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從未忘記 心理創傷療愈中的大腦 心智和身體 | ||
| 定價 | 55.00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5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美]巴塞爾?範德考剋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66 | |
| 字數 | 407000 | |
| ISBN編碼 | 9787111532637 | |
遷徙、分手、離婚、親人重病或去世;成長過程中養育者的長期虐待或忽視;重大車禍、暴力傷害、性侵犯、醫療事故;汶川地震、天津爆炸、馬航失聯……
每個人都可能遭受大大小小的心靈創傷,這可能會將我們變成另外一個人:經常感到焦慮、麻木和狂怒,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難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際關係……
這是因為,雖然你很想遺忘,但大腦和身體從未忘記事件發生時的恐懼,即使時隔已久,還是會因為微小的危險信號,誘發過於劇烈的負麵反應,擾亂我們的正常生活。
除瞭傳統的藥物和談話zhi療之外,本書提齣瞭多個被證實有效的創新療法(包括神經反饋、正念、遊戲、瑜伽、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等),這些方法可以激活大腦自然的神經可塑性,重新連接被創傷扭麯、失去功能的大腦迴路(尤其是那些與快樂、投入和信任有關的腦區),一步步重建“感知當下”的能力。這些zhi療方式也能提供新的身體體驗,消除創傷留下的無力、憤怒和崩潰的感覺,讓人們重獲自我控製。
作者巴塞爾·範德考剋在心理創傷這個領域已有超過30年的前沿研究和臨床實踐經驗,zhi療過幾韆個受過創傷的兒童和成年人。他親自使用過書裏介紹的所有zhi療方式,這使本書更加具有可信性和實操性。
作者用眾多動人的真實故事串起全書:心理zhi療師、科學傢、病人,他們如何共同努力,幫助有創傷的人復原。這讓本書讀起來引人入勝、真實感人。
● 本書是一部指南,集心理創傷領域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和zhi療實踐之大成,提供瞭現代心理創傷zhi療的基礎和前沿知識,是心理健康從業人員必不可少的“聖經”式著作。
● 本書也是一個邀請,邀請所有受過創傷的人,瞭解自己為何如此,以及如何zhi療能夠真正痊愈。目錄
贊譽
推薦序
譯者序
序言 麵對創傷
第 一部分 創傷的重新發現
第壹章
越戰士兵的經驗
教訓 創傷和自我失控 7
情感麻木 9
重整感知 10
睏於創傷中 13
第2章
理解心智和大腦
的革命 黎明前的創傷 16
痛苦的意義 19
無法逃避的電擊 22
創傷成癮:痛苦的愉悅和愉悅的痛苦 25
平息大腦 27製藥行業的勝利 29
是一種適應方式,還是一種疾病 32
第3章
窺視大腦:神經
科學的革命 無法描述的恐怖 37
轉到一側大腦 38
卡在戰鬥或逃跑反應中 39
第2部分 創傷中的大腦
第4章
逃生:生存的
解剖學 生存係統 46從下腦到上腦 48
互相藉鑒:人際神經生物學 51
辨彆危險:廚房和煙霧探測器 53
控製應激反應:瞭望塔 54騎手和馬 56
斯坦和烏特的大腦 57解離和重現 59
過度敏感的煙霧探測器 60計時器的崩潰 61
丘腦功能受損 62人格解體:與自我的分離 63
活在當下 65
第5章
身體與大腦的
連接 窺視神經係統 69愛的神經密碼 70
安全和互惠 71三種層次的安全感 72
戰鬥或逃跑,還是崩潰 74我們何以為人 75
自衛或放鬆 76新的zhi療手段 77
第6章
失去身體,失去
自我 失去你的身體 81我們何以知道我們是活著的 82
自我感知係統 84危機下的自我 87
擁有自我能動性 87述情障礙:無法描述感覺 90人格解體 92和身體做朋友 93
連接自我,連接他人 94
第三部分 兒童的心智
第7章
調和波長:依戀
和情緒調諧 沒有母親的人 101一個安全的基地 102
情緒協調之舞 103真實感 105
與既有的父母相處 107內在的混亂 109
混亂依戀的長期後果 112
人格解離:知道或者不知道 113恢復情緒協調 114
第8章
睏於關係之中:
忽視與虐待的代價 恐怖和麻木 117破碎的世界地圖 120
學會記住 123憎恨你的傢庭 125
剛讀完一本關於《情緒管理與自我認知》的書,裏麵探討瞭許多關於如何理解和接納自己情緒的議題。作者用非常學術但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剖析瞭負麵情緒産生的根源,例如童年經曆、人際關係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書中引用瞭大量的心理學理論和研究案例,讓我對自己的情緒模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例如,作者詳細解釋瞭“認知失調”的概念,並提供瞭如何通過調整思維方式來化解內心衝突的方法。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自我同情”的論述感到受益匪淺,作者鼓勵我們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去理解和關懷自己,而不是過度苛責。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情緒調節技巧,比如認知重構、正念練習和接納承諾療法,我嘗試瞭幾種,發現對緩解焦慮和提升情緒穩定性有明顯的效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嚴謹,但邏輯清晰,論證充分,讓我能夠係統地學習心理學的知識,並將其應用於自我成長。對於希望深入瞭解自己內心世界,並學習科學方法來管理情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寶貴的讀物。
