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从未忘记 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 心智和身体 | ||
| 定价 | 55.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5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美]巴塞尔?范德考克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66 | |
| 字数 | 407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32637 | |
迁徙、分手、离婚、亲人重病或去世;成长过程中养育者的长期虐待或忽视;重大车祸、暴力伤害、性侵犯、医疗事故;汶川地震、天津爆炸、马航失联……
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大大小小的心灵创伤,这可能会将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经常感到焦虑、麻木和狂怒,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虽然你很想遗忘,但大脑和身体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即使时隔已久,还是会因为微小的危险信号,诱发过于剧烈的负面反应,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除了传统的药物和谈话zhi疗之外,本书提出了多个被证实有效的创新疗法(包括神经反馈、正念、游戏、瑜伽、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等),这些方法可以激活大脑自然的神经可塑性,重新连接被创伤扭曲、失去功能的大脑回路(尤其是那些与快乐、投入和信任有关的脑区),一步步重建“感知当下”的能力。这些zhi疗方式也能提供新的身体体验,消除创伤留下的无力、愤怒和崩溃的感觉,让人们重获自我控制。
作者巴塞尔·范德考克在心理创伤这个领域已有超过30年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zhi疗过几千个受过创伤的儿童和成年人。他亲自使用过书里介绍的所有zhi疗方式,这使本书更加具有可信性和实操性。
作者用众多动人的真实故事串起全书:心理zhi疗师、科学家、病人,他们如何共同努力,帮助有创伤的人复原。这让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真实感人。
● 本书是一部指南,集心理创伤领域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和zhi疗实践之大成,提供了现代心理创伤zhi疗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是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圣经”式著作。
● 本书也是一个邀请,邀请所有受过创伤的人,了解自己为何如此,以及如何zhi疗能够真正痊愈。目录
赞誉
推荐序
译者序
序言 面对创伤
第 一部分 创伤的重新发现
第壹章
越战士兵的经验
教训 创伤和自我失控 7
情感麻木 9
重整感知 10
困于创伤中 13
第2章
理解心智和大脑
的革命 黎明前的创伤 16
痛苦的意义 19
无法逃避的电击 22
创伤成瘾:痛苦的愉悦和愉悦的痛苦 25
平息大脑 27制药行业的胜利 29
是一种适应方式,还是一种疾病 32
第3章
窥视大脑:神经
科学的革命 无法描述的恐怖 37
转到一侧大脑 38
卡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 39
第2部分 创伤中的大脑
第4章
逃生:生存的
解剖学 生存系统 46从下脑到上脑 48
互相借鉴:人际神经生物学 51
辨别危险:厨房和烟雾探测器 53
控制应激反应:瞭望塔 54骑手和马 56
斯坦和乌特的大脑 57解离和重现 59
过度敏感的烟雾探测器 60计时器的崩溃 61
丘脑功能受损 62人格解体:与自我的分离 63
活在当下 65
第5章
身体与大脑的
连接 窥视神经系统 69爱的神经密码 70
安全和互惠 71三种层次的安全感 72
战斗或逃跑,还是崩溃 74我们何以为人 75
自卫或放松 76新的zhi疗手段 77
第6章
失去身体,失去
自我 失去你的身体 81我们何以知道我们是活着的 82
自我感知系统 84危机下的自我 87
拥有自我能动性 87述情障碍:无法描述感觉 90人格解体 92和身体做朋友 93
连接自我,连接他人 94
第三部分 儿童的心智
第7章
调和波长:依恋
和情绪调谐 没有母亲的人 101一个安全的基地 102
情绪协调之舞 103真实感 105
与既有的父母相处 107内在的混乱 109
混乱依恋的长期后果 112
人格解离:知道或者不知道 113恢复情绪协调 114
第8章
困于关系之中:
忽视与虐待的代价 恐怖和麻木 117破碎的世界地图 120
学会记住 123憎恨你的家庭 125
这次偶然翻阅到一本叫做《身心治愈》的书,内容上主要讲了如何通过运动、冥想和正念来缓解生活中的焦虑与压力。作者列举了许多贴近生活的场景,比如在工作压力山大时,可以尝试几次深呼吸,或者在通勤路上听一段舒缓的音乐。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身体练习,例如伸展运动和瑜伽体式,并配有清晰的图文指导,让我这种运动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上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倾听身体的声音”,提醒我们要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调整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和忽视。书中也提到了睡眠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比如睡前避免电子产品,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等。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偏向于一种生活指南,用一种温和且鼓励的方式引导读者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提升幸福感和缓解日常压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思路,值得一读。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人际关系中的沟通艺术》的书,感觉收获颇丰。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有效沟通在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情景模拟,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让我深刻体会到“言语的力量”。书中重点讲解了积极倾听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眼神交流、身体姿态以及适当的反馈来表明你在认真听对方讲话,并且理解对方的意思。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非暴力沟通”的理念,教导读者如何在表达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尊重对方的感受,避免冲突升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分歧和矛盾的部分,作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策略,例如 Focusing on the problem, not the person, and seeking win-win solutions。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交流中更有信心了,也更懂得如何去化解误会,建立更和谐的关系。这本书的风格非常实用,语言平实易懂,充满了操作性的建议,对于任何想要改善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来说,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评分刚读完一本关于《情绪管理与自我认知》的书,里面探讨了许多关于如何理解和接纳自己情绪的议题。作者用非常学术但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了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例如童年经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案例,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作者详细解释了“认知失调”的概念,并提供了如何通过调整思维方式来化解内心冲突的方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自我同情”的论述感到受益匪浅,作者鼓励我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去理解和关怀自己,而不是过度苛责。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认知重构、正念练习和接纳承诺疗法,我尝试了几种,发现对缓解焦虑和提升情绪稳定性有明显的效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自我成长。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自己内心世界,并学习科学方法来管理情绪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读物。
评分我近期偶然接触到一本名为《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的书籍,这本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流于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而是从更深层次探讨了我们如何与时间建立一种健康、高效的关系。作者首先颠覆了我对“时间就像流水”的刻板印象,而是将其比喻为一种可塑的资源,可以被有意识地规划和利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几种著名的效率理论,比如番茄工作法、GTD(Get Things Done)方法论,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我尤其被作者对于“精力管理”的强调所吸引,他认为高效并非一味地压缩时间,而是要学会识别和利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段,避免在疲惫时强行工作。书中还分享了如何识别和消除“时间黑洞”,例如无意义的社交媒体浏览、不必要的会议等。此外,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设定 SMART 原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优先级排序的实用工具和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论证严谨,逻辑清晰,能够引导读者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时间利用习惯,并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感觉时间不够用,或者效率低下,希望找到一种更科学、更可持续的方法来管理自己时间和提升工作效率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宝藏。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艺术审美与文化鉴赏》的书,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的艺术史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艺术的殿堂。作者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例如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手法,而是着重于引导读者去“感受”艺术,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以及时代精神。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启发式提问,让我能够跳出“看懂”的束缚,尝试去“体会”作品带给我的触动。例如,在讲解印象派画作时,作者鼓励我们去感受光影的变化,去体会画家捕捉瞬间的灵感;在分析一首古典乐时,作者则引导我们去倾听旋律的起伏,去感受作曲家想要传达的内心情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诗意,同时又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敬意,能够激发读者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能力。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或者对艺术怀有好奇心,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绝佳的礼物,它能够让你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