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 | ||
| 定价 | 85.00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4 | |
| 开本 | ||
| 作者 | 林毅夫,张军,王勇,寇宗来 主编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301265437 | |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产业政策在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产业政策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过去所执行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既有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着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对于破解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现升级为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产业政策研讨会”内容为基础,同时邀请了在此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对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在产业政策、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领域共同探索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结合的有效路径,相信本书对于总结、反思与展望未来的产业政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军,“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得者。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芝加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宏观发展、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等。
寇宗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组织、创新与知识产权等。
主要著作有《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原理》《行为金融学》《实验经济学》、Competi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等。
一章 产业政策的林张之辩
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林毅夫
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与林毅夫辩 / 张维迎
对于张维迎教授的若干回应 / 林毅夫
第二章 对现行产业政策的总结与反思
制度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 / 许成钢
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 / 黄益平
从共识出发——“特惠”视角下产业政策的关键问题 / 寇宗来
全球产业政策的历史实践 / 华秀萍 王雅丽
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 / 任继球
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陷 / 江飞涛 李晓萍
美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从产业技术政策到产业组织政策 / 周建军
观点讨论 芮明杰 史晋川
第三章 产业政策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产业政策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 赵昌文
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 / 王勇
产业政策的竞争转型 / 戚聿东
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产业政策的边界及其作用方式的界定 / 付才辉
“发展型国家”的兴衰及其对中国转型的启示 / 耿曙 陈玮
政府“不越位”比“有为”重要 / 郭强
第四章 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 / 贾康
提高产品复杂度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 / 刘守英 肖庆文 田禾
产能过剩与产业政策转型 / 刘学军
观点讨论 陈斌开 鞠建东 潘士远 权衡 傅蔚冈 胡伟俊
第五章 产业政策的实践
我国关于转售价格维持的立法与执法实践 / 蒋传海
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就业正规化的影响 / 张军 赵达 周龙飞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开发性金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徐佳君
建章建制型产业政策的一个实例——加工“贸易”政策 / 马晓野
结合能源环境问题谈产业政策 / 张中祥
中国物联网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 肖龙 侯景新 肖叶甜
产业政策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崛起的角度 / 熊世伟 杨政
观点讨论 孙明春 张春 左学金
第六章 产业政策未来的发展
关于产业政策的若干理论问题 / 平新乔
发展主义的岔路口——产业政策治理的政治经济学 / 顾昕
观点讨论 华民 石磊 张杰 朱天 王勇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抽丝剥茧”式的阅读体验。作者在阐述产业政策时,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究其核心。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到具体的政策工具,再到实际的执行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升级转型”的精准把握。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而产业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见解,帮助我理解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更好地规划产业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它让我对“正版现货”的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只有这样内容扎实、论证严谨的书籍,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为读者带来长远的价值。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温度的学术气息。作者以一种沉静的姿态,带领读者走入产业政策的迷人世界。书中的论述并非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来支撑其观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产业政策时所展现出的多维度视角,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本身的范畴,还将政治、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纳入考量,这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和深刻。书中对于“产业政策升级转型”的探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政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前瞻性和操作性兼备的分析,对于正在思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迫切地想知道,在后疫情时代,在面临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政策将如何走向,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分读这本书,让我对“产业政策”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原以为它仅仅是指政府对特定产业进行扶持或限制的措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产业政策的内涵远比这更为丰富和复杂。它涉及到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以及对市场环境的营造。作者在“展望”部分提出的观点,更是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并没有给出“万能药”,而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经济学书籍”价值的体现,它用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我们解读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理解中国产业政策的演变和未来走向,对于我们把握世界经济大势,以及做出明智的个人或企业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产业政策》的书名,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正版现货”这几个字,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印刷精美、内容可靠的纸质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再看到“林毅夫”这个名字,更是让我心头一动。林毅夫教授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洞察,一直是我非常敬佩和学习的对象。书的副标题“总结反思与展望”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产业政策实践的简单回顾,更包含着对其中得失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审慎展望。这对于我这样对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时期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执行过程以及最终成效,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经验教训。同时,“中国经济”、“政治金融学”、“经济学书籍”这些关键词也勾勒出了本书的宏大视野和学术深度,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复杂性,以及产业政策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甚至能够对一些我曾模糊不清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产生新的认识。
评分我始终认为,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提出的观点,并将其与我所了解的经济现象进行对比和联系。书中对于“总结反思”的篇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回避产业政策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弯路和不足,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去剖析问题的根源。这种反思精神,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尤其关心书中对“政治金融学”的讨论,因为它触及了经济政策制定的深层动力和潜在制约。在理解中国经济的过程中,政治因素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其与产业政策的互动机制更是复杂而微妙。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权力、资本与产业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经济的独特形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