評分最近讀瞭一本關於《人際關係中的溝通藝術》的書,感覺收獲頗豐。這本書詳細闡述瞭有效溝通在建立和維護健康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作者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和情景模擬,生動地展現瞭不同溝通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讓我深刻體會到“言語的力量”。書中重點講解瞭積極傾聽的技巧,比如如何通過眼神交流、身體姿態以及適當的反饋來錶明你在認真聽對方講話,並且理解對方的意思。此外,書中還提到瞭“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教導讀者如何在錶達自己需求的同時,也尊重對方的感受,避免衝突升級。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分歧和矛盾的部分,作者提供瞭一些實用的策略,例如 Focusing on the problem, not the person, and seeking win-win solutions。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在與傢人、朋友和同事的交流中更有信心瞭,也更懂得如何去化解誤會,建立更和諧的關係。這本書的風格非常實用,語言平實易懂,充滿瞭操作性的建議,對於任何想要改善自己人際交往能力的人來說,都非常有參考價值。
評分最近讀完一本關於《藝術審美與文化鑒賞》的書,感覺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並非那種枯燥的藝術史堆砌,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藝術的殿堂。作者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齣發,選取瞭極具代錶性的藝術作品,例如繪畫、雕塑、音樂和建築,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介紹作品的背景和創作手法,而是著重於引導讀者去“感受”藝術,去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思想以及時代精神。書中運用瞭大量的類比和啓發式提問,讓我能夠跳齣“看懂”的束縛,嘗試去“體會”作品帶給我的觸動。例如,在講解印象派畫作時,作者鼓勵我們去感受光影的變化,去體會畫傢捕捉瞬間的靈感;在分析一首古典樂時,作者則引導我們去傾聽鏇律的起伏,去感受作麯傢想要傳達的內心情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詩意,同時又充滿瞭對藝術的熱愛和敬意,能夠激發讀者對藝術的興趣,培養一種更深層次的審美能力。對於那些希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或者對藝術懷有好奇心,但又不知從何入手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份絕佳的禮物,它能夠讓你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文化世界。
評分我近期偶然接觸到一本名為《時間管理與效率提升》的書籍,這本書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流於錶麵的時間管理技巧,而是從更深層次探討瞭我們如何與時間建立一種健康、高效的關係。作者首先顛覆瞭我對“時間就像流水”的刻闆印象,而是將其比喻為一種可塑的資源,可以被有意識地規劃和利用。書中詳細介紹瞭幾種著名的效率理論,比如番茄工作法、GTD(Get Things Done)方法論,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我尤其被作者對於“精力管理”的強調所吸引,他認為高效並非一味地壓縮時間,而是要學會識彆和利用自己精力充沛的時段,避免在疲憊時強行工作。書中還分享瞭如何識彆和消除“時間黑洞”,例如無意義的社交媒體瀏覽、不必要的會議等。此外,作者還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設定 SMART 原則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優先級排序的實用工具和方法。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說服力,論證嚴謹,邏輯清晰,能夠引導讀者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時間利用習慣,並提供一套係統的解決方案。對於那些感覺時間不夠用,或者效率低下,希望找到一種更科學、更可持續的方法來管理自己時間和提升工作效率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讀的寶藏。
評分這次偶然翻閱到一本叫做《身心治愈》的書,內容上主要講瞭如何通過運動、冥想和正念來緩解生活中的焦慮與壓力。作者列舉瞭許多貼近生活的場景,比如在工作壓力山大時,可以嘗試幾次深呼吸,或者在通勤路上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書中還介紹瞭一些簡單的身體練習,例如伸展運動和瑜伽體式,並配有清晰的圖文指導,讓我這種運動零基礎的人也能輕鬆上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瞭“傾聽身體的聲音”,提醒我們要關注身體發齣的信號,及時調整生活節奏,而不是一味地壓抑和忽視。書中也提到瞭睡眠的重要性,並給齣瞭一些改善睡眠質量的建議,比如睡前避免電子産品,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等。整體感覺這本書更偏嚮於一種生活指南,用一種溫和且鼓勵的方式引導讀者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培養積極的生活習慣。對於那些希望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提升幸福感和緩解日常壓力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方法和思路,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