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骨與關節損傷影像診斷學(第2版)
定價:188.00元
作者:丁建平 等主編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
ISBN:9787117211222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由丁建平、李石玲、殷玉明主編的《骨與關節損傷影像診斷學(第2版)(精)》對全身所有骨關節損傷進行瞭較為詳細地介紹,主要以經典病例的形式展示瞭損傷的影像學所見。全書共19章,分為6部分,括總論、上肢帶損傷、下肢帶損傷、軀乾骨損傷、顱麵骨損傷、血管損傷。插圖共有2612幅,括X綫平片1274幅,CT圖545幅,MR圖677幅,其他圖116幅。 書中每一部分逐一介紹該部位的簡明解剖、發育變異,必要的檢查方法,常見的、脫位,生長期損傷和軟組織損傷。同時,對損傷的機製、臨床特徵、影像特點和診斷中的注意事項進行瞭簡要論述。為瞭便於讀者閱讀,盡可能的利用影像圖片和綫條圖進行解釋,文字力求做到精簡、明瞭。 X綫平片對骨關節損傷、的診斷十分重要,能夠滿足一般臨床需求,但對於結構復雜部位及關節內,CT斷層圖片、特彆是CT後處理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MR的廣泛應用,軟骨、韌帶、肌腱、肌肉損傷的診斷越來越精細而準確,因此這一部分損傷的MR錶現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本書主要供各級醫院的影像科醫生、骨科醫生和醫學生參考、使用。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丁建平,杭州師範大學醫學院醫學影像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主任醫師;兼任中華放射學會骨關節學組委員、浙江省放射學會委員、杭州市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並參與《中華放射學》、《實用放射學》、《中國醫學影像技術》、《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中國臨床醫學影像》、《磁共振成像》、《臨床放射學》等雜誌的審稿工作。研究方嚮為骨關節影像診斷,主編瞭人民衛生齣版社的《骨與軟組織腫瘤影像診斷學》、《骨與軟組織損傷影像診斷圖譜》、《醫學影像學讀片診斷圖譜》係列;主編瞭中華醫學電子音像齣版社的十一五國傢重點齣版物《骨關節x綫讀片指導》、《良性骨腫瘤的影像診斷》、《惡性骨腫瘤的影像診斷》、《上肢骨損傷的影像診斷》、《下肢骨損傷的影像診斷》、《脊柱骨盆損傷的影像診斷》,副主編和參編*作多部。曾獲得河北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一等奬、二等奬、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奬等多次,還獲得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教師、先進科技工作者、**農工黨員、杭州市優健康衛士等榮譽。李石玲,河北醫科大學醫學影像係原副主任,第三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原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河北省醫院協會醫學影像名譽主委、河北省醫學會放射學會常委、河北省協會腫瘤影像顧問等職。從事影像診斷40年,對骨關節影像診斷有較多的研究。承擔過科研課題17項,發錶學術論文50多篇。編寫學術專*12部。曾獲省科委三等奬4項。曾獲河北省衛生“醫德醫風標兵”、河北醫科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殷玉明,美國得剋薩斯州古博市放射診斷影像中心CT與核共振部主任;北美放射學會會員、美國放射學會會員、美國CT、磁共振協會會員、美國骨放射學會會員、骨關節學會會員。1983年北京醫科大學畢業後工作於北京積水潭醫院。1989年獲得北京創傷骨科研究所碩士學位。1992年後學習、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擅長骨關節影像診斷。與*名骨放射學專傢LouisA.Gilula教授閤*《手與腕關節影像學》一書,並參與瞭*名手外科專傢KirkWatson所*的《腕關節》一書的編寫。被聘為北京積水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客座教授。
對於我這樣一名對醫學影像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而言,這本書就像一本關於骨骼秘密的探險手冊。雖然我不是專業的醫生,但“骨與關節損傷”這個主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常常會因為自己或身邊人的運動損傷而好奇,想瞭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瞭疼痛,以及醫生們是如何通過影像來“看見”這些隱藏的損傷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解釋那些復雜的醫學術語和影像學錶現。比如,我特彆想知道,為什麼有時CT能看得更清楚,有時MRI又是首選?不同類型的骨摺,在影像上會有怎樣的特徵性錶現?這本書能否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理解這些。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掌握其中的專業知識,但至少能讓我對骨關節健康和損傷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這對我來說就已經很有價值瞭。
評分我是一名康復治療師,在工作中經常需要與影像科醫生和骨科醫生溝通,理解他們的診斷結果,並將其轉化為康復方案。因此,一本詳盡的骨與關節損傷影像診斷學書籍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描述不同損傷類型在X光、CT、MRI等影像上的具體錶現,以及這些錶現與臨床癥狀之間的關聯。例如,瞭解骨摺的類型、移位程度、骨摺綫走嚮,對於我製定術後或保守治療期的康復計劃非常有幫助。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骨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影像學解讀,比如關節間隙變窄、骨贅形成等,這些都是影響患者功能的重要因素。這本書能否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影像報告,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康復治療,是我最期待的。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作為一名臨床多年的骨科醫生,我一直覺得影像診斷的細節總是有些模糊,尤其是在麵對一些復雜病例時,總希望有更係統、更深入的講解。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從目錄和章節設置來看,就充滿瞭吸引力。特彆是關於骨關節損傷的分類、發病機製以及不同影像學錶現的關聯性,這正是我一直想要尋找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到“骨摺愈閤不良與骨不連的影像學評估”那一章,因為這是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難題,希望能從中找到更精準的診斷思路和鑒彆診斷方法。而且,我聽說這本是第二版,肯定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更新和補充,加入瞭近年來的一些新的影像技術和診斷理念,這對於跟上醫學發展的步伐來說至關重要。我非常看好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更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更實用的臨床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對於我這樣一位長期從事骨關節臨床研究的學者來說,一本全麵、權威的影像診斷學專著是不可或缺的。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罕見骨與關節損傷的影像學特徵和鑒彆診斷,以及近年來在影像技術方麵取得的新進展。例如,我希望書中能探討一些新的影像技術,如三維重建、定量影像分析等在骨關節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同時,對於一些疑難病例的影像分析,書中能否提供一些深入的討論和案例分析,這將極大地開闊我的視野,並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寶貴的參考。能夠接觸到丁建平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傢編著的書籍,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為我帶來更深層次的學術啓發。
評分我是一名影像科的年輕醫生,雖然接觸骨關節的影像診斷已經有一段時間瞭,但總感覺理論知識不夠紮實,尤其是在理解一些細微的病變時,總是會有些猶豫。拿到這本書,我首先翻閱瞭關於關節炎的部分,特彆是類風濕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早期影像學錶現。我一直覺得這兩個疾病在早期影像學上很相似,很難鑒彆,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更詳細的區分要點。另外,書中的一些插圖和CT、MRI的圖像質量也相當不錯,清晰度很高,這對於學習影像診斷來說非常重要。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關於關節軟骨損傷、韌帶撕裂等軟組織損傷的影像學評估,因為這些部位的診斷往往更加考驗醫生的經驗和技巧。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正在成長的年輕醫生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