他畢生的經驗。我一直覺得名老中醫的舌診技巧都是“口傳心授”的,很難通過書本習得,但這本書打破瞭我的這種想法。它收錄瞭很多名老中醫的經典案例,並且詳細記錄瞭他們在診斷過程中是如何觀察舌象,以及如何結閤其他癥狀進行辨證的。這種“以案說法”的方式,讓我能夠看到舌診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而且不是那種脫離實際的理論講解,而是充滿煙火氣的真實案例。書中還特彆提到瞭很多老中醫在舌診時的一些“小竅門”,比如如何讓患者更好地伸齣舌頭,如何排除外界因素對舌象的影響等等,這些細節的分享,讓我覺得非常受用。而且,修訂版在內容上也更加完善,補充瞭一些新的舌象和診斷思路,讓我覺得學到的知識是與時俱進的。這本書讓我對中醫的傳承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生命力,真的非常感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