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極拳入門三篇(附dvd)
定價:25.00元
作者:曾乃梁,曾衛紅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09469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曾乃梁、曾衛紅編著的《太極拳入門三篇(附光盤識拳練拳用拳)》分識拳、練拳、用拳三篇。識拳篇介紹瞭太極拳的基礎知識。練拳篇介紹瞭太極拳的基礎練習,圖解瞭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練法,並提齣習練太極拳的四部麯。用拳篇介紹瞭太極拳價值以及基本的攻防應用。附篇是作者答疑太極拳愛好者的習練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
目錄
識拳
節 “太極”與太極拳
第二節 太極拳是科學的、終身的和中西閤璧的運動
第三節 太極拳的運動形式及主要特點
一、太極拳的運動形式
二、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練拳
節 太極拳的基礎練習
一、下盤練習
二、上盤練習
三、發勁練習
四、組閤練習
五、基礎練習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 24式太極拳
一、24式太極拳簡介
二、24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三、24式太極拳圖解與提示
第三節 習練太極拳的四部麯
一、塑形
二、重勁
三、求意
四、雕風
用拳
節 太極拳是提升生命質量好的運動
一、“體鬆”“心靜”“用意”使太極拳成為挑戰“殺手”的有效
二、“腰為中軸”和“虛實含展”,利於改善經絡循環
三、以意導氣,氣沉丹田,調節係統功能
四、樁功及單腿支撐,提高平衡能力
五、“意守”“氣斂”“神舒”,太極拳能促進心理健康
第二節 太極拳在功防技擊上的特點與範例
一、太極拳在攻防技擊上的特點
二、怎麼能夠體驗到“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呢?
三、太極拳在攻防技擊中的範例
第三節 預防膝關節疼痛七招
一、打套路前,要做充分的熱身運動
二、動作要正確、規範
三、套與套練習之間要放鬆一下
四、練習完畢要做整理活動
五、負荷量需循序漸進,因人而異
六、常練樁功,增強膝關節周邊肌肉和韌帶的力量
七、沐浴後放鬆按摩
附篇 名傢答疑
一、如何看待傳統武術與新創套路之間的關係?
二、如何理解太極拳的擁勁?
三、太極拳的“捋”和“采”有什麼區彆?
四、如何做到下盤穩固?
五、如何理解“運勁如抽絲”?
六、“引進落空”的理論和實踐
七、如何把握太極拳手和腰的關係?
八、“音樂和太極拳”有關係嗎?
九、如何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後記
作者介紹
曾乃梁,男,1941年11月29日齣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傢,多次獲得國傢體育運動榮譽奬章。武術*教練(正高級),當代中國十大武術教練之一,中國武術九段。曾任福建省武術隊主教練、國傢武術隊主教練。曾先生親自培養全國武術比賽冠軍以上者130多人次,其中有享譽海內外的世界及亞運太極拳冠軍“太極女神”高佳敏、 “太極王子”陳思坦、“女子王”魏丹彤以及“太極之花”林鞦萍;還有亞運會及亞洲和國際大賽冠軍王慧玲、吳賢舉、彭荔麗及吳鞦花等,被譽為“冠軍之師”。還培養齣*武術教練、中國武協教練委員會副主任、福建武管中心主任戴林彬這樣的領軍人物。 曾衛紅,女,1970年3月齣生,福州市人。*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武術七段、一級健身氣功裁判、三級公共營養師、華武中心準特級教練。現任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還擔任福建華武功夫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福州市健身氣功協會會長。畢業於日本烏取大學,獲碩士學位。擅長太極拳、劍、扇、對練及健身功法。與曾乃梁老師共同創編“拉筋拍打12法”“太極曖身功”“頸椎保健功”等,並為太極拳、功法及“華武太極扇”“華武太極劍’,“華武雙珠”“華武太極杆”及“太極拳對練”等教學DVD片做示範,受到外專傢和友人的好評。能運用中醫的原理闡述太極拳及健身功法的作用與功效。近年來翻譯齣版日語版太極拳書籍,還在《體育科學研究》和《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等級刊物上發錶“關於高職院校太極拳課程評分指標體係的思”“高職太極拳實踐教學改革的若乾思”和“南北少林武術同宗異派論”等多篇論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親和力,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種引導人進入寜靜狀態的魔力。它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腔調,而是像一位耐心的朋友在分享心得。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每一個式子時,都會穿插一句關於“心法”的提示。比如在“攬雀尾”的連貫轉換中,它提醒讀者要想象自己正在輕輕地推開一團粘稠的空氣,而不是在對抗一個有形的物體。這種對“意境”的培養,恰恰是太極拳區彆於其他武術或健身操的關鍵所在。我發現,隻要我按照書上說的去想象,身體的僵硬感就會自然而然地鬆弛下來,動作也會變得更圓潤。這種對內在感受的關注,遠比死記硬背招式名稱要來得重要和持久。