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胡适口述自传
定价:24.00元
作者:胡适 口述,唐德刚注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5633551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当代廖廖可数的历史畅销书大家唐德刚对话
本书特别附录:胡适手绘故乡地图,胡适手书父母生卒年代及徽州「经解三胡」,胡适亲笔所拟口述自传大纲。
内容提要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是对自己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适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本书: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目录
写在书前的译后感
编译说明
章 故乡和家庭
徽州人
我的家族——绩溪上庄胡氏
章 我的父亲
青年期的家难
考试和书院教育
吴大徽的知遇
在台湾任知州和统领
第三章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人士的接触
我对美国政治的兴趣
放弃农科,转习哲学
第四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
公开讲演的训练
学习议会程序
对世界主义、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信仰
第五章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文科各系的教授阵容
杜威和实验主义
实证思维术
第六章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诗三百篇言字解》
《尔汝篇》和《吾我篇》
论“校勘”“训诂”之学
第七章 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
革命的导火线
孤独的文学实验大胆的革命宣言
第八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文学革命的数种特征
中国文艺复兴的四重意义
第九章 “五四运动”——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
陈独秀入狱的经过
“科学”和“民主”的定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我和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回合
第十章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
国学季刊发行宗旨
我在干些什么
研究神会和尚的始末
第十一章 从旧小说到新红学
部“整理过的本子”
新红学的诞生
第十二章 现代学术与个人收获
揭穿认真作假的和尚道士
比孔子更“老”
并不要打倒孔家店
双线文学的新观念
再谈谈中国思想史
中古期的宗教
骈体文有文明
现代的中国文艺复兴
附录
胡适之先生亲笔所拟口述自传大纲
胡适之先生手书父母生卒年代及徽州“解经三胡”
胡适之先生手绘故乡地图
作者介绍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曾师从杜威,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为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先后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启迪,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并没有回避自己的缺点和迷茫,反而将这些也坦诚地展现出来,这种真实的自我剖析,反而更显其人格的伟大。我从中学到了,真正的智慧,不是完美的无懈可击,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反省中成长起来的。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他的一些观点,并将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对照,从中获得不少新的感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关键。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非常生动、鲜活的方式,勾勒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见证那些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感受知识分子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自己的经历、思考和感悟融入其中,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就像在听一位长辈讲述他的人生故事。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社会变迁的体悟,都显得那么真切和深刻。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细微之处的描写,那些生活中的点滴,那些不经意间的流露,都充满了人情味,也因此让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位伟大的学者,更是在感受一个时代的脉搏,品味一群知识分子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讨喜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素雅的封面吸引住了。封面的颜色搭配很有品味,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带点复古的淡雅,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分量,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底蕴。翻开内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不会太薄,墨色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朴实而又精致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完全不会有压迫感。每个章节的标题设计也很用心,简洁有力,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而且,出版社在细节上也很考究,比如封面的烫金字体,低调却又不失奢华,那种细微的光泽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增添了不少格调。感觉出版社对这本书倾注了相当多的心血,从选纸到印刷,再到整体的美学呈现,都做到了尽善尽美,这本身就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人在翻阅的时候,就充满了期待和愉悦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那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的永不枯竭的追求。他似乎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种超然的视角,不论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书中透露出的那种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真的让人受益匪浅。他对于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潮的解读,都带着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充满了个人化的思考和判断,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启发性。我特别欣赏他那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不拘泥于陈规,总是在不断地反思和学习,这对于我们当下的时代来说,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他的文字也充满了智慧的闪光,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阐述,却能引发我长久的思考。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能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以及对人生深刻的理解。这种豁达与智慧,远远超越了书本的字面意义,而是渗透到了一种生活哲学之中。
评分我之所以如此钟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传递出的那种温暖而坚韧的力量。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挚与善良,即使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跌宕起伏,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执着。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他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绘,都充满了感人的细节,让人在读到动情之处,不禁为之动容。同时,他也展现了一种强大的精神韧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这本书不是那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他真实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如何活出真我,如何面对人生波折的生活哲学。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怀揣希望,坚持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