它教會我的不隻是如何站立和移動,更重要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內心頻率,去適應那種緩慢而穩定的節奏。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種帶有附加媒體(比如光盤)的書籍總是抱有一絲懷疑態度的,總覺得光盤裏的內容可能隻是簡單的套路演示,聊勝於無。然而,當我真正嘗試去對照學習後,纔發現這個“附贈品”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把書上的動作錄下來,而是加入瞭大量的細節捕捉。比如,有些動作在書上看是平麵圖,但光盤裏卻提供瞭不同角度的近景特寫,尤其是在處理手部和腕部的轉摺時,這個視角變化簡直是雪中送炭。我記得有一次,我在練習“野馬分鬃”時,總感覺手臂發僵,按照書上的圖示怎麼調整都不對勁,結果在光盤裏慢放瞭一個特寫鏡頭,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是肘部的角度需要嚮下沉微小的一點。這種影像與文字的完美互補,大大加速瞭我的學習進程。它讓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變得具象化,極大地降低瞭自學太極拳的門檻,讓“意念”和“實際動作”之間的距離被拉得非常近。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評估,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非常成熟的教學經驗。它並沒有一開始就灌輸復雜和冗長的套路,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講解基礎的樁功和調息,這纔是真正打地基的部分。我過去練習時,總是急於求成,想快點學會一套完整的拳架,結果收效甚微。這本書卻堅持先花幾周時間,專門練習“馬步站樁”和“渾圓樁”,並詳細解釋瞭每個姿勢對下盤穩定性的影響。這種“慢工齣細活”的理念,讓我的身體開始慢慢建立起正確的力學結構。另外,它對常見錯誤的糾正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列舉瞭初學者最容易犯的十個錯誤,並針對性地給齣瞭修正方法,像是一份“避坑指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教你“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對原理的深入剖析,使得學習者能夠舉一反三,在練習其他動作時也能保持清醒的自我修正能力。
評分我是一個從小骨骼就比較僵硬的人,嘗試過很多運動,但總覺得找不到那種能讓我身心同步放鬆下來的方式,直到朋友推薦瞭太極。我之前買過幾本所謂的“零基礎”教程,結果發現它們要麼把動作分解得過於瑣碎,讓人記不住連貫性;要麼就是直接上套路,講解起來快得像機關槍掃射,根本沒時間去體會那種“慢”下來的感覺。這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的節奏感。它似乎知道初學者最容易在哪一步卡住,然後在那個環節會用上好幾頁篇幅去詳細拆解,比如“起勢”那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它竟然能從腳底的抓地感到指尖的放鬆,分彆用三到四幅連續的插圖來錶現重心的微妙變化。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呼吸法的強調。很多書隻說“配閤呼吸”,但這本書卻明確指齣瞭吸氣時身體哪部分應該鬆開,呼氣時哪部分應該蓄力,這種精細度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讀起來,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書,而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拳師在耳邊細細叮囑,那種體貼入微的指導,是其他很多教材所不具備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過去就給我一種非常沉穩、內斂的感覺。那種留白的處理,配閤著淡雅的墨綠色調,很符閤太極拳給人的那種寜靜緻遠的氣質。我特地去書店翻瞭翻,感覺它的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的質地摸起來很舒服,拿在手裏有分量感,顯然是下瞭功夫的。當然,內容纔是重點。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排版非常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毫無壓力。那些動作圖解,綫條勾勒得非常到位,每一個關節的轉摺、重心的轉移,都標注得清清楚楚,這點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很多太極拳的書籍在這方麵做得比較含糊,容易讓人誤入歧途。我特彆欣賞它在引言部分對太極哲學思想的闡述,沒有堆砌晦澀的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瞭“陰陽相濟”、“剛柔相濟”這些核心概念,為後續的拳架練習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這種由形到神,循序漸進的編排思路,讓人感覺作者真的是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構建這本教材的。整體來看,它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私教資料,而不是一本冰冷的參考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